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优秀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优秀4篇)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绚丽耕耘洋溢温馨浩瀚黄昏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绚丽()喧闹()胸襟()包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节,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

(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

(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4、指导朗读:大自然对少年朋友是那样友好,大自然中隐藏着那么多的秘密,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收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吗?把我们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二
教学
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

预习
设计
1.仔细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美好事物。

2.收集描绘、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钟)
1.听写。

2.(总-分-总)(首尾呼应)
3.生齐读
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22分钟)
★第二小节
1.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
3.学生圈画:
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4.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5.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最绚丽的色彩去描绘它。

6.学生再次朗读。

★第三五小节
1.学生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齐读三至五小节。

3.要阅读大自然着本课本,还应亲身参与实践,亲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点点滴滴。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10分钟)
1.翠竹:不怕狂风暴、寸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

2.交流感受。

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
丰收: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果实
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
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4. (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
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2分钟)
1.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一样的。

2. 第一节似乎是在召唤我们。

第一节似乎在欢迎我们。

最后一节让我感受到的是鼓励,是期盼。

3.学生齐读第六小节。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洋溢沃野饱览胸襟芬芳
苍劲耕耘浩瀚黄昏绚丽
2.本首诗采用什么结构?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师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
★学习第二节:
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一起引读第二节。

2.你从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
3.这些景物各有各的特点,请用铅笔轻轻圈出表示它们特点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5.这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怎样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应该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板书:用心观察】
6.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

★学习第三五节:
1.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再来侧耳倾听它们的声音、闻闻它们的气息。

(相机板书:听、闻)
出示:鸣禽、野花、青山、绿水
2.想象画面,练习说话。

鸣禽在欢唱,听听它们在说什么?
野花灿烂开放,自由舞蹈,它们又说什么?
巍峨的青山满环激情地说
浩浩荡荡的绿水语重心长地说
朝霞满天,片片云锦,大自然为我们送来
晚霞绚烂,微风阵阵,大自然为我们留下
3.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一幅幅深情并茂的画面吗?
4.这每一自然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我们还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一读35节,从诗句的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
1.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比如: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3.出示填空: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 );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 );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 ),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 );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 )
4.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 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
1.诗歌讲究韵律的回环反复,读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
2.的确。

那么它们所含的韵味相同吗?自己读读这两节,体会体会。

3.这本绿色的课本向我们发出了热情的召唤,让我们充满了探索的期望,让我一起读饱含激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3. 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作业
设计
1.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3. 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拓展延伸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

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

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全诗共有6小节。

诗人从祖国的召唤起笔,又以祖国的召唤收束全诗,首尾呼应,构思精巧。

第二、三、四、五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紧紧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驰骋想象,探索大自然神奇的秘密,感受大自然绚丽的景色。

在形象的选择和诗节的布局上,诗人随着对大自然探索和发现的深入,次第、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绚丽和神奇的景色。

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召唤贯穿始终,极富感染力,非常适合朗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读诗句,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2)引导学生想象绿色的大自然奇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文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说设计理念
让学生想象出最美的画面,诵读出最真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学时,我把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全过程。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采取朗读感悟、启发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

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主要以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为主。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尝试读、分角色读、自我展示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赛读、配乐读、整体诵读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想象情境,使学生不但能从读中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启发想象的教学方式,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谈话引入,激起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我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语文是一门前后富有联系的情趣之课,教师应该擅长穿针引线,唤起学生已有经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课堂的情趣。

我从复习回顾入手,用激情的语言自然地引出新课,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积累在跃跃欲试中走向文本。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文。

这首现代诗语言比较浅显,内容不深奥,学生初读后对诗意会有所领悟。

但由于文本容量较大,又有些形散,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本文教学我安排了充分的读,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从读中去感受和体会诗意。

如引导学生想象绿色大自然正向我们徐徐展开,两个去吧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热切的召唤。

又如教学时,调动经验,引导交流,抓取景物,寻找特点,想象画面,引领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身临其境。

通过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使学生从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学生朗读后进行评议,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阅读诗歌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因此,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让文字返回到原本真实的状态,让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声音、情感,逼真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欣赏着最美的画面,逐层渐进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之中。

如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艳丽和对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又如学生朗读第六小节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体会在诗的意境和情感上的变化,让学生初步认识诗句反复的特点和作用。

(四)整体诵读,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如诗中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组织学生分组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紧扣诗句去体会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作探究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课外要求:通过阅读、绘画、观赏、描写等途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感受自然的美丽,获取丰富的知识,增长才干。

几天后反馈交流,你在绿色的课本中收获了什么?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大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建设自然。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思路、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翠竹松柏
描绘果园沃野联欢鸣禽野花
相聚青山绿水
热爱、探索大自然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电子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之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之一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很显然,主题就是“亲近自然”。

那么,这篇课文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我想,它就是一个倡议,吹响了向大自然进军的号角。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

文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

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大自然的迷人、神奇形神毕肖,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高林生老师提出,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让精读精起来。

落实到这篇课文上,我想可以这样处理:
关键词一:课本
为什么大自然是课本?我想学生会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答案。

比如,大自然有许多的植物、动物,有许多自然景观等等,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除此之外,大自然还教给我们什么呢?丰收靠耕耘创造,花鸟是那么的和谐,攀登才能会当凌绝顶,孜孜以求才能融会贯通……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五下的习惯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

因此,大自然是我们的课本,而且是最广博、最形象的课本。

关键词二:绿色
为什么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这里,我想我们可以借鉴周益民老师的教学设计。

抓住一个“绿”字做文章。

为什么不是别的颜色呢?我的答案是,绿色象征着生命和活力,所以作者说是“绿色的课本。

”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去讨论一下,为什么要用“绿色”。

弄清楚了以上两点,我想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就让孩子们“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