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齐美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social types )
齐美尔将参加交往的个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Type), 如吝啬者、挥霍者、穷人、贵族、冒险家等等。 关于穷人的界定:所谓穷人,是那些被别人援助或有权 得到别人援助的人。 他明确拒绝以某种性质或缺少某种东西(钱)来规定穷人, 齐美尔从相互关系和交往的角度来研究贫困,在他看来, 穷人(受赠者)与赠与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利与义务之 间的相互关系。 他对贫困采取了相对主义的看法。从这种观点来看,所 谓穷人并非必然是社会的最下阶层,每一个阶层中都有 贫困现象。——“相对贫困化”
(1)冲突具有普遍性(表2-1)
表2-1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模式
社会分化
冲突关系
社会单位增长的 组织化
社会关系的控制
(2)群体间的冲突对各方内部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突各方内 部权威的集中。 第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突各方内 部的社会团结的增强,同时它降低了群体对 越轨和异议的容忍程度。 第三、冲突增强了有共同对手的不同群体间 的联盟。
2、都市生活(urban life)
齐美尔认为,现代性展示得最充分也是个体感受 现代性最强烈的地方,莫过于现代大都市。为了不 至于被耗尽和毁灭,个体必须做出抗争和调适。概 括起来,都市的个体心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理智至上 ②计算性格 ③傲慢冷漠 ④矜持保留 ⑤自我表现
3、社会几何学 (social

geometry )
(1)群体构成的数量(numbers) ①两人群体(dyad) A B ②三人群体(triad) A B C A B A B
Cபைடு நூலகம்C
(2)社会互动的距离(distance) 《论陌生人》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又不太近的人, 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因而对于 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而如果太近, 也就成了我们的熟人也就不再是陌生人。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关系, 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由于 他不是我们的熟人,所以我们对他有特殊的信任, 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这也就是说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决定了他与我们之 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齐美 尔并不把陌生人看作是一类特殊的人,而是将其视 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二)社会学的分类
1917年出版的<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1、普通社会学 2、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 3、哲学社会学
1、普通社会学(general sociology)
涉及的是“历史生活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历史发展的阶段问题 无分化的统一体 分化 和谐的新的统一体 第二、群体的权力问题 第三、集体和个体的行为、行动和思想之间的 价值关系问题。
(3)冲突的强度与烈度(表2-2)
表2-2齐美尔关于冲突进程的抽象命题
l.冲突双方感情投入越大,冲突就可能越激烈。 A.冲突各方成员的团结越紧密,他们投入感 情的程度就越大。 B.冲突各方以前的和谐程度越大,他们投入 感情的程度就越大。 2.冲突群体成员对冲突的理解超出个人目标 和利益的程度越大,冲突就越可能更加激烈。 3.冲突越是作为一种达到清楚规定的目标的 手段,其激烈的可能性就越小。(和马克思的区别)
1、社会交往的形式 (social interaction)
齐美尔研究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包括交换、 冲突、统治、社会化、卖淫等 。 如齐美尔对冲突的分析: (1)冲突具有普遍性(表2-1)
社会分化 冲突关系
社会单位增长的 组织化
社会关系的控制
表2-1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模式
齐美尔对冲突的分析:“冲突社会学”
二、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形式社会学的两个根本性命题: 其一,社会是个体间的互动; 其二,社会生活可以划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 而关于形式或互动形式的描述是社会学这门科 学的基本任务。 1、社会交往的形式 (social interaction) 2、社会交往者的类型(social types ) 3、社会几何学 (social geometry )
齐美尔对交换的分析(《货币哲学》)
(1)社会交换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对自己不具有的有价值的物品的渴望。 ②某一可辨识的人拥有这一物品。 ③提供有价值的物品以从他人那里得到自己 想要的有价值的物品。 ④拥有这一有价值的物品的人接受其物品。
(2)交换的原则
齐美尔对统治的分析
1、统治包括“压制”与“屈服”两方面,两者之间是一 种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关系。 2、统治形式: 第一,由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 民主或多元统治) 第二,在所谓客观规律之下进行的统治。(机械和被动 的服从)——最残酷的、最具攻击性的统治。 第三,对物体(或偶像)的屈服。(无条件的屈服)— —最卑劣的服从。
三、文化社会学(cultural sociology)
1、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文化冲突)(objective culture and subjective culture) 客观文化也称客体文化,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如宗教、哲学、组织、团体等; 主观文化又称“主体文化”或“个体文化”,指人们生产、吸收和控 制各种外在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 行为者中的综合体现。 主观文化应该是最高目标,客观文化的意义就在于为个体所内化,其 价值就在于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在理想情境中,主观文化影响塑造着客观文化,同时也要受客观文化 的影响,此时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一一相符,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之间的理想关系难 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客观文化越来越朝着自主的方向发展,变为 一个自成体系的王国
四、货币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1、主要内容: 《货币哲学》发表于1900年,是齐美尔少有的大部头的专著,全书分为 “分析卷”和“综合卷”两大部分。前者从社会生活入手剖析货币的本 质,剖析产生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所满足的需求;后者则综合考察货币 对整体的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个体的生命情感、对个体命运的链节、 对一般文化的影响”。 2、货币与价值的关系。(money and value) 3、货币的社会作用。 一方面,货币价值附着于物体之后,将物体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拉大,以 致人们若没有金钱就无法获得这些物体;另一方面,若人们拥有足够的 金钱,就可以克服一切人类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限制。 总之,随着货币的出现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加强,导致了一个日益 物化的世界的诞生。 4、货币的消极作用
3、哲学社会学 (philosophical sociology)
它主要揭示社会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本范畴, 研究社会学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 齐美尔认为,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认识论时,它 能够为我们研究其他社会科学提供各种概念、假设、 公理和预设,使我们能够将社会领域中无数零碎的 知识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社会图景;而当哲学社会学 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时,我们就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 有限性,克服个别事件的不连续性和异质性,进而 发掘事件的意义。
一、社会与社会学的分类
齐美尔的学术兴趣:“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一)社会(society) 社会并非个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 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通 常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 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既是现实的又不是现实的: 社会是现实的,但这种现实性脱离不了个人间的互 动;个人也是现实的,但现实的个人又总是经过社 会化的.一句话,社会与个人及它们的现实性,就 存在于两者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之中.
A
Biographical sketch 心灵飘泊的“边际人”
1858年生于德国,同腾尼斯、韦伯一起被称为是德国社会学的三位主要 创始人,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解释社会学的三驾马车。(与迪尔 凯姆同年生,都是犹太人)——1858是社会学的幸运之年。 家庭富裕但不幸:16岁丧父亲……,母亲专横——边际感 1876年,进入柏林大学,曾师从于历史学家蒙森教授,接着转向心理学 和人类学教授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再往后,追随民族学家巴斯蒂安, 最后又是凭《从康德的自然单子论看物质的性质》(1881)获得了哲学 博士学位。 1885年,在柏林大学任教。——充满了艰辛与苦涩。15年之后,1901 年,学校才勉强聘他为副教授。从1901-1915年,为获得名牌大学的教 席而努力,但都名落孙山。 1914年,不得不向命运低头,前往远离柏林、地处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 堡担任这所省立大学的教授。 1918年,患肝癌去世。
评价
第一,齐美尔以其高度的创造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动态的 观点考察了个人、群体、社会三个层次的互动关系并将其抽象化 理论化为一种社会形式,从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互动论形式社会 学,是社会学理论成熟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齐美尔的互动论形式社会学理论不但突破了古典社会 学理论家对社会研究的静态方式。而且将社会学微观层次与宏观 层次的研究在互动论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 社会学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齐美尔不仅是现代社会学符号互 动论的先驱,而且开社会学微观——宏观理论分析之先河。 第三,齐美尔对社会冲突、货币、个人的社会参与、文化及 其异化的研究方面都有异于他人的独到见解。其中,他的社会冲 突理论尤其引人注目,这一极富创造性的理论经后世社会学家(如 美国的科塞)的发展与完善成为现代分析学派冲突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当代齐美尔的冲突论的实践意义大于其理论意义。
第五课:齐美尔和形式社会学
Chapter 5 : Georg Simmel and “Formal Sociology” (1858-1918)
Main

points
一、社会与社会学的分类 1、一般社会学(general sociology) 2、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即形式社会学。 3、哲学社会学(philosophical sociology) 二、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社会交往的形式( social interaction) 社会交往者的类型(social types) 社会几何学(social geometry)(群体构成的数量与社会互动的距离) 三、文化社会学(cultural sociology) 1、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文化冲突)(objective culture and subjective culture) 2、都市生活(urban life) 四、货币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oney)
2、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
这一研究撇开了其中的具体内容,关注的只是 抽象社会交往的纯粹要素_形式(form),也可 以称为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 与自然现象不同的、具有唯一性的社会历史事 件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 殊性,而去关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 的外在形式。——社会几何学( Social Geometry )
为什么被排挤?
1、齐美尔在德国学术界的边际地位,在相当程度上与他的 犹太家庭出身有关。 历史学家迪特里希· 谢弗对齐美尔申请海德堡大学教席的评 语中:“他的外表,他的举止,他思考的方式,都体现出 他﹍是一个十足的犹太佬﹍他的学术成就不高,他的讲演 确实受到欢迎,但﹍他讲话吞吞吐吐、零碎不堪,因此提 供的资料太少﹍他卖弄口才,以此招揽听众,而听众中多 数是妇女﹍ 2、齐美尔在柏林文化界的过分活跃,以及因其敏捷的思维、 优异的口才而赢得的巨大声望招致了同行的嫉妒,这也是 他无法顺利改变自己边际地位的原因之一。 3、齐美尔的边际地位可能也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社会 学本身所处的边际地位的一种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