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文档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新课程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和方向。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于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教师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
“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太强,与学生生活联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
但40分钟毕竟有限,所以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例如: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学和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可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让数学走进生活Microsoft Word 文档

题目:数学,因为生活而精彩内容摘要: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数学,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数学。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就产生了对数学这门课的探索和研究。
如今,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关键词:数学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兴趣正文:从远古时代结绳记事到近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再到“神六”“神七”的顺利升空;从普通老百姓对柴米油盐的计划到科学家对精密数据的计算。
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数学,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数学。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就产生了对数学这门课的探索和研究。
如今,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一、寻找、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创设情境”对数学课堂教学来说非常关键。
如果教师创世的情境来自于学生的身边,或是学生所数学的事物,那么学生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就要求教师要处处留心,注意收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节课时,我把平时在超市购物时收集的电脑小票分发给各小组,请学生帮我计算其中两种商品的总价。
在超市购物是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事情,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由于商品的价钱和每次购物的总价大多是小数,学生通过计算很快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更有细心的学生发现:不同小票上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一样。
我及时告诉学生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的,它会根据供需情况和不同超市的经营状况时时发生变化,所以小票上的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会不同。
然后请学生算出贵了多少或便宜了多少,并回答在哪家超市买划算。
这样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让学生了解到购物的一些知识,更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一、用身边事物引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事物与数学知识结合。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数周围的树木、花朵等植物的数量,然后进行加减法运算,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让学生统计家庭中的用电量、水量等,然后进行乘法运算,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乘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事物相联系,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利用游戏提升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数学四则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快乐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教学几何学时,可以设计一些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拼凑图形,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相关的几何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如在购物时如何计算找零;如何用最少的步骤完成任务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教学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在教学面积和体积时,可以引导学生测量教室、操场等地方的面积和体积;在教学时间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上学、放学、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所用的时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与家长合作促进数学学习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
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情况,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如何与孩子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我们需要让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尽管数学问题通常看起来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厨房烹饪、玩具、运动等,设计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就应该乏味和枯燥。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可以设计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图形和实例,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方式,如数学游戏、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数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或者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推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是一门智力的艺术,也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他们觉得数学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只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我们应该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从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一、数学和生活融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购物时计算价格、量体温、测量角度、算账、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例子。
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融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
在购物时鼓励孩子亲自计算价格、算找零;在做饭时让孩子帮忙量材料,比如米、面、水等等;在出游时让孩子帮忙规划行程、计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好方法。
二、游戏中学习数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他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比赛,这样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增进友谊。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方式来教孩子计算,学习算术等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数学拼图、数学问答等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三、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魅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测量尺寸、计算比例等数学技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烹饪,在烹饪过程中让他们学会计算比例、测量材料等数学知识;还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展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了解数学的实际用途和价值。
四、培养数学思维数学不仅是一个计算问题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现实,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摆脱过去的机械、死板的教学模式,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提高对数学应用的重视和重视。
因此,教师要在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持续地创造数学生活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发展数学思维。
一、通过生活知识导入让生活融入到数学的课堂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理解,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把生活虫的知识引入教室。
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联想到课堂上实际学到的知识,从而把控数学。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教学更加具体,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互联网使人生丰富多彩,而学习却因为资讯科技而更加简单。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小学数学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缺陷,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
因此,从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上,也能够将生活代入数学的教学课堂,也能够让数学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身为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原本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生趣。
二、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通道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各种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并在生活中建立起连接的渠道,是提高学生生活意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发现问题,而且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扩展到多种途径的思考。
逻辑思维的建立,它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例如,可以让学生把家长的手机号写下来,让他们看看是多少个数字,然后让他们知道建立手机号码与座机号码数位相差的观念。
又比如,在讲解了一些常用的圆形等图形之后,请同学们到周围找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老师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测量长方形的长、宽,让学生了解矩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正好可以带人本 堂课 的主旨 . 让学生在讲授之前就对余数有一 个大体 的了解 . 并且 能够有效地提高 上课 的效 率 . 保 障学 生对
知识的充分理解掌握
的课后作业 , 重视对学生 发散思维及创新 能力 的培养 . 深入挖
◆教 学研 究 O S A N WE NB A I J I A
让 小学数学走进生 活
金 素 芹
石 家庄 市栾 城 区栾 城 镇 聂 家庄 学校
摘 要: 新课 改的《 数 学课程标 准》 提 出“ 从 学生 已有的 生活经验 出发 , 让学生亲 身经历将 实际问题抽 象成数学模型进行 解释
其次 . 挖掘学 生的创新 能力 。创新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 的成 长 还是对 于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因此现 阶段 我国非常重视 对
于创新 型人才 的培养 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 中. 学生在轻松活 跃的课 堂气氛下提高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 的效率 . 极大的激发 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 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力和创造力 的
与应用的过程 。” 这就要 求在 小学数 学教 学中实施生活化教 学。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 教 学生活化 ; 教 学情境
当前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与 以前 的教材有着 天壤之别 , 更加 准》 也十分强调数学 与现实生活 的联 系 。 强 调从学生 熟悉 的生 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 从他们提供熟悉 的事物 中学 习数 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 , 用于生活。
性. 人们 在 日常生活 中经常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相关 的问
题 。数学生活化教 学不仅注重学生对课本 知识 的学习 , 而且还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 于现 实生 活中 . 通过买菜或者是 购 物等 日常活动 . 让学生充分 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之 间的重大 联 系, 总结 一些 实践经验 。 提高学生的应 用和实践能力 。例如 , 青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堂,把生活中的鲜活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事情,设计了一系列的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摘要: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时,应注重结合生活元素,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自身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
因此,文章将重点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是集实践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化教学,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为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活力。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增强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亲近感。
下面,笔者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结合生活整合内容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尤其是要着力实现学生生活和教材内容的融通,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点,了解知识点,进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进行“位置”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这一课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借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精确说出具体事物的位置,进而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1]。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立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就近取材,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桌子、椅子、黑板等具体物体的摆放,并以小组为单位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学生借助先前学习的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知识点,合作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一门学问最需要的也应该是兴趣。
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最为强烈但理解能力较低的阶段,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大纲对课本知识进行机械化的讲授,学生的学习思维很难活跃起来,更别说与教师同步。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230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高志敏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因此,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领悟数学知识的要领,并积极应用于实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一、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一)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的改善不少小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通常都会表现出来一种抵触的情绪,再加上其自身的数学成绩也不理想,就导致学生更加厌烦学习数学,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家长都会选择给学生报辅导班,学生在辅导班中接受其他教师的讲解以及进行数学习题的练习,这样虽然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场所还是在学校的课堂中,而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则能够增加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这样也能够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进而树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小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
(二)使得小学生自身的自主思考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有效的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并激发出小学生自身的提问意识,而小学生在提问、解题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掌握不了数学知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思考以及主动提问的意识,这样也就导致学生自身数学逻辑思维的缺失。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
而教育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经常会存在知识和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也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显然是一种不利因素。
因此,小学数学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一、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内容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刚好的融合起来,那么教师就应当首先做到要从实际生活中来挖掘素材,从而使生活化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
所以,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
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打折、利率等问题,课堂上出示一份超市推出的购物打折活动方案,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出哪种购物方式得到的优惠力度最大,给出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让学生算出得到利息最多的本金存入方式。
这些案例贴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保持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应用各种方式来探索解决办法,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数学思维训练,也增强了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固定化。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兴趣可以引领学生朝着积极地方向努力迈进,也有利于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吸引人的教学手段,可以与问题和生活等多种元素联系到一起。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产生兴趣,也促使学生能够将高效获得的数学知识通过合适的方式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服务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应该走近学生生活,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生活、引入、实践活动、实际运用能力、社会实际情况、学习兴趣、贴近。
1. 引言1.1 为什么要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如何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更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为什么要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呢?将数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情。
2. 正文2.1 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教学内容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将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引入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并非遥远的知识,而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
比如在教授几何形状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道路或自然景物,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识别不同的几何形状,从而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入购物、旅行、体育比赛等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将生活中的数学内容融入教学中还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很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常常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学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觉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甚至会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且无趣的学科。
数学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遥远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
在教学生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利用周围的建筑物、日常用品等实际物体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在教学生学习加减乘除的运算时,可以结合购物、游戏等日常活动来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运算的规律和应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来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结合,从而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学习地理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距离等问题;在学习物理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代数知识来理解物理规律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体会到数学对其他学科的辅助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故事和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故事是一种极具感染力和启发性的教育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例子,可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童话故事、数学谜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建立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际例子、学科结合、故事启发、实际应用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成绩。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却感到困惑和无趣,这主要是因为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脱节太大。
为了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设置一些与购物、交通等生活场景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
这样一来,数学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数学游戏,数学实验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一些数字化的数学教学软件或者手机APP,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接触到有趣的数学知识。
通过这些新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数学知识,增加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和理解。
要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成长。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教师应该善于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教室中不同家具的面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计算食物的比例、制定饮食计划,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道路等,发现其中的几何图形,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使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来教授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数学四则运算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计算,通过比试的方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轴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掌握数轴的使用。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并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存在,比如教孩子计算购物物品的价格、量取食物的重量、计算料理的时间等。
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和玩具,如拼图、积木等,让孩子在玩乐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任务。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将数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乐趣。
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

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普适性的学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真正理解和喜欢上数学,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更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购物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货币的面值和兑换;在做饭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比例和分数进行食材的配比;在玩游戏时,可以让学生学会计算得分和比赛结果。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实地考察与实验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者街道,寻找各种几何图形的实例;在学习测量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如测量操场的面积和周长;在学习数据整理和图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然后绘制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实地考察和实验,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各种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学习数学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些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不同形状的特点和应用;在学习逻辑推理时,可以设计一些解谜游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又是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

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一、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可见数学的影子。
孩子们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运用加减法计算商品的总价;在做饭时,可以通过厘米、毫升等单位来测量食材的重量和容积;在玩游戏时,可以通过计算分数和比较大小,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等。
这些都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意味着数学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
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探索活动,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到校园、社区、游乐园等各种场所,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数学的实际运用。
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在校园内进行长度测量活动,让他们用尺子测量树木、操场等的长度,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长度的概念;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游乐园内进行人数统计和比较大小的游戏,让他们在快乐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生活中的数学启发生活中的数学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启发。
通过数学课堂走进生活,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现数学的奥妙和有趣之处。
在乘坐公交车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公交车的路线图和车站距离等进行位置关系的学习;在买水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比较价格和数量来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在打理家务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衡量、比较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这样的数学启发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数学与生活的融合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最终的目的是要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够学到数学知识,更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主动运用的态度。
这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和感受数学的美妙之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中得到快乐和启发。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柳口小学黄良发《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也就是强调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那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做法。
一、走进生活、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虽然他们有一些生活经历,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我将牢牢把握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导思,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为榜样,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历,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我们知道,在现实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就要做生活中的细心人,善于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以致产生对数学的亲近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的特性设计一个图案来装饰教室并展示结果。
此时,学生们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案。
在展示结果时,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它体现了数学的内在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还知道,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而在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被简化,只保留精炼的本质逻辑体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学结论、用结论的过程,很难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更难从中有所感悟。
因此,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是以教材知识为本,拓展数学教学资源,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探研究和经验,这将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
那什么是数学素养?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
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用数学视角认知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举一个例子,假如孩子会计算“48÷4”,说明孩子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
孩子会解“有4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4个苹果,可以分给多少人?”,说明孩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孩子具有数学意识。
而在体育课上,48位学生在跳长绳,教师共准备了4根
长绳,由此学生能想到“48÷4”这个算式,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一)培养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
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
有关“数感”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动物的感知,比如说—条狗,它可能敢与一匹狼争斗,但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
这说明动物也知道“多与少”。
在《数: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只乌鸦在一家庄园的望楼顶上建了个鸟巢,庄园主对此很生气,决心杀死这只乌鸦。
可是,每当庄园主走进望楼,乌鸦就离巢而去,直到庄园主走出望楼才回巢。
庄园主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个朋友,两人一起进去,然后走出一人,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但是乌鸦并没有上当回巢。
后来又三人进去两人出来,四人进去三人出来,依然如故。
直到五人进去四人出来,乌鸦才分辨不清,回巢了。
这说明乌鸦关于数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
如果人不会数数的话,能辨别到几呢?实验表明,人也只能辨别到4或5。
由此可以推断,在数学方面,发明了计数之后,人类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异。
有了“多少”这一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有序”、“后继数”等概念。
从l开始,借助“后继数”,便形成了自然数系;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形成了有理数系;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最终形成了实数系。
所以,“多少”的概念,以及由其自然产生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才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根基。
因此,培养孩子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
其实孩子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小学阶段孩子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在他们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数的内涵”。
(二)培养符号意识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孩子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表示的情境,所以有一定的符号经验。
在学习中,“统计我们的鞋码”的游戏,利用孩子已有的符号经验,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有的孩子
写数,有的孩子画“√”,还有的孩子用“○、△”等图形表示。
另外,“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游戏,先通过呈现孩子熟悉的家里的家具这一具体场景,激活孩子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通过交流,孩子产生用一致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需求。
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网络图这种平面图,并让孩子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
这样孩子就经历了“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化表示”
的学习过程,体会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符号的简洁与实用,培养了孩子的符号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和使用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数的认识的引导向孩子介绍数字诞生的历史,让孩子了解数字符号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
出图形等。
我们就生活在宇宙这个大空间里,如,你想邀请别人去你家做客,就要说清楚你家的方位及去你家的行走路线。
还有,
我们的楼房,就要经历先有设计师把头脑中的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再由建筑师负责把它转化为实物的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
利用孩子已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
这样就把学习数学的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孩子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间观念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现实情境、而且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
在学习“体积和容积”时,有位教师就利用从粉笔盒抽出粉笔和放回粉笔的动态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
在这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把孩子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实现了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化,有效促进了活动的内化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四)培养统计观念
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是我们每位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
统计就是一个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
小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统计观念”。
统计观念的培养仅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必须让孩子去亲身体验。
孩子只有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通过交流,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才能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以及统计的作用。
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来表示信息,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重要的数学素养。
因此,进行统计认知时,应将学习重点放在引导孩子读懂统计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理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表上。
如,一位同学调查了自己班上的5位男同学,其中有4位同学喜欢打篮球,便得出结论他班80%的同学喜欢打篮球。
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对数据来源、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孩子对统计数据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五)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超市买东西时,看同一产品不同的包装的价格,然后比较一下哪个便宜再买?
其实,我们学知识为了什么?不就是用吗?学了不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学它干什么。
比如,同样是光明纯鲜牛奶:大包装1000ml,8元/桶;小包装220ml,2元/盒。
通过计算1000÷8=1250(ml/元) 220÷2=110(ml/元)可以知道,同样1元钱,可以多喝15 ml
牛奶,如果家庭人口比较多,当然选择大包装合算。
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呢?数学应用意识是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方法、策略、思想去思考和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这些数学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可见,培养孩子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仅靠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安排一些有意思的实践活动,把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