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10课我做的乐器》wrod教案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0课我做的乐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乐器的造型特点,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运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进行乐器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乐器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乐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及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乐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乐器造型特点:分析各种乐器的造型特点,如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外观设计。
3. 制作乐器的材料:介绍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如纸、塑料、竹子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4. 制作乐器的方法:教授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粘、系等,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独特的乐器。
5. 乐器演奏与欣赏:让学生尝试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关注乐器的造型美和音色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乐器实物或图片、制作乐器的示范视频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塑料瓶、竹子、吸管等制作乐器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猜猜是哪种乐器演奏的,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介绍乐器的历史、分类、造型特点及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基本知识。
3. 示范与讲解:展示制作乐器的示范视频,讲解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奖。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020秋人教版美术六上第10课我做的乐器word教案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一年级就开始的“能……的玩具”系列到五年级就结束了。
但是,与这个系列“含有科学原理”一脉相承的课程仍然存在。
本课所设计的“乐器”就不能仅仅创作出外形,还需要比较“谁制作的乐器更美观、更实用,谁的乐器能发出更美妙的声音?”这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不言而喻。
所以在“搜集:各种乐器的图文资料”的同时,必须“了解:乐器发声原理”,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制作了。
其实,在“了解”之后,设计是关键,而制作并不一定“高难度”。
这从“学生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作为美术课,“美观”千万不能忽视!教学思路采用“感知—体验—探索—实践”的教学策略。
即:首先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征,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再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最后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
教学难点: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自制乐器。
学生,能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纸等多种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1.选择材料(1)听一听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
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图示打击乐器。
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
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3)选一选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
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4)试一试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认识并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制作民间乐器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尊重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学习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
3. 分析民间乐器的制作材料、工艺及演奏方法。
4. 探讨民间乐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
2. 教学难点:掌握民间乐器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乐器实物或图片、教材等。
2. 学具:制作民间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竹子、木头、弦线等)、工具(如刀、锯、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民间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民间乐器。
2. 新课:讲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民间乐器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实践:分组进行民间乐器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民间乐器,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我做的乐器2. 板书内容: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制作民间乐器的方法和步骤民间乐器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传承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课内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款简单的民间乐器。
2. 课外作业:收集关于民间乐器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及演奏技巧。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我做的乐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如纸制乐器、塑料乐器、木制乐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材料选择制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乐器的的基本方法,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制作手工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
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处理不够精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层次不齐,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乐器的技巧和方法。
2.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使乐器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乐器的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评价激励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塑料、木材、剪刀、胶水等。
3.音乐播放设备。
4.展示用的黑板、展架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美感和制作过程。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几种不同材质的乐器,如纸制乐器、塑料乐器、木制乐器等,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多样性。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做的乐器》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乐器的制作方法、乐器的装饰设计以及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和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乐器的装饰设计。
3.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技巧。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设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
2.教师准备音乐教材或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外观和制作材料。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怎么制作的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制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乐器。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乐器,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学生尝试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装饰设计的重要性。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我做的乐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乐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艺术价值。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乐器的制作方面可能缺乏实践经验,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制作乐器的技巧和艺术修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乐器的技巧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器的制作方法。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乐器的制作。
3.采用示范法,教师为学生演示乐器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为学生讲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结构和相关知识。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乐器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展示:学生将制作好的乐器进行展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课程名称: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乐器制作原理2.乐器制作技巧3.创新能力培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制作水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我做的乐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如纸质乐器、塑料乐器等,并配有详细的制作步骤和图片。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于制作乐器这样的实践活动应该能够适应。
然而,学生在制作乐器时可能对于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知识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被激发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和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乐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对于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乐器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乐器的制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对制作完成的乐器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音乐表演或者讲解,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对于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
3.示范:教师展示制作乐器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4.制作: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材中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乐器。
5.展示: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乐器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努力和成果给予肯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如乐器的制作过程、制作方法等。
人教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我做的乐器》wrod教案.doc

第10课我做的乐器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引入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
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2)、制作方法: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
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5、自制小乐器牛皮纸鼓面塑料布发出声音不同气球薄膜第10课我做的乐器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学会运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乐器的基本知识:介绍各种乐器的分类、特点及其发声原理。
2. 制作乐器的步骤:讲解制作乐器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设计、制作和调试。
3. 废旧材料利用:引导学生关注废旧材料,学会将其变废为宝,制作成有创意的乐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特点,学会运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废旧材料巧妙地运用到乐器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乐器、制作乐器的工具和材料。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塑料瓶、竹筒等废旧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猜猜是哪种乐器,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乐器的分类、特点及其发声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废旧材料,学会将其变废为宝。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乐器案例,让学生了解制作乐器的步骤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互相交流心得。
6. 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我做的乐器》2. 内容:(1)乐器的分类与特点(2)制作乐器的步骤(3)废旧材料利用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运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
2. 拍照上传至班级群,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废旧材料巧妙地运用到乐器制作中。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我做的乐器》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乐器的制作原理、材料选择、设计构思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制作工艺感兴趣,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对美术与音乐学科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乐器的技巧和方法。
2.创新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乐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制作方法。
2.合作法: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设计独特的乐器。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2.学生准备自己的设计图纸和制作材料。
3.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分类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讲解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制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设计独特的乐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六年级美术上册《我做的乐器》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动手制作乐器。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美观与实用性相结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乐器。
4.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制作顺利进行。
(五)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其他同学欣赏、评价。
2.学生从作品的美观、实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2.提供丰富的制作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4.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学会运用各种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乐器。
2.难点:如何将美观与实用性相结合,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乐器,要求美观、实用,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
-撰写一篇制作过程的简要说明,包括材料选择、制作步骤、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等,字数不限。
2.作业要求: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共同参与乐器的制作,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制作顺利进行。
-作品要具有创新性,体现个性和特色,避免简单地模仿课本或其他同学的作品。
4.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从美观、实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种乐器进行制作。
2.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制作方案,包括材料选择、设计图纸、分工合作等。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角度出发,提出建设性意见。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我做的乐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如纸质乐器、塑料乐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制作简单乐器的方法,并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乐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对于纸张、塑料等材料的运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耐心不足、细致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创新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乐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乐器制作方法。
2.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器。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乐器的制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好示范乐器,准备制作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手工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制作过程。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制作方法,如纸质乐器、塑料乐器等。
通过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如剪、折、粘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所讲的方法,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器。
教师在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和心得。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案
教材分析
《我做的乐器》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本课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身边易于加工的材质,设计并制作出具有创意的乐器。课程紧密联系课本中关于“实用工艺”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对形式美和功能美的认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巩固造型、色彩、材料等基本美术知识,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创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艺术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乐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优秀乐器制作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运用和工艺特点,为创作提供灵感。
-项目导向学习:将整个乐器制作过程作为一个项目,学生分组合作,从设计、选材到制作,全程参与,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乐器制作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乐器制作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设计草图、制作计划等,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乐器的制作工艺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这可能与我们在教学组织方面的问题有关,如教学进度过快,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消化和理解时间。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3.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过程与方法: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分析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并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教学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
系。
三、教学策略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能……的玩具”系列到五年级就结束了。
但是,与这个系列“含有科学原理”一脉相承的课程仍然存在。
本课所设计的“乐器”就不能仅仅创作出外形,还需要比较“谁制作的乐器更美观.更实用,谁的乐器能发出更美妙的声音?”这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不言而喻。
所以在“搜集:各种乐器的图
文资料”的同时,必须“了解:乐器发声原理”,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制作了。
其实,在“了解”之后,设计是关键,而制作并不一定“高难度”。
这从“学生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作为美术课,“美观”千万不能忽视!21教育网
采用“感知──体验──探索──实践”的教学策略。
即:首先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征,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再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最后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人教 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 我做的乐器 新疆手鼓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我做的乐器新疆手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题是《我做的乐器新疆手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疆手鼓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装饰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新疆手鼓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装饰特点。
2. 能够动手制作一个新疆手鼓,并装饰出独特的风格。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1. 新疆手鼓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技巧。
2. 创新设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新疆手鼓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纸张、剪刀、胶水、颜料等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新疆手鼓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新疆手鼓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装饰特点。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新疆手鼓的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
2. 教师讲解新疆手鼓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a. 剪出一个圆形,作为手鼓的主体。
b. 在圆形上剪出两个半圆形,作为手鼓的耳孔。
c. 将两个半圆形粘贴在圆形上,形成手鼓的耳孔。
d. 用颜料给手鼓上色,可以选择鲜艳的颜色。
e. 最后,学生可以发挥创新意识,对手鼓进行装饰,如贴上贴纸、绘制图案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新疆手鼓,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展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新疆手鼓的制作方法和装饰特点。
2. 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制作新疆手鼓,发挥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新疆手鼓制作材料: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
制作方法:1. 剪出一个圆形,作为手鼓的主体。
2. 在圆形上剪出两个半圆形,作为手鼓的耳孔。
3. 将两个半圆形粘贴在圆形上,形成手鼓的耳孔。
4. 用颜料给手鼓上色。
六年级美术学历案《我做的乐器》

3.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
【创新目标】
能够发挥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制作并说出乐器的创意思路。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
难点: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
【评价任务】
1、了解乐器的历史、种类及演奏方式--------学习目标1
引出课题《我做的乐器》
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
欣赏另类乐器、听音辨乐器、感受二胡制作工艺的精湛。
视频欣赏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感受乐器制作的魅力。
增强学生的视觉效应,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
组内研 学
探索新知
任务一:直观感知、了解乐器
活动一:【介绍乐器的历史】
1.学生通过课件展示了解乐器的历史。
【思维导图】
我做的乐器
①构思设计
②设计造型
③添加局部
④整理装饰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做什么
怎么做
做的程度
活动设计
按要求(评价标准)完成学习任务
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环节一
自主感 悟
1.学生欣赏另类乐器的神奇演奏视频。
2.学生根据播放的几段乐曲猜出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欣赏二胡制作工艺(播放视频)。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能......的玩具”系列到五年级就结束了。但是,与这个系列“含有科学原理”一脉相承的课程仍然存在。本课所设计的“乐器”就不能仅仅创作出外形,还需要比较“谁制作的乐器更美观、更实用,谁的乐器能发出更美妙的声音?”这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不言而喻。所以在“搜集:各种乐器的图文资料”的同时,必须“了解:乐器发声原理”,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制作了。其实,在“了解”之后,设计是关键,而制作并不一定“高难度”。这从“学生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作为美术课,“美观”千万不能忽视!
第10课我做的乐器第一课时(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乐器制作的原理和步骤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调整乐器音色,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制乐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材料选择、制作方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制作打击乐器。这个操作将演示自制乐器的基本原理。
5.总结自制乐器的乐趣与意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制乐器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以及它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自制乐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意,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乐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自制乐器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惊喜,也证明他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非领导者,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我做的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
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
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塑料布发出声音不同气球薄膜
第10课我做的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