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直角连接板绘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2 直角连接板
●实例说明
本例制作直角连接板效果,如图2-1所示。
本例描述:连接板由两个平板组成,中间
有一个支撑,平板上有螺钉孔。
本例知识点:本例通过长方体,倒斜角,
孔的创建等功能的完成。
图 2-1 直角连接板
●操作步骤
1.启动UG
2.新建一个文件
执行“文件”→“新建”命令,给新文件指定路径和文件名,单击“确定”按钮。
3.选择建模命令
执行“起始”→“建模”命令,切换到建模模式。
4.创建长方形底板
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长方体”图标或执行“插入”→“设计特征”→“长方体”
命令。
在“捕捉点”工具栏中单击图标,弹出点构造器对话框,如图2-2所示。
单击“重置”按钮,在单击“确定”按钮。
弹出长方体对话框,设置参数为:长度=12,宽度=6,高度=1。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3。
系统创建出一个长方体,如图2-4所示。
图2-2 点构造器对话框图2-3 设置长方体参数图2-4 长方体
5.创建另一个长方形平板
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长方体”图标或执行“插入”→“设计特征”→“长方
体”命令,在“捕捉点”工具栏中点击图标,弹出点构造器对话框,在框中设置点的坐标为:XC=0, YC=5, ZC=1。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5。
在长方体对话框中设置参数为:长度=12,宽度 =1,高度 =5。
单击“确定”按钮。
效果如图2-6所示。
或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凸垫”图标或执行“插入”→“设计特征”→“凸垫”命令。
弹出凸垫对话框,单击“矩形”按钮,依据系统提示选择放置面,弹出水平参考对话框,选择与X轴平行的一条边,设置弹出“矩形凸垫”参数为:长度=12,宽度 =1,高度 =5。
这时弹出“定位”对话框,单击“垂直”按钮,选择目标边与工具边并且要平行,设置它们距离为0。
选择另目标边与工具边并设置它们距离为0。
图2-5创建点图2-6 绘制成长方
体
6.绘制倒斜角
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上“倒斜角”图标或执行“插入”→“细节特征”→“倒
斜角”命令,出现如图2-7所示对话框。
单击“双偏置”按钮,选取一条小棱边,输入参数为:第一偏置:5,第二偏置:4,如图2-8,单击“应用”按钮,系统完成一个角的剪除。
按照同样的方法剪除另一个角,最后退出,效果如图2-9所示。
图2-8 设置参数及选小棱边
图 2-9 倒斜角后的实体图2-10 求和对话框
7.创建实体并
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上“求和”图标或执行“插入”→“联合体”→“求和”。
弹出“求和”对话框,如图2-10。
选择底板与另一底板,单击“确定”按钮,这样两实体合为一体。
8.绘制边倒圆
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边倒圆”图标或执行“插入”→“细节特征”→“边倒圆”命令,在出现的边倒圆对话框中设置参数为半径:1。
然后选取要边倒圆的边,如图2-11所示。
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完成边倒圆的创建,效果如图2-12所示。
图 2-11 选择边倒圆的边图2-12 边倒
圆后的实体
9.创建支撑板
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上“长方体”图标或执行“插入”→“设计特征”→“长
方体”命令。
在“捕捉点”工具栏中点击图标,弹出点构造器对话框,在框中设置点的坐标为:XC=5.5 ,YC=0, ZC=1。
单击“确定”按钮,在长方体对话框中设置参数为:长度=1 ,宽度=5,高度=2.5。
单击“确定”按钮,效果如图2-13所示。
10.完成支撑板
单击“特征操作”工具条上“倒斜角”图标或执行“插入”→“细节特征”→“倒
斜角”命令。
单击“双偏置”按钮,选取上一步所作的长方体的棱边,如图12-14。
设置参数为:第一偏置:2.5,第二偏置:5。
单击“确定”按钮,效果如图2-15所示。
11.创建孔
单击“成形特征”工具条“孔”图标或执行“插入”→“设计特征”→“孔”命令,在话
框中选取孔的方式为“沉头孔”,在对话框中设置参数为:C-沉头直径: 0.8,C-沉头深度: 0.5,孔直径: 0.6,孔深度: 1,尖角: 0。
如图2-16。
选择底板为放置面,单击“应用”按钮,出
现“定位”对话框,单击“垂直”按钮,点取底板的一条边,输入尺寸为1。
如图2-17。
单击“应用”按钮。
继续点取另一条边,设置尺寸为1。
如图2-18。
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完成一个孔的创建,效果如图2-19所示。
采用相同的方法,创建其他孔,最后效果如图2-1所示。
图 2-13 创建支撑板图2-14 邻边的选择
图 2-15 支撑板完成图2-16 孔的参数设置
图2-17 孔的定位1 图2-18 孔的定位2
图2-19 创建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