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和《千金市骨》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和《千金市骨》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释】①安事:要……何用。
①捐:弃。
①之:指死马。
①期年:满一年。
①诚:真心。
①致士:招纳贤士。
①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3.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义是什么。
4.【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_______________。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的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马鞭驱赶买指死去的千里马助词,无实义
2.(1)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懂马啊!(2)(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白白)丢掉了五百金!
3.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策,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驱赶;市,古今异义词,买;其,代词,指死去的千里马;之,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难道,表反问语气;其:表感叹语气。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2)生马:活马;而:表转折关系;捐:丢掉,白白花费。
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乙文,叙述了国君用千金求千里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买得死千里马的马首,引来三匹千里马的故事。
由此类比要求贤,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的道理。
由此分析,“千里马”不仅仅指马,千里马还比喻有才能的人。
4.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旨的理解。
阅读全文,疏通文意。
甲文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用千里马的遭遇来表达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乙文,叙述了国君用千金求千里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买得死千里马的马首,由此引来三匹千里马的故事。
也是用千里马来揭示主题:要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马说
韩愈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千金市骨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
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