解读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2009年修订版)》
经过修订的《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在“学习要求”的措辞表达上有较多的调整,或增或减或删学习内容(以减和删为主,增加的内容很少。
)或提高或降低学科能力要求(以降低能力要求为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些修改使表述变得简洁,消除烦琐、重复,有些表述得更加具体和完善。
调整与变化的具体的表现见下列表格。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
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特点。
1.引导学生构建夏、商、周三代的时空框架,认
识“三代”在政治上的传承关系。
2.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
识。
3.教学中应注意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的关系,认识宗法制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了解秦的统一。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3.了解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的职权。
4.知道郡县制出现和推
广的史实,理解古代中
央集权制的涵义。
1.教学要适当关注秦统一的背景和意义。
(新增内
容。
)
2.指导学生借助史料掌握始皇帝的来历,简要分
析“三公”设置与皇权专制之间的关系。
3.借助秦王朝发生的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的史
实,以加深学生对郡县制建立背景的理解和认识,
并适当地与分封制作一简要比较。
4.引导学生用图示法去建构秦代中央到地方
行政系统简表,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删“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
删“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
删“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意义。
”
1.列举汉、唐、元三朝 1.帮助学生从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两个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央机构变化的史实。
2.了解汉代郡国并行制
和元朝行省制度。
3.了解察举制、九品中
正制和科举制。
4.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演变及特点。
5.体会国家管理的政治
智慧。
方面做纵向的概括,以把握历史的演变特点,可
以用表格或箭头图示的方式。
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制作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以学会将历史知识图示化和网络化。
3.对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
科举制度设立的情况。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
内阁的史实。
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的史实。
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
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
4.感受人治的诸多弊
端。
1.可以引用唐太宗和明太祖对宰相作用持不同看
法的史料,分析明太祖废宰相的目的及影响。
2.用事实来说明军机处的增设使君主专制达到顶
峰。
3.可以援引史料来分析明朝内阁制的主要特点。
4.进行专题总结,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
归纳其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
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2.结合《南京条约》、《马关
条约》、《辛丑条约》等内容,
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
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3.知道(原为概述)甲午海
战、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斗
争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
精神。
1.引导学生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两个维
度构建中国近代史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的侵
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二是中
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
2. 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的分析,指导
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
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3.援引一些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通过
学生讲述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爱国将
领的故事,体会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
精神。
(删“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实”。
)
列举侵华日军1.列举九一八事变、七七事
变和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
1. 教学“侵华日军的罪行”,应该建立在具
体生动的事例之上。
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
重大战事、中国军民坚持敌
后抗战等史实,了解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以及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
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
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
争精神。
2.联系时事,围绕中日关系做适当的师生
对话,引导确立这样的认识:我们强调牢记
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3.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
抗战,同时关注地方史,让学生讲一讲地方
的身边的抗战史,以激发课堂思维。
4.联系近代以来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
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弘扬爱
国主义精神。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
主要史实。
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
和《资政新篇》的内容
和作用。
(新增内容)
3.认识农民起义的作用
与局限。
1. 结合时代背景,指导学生从阶级矛盾、民族
矛盾等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 提供“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失败”的
知识线索,帮助学生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
史实。
3. 要用近代社会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天朝田亩
制度》和《资政新篇》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
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
史意义。
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
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1.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为认识辛亥
革命的意义作铺垫。
2.利用《武昌起义形势图》、《清王朝分崩离析
图》等地图资料,提供“武昌起义—革命扩展
—成立民国”的线索,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
的主要过程。
3. 对比1912年前后的史实,援引《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的重要史料,侧重分析辛亥革命变
革政治体制的意义。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
史实。
2.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
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
1.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
知识,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
运动爆发的原因。
2.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描述
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响。
3.了解中共“一大”的
召开。
4.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
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
响。
五四运动的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
情;帮助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讨
论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3.适当联系必修Ⅲ第三专题中“先进知识分子
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知识,指导学生从思想、
阶级、组织等方面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删“体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
信念和革命精神”。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
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
的史实。
2.了解南昌起义、土地
革命和红军长征。
3.了解土地改革、战略
反攻、三大战役和渡江
战役等人民解放战争的
主要史实。
原为“了解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工农武装
割据”、红军战略转移、
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
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
4.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伟大意义。
1.这部分内容跨度很大,重要的历史事件较多,
不宜在教学中铺陈过多的历史事件,可以用列
表的方法,归纳革命史的主要内容,以呈现历
史发展的宏观线索。
2.可以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
视角,引导学生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大意义,需要适当联系“辛亥革命影响”的知
识,使对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
纵深感。
3. 课后分小组收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历史图片,按一定主题给图片标上名
称,搞一次小展览。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史实。
2.了解(原为阐述)人民
1. 需要援引西柏坡会议的有关材料,结
合人民解放战争军事上的胜利,帮助学
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
色。
2.运用情境性材料,学习一届政协、
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史实。
2.运用相关文献史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
3.借鉴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政治生活”
的课程资源,进行政史结合,以分析现
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1.了解“文化大革命”
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
破坏的典型史实。
2.运用史实来说明民主
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
巨性。
1.搜集和运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历史资料(包括发生在本土地区的史
实),感受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踏。
2.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史有论地总结
历史教训,并凸显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
性和艰巨性这一主题。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1.列举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
设的主要成就,如1982
年修改宪法,提出“依法
治国”等方面的史实。
2.认识实行“依法治国”
方略的重要意义,说明政
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
3.养育自觉投身民主法
制建设的公民素质。
1.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
制建设的历史进程;联系第一单元的专
制政治,适当援引旧中国的一些宪法条
文,以便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设的重要意义。
2.可以组织“身边的法律知识”的课
堂对话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依
法治国”的主题,寻找相关案例来撰写
小型的法治报告。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1.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
2.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
意义。
3.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
发展。
4.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
大历史意义。
1.将“一国两制”的构想贯穿于教学
始终,使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来展
开,从而使港、澳、台话题成为一个整
体。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畅谈港澳回归
的意义,展望台湾回归的前景,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及其振兴中华民族的使
命感和责任心。
3.做适当的拓展性教学,组织“认识
台湾”的资料搜集活动,例如台湾的历
史、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了解从新中国成
立到20世纪50年
代中期的重大外交
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在处理国际
关系方面的意义。
3.体会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促进人类和
平与进步的重要价
值。
1.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帮助学生理解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制定
的特定历史背景。
2.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对照新中国的外
交成就,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历史
使命感。
3.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增强历
史的生动感和鲜活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
4.应当引导学生分层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
义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了解中国恢复在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基本史实。
2.概括中国20世
纪70年代的重大外
交成就。
3.感受新中国国际
地位的不断提高。
1.引导学生回忆联合国成立的有关史实,结合背
景资料的分析,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必然。
2.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的史料展示,再
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中国重返联合国
的胜利喜悦,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了解中美关系正
常化和中日建交的
主要史实。
2.探讨中美、中日
关系的改善对国际
关系产生的重要影
响。
3.认识中美、中日
关系的改善有利于
世界和平,也有利
于各自的社会经济
1.补充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关的细节性的历史知
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探讨其国际影响创设必
要的情境。
2.适当分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以
帮助学生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认识
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关系,增强历
史洞察力。
3.梳理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的历史,联系现实展望
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树立“以史为鉴,面向未
来”的正确观念。
的发展。
(新增对经济的影响。
)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列举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在联合国和
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的重大外交活动。
2.认识改革开放
后中国外交努力的
国内、国际意义。
3.树立为人类和
平与发展事业做贡
献的理想和积极参
与国际事务的意
识。
1.分析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世界多极化的
趋势,认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理
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出去”的外交战略。
2.“当前性”是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重要特征,
教学时,要选择一些“当前”的我国外交活动情
境。
可以用小组合作、展示资料的形式,熟悉中
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体
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3.引导学生编制新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帮助
学生进行历史回顾,知道一些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的方法。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
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对
希腊文明的影响。
3.认识希腊文明是西方
文明的源头,理解希腊
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
治的传承关系。
1.可以考虑以学生熟知的希腊神话或古典建
筑等实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拉近历史学习
的时空距离。
2.要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因素
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养成在分析历史现象时,
注意考虑地域因素的意识。
3.教学时要关注对希腊城邦概念的理解,也要
防止出现“环境决定论”的史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
斯提尼改革的基本内
容。
2.知道伯里克利时期雅
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3,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
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
识希腊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及其对人类文明发
展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梳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3.明确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文明的关系,即
希腊民主政治是希腊文明的表现之一,也是希
腊文明辉煌的重要条件。
了解罗马法的主1.了解罗马法的发展过
程。
1.选取一些罗马法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的
材料阅读,帮助其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知道公民法和万民法
主要内容及特征。
3.认识罗马法在维系
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及其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2.结合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政治变迁,帮
助学生理解公民法和万民法。
3.需要援引法律史上的史实来引导学生来认
识罗马法的作用。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了解《权利法案》。
2.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
的形成。
3. 知道1832年英国议会
改革。
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
的特点。
1.结合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相关史
实说明《权利法案》的颁布。
2.以英国议会的权力变化为切入点,帮助
学生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资产阶级代
议制在英国的发展。
3.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政治制度,引
导学生认识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
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
的主要内容。
2.知道美国联邦制的权
力结构。
3.理解美国总统制的特点。
1.选择一些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美国
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向学生提供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
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
容与影响。
3.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开展“比较美国总
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的教学。
删“了解美国联邦政府的构成情况”。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
法》的主要内容。
3.知道德意志帝国君主立
宪制的特点。
4.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
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
决定的。
1.可以简要地交待普法战争、德国统一和
巴黎公社的事实,将德、法两国宪法的制定
置于特定的政治事件的背景之下。
2.有关德、法两国宪法的内容,教学时既
要提供宪法的材料引文,又要抓住特征,以
便理解欧美代议制的发展。
3.可以组织角色辩论,甲方是法国共和制
的拥护者,乙方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拥戴
者,让他们各自陈述权力构成和制度利弊,
引导学生进行两种制度的比较。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了解西方国家资产阶
级代议制的主要形式。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
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政治民主化进程
是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
趋势
1.作为对本专题的整体回顾,需要对17世纪
以来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做一梳
理,将抽象的制度置于具体的政治事件的结构
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线索,准确地进行知
识定位。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
用是一个历史结论性的目标,需要依托史实
加以说明。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简述《共产党宣
言》的主要内容。
2. 认识马克思主
义产生的重大意
义。
1.从经济根源、斗争实践、思想基础等方面,简析马
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 适当引用《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内容,联系专题
三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和本专题的俄国十月
革命,讨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了解巴黎公社
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巴黎公社
在建立无产阶级
政权上的经验教
训。
1.侧重关注3月18日革命和政权性质,帮助学生归
纳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以进一步理解公社的性质。
2. 联系《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 概述俄国十月
革命胜利的主要
史实。
2.认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建立的历史意
义。
1. 帮助学生梳理十月革命的线索:“二月革命——四
月提纲——十一月起义——建立政权”。
2.联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巴
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等知识,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
两方面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影响。
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1.概述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建立
的史实。
2.认识中国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
历史意义。
1.联系必修Ⅰ“新中国政治制度”和必修Ⅱ“三大改
造”的内容,从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两方面完整地认
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基本史实。
2.援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材料,引导学生历史地看
待三大改造,正确认识其历史意义和遗留下来的问
题。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了解美苏“冷战”的
原因及表现。
2.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
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2.认识“冷战”及两
极格局对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
响。
1.结合雅尔塔体制,美、苏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
化来说明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背景。
2.紧扣“对峙格局”的主题,引用诸如马歇尔计划
与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等典型史实来帮助学生了
解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3.举例分析“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
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的分析,引导学生确认
“存异”和宽容价值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
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
程。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谋
求政治大国的表现。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基
本情况。
4.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
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
一性。
1.从不同的国际政治力量的综合国力这一角度去
引史料,通过史料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格局
的多极化趋势。
2.选择欧共体形成或中、日等国的崛起等话题,
将世界背景、当前的媒体材料与具体的历史知识
结合起来,用讨论的形式来把握多极化趋势在曲
折中发展的情况。
3.联系专题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多边外交来讲
述中国的振兴。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知道苏联解体和两极
格局瓦解的标志。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
实。
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原为“畅想世界多极
化趋势加强所能赋予的
平等、公正和安宁感。
”
1.苏联解体是重大的国际事件,教学应该有一定
的叙事色彩。
2.联系前两课的内容,对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做一
整体回顾,帮助学生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3.以下两点在教学中要引起注意:苏联解体只是
世界多极化加强的背景知识;世界多极化也只是
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