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麻醉药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不同:
全身麻醉药
(general anesthetics)
定义:简称为全麻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能可逆性地引起意识、感觉(特别是痛 觉)和反射消失的药物。 临床上用于消除疼痛和松弛骨骼肌,辅助进行 外科手术。 全身麻醉药分为吸入全麻药和非吸入全麻药。
2、作用机制:
–早期的类脂质学说认为,全麻药脂溶性较高,能 溶入神经细胞胞膜的脂质层,引起胞膜物理化学 性质改变,如膜蛋白(受体)及钠、钾通道等构 象和功能发生改变。全麻药也易进入细胞内,与 细胞内的类脂质结合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干扰整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3)麻醉药物吸入血后随即分布转运到各个器官。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各器官中分布量的多少首先取决于该器官的血流供应 量。 其次各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也可影响全麻药的分布。 如脑内类脂质含量丰富,是促使药物容易进入脑中的 一个因素。
当给药停止后,血液将组织中的药物带到肺并主要以 原型从肺泡排出,因此脑/血和血/气分配系数较低的 药物易被血液带走和排出,苏醒快,相反则苏醒慢。
(inhalation anesthetics)
4、常用的吸入全麻药:
–(1)乙醚: – ①特性:
CH3CH2OCH2CH3
A、优点:
具有优良的全麻作用; 能产生良好的镇痛及肌肉松弛作用; 四个全麻阶段比较明显; 对心脏、肝脏均无毒害,对肾脏的刺激远较氯仿小;
B、缺点:
–易燃易爆; –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 –诱导期长; –苏醒慢等。
麻醉药物
anesthetic agents
前言
麻醉的定义:是指一种感觉丧失伴有或不伴 有意识丧失的状态。
–根据定义,很多含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都是麻 醉药物。
包括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还包括很多中枢神经系统(CNS)抑制剂,如镇痛药物、 巴比妥类、抗惊厥类药物和肌肉松弛药等。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从 而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消失。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及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的 传导,使局部的感觉消失。
二、静脉全麻药
(non-inhalation anesthetics)
–(1)硫喷妥钠:为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
CH3 CH3CH2CH2CH CH3CH2 O N O NH SNa
–硫喷妥钠对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新生儿、 婴幼儿易受抑制。 2、近年来,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有所进展: Cl O –(1)盐酸氯胺酮:
第一级: 从眼睑反射消失至眼球固定;
第二级: 从眼球固定至低位肋间肌麻痹; 第三级: 肋间肌麻痹, 呼吸逐渐转变为腹式呼吸; 第四级: 延脑生命中枢(呼吸、循环中枢)受抑制,应立即减量或停 药。
– 4 、中毒期(延脑麻痹期): 呼吸停止, 血压下降,心跳停止而死 亡。应避免出现此期。
一、吸入全麻药
– 吸入全麻药与一定比例的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随吸 气进入肺泡,从肺泡膜弥散入血液,再经灌流脑的 血液,分布到大脑组织,发挥麻醉作用。 – 非吸入性全身麻醉药,通常称为静脉注射给药(也 有从直肠给药),麻醉作用发生快,对呼吸道无刺 激,不良反应较少。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 ③合成:
CFCl2
CFCl2
AlCl3
CF2Cl
CCl3
Zn/CH3OH
CF2
CCl2
NaOH/CH3OH
CHCl2
CF2
OCH3
二、静脉全麻药
(non-inhalation anesthetics)
1、早期应用的静脉麻醉药为一些超短时的巴比妥类。
R5 O
5 6 1 N R1 4 3 2 R 2
NHCH3 HCl
二、静脉全麻药
(non-inhalation anesthetics)
–①化学名:2-邻氯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盐酸盐; –②作用机制:
–(4)全麻药的消除过程:
–总之,吸入性麻醉药是属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它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分子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而与其化学结构或化学性质并无直接联系。 –吸入性麻醉药通过吸入给要进行肺部,经过交换 进入血液,最后转运到脑部,其中经过多个平衡 过程。因此麻醉作用的强弱一方面与所给药的
一、吸入全麻药
1、吸入全麻药是一类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易挥 发性的液体或气体类药物。液体如乙醚、氟 烷、异氟烷、恩氟烷等,气体如氧化亚氮。
–包括气态药物以及小分子短链化合物(如氟代烃 类等)。 –吸入全麻药吸收进入体内,麻醉深度可通过对吸 入气体中的药物浓度(分压)的调节加以控制, 并可连续维持,满足手术的需要。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 血/气分配系数与吸入性麻醉药麻醉时的诱导期长短 和苏醒的快慢有关。
油/气分配系数:容易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因此通常也可以用油/气分配系数来评价吸入性 麻醉药物。 吸入性麻醉药的麻醉作用强度与脂/水分撇系数 (logP)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总之,吸入性麻 醉药的作用强度与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但脂 溶性也应有一定的限度。 – 提示:[麻醉分期]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肺气泡最低有效浓度(MAC)的定义:是指能使50%的 成年病人产生外科手术麻醉时肺泡中1个大气压 (101325Pa)下药物的浓度。
– 可用MAC来评价和衡量吸入性麻醉药的强度。
药物发挥麻醉作用的有效浓度:吸入性麻醉药进入肺部 后,经过一系列的平衡过程,药物在肺泡中的浓度和在 大脑中的浓度达到相等时的药物浓度。 血/气分配系数的定义:是平衡状态时吸入性麻醉药在血 液中浓度与气相中浓度的比值。
–氟烷的全身麻醉作用强而迅速,为乙醚的2-4倍,氯仿的 1.5-2倍,血/气分布系数较小,诱导期短; –恢复快,对呼吸道黏膜刺激小,对肝肾无持久的伤害。 –单独使用适用于小手术,与其他麻药合用适用于大和长时 间手术。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B、缺点:
–氟烷的肌肉松弛和镇痛作用较弱; –使脑血管扩张,升高颅内压; –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诱导心律失常症。 –反复应用偶致肝炎或肝坏死,应予以警惕。 –子宫平滑肌松弛常致产后出血,禁用于难产或剖腹 产病人。
F H C F
CF3 C O
NH
磷脂酰乙醇胺
谷胱甘肽 Cl H C CF2 S Br
谷胱甘肽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 (3)甲氧氟烷:CHCl2 CF2 OCH3 – ①化学名: 2,2-二氯-1,1-二氟乙基甲醚; – ②特性: A、优点:
– 可用于各种手术的麻醉和诱导麻醉;镇痛和肌肉松弛 作用较氟烷强,麻醉的持续时间也较长。 – 一般麻醉浓度下未见不良的副作用; – 深度麻醉时,可能出现心律不齐; – 对肾脏的影响较其他麻醉药小,对肝脏病人慎用。
–③合成:
CF2Cl CFCl2 AlCl3 Zn/CH3OH CF2 CFCl HBr CF2Br CFHCl
CF3 CHBrCl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④氟烷的代谢过程:
Cl CF3 C OH Br Cl C H Br F F C C Br Cl CF3 C O Cl H C CF2 S Br O CH2CHCOH NHCOCH3 NH CH2CH2OH HCl O CF3C Cl H2O HCl CF3COOH
–另外,肺通气量和肺部的血流量也成比例地影响 吸入麻醉药的吸收速率。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2)麻醉药物吸收入血液中,首先分布在血液中。 –麻醉药分布在血液中的量主要受其在血液中的溶 解度的影响。
其溶解度通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血/气分布系数大的药物,在血液中溶解度大,说明该 药在血液中容量大,肺泡、血中和脑内的药物分压上升 会较慢,因而麻醉诱导时间长。血/气分布系数小的药 物,在血液中溶解度小,其在血液中容量小,肺泡气、 血中和脑内的药物分压易提高,麻醉诱导时间较短。
–
1 、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主要是大脑皮层和 网状结构上行即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温、痛、触和听觉依次 消失, 各种反射存在, 肌张力正常。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 2、兴奋期: 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为止。 主要是皮层下中枢脱抑制(兴奋)所致。此期不应进行任何手术。 应采用复合麻醉等措施, 尽量缩短或消除此期。 – 镇痛期和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 3 、外科麻醉期: 从呼吸转为规则至呼吸接近停止的过程。皮 层下中枢至上而下, 脊髓则由下而上受到抑制。此期又可分为 4级:
3、吸入全麻药的体内过程:
–(1)全身麻醉药从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率除 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影响外,首先受 吸入气体中的药物浓度影响。吸入气体中的全麻 药浓度越高,其吸收速率愈快。
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病人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 全麻药的浓度称为最小肺泡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各种吸入性全麻药都有恒定的MAC数值。 某药的MAC数值越低,反映出该药物的麻醉作用越强。
+
–A、优点;
Na O N 这类物质的脂溶性很强,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达到大脑,因 此麻醉作用快。 对呼吸道粘膜无刺激性;
但由于脂溶性很强,所以迅速的由脑组织向其他组织分布, 被代谢速度很快,麻醉作用时间短,仅能持续数分钟。 其安全范围小,高浓度时会抑制呼吸和循环。常用于小手 术。
R'5
–B、缺点:
– 给药以后,药物进入肺泡,再经肺泡膜进入血液,只有当 药物在血液中达到饱和时,才有可能进入组织。 – 在血液中溶解度较大的药物,进入组织产生麻醉作用所需 的时间较长,意味着药物产生麻醉作用的诱导期也比较长。 – 另外,由于药物在血液中溶解度比较好,而停药后,药物 通过呼气从离开血液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即停药后苏醒 的时间也比较长。
(inhalation anesthetics)
– 浓度有关,另一方面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吸入和呼 出的气体 肺泡 血液 组织、包括大脑
– 当吸入性麻醉药通过吸入方式给药时,所吸入和 呼出的气体与肺泡之间存在着平衡,随着吸入药 物时间的延长以及所吸入药物浓度的增加,肺泡 中药物达到一定的饱和状态,这时药物由肺泡膜 经交换而进入血液,当血液中药物饱和后,药物 由血液转送到组织,主要是中枢神经和大脑。 – 因此,影响吸入性麻醉药麻醉作用的理化性质主 要有:肺泡的最低有效浓度(MAC),血/气分配 系数和油/气分配系数。
–个神经细胞的功能,抑制神经细胞去极化或影响 其递质的释放,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抑制,从而 引起全身麻醉。
此学说的依据是神经细胞(特别是胞膜)的类脂质丰富, 而全麻药的麻醉强度与其脂溶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 的麻醉强度与油/气或油/水分布系数成正比。脂溶性越 高,麻醉作用越强。
–最近的研究证明,全麻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特 异性的作用靶点,它们主要是配体门控性离子通 道蛋白。
–②制备: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
将粗乙醚分别用水、亚硫酸氢钠、高锰酸钾(5%)、 氢氧化钠溶液及水洗涤,以除出酸性物、乙醛、还原性 物及过氧化物等杂质。用无水的氯化钙脱水后精溜,收 集34-34.5℃馏分,加入少量对苯二酚作抗氧化剂。
–(2)氟烷: CF3 CHBrCl –① 化学名:1,1,1-三氟-2-氯-2-溴乙烷。 –② 特性: A、优点:
如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受体GABAA组成神经元膜上 的Cl-通道,绝大多数的全麻药都可以GABAA受体上的一 些特殊位点结合,提高GABAA受体对GABA的敏感性,增加 Cl-通道开放,引起神经细胞膜的超极化,产生中枢抑制 作用。
一、吸入全麻药
(inhalation anesth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