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二、 如何实现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政治教学 的过程 中, 有意识有 目的地进行“ 迁移 理论” 的灌输和实际操作应用 , 对 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 力都 是极 为有效 的途径 。 值得 注 意 的是 , 教 师必须 掌 握一 定 的方 法进 行 “ 正迁 移 ” 的引导 , 才 能 实现迁 移 的最 大 效益 , 保

现, 对 于学 生 的情感 培 养没 有起 到积 极 有效 的作 用 。 迁 移 理 论 的指 导从 学生 自身 的实际情 况 出发 ,抓住 学 生 情感 发 展 的特点 , 联 系思想政治教育T作智育和德育的特点 , 在教学 中注重 挖 掘学生 的情 感 冈素 ,使 学生 的情感 觉悟 和道 德 品 质 都能 得 到有效 的提高 。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 ) 1 3 ) 4 6 一 ( 1 ( ) 7 0 一 ( ) 2
随着高 中政 治课 程 的难度 逐渐 增加 ,复杂 的理论 基 础 加上 纷繁 的学科 结构 ,使 得政 治学 习一 度 成为学 生 头疼 的 内容 。 另一 方 面 , 教师 的授课 也很 难 达到 预期 的效果 。 显 然
鉴 于此 , 教 师在 进行 政治 教学 时 , 会有 意识 地运 用迁 移理 论 的内容进行知识的同步讲解 , 有效突破课程的重难点讲授 , 让学 生在 获得 知识 的同时 , 也 培养 了一 定 的迁移 思维 能力 , 这 对实 现政 治教 学 的 目的大有裨 益 。 分解 迁移 理论对 于 高 中政治教 学 的影 响
教育 的 日的 。 同时作 为 心理 学 的范畴 , 迁 移 理论 对于 学生 的 跨学 科 知识迁 移 也有 着积 极 的促进 意义 ,利 用有 效 的 学科 思想 转化 来促 进政 治课 程 的学 习 ,根据 自身 的个 体 差异 寻 找适 合 自己的学 习方 法 ,在有 效 的教学 情境 中发展 自己 的 迁 移能 力 , 从 而帮助 自己形成 _ _ F 确 的学 习态度 和方 法 , 这 也 是迁 移 理论 对于 高 巾政治 学 习的重 大现 实意 义 。 笔者 认 为 , 在 正确 运用 迁移 理论 的 同时 , 也要 注 意 以下 几点 : 1 . 尊 重学 生 的个 体 发展 差异 。实现 高 中政治 教 学过 程 中学生 知识 和能 力 的有效 迁移 ,必须建 立在 尊 重学 生 的个 体发展差异 的前提之上。不同学生对于知识 的理解 与掌握

浅谈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新世纪我们面临新课改,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知识、能力、情感迁移的必要性,途径和形式,作用和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以知识为载体呈现的。

不同就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

“知识学习的本质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而获得意义。

一切新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形成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任何知识学习都必然包含着迁移,……”①正因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也必须按照本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进行,即遵循科学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也必须按照本学科的教学规律性进行。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由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学科板块组成,即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这既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度所在,又是进行知识、能力、情感迁移,进行教学的重点所在,从而使迁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中真正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

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更有必要进行知识、能力、觉悟的迁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创新架设一座桥梁,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是做到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在知识梳理中迁移“为了除掉蜜汁的水分,蜜蜂还要不断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成为浓稠的蜜糖。

知识整理图也是这样,经过多次‘反思’才能酿出来,从而由认识事物现象深入到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的思想政治课三大板块的学习,知识量不断增多和扩大,这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梳理、整理,使之发生有效的迁移,不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提高。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于政 治知识 的讨论 才能 够促进 知识 的 迁移 . 也就是 说 .政治学科 中迁移能力 的培养首 先 需要增 加学生 的课 堂参与度 .培养 学生敢 说 敢 想的能力 例如 , 在《 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 》 的教学 中 ,
教 师引导学生展 开小组学习 .通 过头脑 风暴
高低 . 因为 只有 真正具备 了迁移 能力 . 高中政 治学习才能真正成 为学生 主体性 的学习
应用 过程 中促进着新知识 的学习 .同时在 解决新
国 由计 划 经 济 向市 场 经 济 转 变 的 发 展 历
程 这 些 内容 都是 学 习 本节 课重 要 的 知 识 基 础 .学 生通 过 知识 迁 移学 习本 节 课 的 知 识 就会 简单很多
( 三) 通过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迁移
节约是一个正 确的消费观 .而另一组学 生认 为勤俭节 约不 是一种正确 的消费观 .两个小 组学生借 助生活中的各种 现象展开 自己的观
点陈述和辩论 .在辩论 中学 生逐渐 明确 正确
旧知识 的迁 移 .利用学 生在政治课堂 中已经 学习的知识 促进 新知识 的掌握 和学 习 ( 一) 迁移理论之知识 迁移 高 中政治 学科 的设置 是螺 旋式上 升 的 .
通过 自主学习 、 合作学 习 、 探究学 习等方式逐 渐培养 出来 的 . 包括 阅读能力 、 自主学 习的能 力 、分层 次的逻辑思维 能力以及文科 知识的
要 重视学 生迁移 能力的培养 .在教 学策略上
要 重视 迁 移理 论 的应 用
学 习方 法的积累等 .这些 能力在迁移 学习 的
效 策 略
知识 的迁 移是建立在学 生知识 理解 的基
础 之上 的 .学生 只有 在思考 的基础 上展开 关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迁移”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迁移”

教学随笔
5 9
论 高 中政 治 教 学 中 的 “ 移 ’ 迁 ’
■ 还 约红
人们通常把迁 移定义 为“ 一种学 习对另 一种 学 习 有 奥 苏 泊 尔 的 有 。 的过程 中不断 提 高 自己的 能力 。作 为 知识 的传授
意义言语学习论 , 信息加 工心理 学 的产 生式 理论 和 新发展起来 的认知策略理论 。与此相对应 的迁移 理 论有奥 苏 泊尔 的认 知 结 构迁 移 理 论 和 安 德 森 ( . J R tesn等人提 出的产 生式迁 移理论 和新 发展 起 Al r ) d o 来 的认知策略理论 。每一迁移理论都有许 多实验证
者, 教师 理所 当然要担 当起责任 , 不能 只把 自己当成 是“ 授业 、 传道 、 惑” 解 之人 。在传授知识 的教学过程 中, 如何使学 生实现由知识 向能力的迁移 , 在政 治课 程标准的序言 中对 学生 能力 的培养作 了 明确 规定 。 具体地说 , 高中思想政治课 主要培养学生 以下能力 , 即自学能力 , 收集 、 整理和综 合分 析资 料 的能 力 , 文 字和 口头表达能 力 , 比较鉴 别 、 断是 非 、 判 正确观 察 问题的能力 , 运用历史 的 、 全面 的 、 展 的观点综 合 发 分析 问题 的能力 , 创造思维能力 , 参加社会 实践 的能 力, 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
政 治课 的课程标 准要求 , 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一 理论。
学 科 内容 的迁 移 1政 治学科 内容 的迁移。高中思想 政治课 的知 . 识体 系是 比较完 整 的, 旧知识之 间有着 密 切的联 新 系 。所 以教 师在 讲 授 新 知 识 之 前 , 已 学 过 的 相 关 对 知识进 行复习 , 会对 新知识 的理解 和掌 握起 到积极 的促进 作用 , 这样会使新 旧知识联 系起来 , 使知识 系 统化 , 通过这种方式 , 以实现学科 内知识 的迁移 。 可 2相近 学科与政 治 学科 内容的 迁移 。语 文 、 . 历 史、 地理等学科与政 治同样作 为社会科 学 , 它们之 间 的联系是十分密切 的 , 中哲学 内容 和其他 社会学 其 科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 、 共性与个性 、 普遍 与特殊的关系 。哲学 内容都是在实践 的基础上产 生 的, 是对 实践 经验 的总结 , 是对这些具体科学 内容经 过抽象概括而得 出的一 般结论 。作为教 师 , 就要 充 分利用这种密切 的关系 , 使学生 通过 概括 已学过 的 内容来促进对抽象 的哲学 内容 的学 习 , 而实 现 内 从 容的迁移 。而数理 化作 为 自然科 学 内容 , 它们 与政 治 内容 之 问 的关 系 也 是 十 分 密 切 的 , 习 和 理 解 一 学 些政治 内容有 时也要用 到有 关的数理化 内容 。特别 是要讲解一些 复杂 、 抽象 的政治 内容 的时候 , 了使 为 学生能够掌握这些 政治 内容 , 教师 需要借 用学 生 已 经学 过 的 、 悉 的数 理 化 内容 进 行 点 拨 , 对 学 生 掌 熟 这 握新 的内容是十分有利 的。 二、 能力 的迁 移 在政治课 学习的过 程 中, 掌握 内容 是非 常重要 的, 但是仅仅 为掌握 内容而学习是不够的 , 也是没 有 意义的。学 习知识 的过 程 , 就是使 学生 在掌握 内容

巧用迁移理论,深化高中政治教学

巧用迁移理论,深化高中政治教学

巧用迁移理论,深化高中政治教学作者:蒋卫玲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12期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自觉地进行知识迁移。

根据教学经验,对高中政治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自主迁移理论;学习能力;基本认识;教材特点;认知结构在新一轮教材改革中,针对高中教学明确指出:“改变传统教学单纯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的现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这是学校培养学生正确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诸多良好品质的必然要求。

在各学科的教材编写和课程标准设立中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同时入手,加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一、对迁移理论的基本认识迁移理论是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效应的基本理论之一,同时它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效果明显,还是实现教育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的有效途径。

迁移在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相关概念与原理的迁移。

当一种知识的学习对另一项学习产生了干扰作用,我们称之为负迁移;相反的,如果起到促进作用就称为正迁移,即:我们在教学中所追求的效果。

如果在学习中正迁移量变得极大,这就说明学生在学习中需所产生的能够适应全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新问题等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越来越好,学生也就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而正迁移量的多少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因素:1.在学生原本掌握的知识中是否存在适当的能够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可以加以利用。

2.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间的可辨别程度。

3.原有知识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是否稳定与清晰。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迁移理论,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必将效果显著。

二、加强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促进学生的自主迁移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的所掌握的一切东西。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也叫训练迁移,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现代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能力的培养。

造就创新型、特色型人才,所以,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

目前,教育界流行着“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研究影响迁移的条件,又要以此为根据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锐意进取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效果显现和综合能力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实践意义。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及作用学习迁移问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它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

我国古代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迁移”的概念,但却是最早发现了迁移现象,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和学习实践。

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等。

西方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的相同因素说。

他指出:“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因素(包括目的、观点、方法的观念、一般原则观念和态度观念)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

他还应用相似变化和相反变化进一步阐发他的迁移理论。

这说明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只有在外力和自觉的作用下,学习迁移才能顺利实现。

著名的迁移观点还有贾德的概括化(类化)迁移理论。

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况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

还有些学者认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

以上三种迁移理论对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等迁移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习得的知识技能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客观条件。

但迁移或干扰之所以产生,在主观上又决定于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可见,国内外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对于今天进一步探讨学习迁移问题仍有指导意义。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关联建立,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观 察和分析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和现象。 实施政治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政治学科 教学的重点,但是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在相关学生的探索和研究中,都可能 涉及到政治的相关知识,因为任何事 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背 景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政治教学内 容也可以与其他科目的知识关联起来,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 中更快理解政治现象与理念产生发展 的原因与过程。除此之外,政治与生 活的关联更是十分密切的,能够反映 出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因此更可以将 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政治课 程当中,以确保学生体会更深刻,这 便是横向转移的实际意义所在。而迁 移理论与能力的迁移,则涉及到学生 对于相关名词的理解。高中政治科目 学习,要得到理想的学习成果,重要 的前提条件便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优 秀 的 思 考 能 力 以 及 相 应 的 生 活 经 验, 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正面积极的意识、 健康良好的心态,而这些理念并不是 涵盖在一堂课或是一个章节的内容当 中的,也是不可能单纯在政治这一科 目当中全部养成的。而迁移能力也包 含了这层含义。学生要将从其他学科 亦或是当前科目各个学习阶段所养成 的素养能力,运用在当前的学习过程 当中,包括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思 考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等,这 些能力在迁移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提升 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作用。除此之 外,在实际解决新的政治学习问题时, 也能够让学生的思考更加灵活,这正 是迁移理论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立体的教学情境确保知 识的顺利迁移
高中政治科目的教学,最主要的 特征便是理论性的内容更多,抽象性
的教学内容,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 大的压力,且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政 治本身便是与大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的学科,所以如果要提升教学质量与 效率,就必须要借助多方面的要素去 建立起形象化的政治学习情境,要将 政治理论与现实关联起来,建立学生 的 感 知, 进 而 推 动 学 生 的 知 识 迁 移。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方面的内 容过程中,可以利用模拟实践的模式 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参与二手书籍市 场的活动,引导学生二次销售自己看 过的数据,这样可以享受原价比例百 分之二十的回馈。教师可以让学生模 拟三方面的角色,进而完善图书出售 过程。第一种是决策人员,负责选择 图书贩售的有利位置,规划图书价格。 第二种是负责根据各科需求推荐并出 售书籍的销售人员。第三种是负责收 款与统计的财务人员。不同角色的薪 资都要由班级的学生去共同选择,以 确保客观性与合理性。在实际践行的 过程中,班级内的学生可以分成三组 去分别开展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 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按劳分配的实际 价值,进而了解到相关分配方式的具 体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 分配的重要价值所在,这样能够确保 学 生 对 于 相 关 理 念 有 更 深 入 的 理 解, 维持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公平及 社会发展的平衡性。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郭素红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10期心理学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学习的迁移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从多方面揭示了迁移的实质,使我们对迁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总体而言,这些研究理论可分为早期迁移理论和现代迁移理论两大类。

早期迁移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共同因素说、概括化理论。

形式训练说来自于官能心理学,是一种古老的迁移理论,它主张人类的心理是由不同的官能形成的,认为通过对人的心理官能进行训练,可使该官能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促进迁移。

该理论后来受到人们批判,并失去其自身地位。

共同因素说是由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吴伟士提出的,认为两种学习间具有共同成分和共同因素时,才会产生迁移。

该理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忽视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另外有轻视理论、概括的倾向。

概括化理论由心理学家贾德(C.H.Judd)提出,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本理论被认为是对迁移现象作出较为令人满意的一种解释理论。

而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关系理论,被人们看做是对概括化理论的一种补充。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他们大都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如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有助于迁移,奥苏伯尔指出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或清晰性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对学生进行法制、形势政策教育以及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生活、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迁移理论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确运用这一规律,能够使学生在一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态度等,来影响和帮助其在另外情境中的行为或学习,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分析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为新的学习提供固定点。

知识掌握过程实质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

为此教师在进入新单元或新课题教学时,必须了解教学对象,特别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状况。

分析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充分利用学生原油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为新的学习提供固定点。

如在学习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必要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以及生产关系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得出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决定的。

这样不仅微信只是的学习提供了适当的固定点,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方向,同时反应了学生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

二、综合概括,增强知识的包容性。

根据奥苏伯尔的迁移理论,要促进原有知识导向的学习迁移,政治课教学中首先加强基本概念与一般原理的学习。

如价值规律、货币,哲学中的物质、意识、对立统一等,因为一般原理、理论、规律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能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本质。

学生掌握了这些原理就能依据他去理解新事物而实现迁移。

例如学习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就很容易理解第二课“资源配置”概念,其实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以及第三课“企业的兼并”“强强联合”“破产”等概念,这些都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构成所谓的“顺向迁移”;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示,是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构成所谓的“逆向迁移”在政治课教学中,除了充分运用学习者的已有认知结构、思维水平外,还应该重视教学方法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影响。

论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论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论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探讨了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其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

其次具体介绍了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然后分析了迁移理论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强调了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如何有效运用迁移理论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能力发展。

结合这些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迁移理论、高中政治教学、重要性、具体运用、影响、有效运用、实践案例、结论1. 引言1.1 引言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研究的是知识在不同情境下的迁移和应用。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迁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深度。

通过引导学生将政治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迁移理论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只有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水平。

2. 正文2.1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迁移理论是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迁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迁移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喈。

政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通过迁移理论来实现的。

通过迁移理论,学生可以将政治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解决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迁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涉及政治理论、历史事件、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通过迁移理论的引导,学生可以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认知体系。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伴随着学科教学法原则的发展,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迁移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使意义更加具体或更高的抽象程度。

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迁移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首先,高中课程设置的政治教学,迁移理论的最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熟悉度。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经验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将学习内容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自身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知识背景。

此外,迁移理论的运用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现实背景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多种能力。

最后,迁移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运用迁移理论来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意识和分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高中政治课整合迁移理论的分析与解读

高中政治课整合迁移理论的分析与解读

97 高中政治课整合迁移理论的分析与解读■向冬生 (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 404500)【摘 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种知识的学习能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即可被称为迁移理论。

当前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引入了迁移理论,旨在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强化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可以建立完善的政治知识结构体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修养与综合文化素质的教学目的。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政治课与迁移理论的整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迁移理论;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97-01 高中政治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比较复杂,而且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要将繁琐的政治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是当前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模式迎来了革新,迁移理论逐渐在其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其政治学习效率。

因此,对高中政治课与迁移理论整合教学进行讨论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迁移理论的基本概述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其在获得知识及技能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能力,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尤其是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教师能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入手,达到整体性的教学目标。

而迁移理论在政治课堂上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让应试教育朝着素质教育进行快速转型[1]。

在迁移理论指导下,实际上就是对相关知识概念与原理进行迁移。

而迁移可以分为两种,但某种知识的学习为其他知识学习带来阻碍,则是一种负迁移的表现,而若是某种知识的学习促进了其他知识的有效学习,可是一种正迁移的表现,这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迁移量,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处理能力,增强教与学的效果。

迁移方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

迁移方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

迁移方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仅为掌握内容而学习是不够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在掌握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为内容的传授者的教师,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责任。

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授业、传道、解惑”之人。

而是在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在政治课程标准的序言中也明确地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作了规定。

具体地说,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即:自学能力,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正确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防止出现“填鸭式”的“满堂灌”。

而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1.阅读能力。

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影响是很大的。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呢?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教材坚持从基本事实出发,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用比较典型的事例或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出和说明基本道理和观点,适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学生读好读懂提供了前提条件。

阅读是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息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所能保持的时间要长得多,足见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读”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通读课文,并且根据目标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的读,以达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的整体性有重点的了解。

2.社会实践能力。

政治课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这些理论知识要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理论为实践服务,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013-2019年第42期︵总第190期︶求知论坛QIUZHI LUNTAN引 言在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学生的政治教育需要高度重视。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政治教育内容是抽象的,是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会产生心理排斥感。

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说教的方式传递知识,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展教学,将学生所熟悉的实践内容引入到课堂上,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对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把握。

一、高中学校政治教育中对知识迁移有正确的理解所谓知识转移就是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的方法。

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需要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学习能力成为一种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技能。

知识的迁移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的,其包括两种迁移方式,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通常所说的知识迁移是正迁移,即采用一种学习方式促进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促进知识有效转移。

负迁移则是相反的,是在运用一种学习方式的时候,对另一种学习方式产生了干扰[1]。

在高中政治教育中,要对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合理利用,就要发挥课堂的载体作用,采用各种教育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将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考的方向。

教师必须掌握这种教育模式,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对学生的知识迁移思维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各种问题,而且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例如,在教学“感受文化影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知识目标设定在文化生活对人们的交往方式的影响上,以培养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强调培养文化现象,让学生从理解文化开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比较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要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二、高中学校政治教育中将职业内容融入政治教育高中阶段学生的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周冬冬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11期摘要:所谓“迁移理论”,就是“由此及彼”的教学理念,借助于已有知识来融入新知识,促进学习者了解、把握新知識的内涵,提高知识习得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迁移理论,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地发挥迁移理论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政治;迁移理论;应用建议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通过对已知的复习,来促进对新知识的习得。

这一思想,与现代学习“迁移理论”具有相似性。

“迁移理论”具有可利用性、稳固性和可辨识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迁移理论”,需要从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实践路径的规划、多元化训练中来达成。

以问题为启发,迁移新旧知识点政治知识理论性强,特别是对于政治学中的概念,学生理解存在偏差。

教师在课堂组织时,要善于从问题切入,通过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再渗透新的知识,提高问题的针对性,促进学生正向迁移能力的发展。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问题本身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结合前面已学的知识引出本节所学的新知识,通过营造问题探究氛围,实现知识点的前后串联,帮助学生启动思维。

如在学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相关知识时,可以从“国体”入手,让学生了解政府的性质;把握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分析政府的作用,如何运用政府权力;平衡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关系;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等。

通过对“国体”的探析,来渗透与政府有关的知识点,把握新旧知识的共通性,促进知识的迁移。

布鲁纳提出:“掌握一般概念和原理是通向普遍迁移的大道。

”在高中政治知识结构梳理中,教师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准确把握政治学教学重点、难点,强化政治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唤醒与理解。

传授方法,突破难点过去,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点呈现的导向者,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大多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运用所学知识。

迁移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中的实践

迁移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中的实践

迁移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中的实践发布时间:2021-06-02T15:44:29.4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期作者:童俊志[导读] 新教材教学中,存在教材案例应用简单化、知识讲授书本化等问题,尤其是在如何处理与运用教材中的历史等知识这方面,教师觉得彷徨无措,学生听得枯燥乏味。

童俊志浙江省开化中学摘要:新教材教学中,存在教材案例应用简单化、知识讲授书本化等问题,尤其是在如何处理与运用教材中的历史等知识这方面,教师觉得彷徨无措,学生听得枯燥乏味。

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恰当运用迁移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得治课堂更加富、生动和高效。

关键词:迁移教学法政治课实践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在新教材中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一线老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现今,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其中迁移教学法乃根据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通过迁移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结合新教材的实践,在迁移教学方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基准教学,把握迁移方向课程标准是备课环节必须把握的。

在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结构等,故只有基于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把握课程主旨和教学重难点,才能在短短40分钟课堂内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新版课程标准除了教材体系、编写理念和教材内容发生了大幅度变化,还提出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要注重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只关注基础知识,更要更要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

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框时,根据课标,我设计了结合查找相关资料(人物、物件、事例等)和访谈活动,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在于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再谈知识迁移在政治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

再谈知识迁移在政治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

再谈知识迁移在政治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3-10T14:29:13.48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作者:马丽娟[导读]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

马丽娟绛县职业中学山西省运城市043600知识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如是说。

的确教学过程非常依赖先前的知识与经验。

在教学思想政治课的近20年中,我越来越认同这一观点。

十年前还在使用旧教材教学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反思学科间知识迁移在高一政治(上)中的作用》。

新的教材教学又要接近十年,现在我想再来谈谈知识迁移在高中政治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

注重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谈到此问题时说:“概括是知识迁移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时要把新旧知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如果不能概括也就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难以产生迁移。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新教材教学的这些年,我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比如在学习新知识是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把握教材内容。

首先布置好学习内容,同时注意教材导读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习。

将知识问题化。

例如《经济政治社会》教学中,一、注重知识间的知识联系和脉络(一)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你能否概括出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请用简图表示出来。

(二)、阅读教材,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人才的作用(三)、阅读教材,立足国内、国际大环境归纳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查一查综合国力包括哪些内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如何?二、注重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

注重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主要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构建,形成知识体系。

主要的方法有(一)主体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 想 政 治 课 课 程 标 准 规 定 : 中思 想 政 治 课 的 教 学 , 邓 高 以 小 平 建 设 有 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为 中心 内容 , 明 扼 要 简
的时候 , 了使学生 够掌握 这些 政治知 识 , 需要 借用学 为 你
生 已经 学 过 的 、 悉 的 数 理 化 知 识 对 学 生 进 行 点 拨 , 学 熟 对
制; 不仅承认知识学 习在 迁移 中的必要 性 , 肯定 了迁移 也 中智 力的运用 。这个 理论对 于我们解 释和解 决课堂 中的
学 习 与迁 移 问题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
在 高 中思 想 政 治课 教 学 中 , 们 也 可 以 充 分 地 利 用 这 我

理 论来 提高 学 生 的 学 习效 率 。 在 具 体 操 作 上 教 师 可 以
3 数 理 化 知 识 与 政 治 知 识 之 间 的 迁 移 。 数 理 化 知 识 .
不受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 的。
也就是说一切有 意义 的学 习必然 包 含迁 移。这不仅 说 明
了 迁 移 的 普遍 性 , 且 指 出 了迁 移 的 本 质 ; 仅 重 视 了迁 而 不 移 的 分 析 概括 过 程 , 且 阐明 了迁 移 发 生 的 “ 而 同化 ” 理 机 心
从而达到 “ 知新” 目的。在教学中一般采用“ 习提 问” 的 复 、 “ 导入新课 ” 等方式 进行。通过这 种方式 , 以实现学科 内 可
知 识 之 间 的迁 移 。 2 文 吏 地 知 识 与 政 治 知 识 之 间 的 迁 移 。文 史 地 知 识 .
教学台义。现代迁 移理论 中奥苏泊 尔的认 知结构 同化理 论体现 了认知心理学在迁移问题上的新贡献。在他看来 ,
培 养能 力 、 高 觉悟 等 方 面起 到积 极 的 作 用 。 提
[ 键 词 】 高 中政 治教 学 ; 移 理 论 ; 程 标 准 关 迁 课
[ 中国分类号】G 3 . 【 6 3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69 (0 60 — 12— 2 02— 9 120 )1 0 1 0
作 为 自然 科 学 知 识 , 们 与 政 治 知 识 之 间 的关 系 也是 十 分 它 密 切 的 , 于一 些 政 治 知 识 学 习 和 理 解 有 时 也 要 用到 有关 对 的数 理 化 知 识 。特 别 是 要 讲 解 一 些 复 杂 、 象 的 政治 知 识 抽
根据思想政Leabharlann 课课程标准 的要求 , 有针对性地进 行 。高 中
系 是 比较 完 整 的 , 识 之 间 的联 系 是 比 较密 切 的 。教 师 在 知
泊尔有意义言语学习论 , 信息加工 心理 学的产生 式理论和
新 近 发 展 起 来 的 认 知 策 略 理 论 。 与 此 相 适 应 的 迁 移 理 论 有 奥 苏 泊 尔 的 认 知 结 构 迁 移 理 论 和 J R. 德 森 ( . A . 安 JR
Vo 2 1.4 No. 1 F b. 0l e 2【 6
20 0 6年 2月
论 迁移 理 论 在 中 治教 学 中的运 用 高 政
路 军
( 都匀市第一中学 , 贵州 都匀 580 ) 5 00
[ 摘
要 】 迁移 理 论 指 “ 种 学 习对 另 一 种 学 习的 影 响 ” 教 学 过 程 中 通 过 运 用 这 种 思 想 , 以使 学 生在 获 得 知 识 、 一 。 可
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 、 学和 政治学 的基本 观点 , 哲 以
及 我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化 建 设 常识 ; 助 学 生 初 步 形 成 观 察 帮 生活 、 分析 问题 、 择 人 生 道 路 的 科 学 世 界 观 、 生 观 和 价 选 人
生掌 握新的知 识 是十 分有 利 的。这 样做 , 利 于学 生 由 有 “ 知” “ 知” 迁移 。 已 向 新 的 在政治课 的学习过 程中 , 握 知识是 非常 重要 的 , 掌 但 是 , 仅 为掌握 知 识而学 习 是不 够 的 , 是没 有 意 义 的。 仅 也
维普资讯
I1 2
第 2卷 4
第 l 期
黔 东 南 民 族 师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un f, uhatGuz o ain l a h rsC l g o ra o S tes i u N to a c e ’ ol e l o h Te e

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 的,
与政治知识作 为社 会科学知识 , 们之 间的联系是 十分密 它 切的 , 其哲学知识和其他社会科 学知 识之 间的关系是一 尤 般 与个别 、 性与个 性 、 共 普遍 与特 殊 的关 系 。这 些知 识都 是 在实践 的基础上 产生 , 是对实践经验 的总结 。而哲学知
识就 是 对 这 些 具 体 科 学 知 识 经 过 抽 象 概 括 而 得 出 的 最 一 般 结 论 。 作 为 教 师 , 要 充 分 利 用 这 种 密 切 的 关 系 , 学 就 使 生 通 过 对 已学 过 的 文 史 地 知 识 来 促 进 对 抽 象 的 哲 学 知 识 的 学 习 , 而实 现 知 识 的 迁 移 。 从
迁移与学习息息相关。人们 通常把迁移定义为“ 种 一
学 习对 另 一 种 学 习 的 影 响 ” …所 以 , 当有 新 的 学 习理 论 。 每 提 出, 迁移 理 论 也 随之 更 新 。 当代 著名 的学 习理 论 有 奥 苏
做到“ 为迁移而教” 。


知 识 的 迁 移
1新 旧知识之 间的迁 移。高 中思想 政治课 的知 识体 .
讲授新知识之前 , 已学过 的相关知识进行 “ 对 温故” 那么 , ,
就 会 使 学 生 对 新 知 识 的 理解 和 掌 握 起 到 积 极 的 促 进 作 用 ,
nes ) dr n 等人提出的产生式迁移理论和新近发展 起来 的认 o
知 策 略 理 论 。 每一 迁 移 理 论 都 有 许 多 实 验 证 据 和 不 同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