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B. 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不增加
C. 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用锯条锯木板,克服摩擦做功,消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A错;
B、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会从保鲜室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 错;
C、炎热的夏天,周围的水蒸气遇冷(雪糕)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错;
D、寒冷的冬天,室内水蒸气骤然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上形成冰花,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一是做功,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等;二是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液态的水.(3)水蒸气骤然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叫凝华.
2.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坚持在睡前用热水适当泡洗,可以增强体质。

脚刚放入热水中,脚的内能变化以及变化方式分别是()
A. 减小,热传递
B. 增大,热传递
C. 增大,做功
D. 减小,做功
【答案】 B
【解析】【解答】脚在热水中,由于温度不同,热水的内能传递给脚,则脚的内能增大,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故答案为:B.
【分析】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吸收热量的物体内能增大。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A. 由下向上组装器材,搅拌玻璃棒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B.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C.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D. 利用本实验装置让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相同时间,可以比较燃料的热值
【答案】 D
【解析】【解答】A、为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由下向上组装器材,搅拌玻璃棒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正确;
B、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正确;
C、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根据转换法,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正确;
D、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使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使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热,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得出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据此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为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由下向上组装器材,确保一次调整到位;搅拌玻璃棒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2)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3)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4)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使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使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热,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4.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 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 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 B
【解析】【解答】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符合题意;
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仍能发生扩散现象,分子之间仍存在间隙,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1)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等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即分子力等于零;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可对放入其中的其它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的物质.
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酒精的气味。

这是因为()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有间隙
C.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小明同学能够嗅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厨房中的物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
B. 利用煤气煮饭是因为煤气热值较高、污染小
C. 筷子夹食物,筷子是省力杠杆
D. 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来冷却食物【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炒菜时,菜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而四处飘逸,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
B、煤气热值高,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烟尘等,也有少量的污染物形成,只不过污染较小,故B正确;
C、用筷子夹菜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C错误;
D、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用水冷却食物效果好,故D 正确.
故选C.
【分析】(1)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根据煤气的热值和燃烧产物判断.(3)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4)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
7.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的水一定比80℃的水含有的热量少
B. 划燃火柴,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C. 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
D. 质量相同的燃料燃烧,热值越大的,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 B
【解析】【解答】A、热量是指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不能说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故A错误;
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划燃火柴,故B正确;
C、水的比热容较大,与质量相同的其他液体相比,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可以调节周围的气温,故C错误;
D、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燃料完全燃烧,热值越大的,放出的热量越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单个物体是不含有热量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水的比热容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燃料燃烧所能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和是否完全燃烧有关。

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
C. 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 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含有的热量多
【答案】C
【解析】【解答】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B、水凝固成冰,温度不变,由于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不合题意;
C、热水供暖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温度降低时能放出较多的热量,符合题意;
D、含有热量说法不科学,采用液氢作为燃料,因为它的热值大,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消耗了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增大;
B、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C、相同的物体,比热容越大,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相同质量的燃料,热值越大,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
9.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观察到棉花着火了,同时活塞向上弹起.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棉花着火说明筒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
B. 棉花着火主要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造成的
C.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筒内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
D.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活塞撞到筒底受到弹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把空气压缩仪活塞迅速压下去,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硝化棉燃烧.AB不符合题意.
玻璃筒内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受热膨胀对活塞做功,活塞向上弹起;活塞并没有撞到筒底受到弹力作用,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活塞做功使筒中的内能增大,棉花点燃后内能增大对活塞做功,并非弹力.
10.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C. 吸收热量、比热容变小、温度不变
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答案】 B
【解析】【解答】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冰的比热容为 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冰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
故选B.
【分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还和状态有关.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比热容与什么有关,属于基础题.要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11.关于分子动理论、内能和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绵能被轻易压缩,说明海绵分子间间隔很大
B. 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固体悬浮颗粒)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C.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D. 飞轮转速为2400r/min的四冲程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20次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绵之间的空气被挤出了,与分子间隙无关,A不符合题意;
B、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因此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有关系,因此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越大,C 不符合题意;
D、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即每秒钟转40圈,完成80个冲程,做功20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有关系.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的冰变成0℃的水内能不变
B. 相同情况下油比水升温慢
C. 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发生了升华
D.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虽然不变,由于熔化时吸收了热量,故内能增大,故A错误.
B、油比水的比热容小,质量相同的油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油比水温度升高的多,故B 错误;
C、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C正确;
D、“白气”是小水滴,是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发生的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变化,但温度不一定变化;(2)油的比热容比水小,说明油的吸热能力小,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更快;(3)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4)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放热.
13.如图所示为一个固体被均匀加热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固体的内能不变
B. 此固体是晶体
C. 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比热容变大了
D. 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比热容变小了
【答案】D
【解析】【解答】在加热过程中,固体是吸收热量的,所以内能是增大的,A不符合题意;此固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属于非晶体,B不符合题意;由于在相等的时间内固体吸收的热量是同样多的,由图示可知,当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时,固体的温度升高得越来越快,所以比热容是变小的,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升温是非晶体熔化的特点,通过温度升高加快,可知物体的比热容在减小.
14.小明同学在家洗澡时,接触和应用了不少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A. 电热水器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器
B. 热水淋在身上感到暖和,热水与皮肤之间发生了热传递
C. 浴室内的镜面上常有一层水雾,是液化现象
D. 使用沐浴液时室内充满了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电热水器工作时,消耗了电能,产生了热量,因此电热水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电器;故A错误;
B、热水的温度高于人体的温度,当热水淋在身上时,热水与皮肤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所以身上感到暖和;故B正确.
C、浴室内的镜面上的水雾是由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一层小水滴,故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使用沐浴液时室内充满了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用电器都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不同的用电器利用的能量不同;(2)当两个物体间有温度差时,物体间就会发生热传导;(3)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4)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 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答案】C
【解析】【解答】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错误,因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都有关.故A不正确.B、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B不正确.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能量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错误,内能的大小
还与质量和体积有关.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2)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16.关于以下几幅图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南极的冰川虽然温度很低,但也具有内能
B. 沙滩上的沙子比海水烫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
C. 冰块的保鲜效果比水更好是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D. 树枝上的霜是凝华现象,霜的形成过程中要向外吸收热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南极的冰川温度很低,但也具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但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沙滩比海水的温度高,B不符合题意;
C.相同情况下,0℃冰变成0℃水还要吸收热量,所以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冰的冷却效果较好,所以保鲜效果更好,C不符合题意;
D.树枝上的霜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常见物体中,水的比热容大,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霜的形成过程要放热.
17.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7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

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固态碘受热后,碘的内能增加,碘分子热运动减慢
B. 碘升华是从液态变气态
C. 给碘加热的过程利用了热传递
D. 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实验甲
【答案】 C
【解析】【解答】A、固态碘受热后,吸收热量,碘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A错;
B、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所以碘升华就是指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故B错;
C、给碘加热的过程,因碘的温度和沸水、酒精灯火焰温度存在着温度差,是发生的热传递,故C正确;
D、甲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乙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因此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乙实验,故D错.
故选C.
【分析】(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其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情况有关,即对于同一物体来说,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即内能就越大.
(2)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要想弄清楚碘在受热时直接变成气态,就一定不要让碘发生熔化现象,也就是说不要让碘达到熔点即可.
(3)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就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把能量传给低温物体.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
(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把能量传给低温物体.
(2)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并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该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掌握升华和熔化、汽化之间的区别.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它和固态的碘先熔化成液态,再由液态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气态,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18.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B. 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
C.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热量
D.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即温度不一定升高,A不符合题意;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C不符合题意;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若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D错误,符合题
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19.《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煎、炒、蒸、拌的四种烹饪方式中包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炒:主要是通过厨师用锅铲做功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把菜蒸热
D. 拌:将调品味拌入菜中,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该选项说不正确;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调品味拌入菜中,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金属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2)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0.有两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t℃;把甲球取出,再将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t℃,则甲球比热容c 甲和乙球比热容c乙,大小的关系是()
A. c甲<c乙
B. c甲=c乙
C. c甲>c乙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 A
【解析】【解答】解:设两球的初温为t0,热水的初温为t1,甲球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为t2,则t2=t1-t,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为t3,则t3=t2-t=t1-t-t=t1-2t;
△t甲=t2-t0=t1-t-t0,△t乙=t3-t0=t1-2t-t0,即△t甲>△t乙;
∵甲、乙两球放入水中水温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相同,∴甲、乙吸收的热量,
即:Q甲吸=Q乙吸;
根据Q吸=cm△t得,Q甲吸=Q乙吸,即c甲m甲△t甲=c乙m乙△t乙,所以c甲<c乙。

A、c甲<c乙,故A错;
B、c甲=c乙,故B错;
C、c甲>c乙,故C正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故选A。

【分析】甲、乙两球,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甲乙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由题知,两次水降低的温度相同,也就是水放出的热量相同,甲乙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而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经吸热后,乙球的末温比甲球的末温低△t;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球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球的比热容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