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
A. 速度快B。 水平高
C. 起步早D. 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具备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发展中国家早,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已达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相继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 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 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B. 城市数目的多少
C.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D.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 指标有城市用地面积、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A正确;城市数目、城市占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这体现的是城市化的内涵,BCD错误,故选A.
C.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D。 环境承载力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
【答案】C
【解析】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是最大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A错。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人口数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有效、持续利用基础上,B错。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超过该数值,会导致环境恶化,C对。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D错。
【详解】A“硅谷"属于新工业区,“新”主要是因为该类工业兴起的历史较短,所以该工业部门的起源与发展没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故A错误;
B“硅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其工业产品多具有“轻、薄、短贵"的特征,故B错误;
C“硅谷"从业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故C正确;
6。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 商业用地B. 住宅用地C。 工业用地D. 文化用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
【详解】在城市的各类土地利用中,一般城市住宅用地约占40%--60%,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基本分布特征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4。 下图为我国东北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上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粗放农业D. 混合农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地广人稀,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投入生产资料较多,属于密集农业,B正确,C错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A错误;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D错误,故选B.
A。 科技发展水平B。 人口的文化水平
C。 资源状况D. 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人口生活消费水平成反向关系。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正确.故选C。
15. “硅谷"的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
A。 工业部门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B。 工业产品多具有“重、厚、长、大”特征
C。 从业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D. 自动化程度低,多为手工劳动,增长速度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工业区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例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增长速度此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4。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 资源B。 科技水平C。 生产能力D。 消费水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资源的数量、地区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则越大,呈正相关,ABC不合题意;但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呈负相关,D符合题意.故选D。
5。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2。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所以②④正确。该年代,没有邻国人口迁入。那时候,没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流动受到政策限制。据此选D。
19. 工业分散出现的前提有( )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密切的经济往来
③发达的通信技术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分散的条件分析,工业分散是指有协作关系的企业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工业分散的前提是便利的工业地域联系方式,即便利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以及发达的通信技术,据此判断①③,A正确,故选A。
9.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 —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
D。 城市化必然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答案】B
【解析】
【详解】城市化的槪念强调三个转化,即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A项错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项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项错误。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工业革命后,城乡差距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迅速,随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不断加强,经济趋于“全球化”,城乡趋于“一体化”,D项说法错误。故选B.
18. 工业联系的方式主要有( )
①工序上的联系②空间联系
③零部件生产与产品组装的联系④交通联系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般来说,工业联系主要包括生产联系(工序上的联系、零部件生产与产品组装的联系)、空间联系以及信息联系。据此判断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2。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的国家是( )
①中国、印度、巴西
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③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④日本、英国、德国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中国、印度主要季风水田农业,阿根廷主要以大牧场放牧业,日本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英国、德国主要为乳畜业,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A. 饮料生产—-市场指向型工业
B. 水果罐头生产--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 啤酒生产--原料指向型工业
D。 糖业生产--市场指向型工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并要求考生对各种食品工业的生产特点具有一定常识。
【详解】饮料因成品运输量大,属于市场指向型,A对;啤酒生产产品体积增大,为节省运费也应接近市场,C错;水果罐头加工业、制糖业原料远多于成品,属于原料指向型,B和D错.故本题选择A.
11。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地广人稀
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④自然条件优越
⑤农业科技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商品谷物农业.
【详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商品谷物农业往往布局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发达、市场广阔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往往机械化水平高,劳动效率高,商品率高.D正确.
21. 扬州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 商人大量外迁
C。 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点睛】建国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影响,人口流动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多以自发性移民为主,移动原因多出自于经济因素。
3。 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无限需求基础上
D高新技术产业自动化程度高,手工劳动少,增长速度快,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属于基础知识题型。与意大利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不同,美国“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主导区位因素是科技和人才。
16. 从区位因素看,下列食品工业分类正确的有( )
20。 影响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
A.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B。 劳动力资源充足
C。 靠近消费市场
D. 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区位。鞍钢位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内,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接近原料和燃料地,同时接近消费市场(东北重工业基地)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宝钢形成的主导因素: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C正确。
13. 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 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 草类茂盛,有大面积地形平坦的优良牧场
C。 地广人稀,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D. 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条件,大牧场放牧业的经营规模大,所以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区,适合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这是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条件,D正确。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属于社会经济条件,A错误;草类茂盛,有大面积地形平坦的优良牧场和地广人稀,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属于特殊地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不具有普遍性,BC错误,故选D。
17. 企业集聚的最终目的是( )
A.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B. 增加就业人数
C. 使企业产品多样化、减少风险D.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集聚的意义,企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中小各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服务范围的大小也就不同。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
A.出生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共同影响,但机械增长对全球的人口数量没有影响。D正确。
A. 速度快B。 水平高
C. 起步早D. 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具备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发展中国家早,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已达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相继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 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 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B. 城市数目的多少
C.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D.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 指标有城市用地面积、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A正确;城市数目、城市占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这体现的是城市化的内涵,BCD错误,故选A.
C.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D。 环境承载力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
【答案】C
【解析】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是最大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A错。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人口数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有效、持续利用基础上,B错。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超过该数值,会导致环境恶化,C对。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D错。
【详解】A“硅谷"属于新工业区,“新”主要是因为该类工业兴起的历史较短,所以该工业部门的起源与发展没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故A错误;
B“硅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其工业产品多具有“轻、薄、短贵"的特征,故B错误;
C“硅谷"从业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故C正确;
6。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 商业用地B. 住宅用地C。 工业用地D. 文化用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
【详解】在城市的各类土地利用中,一般城市住宅用地约占40%--60%,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基本分布特征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4。 下图为我国东北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上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粗放农业D. 混合农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地广人稀,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投入生产资料较多,属于密集农业,B正确,C错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A错误;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D错误,故选B.
A。 科技发展水平B。 人口的文化水平
C。 资源状况D. 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人口生活消费水平成反向关系。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正确.故选C。
15. “硅谷"的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
A。 工业部门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B。 工业产品多具有“重、厚、长、大”特征
C。 从业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D. 自动化程度低,多为手工劳动,增长速度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工业区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例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增长速度此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4。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 资源B。 科技水平C。 生产能力D。 消费水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资源的数量、地区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则越大,呈正相关,ABC不合题意;但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呈负相关,D符合题意.故选D。
5。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2。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所以②④正确。该年代,没有邻国人口迁入。那时候,没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流动受到政策限制。据此选D。
19. 工业分散出现的前提有( )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密切的经济往来
③发达的通信技术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分散的条件分析,工业分散是指有协作关系的企业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工业分散的前提是便利的工业地域联系方式,即便利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以及发达的通信技术,据此判断①③,A正确,故选A。
9.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 —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
D。 城市化必然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答案】B
【解析】
【详解】城市化的槪念强调三个转化,即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A项错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项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项错误。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工业革命后,城乡差距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迅速,随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不断加强,经济趋于“全球化”,城乡趋于“一体化”,D项说法错误。故选B.
18. 工业联系的方式主要有( )
①工序上的联系②空间联系
③零部件生产与产品组装的联系④交通联系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般来说,工业联系主要包括生产联系(工序上的联系、零部件生产与产品组装的联系)、空间联系以及信息联系。据此判断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2。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的国家是( )
①中国、印度、巴西
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③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④日本、英国、德国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中国、印度主要季风水田农业,阿根廷主要以大牧场放牧业,日本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英国、德国主要为乳畜业,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A. 饮料生产—-市场指向型工业
B. 水果罐头生产--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 啤酒生产--原料指向型工业
D。 糖业生产--市场指向型工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并要求考生对各种食品工业的生产特点具有一定常识。
【详解】饮料因成品运输量大,属于市场指向型,A对;啤酒生产产品体积增大,为节省运费也应接近市场,C错;水果罐头加工业、制糖业原料远多于成品,属于原料指向型,B和D错.故本题选择A.
11。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地广人稀
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④自然条件优越
⑤农业科技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商品谷物农业.
【详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商品谷物农业往往布局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发达、市场广阔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往往机械化水平高,劳动效率高,商品率高.D正确.
21. 扬州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 商人大量外迁
C。 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点睛】建国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影响,人口流动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多以自发性移民为主,移动原因多出自于经济因素。
3。 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无限需求基础上
D高新技术产业自动化程度高,手工劳动少,增长速度快,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属于基础知识题型。与意大利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不同,美国“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主导区位因素是科技和人才。
16. 从区位因素看,下列食品工业分类正确的有( )
20。 影响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
A.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B。 劳动力资源充足
C。 靠近消费市场
D. 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区位。鞍钢位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内,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接近原料和燃料地,同时接近消费市场(东北重工业基地)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宝钢形成的主导因素: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C正确。
13. 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 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 草类茂盛,有大面积地形平坦的优良牧场
C。 地广人稀,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D. 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条件,大牧场放牧业的经营规模大,所以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区,适合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这是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条件,D正确。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属于社会经济条件,A错误;草类茂盛,有大面积地形平坦的优良牧场和地广人稀,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属于特殊地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不具有普遍性,BC错误,故选D。
17. 企业集聚的最终目的是( )
A.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B. 增加就业人数
C. 使企业产品多样化、减少风险D.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集聚的意义,企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中小各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服务范围的大小也就不同。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
A.出生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共同影响,但机械增长对全球的人口数量没有影响。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