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分类与认知误区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分类与认知误区是什么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
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
在平时的生活
和治疗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疾病,下面就聊聊心律失常的分类与几个认知误区。
1、心律失常的分类
1)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三种,扑动的病情比
心动过速更为严重,可以导致头晕、昏厥等急性病变,一旦发现应迅速送往医院
急救;颤动的特点是心率极快,有时甚至数不清次数,而且毫无节律可言。
当然,房颤也可以出现节律并不快的情况。
房颤可以导致心衰和脑梗塞,室颤则可以引
起心脏性猝死。
2)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特点就是心跳缓慢,如果心率在40~60次/分,就属
于心动过缓,最常见的就是窦缓,窦缓可见于正常人和有心脏病的人。
正常人多
为运动员和体力活动较多的人,有心脏病的人发生窦缓时会出现手脚冰凉、头晕
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3)非器质性心律失常:非器质性心律失常可以由不良生活习惯等引发,比如作息
不规律、常喝浓茶和咖啡、吸烟、酗酒等都属于不良生活行为,可能引发早搏、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
另外,过大的工作压力、家庭矛盾、夫妻生活不和谐等
都可以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刺激引起各种早搏或心动过速等。
4)器质性心律失常:由冠心病、心肌病、心衰、风心病等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
律失常就是器质性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律失常不仅会引发明显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原发病,还有可能导致心跳骤停,对生命造成威胁。
2、心律失常的几大认知误区
1)误区一: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的心悸、胸痛、气促、憋闷、眩晕等,有
些患者只有在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器质性心脏病、各种不良刺激、药物因素、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这里纠
正大家的一个认知误区,心律失常并不能说明患者有心脏病,正常人也会出现心
律失常。
2)误区二:心电图正常就证明没有心律失常,心电图是诊断心电图的常用
方法,但有些患者心律失常表现为阵发性发作,心电图在数分钟内难以捕捉到,
就有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
3)误区三:用药不合理,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有无器质
性心脏病等全面考虑用药情况。
但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导致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
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的危险,所以,有些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常擅自停药,使疾
病不能得到治疗。
4)误区四:心律失常暗示有心脏病,在没有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的情况下,偶尔心跳加快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孟主任强调,虽然大部分心律失常没有大
风险,但如果近期心率频繁出现问题,那么最好及时就医检查。
5)误区五:单纯的依靠药物治疗,治疗心律失常时,应首先明确导致心律
失常的原因,积极预防各种不良诱因,切不可单纯的凭借药物来治疗,对生活中
的诱发因素置之不理,还应重视心律失常的病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3、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1)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
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
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2)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
精神因素中
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
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
过悲。
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
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
这样做是危险的。
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
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
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4)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
有些心律
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5)预防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
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
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
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
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
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
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
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
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
气功、打太极拳。
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
持大便通畅。
饮食要定时定量。
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
避免着凉,预防
感冒。
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