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态度与品德的养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态度与品德的养成
【- 教育心理学】
各位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吧!小编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态度与品德的养成”,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态度与品德的养成
考点1 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不同于能力;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
考点2 态度的结构
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考点3 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考点4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考点5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2岁)。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8岁)。
此阶段又可分为两个亚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考点6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
1.前习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