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

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A.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建设。

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是照抄苏联的制度,故B错误;C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代表性,但它不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故排除D。

所以应选C。

答案:C
2.“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
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建立()
A.符合中国的国情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区别西方政治制度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民主制度的要求
答案:A
3.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人,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人。

这一举措()
A.初步确立了多党合作制度
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由宪法起草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知,其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因而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

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的是第一届政协会议,A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B项错误;“依法治国”方略确立于改革开放后,D项错误。

答案:C
4.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

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宪法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材料反映出1982年我国在修订宪法的过程中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而不是以1975年宪法或1978年宪法为基础,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我国宪法受到“文革”时期“左”倾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

答案:B
5.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决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干中1954年通过的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有利于新中国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故C项正确。

A、B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晚于题干的时间“1954年”,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0年1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文章指出:“要把加快民
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这体现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民族平等原则
C.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政策 D.共同发展繁荣原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中的“共同繁荣”原则,即在经济方面的原则,D项符合题意;A、B项属于政治方面的原则,可以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以排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

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

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

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总数大约4万人。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 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

在此期间,议事会每天需要通过抽签产生一名主
席。

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赌徒掷出某个点的概率都要大。

还有陪审法庭,它让雅典30岁以上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

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摘自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
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利弊。

答案:(1)不同:君主专制;人民主权。

原因:①中国:大陆文明;大一统帝国;集权思想;农业立国。

(任答两点即可)②雅典:海洋文明;小国寡民;重视民主;工商业发达。

(2)中国: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但也容易引发腐败、损害民权。

雅典:成为人类政治民主的源头,利于保障民权;但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局限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