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别看这位教授振振有词的演讲只有半个小时,讲稿却是以几十年的学养做根基,在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研究几十个经典案例后,经过多次修改写成的。

B . 诺贝尔奖不是功劳簿,更不是终身成就奖,它本应激励精英们不断探索,但是个别得过奖的作家后来创作的作品,竟到了文不加点的程度。

C . 他们熬着通宵买回的只是一张薄薄的车票,虽然筚路蓝缕,但那张薄薄的车票承载的不仅仅是在外辛劳一年的乡愁,更多的是对于团圆的期盼。

D . 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悍然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虽然美韩此前宣称可能以特殊方式遏制朝鲜进行核试验,但终因投鼠忌器而作罢。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对于中国足球未来改革的方向.郎效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改革足协管理体制,改变足管中心少数领导脱离实际、闭门决策。

B . 去年11月29日,中国空军查证弗识别了进人中圜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C . 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D . 省政府为减轻流通企业的税收负担,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将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类产品,从而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

3. (2分) (2020高一上·珠海期末)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老师说:同学们,文章写完一定要认真修改,这篇作文大家回去修改后,周一交上来,我会认真斧正。

B . 王教授对同事说:令媛知书达理,好学上进,现在又秉承父志,走上了研究金文的道路,实在是令人羡慕,可喜可贺!
C . 为了宣传服务为民的为公理念,某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贴出标语:暖心服务,欢迎再来!
D . 小李丢失了心爱的手机后,他贴出寻物启事:本人丢失手机一部,请拾到者速速归还。

4. (2分)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 .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 (2分) (2017高三上·无锡期中) 下列四组文字,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 草堂松桂已胜攀,梢梢新月几回弯。

B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 .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D . 露坐榕阴须痛饮,暮山新月两徘徊。

6. (2分) (2020高一上·南宁期末)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描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抒发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
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B . 《史记》是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 《兰亭集序》“岁在癸丑”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丑”是地支中的第三个字。

D . 《赤壁赋》描写了“七月既望”的秋夜江景。

“既望”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晦”则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58分)
7. (10分) (2016高二上·冷水江月考) 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①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②,散五采,胶离朱③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④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⑤之行,钳杨、墨⑥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庄子·胠箧》)
【注】①擿:zhi,同“掷”。

②文章:此指文彩,花纹。

③离朱: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

《慎子》:“离朱之时,察毫末于百步之外。

” ④工倕:相传是尧时的巧匠。

⑤参:指曾参。

史:指史鰌。

⑥杨:指杨朱;墨:指墨翟。

皆是先秦时思想家,善辩家。

(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②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2)
庄子在文中宣扬的是什么?
8. (48分)(2019·上海模拟)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
②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
(2)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
②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
(3)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 . 跟从
B . 随从
C . 使……跟从
D . 指挥
(4)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 . 跟从
B . 随从
C . 使……跟从
D . 指挥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7)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8)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9)结合选文概括刘邦在鸿门宴上转危为安的因素有哪些?
(10)结合选文概括刘邦在鸿门宴上转危为安的因素有哪些?
(11)结合第②段的内容分析樊哙人物形象。

(12)结合第②段的内容分析樊哙人物形象。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 . 颔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 . 颔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 . 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E . 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请从写景角度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三下·成都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勾勒出阿房宫占地之广,还表现了建筑高耸的气势。

(2)
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自己的亲信将领来把守剑门关。

(3)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一句“________”将月影下摇曳生姿的竹柏描绘得栩栩如生。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
11. (24分) (2019高三上·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白玉盅
林清玄
①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圆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

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

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

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

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


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

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

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

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

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

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

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

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

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

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

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

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 . 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 . 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 .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 . 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 . 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 .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3)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

(4)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

(5)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6)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12. (6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

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
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

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

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

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 . 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 . 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 . 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B . 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 . 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 . 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B . “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C . 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 .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13. (12分) (2019高三下·衡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

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

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

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

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

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

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

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

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

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

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

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

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

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

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

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二次元作品却更多地流于肤浅的无厘头搞笑,
或一味追求视觉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场景。

试问,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张力,又怎能与观众深度互动、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呢?三是取材于现实,靠生活质感打动观众。

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二次元文化唯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主流文化不应缺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

B . 亚文化族群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C . 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D . 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

B . 亚文化族群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C . 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D . 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 . 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C .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

D . 虽无例证和数据,但文章能从理论高度进行逻辑分析,也同样使读者信服。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 . 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