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案《好吃的烤面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烤面包图片、面团、揉面杖、烤箱、烤盘、模具等。
2.学具:面团、揉面杖、模具、颜料、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部分
(1)教师展示烤面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面包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教2.制作部分
(1)教师发放面团,引导幼儿用揉、捏、压等手法制作烤面包。
4.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面包造型,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耐心指导,不急于求成。
5.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分享和合作精神,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制作经验,共同完成作品。
6.教学方式上,教师应结合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幼儿的需求。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制作方法,指导幼儿掌握制作技巧。
(3)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烤面包。
3.装饰部分
(1)教师展示颜料和画笔,引导幼儿用颜料装饰烤面包。
(2)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在烤面包上画出喜欢的图案。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颜料和画笔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烤面包。
4.展示部分
(1)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可以针对个别幼儿的操作进行个别辅导,如:“你的面包形状很棒,现在我们让它更立体一些,你可以试试轻轻地从中间向外捏。”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如果你想要一个有芝麻的面包,你会在哪里放芝麻呢?”
教学过程补充:
1.引导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面包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面团做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好吃的烤面包。”
教师:“很好,你的方法真棒!现在我们试试让面包变得更高一些。”
3.装饰部分:
教师:“现在我们的面包已经做好了,但是它还不够漂亮,我们可以用这些颜色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教师示范如何在面包上画出图案:“我在面包上画一些小点点,就像芝麻一样。”
幼儿操作时,教师鼓励幼儿:“你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让你的面包变得独一无二。”
4.展示部分:
教师:“好啦,我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吧。”
教师邀请幼儿上前展示:“谁愿意来给大家看看你的烤面包?”
幼儿展示后,教师点评:“你的面包好漂亮,颜色搭配得很好。”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好吃的烤面包,你们觉得自己做的怎么样?”
幼儿:“我觉得很好玩,我的面包很漂亮。”
教师:“是的,你们都做得很棒,我们下次还可以做更多有趣的手工活动。”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制作烤面包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但在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幼儿对手工制作技能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指导。在活动组织方面,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小班美术教案《好吃的烤面包》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学会用揉、捏、压等手法制作烤面包。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手工制作技能的掌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揉、捏、压等手法制作烤面包。
2.教学难点:掌握烤面包的制作技巧,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7.注意活动环境的安全性,确保面团和颜料等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在活动中误食或过敏。
8.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整理活动现场,培养幼儿的整洁意识和责任感。
注意事项:
1.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应提供不同难度的制作材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2.在操作环节,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作品。
3.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适时引入新的环节,以保持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补充:
(1)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揉、捏、压的具体手法,如:“小手团圆团圆,这就是揉;轻轻一捏,面包就出现小洞洞,这是捏;把面团压平,就像妈妈烙饼一样,这是压。”
(2)教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出自己的感受,如:“你感觉到面团在你的手里是什么感觉呢?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2.教学难点补充: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个面包,它是金黄色的,闻起来香香的,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制作部分: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个面团,你们可以轻轻地揉它,捏它,压它,就像我们平时玩泥巴一样。”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哇,你的面包好大啊,可以告诉我是怎么做的吗?”
幼儿:“我用两只手揉啊揉,就变大了。”
1.教具:烤面包图片、面团、揉面杖、烤箱、烤盘、模具等。
2.学具:面团、揉面杖、模具、颜料、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部分
(1)教师展示烤面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面包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教2.制作部分
(1)教师发放面团,引导幼儿用揉、捏、压等手法制作烤面包。
4.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面包造型,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耐心指导,不急于求成。
5.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分享和合作精神,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制作经验,共同完成作品。
6.教学方式上,教师应结合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幼儿的需求。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制作方法,指导幼儿掌握制作技巧。
(3)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烤面包。
3.装饰部分
(1)教师展示颜料和画笔,引导幼儿用颜料装饰烤面包。
(2)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在烤面包上画出喜欢的图案。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颜料和画笔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烤面包。
4.展示部分
(1)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可以针对个别幼儿的操作进行个别辅导,如:“你的面包形状很棒,现在我们让它更立体一些,你可以试试轻轻地从中间向外捏。”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如果你想要一个有芝麻的面包,你会在哪里放芝麻呢?”
教学过程补充:
1.引导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面包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面团做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好吃的烤面包。”
教师:“很好,你的方法真棒!现在我们试试让面包变得更高一些。”
3.装饰部分:
教师:“现在我们的面包已经做好了,但是它还不够漂亮,我们可以用这些颜色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教师示范如何在面包上画出图案:“我在面包上画一些小点点,就像芝麻一样。”
幼儿操作时,教师鼓励幼儿:“你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让你的面包变得独一无二。”
4.展示部分:
教师:“好啦,我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吧。”
教师邀请幼儿上前展示:“谁愿意来给大家看看你的烤面包?”
幼儿展示后,教师点评:“你的面包好漂亮,颜色搭配得很好。”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好吃的烤面包,你们觉得自己做的怎么样?”
幼儿:“我觉得很好玩,我的面包很漂亮。”
教师:“是的,你们都做得很棒,我们下次还可以做更多有趣的手工活动。”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制作烤面包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但在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幼儿对手工制作技能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指导。在活动组织方面,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小班美术教案《好吃的烤面包》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学会用揉、捏、压等手法制作烤面包。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手工制作技能的掌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揉、捏、压等手法制作烤面包。
2.教学难点:掌握烤面包的制作技巧,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7.注意活动环境的安全性,确保面团和颜料等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在活动中误食或过敏。
8.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整理活动现场,培养幼儿的整洁意识和责任感。
注意事项:
1.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应提供不同难度的制作材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2.在操作环节,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作品。
3.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适时引入新的环节,以保持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补充:
(1)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揉、捏、压的具体手法,如:“小手团圆团圆,这就是揉;轻轻一捏,面包就出现小洞洞,这是捏;把面团压平,就像妈妈烙饼一样,这是压。”
(2)教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出自己的感受,如:“你感觉到面团在你的手里是什么感觉呢?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2.教学难点补充: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个面包,它是金黄色的,闻起来香香的,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制作部分: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个面团,你们可以轻轻地揉它,捏它,压它,就像我们平时玩泥巴一样。”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哇,你的面包好大啊,可以告诉我是怎么做的吗?”
幼儿:“我用两只手揉啊揉,就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