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9怀疑与学问(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怀疑与学问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墨守成规不拘一格寸步难行富国强兵
B.不求甚解明辨是非耳目一新欢天喜地
C.寸土必争入木三分孤方自赏艰难困苦
D.耳闻目睹见多识广开卷有益拾金不昧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经过“”“”“”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怀疑辨别
B.辨别思索怀疑
C.怀疑辨别思索
D.怀疑思索辨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前,谎言不攻自破
....。

B.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中的学说或迷信书本,说的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的道理。

C.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辨伪去妄
....。

D.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关于这部影片,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本节目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

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6.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7.“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8.本段举戴震幼时读书好疑一事,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请你另写一个事例作为该观点的论据。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

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为什么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

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

做人做事莫不如此。

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有可能成功。

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

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

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

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

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绝不会绕着走、躲着跑。

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

”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2 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

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

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

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

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

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9.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一个人怎样才能成就“非凡”。

11.文章第④段提出了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精神?
12.文章第⑤段能否删去?请阐明理由。

表达交流
13.扩展下面的句子,表达高兴欢快或苦闷伤感的心情,40字左右。

(任选一种作答)
太阳发出光芒,鸟儿鸣叫。

提升训练
14.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某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征集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
活动二:举办辩论赛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有关部门取缔了路边摊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阐明理由。

知能演练·活用
1.C解析“孤方自赏”应为“孤芳自赏”。

2.D解析按逻辑顺序对三个步骤进行排序。

3.D解析“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句中用于形容画上的花鸟虫兽不合适。

4.C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删除句末“的原因”;B项,成分残缺,应删除“关于”;D项,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突出”。

5.示例(1)用文字传递温暖能让人回味无穷(2)用言语传递温暖能让人豁然开朗
6.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示例哥白尼怀疑“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

9.①用画家画画的事例引出观点——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
②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③以故事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0.①做人做事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投机取巧,要耐心付出;②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绕着走、躲着跑。

11.示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不辞辛劳,攻关克难,终于提高了水稻产量。

12.不能删去。

该段阐述了“笨劲”与“巧力”的关系,它对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起补充论证作用,让论证更充分、严密,观点更具说服力。

13.示例(1)(表达高兴欢快的心情)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芒,鸟儿在树丛间跳来跳去,欢快地鸣叫着,唱出婉转的曲子。

(2)(表达苦闷伤感的心情)寒风刺骨,被乌云遮挡着的太阳发出惨淡的白,鸟儿在光秃秃的树杈上嘶哑地鸣叫着。

14.活动一: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活动二:示例①赞同取缔路边摊点。

路边摊点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

部分人还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

②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

路边摊点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经济来源,盲目取缔会给这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