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10年双鸭山市霜冻变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2010年双鸭山市霜冻变化特征
孙芳芳
【摘要】采用1956 ~2010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单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
倾向估计法分析该市霜冻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双鸭山市近55年来的平均初霜冻日
为9月28日、终霜冻日为5月8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43天;初、终霜冻日年代
变化表现为20世纪50 ~60年代初霜冻日偏早、终霜冻日偏晚,70、80年代初、终霜冻日接近55年平均,90年代以后初霜冻日偏晚、终霜冻日偏早;初、终霜冻
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变化趋势分别为2.0d/10a、-3.5d/10a和5.6d/10a.
【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
【年(卷),期】2012(000)003
【总页数】3页(P108-110)
【关键词】初、终霜冻;无霜冻期;变化特征
【作者】孙芳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霜冻是我国发生地区广、危害作物种类多、造成损失也很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1]。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极端温度变化特征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存在差异,霜冻的一些气候特征也会发生变化[3]。
本文采用近55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
对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霜冻发生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霜冻的预报、防御等工
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采取1956~2010年双鸭山市单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结合我国国内对霜冻的相
关研究成果,将春季日最低气温≤2℃的最后一天定义为终霜冻日,秋季日最低气
温≤2℃的第一天定义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的后一天至初霜冻日的前一天之间的日数为无霜冻期[1~3]。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双鸭山市霜冻变化特征。
2 霜冻的基本气候特征
经统计,双鸭山市近55年来平均初霜冻日为9月28日,最早初霜冻日出现在9
月15日 (1967年),最晚初霜冻日出现在10月16日 (1994年),相差32天;平
均终霜冻日为5月8日,最早终霜冻日出现在4月20日 (1982年),最晚终霜冻
日出现在5月29日 (1959年),相差40天;平均无霜冻期143天,最少116天,最多168天,相差53天。
3 霜冻的变化特征
3.1 年代变化特征
分析双鸭山市各年代初、终霜冻日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到:20世纪50年代后5
年和60年代,双鸭山市平均初霜冻日比55年平均早5天,终霜冬日晚6~11天,无霜冻期短10~16天;70、80年代,初、终霜冬日,无霜冻期正常;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21世纪,则初霜冻日偏晚,终霜冬日偏早,无霜冻期延长,并且21
世纪前10年比90年代偏晚、偏早、延长日数明显增加。
3.2 变化趋势
绘制双鸭山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逐年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以推衍出,双鸭山市初霜冻日的线性倾向率为2d/10a,55年推后约11天;终霜冻日的线性倾向率为-3.5d/10a,55年提前约19天;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为5.6d/10a,55年延长
约31天。
另外,分析可得到,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最大,终霜冻日次之,初霜冻日最小。
即表明无霜冻期延长的速度最快,终霜冻日提前的速度次之,初霜冻日推迟的速度最小。
图1 双鸭山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逐年变化
4 霜冻对农业的影响
双鸭山市作物生长季为4月15日~9月30日,近55年平均初、终霜冻日均在这个时间段内。
初霜冻出现越早对作物的危害越大,可影响作物果实的饱满度和成熟度,继而影响到作物产量和品质,特别对晚熟作物的危害更大。
终霜冻日出现越晚对作物的危害也越大,可直接影响已出苗作物,导致作物幼苗受冻、死亡,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计划。
5 结论
5.1 双鸭山市近55年来平均初霜冻日为9月28日、终霜冻日为5月8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43天。
5.2 初、终霜冻日年代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其特征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初霜冻日偏早,终霜冻日偏晚;70、80年代初、终霜冻日接近55年平均;90年代以后初霜冻日偏晚,终霜冻日偏早。
5.3 双鸭山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0d/10 a、-
3.5d/10a和5.6d/10a,同时无霜冻期延长速度最快,终霜冻日提前速度次之,初霜冻日推迟速度最慢。
5.4 初霜冻日到来越早,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终霜冻日结束越晚,对已出苗作物危害最大[2]。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沈能展,梁荣欣,赵秀兰,等.哈尔滨地区初、终霜冻日分布特点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2).
[2]钱锦霞,武捷,班胜林.1951-2008年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
[3]叶殿秀,张勇.1961-2007年我国霜冻变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