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歇后语故事
•相关推荐
歇后语故事(通用12篇)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歇后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歇后语故事篇1
1、关公面前耍大刀——自讨没趣
故事:周周仓开始并没有保关公,是在赵云的帐下听令。

有一次,军中操演武艺,周仓耍了一趟大刀,兵将齐声叫好,连赵云也夸奖了他几句。

这下周仓骄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着胸脯子吹开了:“嘿!军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愿给他拉马拽蹬!”有个兵见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将他说:“周哥你先别吹,你要是敢和关二爷比试比试,兄弟就算服你啦!”周仓还没见过关公,可听说过关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关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劲儿就来了。

他把大马一提溜,甩开大步,找关二爷见高低去啦。

关老爷正在府中看兵书呢,忽听周仓在门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

虽说没见过周仓,可也没少听四弟赵云说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就是太鲁莽,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炸。

所以不和他一般见识,只是微微一笑。

谁知周仓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关二爷怕了他,就一口一个“胆小鬼”地直损关二爷。

关二爷的脾气也暴躁,当下就火儿啦。

只见他把兵书一撂,掖了掖战袍,大步跨出府门顺手从门卫手中拿了一条长枪,以枪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仓比试起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
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著名诗人。

3、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白菜。

突然,有一个擂台。

于是,他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上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少女正在与一个男子在比解死结。

两个人各拿了一个用麻绳捆的结。

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

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

吴东胜明白了,这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结解开了。

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

于是,那位少女说道:“对不起,失败了。

”中年汉子只好走出了擂场。

接着吴东胜飞上了擂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

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4、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解放前,秋婶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性格爽朗,思想开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乡里人尊称她庵秋婶。

庵秋婶认为家里的女婢做了错事,必须进行鞭笞责罚,但责罚要有度。

若打轻了,不会痛,她不能记取教训;若打狠了,打伤了还得给她治疗,甚至耽误了做工。

因此,刚刚好就好。

这事很快就流传开了,后来成为人们劝说那些待人处事太过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语:“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5、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从前有一个人见到一大户人家门上挂着一个很漂亮的铃铛,于是
他想把这个铃铛偷来据为已有,他天真的以为掩着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声音了,当他碰到这个铃铛的时候,顿时发出声音,让大户人家的人知道了,被捉之后的他,很后悔,为什么我掩着耳朵,还是有人听到呢?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为做什么事可以瞒天过海,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

之后就流传这样一个歇后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6、“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

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

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

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

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

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

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

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

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7、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故事:有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

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

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随从们说:“天鹅已经飞走了,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

”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

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

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

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

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便成为我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写照或一种谦词。

8、外甥打灯笼——照“舅”
有一句民间邂逅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

不过这句歇后语,在生活中有生动真实的诠释。

在家乡,春节期间,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后称为“送灯”。

前者好理解,后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后,作为舅舅或者没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给外甥或者还没有外甥的亲戚家里来,其中礼物中必须带有“灯笼”,且至少是一对,也就是灯笼必须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买。

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刚出嫁,那么今年娘家要给婆家送至少3对也就是6个灯笼,还要不同品种。

其中三种必备的灯分别是“大红灯笼”、“莲花灯”和“火葫芦灯”,分别代表红红火火、早生贵子和预示给未来外甥送灯。

有了外甥以后,哪怕是外甥女,那么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岁。

我就是这样的童年过来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灯笼点亮打出来一起在街上玩,还
有我现在都会唱的童谣: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

灯笼会,会灯笼,小孩不来我吹了。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灯笼,小鱼立刻唱和着,踢一脚,踹一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

9、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故事:小村子,有一户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干活,家里只有一只猫和一只狗,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篇。

每天早上,不诚实的猫一看见男主人外出干活,就在家门前呼呼大睡!这时,老鼠一看见猫在睡觉,就一群一群,悄悄地去家里找东西,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个缺口,那是调皮的老鼠没事干,所以乱咬的。

忠实的看门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

这一天,狗跑去猫那,用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啊!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万,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乱七八糟,多不卫生啊!”猫说:“你别管。

”狗又用脚推了推猫,猫生气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气!”哎,无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走到门前趴下。

这时,不知好歹的老鼠笑狗,好象说狗是无能鬼,连猫都怕。

狗立刻满怒冲天,满脸通红,跑进了家里。

三下五除二就把几只老鼠咬死了,其他老鼠看见了,害怕得要命,四处逃散。

狗又乘胜追击,不一会儿,老鼠就被狗全部消灭掉了。

狗欢呼着,但又因太累,睡着了。

主人回来了,他看见精神十足的猫把老鼠尸体堆在一起,高兴极了,他再回头看狗,却踢了狗一脚,狗嗷嗷地叫着。

咦!这么香,原来主人拿了条鱼给猫,还用手摸了摸猫的头,夸赞猫有用。

这时,狗才明白,原来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

歇后语故事篇2
有一天,一只鸡蛋在路上慢悠悠的走着,沐浴着太阳的光辉。

他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了一块石头,鸡蛋对这块石头说:“喂,你快让开,你当着我的路了,你要我怎么走。

”石头默不做声。

“喂,你没有长耳朵吗,没听见我在跟你说话吗?”自大的鸡蛋说,“你小心点,你把我惹急了,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石头终于开口说话了:“要我给你让路,我身躯这么大,挪动一次那么不容易,你就看着这个的份上,绕道走吧,鸡蛋大婶。

”“什么,你叫我大婶,我有那么老吗?”鸡蛋生气地说。

“抱歉,我说错了,是大姐。


“大姐也不行,应该叫小姐。

”鸡蛋狂傲地说。

“什么,你也太欺负人了吧,大姐都不行,还让我叫小姐,门都没有。

”石头被激怒了。

他们彻底吵起来了。

这是,狐狸从旁边走过,狐狸见他们吵的那么厉害,眼珠一转,分别在石头和鸡蛋的耳边说了些什么,可怜的两位啊,千万别被狐狸的计谋骗了。

他们果然上当了,鸡蛋对石头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决一死战好了。


石头也失去了理智,平时善良的石头这时已被狐狸的计谋迷得晕头转向:“好啊,看谁厉害。


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鸡蛋被撞的粉身碎骨。

狐狸在一旁笑得喘不过气来。

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做事,都不能鲁莽行事,要平静的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

歇后语故事篇3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从前有一座大山,山上上面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个小和尚和老和尚。

一天,小和尚在庙里念经,老和尚走过来对他说“徒弟啊!你念的是什么经啊?”“不知道”小和尚支支吾吾的说。

什么!不知道,看来你没用一点心。

这样,你按照这本书上
的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和尚念道。

虽然小和尚在念着,可是心却飘到十万八千里外了,想着外面的小花,小草,大树……就在这时,老和尚又走了过来。

问道“徒弟啊,你念的是什么?”小和尚一惊,支支吾吾的说,好像是床……床,因为小和尚心不在蔫,所以只记得第一个“床”字。

过了一会,小和尚终于肯定的说道“窗前有个人…”“什么!”哦不对,是…是,床前有个东西,要不然就是床上有个东西。

老和尚直接气晕。

歇后语故事篇4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锺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

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

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

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zhóu)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

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

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

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

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miǎn)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歇后语故事篇5
大年夜,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对联,到外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这时老母鸡带着小鸡去吃饭。

“妈妈我们的天敌是誰?”小鸡问道。

“我们的天敌是黄鼠狼。

”鸡妈妈回答。

“我可不可以去给它拜个新年妈妈?”“那不可以。

”妈妈妈严肃地回答。

“为什么不可以呢?难道它会令您害怕吗?”“它会吃掉你的。

”小鸡被吓倒了,“黄鼠狼有这么可怕吗?”小鸡不信妈妈的话想一探究竟,趁着妈妈不在家,就往黄鼠狼家跑。

小鸡跑得飞快,到了黄鼠狼家里,小鸡用
手敲打黄鼠狼家的门。

黄鼠狼打开门看见了小鸡,惊叹不已。

“正好我肚子饿了,可以先骗骗小鸡然后炸吃掉,是把它做成烧鸡呢,还是做成白斩鸡呢……先抓到再做决定吧。

”黄鼠狼若有所思,谋划着。

黄鼠狼干净拿出了一些米热情地招待小鸡。

小鸡见了很感动:“黄鼠狼也不坏呀,是不是妈妈骗我的,可是妈妈不会骗人的,可能黄鼠狼可能也有好的呢。

”小鸡不知道黄鼠狼这是笑里藏刀。

小鸡吃饱了,黄鼠狼就把小鸡给抓起来,把它变成了一只烤鸡,黄鼠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后把骨头埋起来,不让别人发现。

鸡妈妈知道小鸡不见了一直找它。

黄鼠狼开心极了,这个年过得可真有意义,哈哈,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歇后语故事篇6
今天是大年夜,家家户户挂灯笼,贴对联,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饥肠辘辘的黄鼠狼已经三天三夜没吃饭了。

此时,他正盯着兄弟姐妹们手中的鸡呢,他想:兄弟姐妹们都在吃鸡,害得我口水都流下来了,不如我自己去抓一只鸡吃吃吧。

他眼珠骨碌一转,便想到了一条妙计。

黄鼠狼准备好小鸡们爱吃的食物——金灿灿的小米。

他蹦蹦跳跳的走向鸡大婶家,一想抓到鸡的情景,便哼起了歌。

到了鸡大婶家,他理理发型,清清喉咙,掸去衣服上的灰尘,然后边敲门边温柔地说:“鸡大婶,你快开门呀,我给你拜年来了。

”正巧,鸡大婶不在家,只留下了四只小鸡。

黄鼠狼见老母鸡没有回应他,里面也只有四只小鸡的声音,便嘴角微微一翘:“哈哈!鸡大婶不在家,真是天助我也。

”他又温柔地说:“小鸡们,我是你们妈妈的好朋友,我给你们带吃的来了,快开门吧,让我们一起玩吧。

”小四听到有吃的,就立刻跑过去开门。

幸好老大聪明,知道他是黄鼠狼,便立即拦住了小四,对小四责备说:“我们和黄鼠狼天生就是天敌,他来给我们拜年,肯定不怀好意,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他想干嘛。

”小四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老大把门打开了一条缝,黄鼠狼看见了,马上扑了上去,把门用力撞开了。

小鸡们吓得到处乱跑。

只有老大最镇定,他立即去找大黄狗帮忙。

老大把大黄狗带回家时,黄鼠狼正在叼着老三。

大黄狗见状,即刻去帮忙,帮助老三逃脱“狼口”。

黄鼠狼见大黄狗狗太凶了,并且死死地盯着自己,便落荒而逃。

小鸡们感激的对大黄狗说:“谢谢你,救了老三。


鸡大婶回到家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对小鸡们说:“孩子们,一定要牢记,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呐!”
歇后语故事篇7
一是说,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另一说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关羽张飞穿针的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张飞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因为他的性格和举止,后人便认为张飞是鲁莽之人。

早年间,张飞曾拜王养年为师父,王羊年看张飞是可塑之才,既教他习武又教他认字读书。

但是,张飞做事鲁莽性急,为了改掉张飞性急的毛病,王养年便让张飞每天穿绣花针。

张飞天天拿着绣花针,大眼瞪小眼的不知从何处下手,心里万般着急。

师父王养年在一旁告诉张飞说,做任何事都不能性急,只有耐下性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都要多留一个心眼。

张飞听从师父的教导,慢慢地在穿针引线中,学会了粗中有细的道理。

张飞曾经在阆中担任县令一职,当时,有两位妇人在县衙门前击鼓鸣冤。

张飞便升堂处理案件,原来是两位妇人为了争夺一名孩子的抚养权。

张飞观察到一名妇人文静柔弱,一名妇人强悍粗暴,张飞立即决定让两位妇人各拉小孩的一个手臂,如果谁能把小孩扯到自己那边,那么这位小孩就归谁所有。

张飞一声令下,两位妇人都使劲的拉扯小孩,小孩被扯疼了,哭的十分伤心。

那位柔弱的妇人也留下了两行热泪,随之便松了手,而那位悍妇面露凶狠之色,只顾枪孩子,根部不顾孩子的感受。

张飞怒斥悍妇,不顾亲情,只想得到孩子,如此没有怜悯之心,怎能养育好孩子。

随后,张飞认定柔弱的女子拥有了孩子的抚养权。

从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特点。

歇后语故事篇8
后人在读张飞后,从这些故事中总结了很多歇后语,“张飞拆桥——不留后路”就是其中一个歇后语。

这一歇后语在《三国志张飞传》中有所体现。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队兵马南下进行讨伐,刘琮得知曹操率领大军来袭时,赶紧投靠了曹操。

刘备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敢和曹操正面对抗,刘备便领军向南方逃走。

数以十万的百姓们得知刘备向南走后,纷纷跟随刘备逃亡。

曹操知道刘备已经率军逃亡虎,急忙派遣手下将士曹纯率领精兵前去追击刘备。

曹纯带队追击了一天一夜,在长坂坡看见了刘备军队。

曹纯率领的虎豹骑有非常高超的军事作战能力,加上曹操训练有素,两军交战一段时间后,刘备军队败于曹纯虎豹骑兵下。

刘备担心自己军队被曹纯全部击灭,便率领赵云、诸葛亮、赵云等大将骑马前行。

曹纯将刘备丢弃的车马全数收回。

赵云一看刘备的妻儿已于乱兵中走散,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刘禅找到。

刘备担心曹操军队再次杀来,便让张飞回去断后。

张飞挑选了数十位英勇起兵,立马返回。

张飞到了当阳桥上时,看见曹军大军降至。

情急之下,张飞和士兵拆掉了桥,和曹军隔水相望。

张飞在曹营中也有很大的名声,他大喝一声:“我就是张益德,可以来决一死战!”曹军都害怕张飞,没有一个人前去对战张飞。

刘备军队因此获得了安全。

歇后语故事篇9
张飞这个人以他的勇猛、莽撞、仇恨恶势力而闻名。

在刘备和关于当中是最不冷静的一个,刘备和关羽还常常教导他要沉下性子好好做事,可他终于是“孺子不可教也”,对待下属暴戾成性,以至于最后被部下所杀。

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十多岁。

要说这个张飞上战场杀敌还可以,说起张飞断案查证,还真是不能让几个人信服的。

不过民间确实有个传说叫张飞审瓜的'故事,一个女子抱着一个小孩路过瓜田,有个恶霸看上她心生歹意,可那女子不愿意,他便诬赖
她偷他的瓜。

双方争执不下,结果闹到张飞那里去了,众人都来看热闹,看这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将军怎么个断案法。

恶霸买通看瓜人来诬赖女子偷瓜,张飞开始假装相信,后来让恶霸把家里的瓜抱起来。

恶霸抱来抱去,抱了这个掉了那个,张飞横眉对着他说,你这个男人都抱不起来三个瓜,她一个女子又怎么抱得起来?何况她怀里还有个孩子。

你说她怎么就偷了你的瓜了?
后来恶霸被严惩,连带看瓜的人也一起交出了贿赂的钱,这才送了那女子回家。

这个故事被传了下来,众人无一不对张飞另眼相看。

歇后语故事篇10
“啪,啪,啪,”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又是新的一年来了,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灯笼。

大家都在大门口玩烟花,放爆竹。

可是最重要的还是拜年啦。

小鸡们也不例外,都穿上了花裙子来给农场里的家禽拜年,它们来到奶牛阿姨家里开开心心地叫道:奶牛阿姨祝你家庭美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所有的动物都拜过年了,只剩下黄鼠狼。

小鸡们完全不知道黄鼠狼是这个农场里面大家最怕见到的。

小鸡们一蹦一跳地走向黄先生的家,在家里的黄鼠狼已经饿得不成样子了,一听到敲门声,黄鼠狼思绪万千,是不是有食物送上门了,还是那些凶猛的狼和熊狗,找上门来了,黄鼠狼到门缝中瞧了瞧,瘦弱的身体往上凑,一双眯着的小眼睛恨不得把东西看得清清楚楚。

黄鼠狼看到小鸡眼睛闪闪发光,它热情地让小鸡们进来拜年。

小鸡们非常有礼地说:“祝你丰衣食足。

”黄鼠狼开心地叫道:“正合我意。

”小鸡拜完年后,刚要走就被黄鼠狼叫住,来我家吃饭吧。

小鸡商量一会儿同意了,可是久久都还没上菜。

于是小鸡们进厨房后,黄鼠狼说开饭了。

它把小鸡们捉进烧开的锅里,一下子就做好了。

真是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分清好坏,不要相信不该相信的人。

歇后语故事篇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