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借课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延
伸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可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充其知识储备。
但只靠教材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难以实现预想的阅读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可将教材文本作为阅读教学核心,适当向课外进行延伸,同时也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巧借课例丰富阅读资源,引导其深入文章中心感知作者之情感,体验阅读之乐趣。
本文简单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延伸的措施,希望可作为日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延伸;巧借案例;
引言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适当的延伸,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生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互动,在无形中可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做出优化改革,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
基于此,教师应注重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1、开展情境化延伸阅读教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很难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针对这一教学情景,教师可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阅读情景,使阅读教学具有生动、形象性。
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模式的落实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纷纷投入阅读学习活动中。
同时,教师借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课外阅读延伸,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为例,此课以事情发展为叙述线索,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与蒙古人民热情好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亲身感受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民俗美,可利用多媒
体设备播放富有蒙古特色的歌曲,比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这
些歌曲可增强阅读氛围感。
同时,还可为学生展示草原风光和蒙古民族风情的图
文信息和视频课件,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其阅读欲望。
接着,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延伸阅读,比如和《草原》写作风格较为相似的《天
堂的鸟》。
另外,《草原》作者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小说家,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这些都可作为延伸阅读的
素材。
2、调动学生课外阅读思维
课内阅读向课外拓展,教师应从学生的阅读角度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在此过
程中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思维,使其将课内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从而获取良好的阅读体验。
向课外延伸阅
读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但无论使用何种渠道都需要围绕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思维
方式,使阅读内容在其理解范围内,阅读任务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并根据具体
阅读文本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
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著作,也不缺优秀
科普文学,教师就可利用这一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为日后
的课外阅读做好铺垫。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为例,此篇文章是科学小品文,结构比较简单,作者从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了相关描述,表达了
自己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教师可将“描述点”、“思想情感”作为阅读教学重点,并围绕这两方面进行系统化的阅读教学。
首先需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学生可自主
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以此来强化阅读体验。
接着可开展具有竞争性或者游
戏化的阅读方式,比如朗读比赛、朗读接龙等,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为
学生后续延伸阅读打下基础。
在上述阅读过程中,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此时学生的阅读欲望尤为强烈,可让学生复读《鲸》,并让其思考《松鼠》
和《鲸》表达相同点和不同点。
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仿照《鲸》创编《松鼠》,或者参照《松鼠》改写《鲸》,这样不仅能复习已阅读的文章,还能对此篇文章
进行深入感知和理解,从而培养其阅读思维。
3、进行课前预习课外阅读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与落实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
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
的推动作用。
基于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讲解重难点知识,还需要将语文
知识进行有效迁徙,使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一起,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
资源。
在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逐渐增强,自主探究欲也会
逐渐提升,从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需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与
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推荐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所推荐的阅
读资源应语言优美、寓意明显,这样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认知和观念,同
时也可作为写作学习积累下的素材。
另外,通过延伸阅读资源可提升学生的阅读
层次,使其从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理解到晦涩难懂的文章含义。
以人教版五年级
下册《草船借箭》为例,此篇文章改编于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草船
借箭”情节,虽然其中描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部分学生的理解能
力较低,很难透彻理解文章内容。
所以,在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做好阅
读预习准备,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性
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便能轻松获取文章重点,
从而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阅读效果。
4、实施主题式阅读拓展模式
每篇文章都有表达主题,语文教材也经常将同一主题的文章安排在同一单元。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包括《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虽然描述事件不相同,但都
表现了父母之爱,这也是本单元所要表达的主题。
教师就可将这四篇文章组合为
一体,让学生进行反复阅读,体会其中父母之爱的共同点和区别。
接着,教师再
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寻找与此主题相通的文章,比如《母亲的存在》、《父爱在拐弯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再比如六年
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包括《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
的人》,虽然第一篇的主人公是少年闰土,后三篇是描述鲁迅,但是第一篇表达
了鲁迅对儿时友谊的怀念之情。
因此教师可以将鲁迅作为此单元的阅读主题,对
学生讲解鲁迅家庭背景、写作成就、人物评价、艺术形象等,从而引发学生对鲁
迅的进一步探究欲望,并引导其阅读鲁迅的优秀作品,比如《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结束语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阅读的重要性。
为了充分发挥阅读
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延伸阅读的切入点,创设趣味性、生
动性的阅读情境,激发其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
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阅读预习与拓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建立主题阅读拓
展模式,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延伸阅读的积
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来达到拓展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的阅读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虎安.书韵飘香,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微探[J].新课程,2022(17):163.
[2]朱小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探讨[J].新课
程,2022(17):100-101.
[3]严小牛.发现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新课
程,2022(17):121.
[4]陆珊.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
程,2022(17):60-61.
[5]苏伟毅.巧借课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延伸[J].山西教育(教
学),2021(10):9-10.
本文系大田县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例写法的迁
移策略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KTX__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