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斡鲁朵官制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代斡鲁朵官制考% 373
任职时期从景宗至天祚年间,基本上涵盖了诸行宫都部署在史籍中出现的时间。其中
萧孝顺、萧琳、梁援、王师儒等4人官衔为尚书左仆射,萧惠(管宁)和耶律宗政2
人为侍中,女里为政事令,王言敷为尚书礼部侍郎。①可见,多数情况下契丹行宫都部 署与汉人行宫都部署所带官衔是尚书左仆射。前文已述,契丹和汉人诸行宫都部署与 枢密使品级相同,而据杨军考证,辽代枢密使对应的官是尚书左仆射②,亦可证契丹与 汉人诸行宫都部署对应的官应是尚书左仆射。由此也可以看出,无论北南面宫官,其 官员品秩的制定,都是以中原官制传统为基础确立的。
② 杨军:《辽朝南面富研究一以碑刻资料为中心》,《史学集刊》2013年第3期,第14页。 ③ 《辽史》卷15《圣宗本纪六》,第197页。 ④ 《辽史》卷82《耶律制心传》,第1292页。 ⑤ 《辽史》卷111《萧余里也传》,第1491页。 ⑥ 辽代枢密院的営员构成可以为上述结论提供旁证。根据杨军的考证,辽代枢密使与知枢密使事品秩相当,而 《道宗本纪》中"以北院枢宙使魏王耶律乙辛知南院大王事,加于越,知北慌枢密使事耶律乗为北慌枢密使,北慌枢密副 使耶律特里底知北慌枢宙使事”的记载则说明了知枢密使地位低于枢宙使。《辽史》卷24《道宗本纪四》,第283页。 ⑦ 《辽史》卷19《兴宗本纪二》,第227页。 ⑧ (宋)李秦:《续资诒通鉴长编》卷137,庆历二年九月乙丑条,第3293页。
据《百官志》,契丹与汉人诸行宫都部署之下各带副都部署作为副贰,需要注意的 是,《百官志》中虽然记载了契丹行宫副部署,但在现存辽代史料中并未发现有人担任
过此职。目前诸行宫副都部署可见17例记载,而官衔明确的仅有1人。重熙十一年 ( 1042年)九月,辽朝“遣北院枢密副使耶律仁先、汉人行宫副部署刘六符使宋约
《百官志》北面宫官部分还记载了 “知行宫诸部署司事”和“知契丹行宫都部署
事”两种职官。前者的依据应当是开泰六年(1017年)四月“以枢密使漆水郡王耶律 制心权知诸行宫都部署事”,因为当年五月以“汉人行宫都部署王继忠”为副都统,征
讨高丽③,耶律制心本传记载开泰中”进汉人行宫都部署”④,应是对此事的异写。所 以“知诸行宫都部署事”实际上是“知汉人行宫都部署事”,属于南面宫官,而非北面 宫官。“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的依据应是《萧余里也传》中记载的“乃引余里也为北 府宰相,兼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⑤。综上所述,辽代的北南面宫官中分别存在知契丹 行宫都部署事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事。从“知某官事”的命名方式来看,知契丹行宫 都部署事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事的职掌和品秩可能与契丹行宫都部署及汉人行宫都部 署相若,但地位喲氐。⑥
据《辽史》《辽代石刻文编》《辽代石刻文续编》等统计,辽代担任过契丹行宫都
部署与汉人行宫都部署的共73人次,其中官衔可考的有8人次。这8名诸行宫都部署
① 杨若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第156—160页。 ② "总管”原应为"部署”,避英宗讳而改,参见(宋)李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天圣九年天月丁丑朔条,北 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560页。 ③ 《辽史》卷57《仪卫志三》,第915页。 ④ 陈述:《辽史补注》卷57,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425页。 ⑤ 《辽史》卷16《圣宗本纪七》,第188页;《萧琳墓志》,向南、张国庆、李宇峰辑注:《辽代石刻文续编》,沈 阳:辽宁人民出版杜,2010年,第71页。 ⑥ 王曾瑜:《辽朝富员的实职和虚衔初探》,《文史》第34#,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60页。 ⑦ 杨军:《辽朝南面官研究一以碑刻资料为中心》,《史学集刊》2013年第3期,第4页。 ⑧ 赖瑞和:《唐代高层文僭》,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47页。
《辽史•百官志》对斡鲁朵职官设置的记载集中在卷四十五“北面宫官”与卷四十 七“南面宫官”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北面宫官系统内有诸行宫都部署院,长官称诸行宫都部署,“总契丹汉人诸行宫之 事”;契丹行宫都部署司,长官称契丹行宫都部署,“总行在行军诸斡鲁朵之政令”;行 宫诸部署司,长官称行宫都部署“掌行在诸宫之政令”;各斡鲁朵的长官有某宫使和某 宫都部署,下辖提辖司、石烈、瓦里、抹里、得里等基层组织。南面宫官系统内有 “汉儿行宫都部署院”,又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长官称“汉儿行宫都部署”,各斡鲁朵 以某宫汉人行宫都部署为长官。②
和” ®,而宋人对此事的记载是“契丹枢密副使保大节度使耶律仁先、枢密使礼部侍郎 同修国史刘六符入见”⑧。所以汉人行宫副部署所带官可能是六部侍郎。另外,南面宫 官系统中还有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与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应皆为汉人诸行宫都部 署之下的副贰官,地位可能略低于汉人行宫副部署。
① 《辽史》卷16《圣宗本纪七》、卷18《兴桌纪一》、卷79《女星传》,第188、219、1273页;《耶律桌政墓志》 《梁援墓志》《王卯儒墓志》,向南:《辽代石刻文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杜,1995年,第306、521、647 X;《萧琳 墓志》《耶律弘世墓志》,向南、张国庆、李宇峰辑注:《辽代石刻文续编》,第71、191页。
372
宋史研究论丛•第28辑
宫都部署司”内容的重出;契丹和汉人行宫都部署也可被称作都宫使,分别管理各斡 鲁朵的契丹与汉人事务。①
《续资治通鉴长编》描述辽朝官制时称:“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 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行宫都总管司,谓 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②,并未提及有总辖契丹和“汉儿行宫都部署” 的诸行宫都部署。《辽史•仪卫志三》记载:“契丹枢密院、契丹诸行军部署、汉人枢 密院、中书省、汉人诸行宫都部署印,并银铸。文不过六字以上,以银朱为色。”③陈 述认为“行军”应作“行宫”④。契丹诸行宫都部署与汉人诸行宫都部署各有印信且等 级相同,一方面说明二者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另一方面也说明二者级别相当。而且 诸行宫都部署和两枢密院、中书省用印等级相同,可证诸行宫都部署与枢密使及宰相 品级相同,所以诸行宫都部署与枢密使、宰相同样直接听命于皇帝。概言之,辽代斡 鲁朵体系内的最高长官即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二者分别负责管理斡鲁 朵内的契丹与汉人事务,级别一致,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对皇帝负责。在 《辽史》与石刻资料的记载中,还可以见到“南面诸行宫都部署”的官名⑤,应当是汉 人行宫都部署的别称。
① 林鹄:《辽史百富志考订》,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75—83、257—260页。 ② 《辽史》卷45《百骨志一》、卷47《百宮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16—720、795—797页。 ③ 《辽史•百富志》记载斡鲁朵内总轄汉人事务的长宮络称为"汉儿行宫都部署”,而纪、传部分以及辽代石刻资 料皆称其为"汉人行富都部署”,二者实为对同一富络的不同称呼。本文除別用和注释外,将统一使用"汉人行富都部 署"这一名称,后不再单独说明。 ④ [日]津田左右吉:《遼<72制度<72二重體系》,《滿鮮地理歷史研宪報告》第5册,大正七年(1918年),第224页。 ⑤ [H]箭内亘:《元朝怯薛及斡耳朶考》卷2《元朝斡耳朶考》,陈捷、陈清泉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128页;[日]岛田正郎:《大契丹国:辽代社会史研究》,何天明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第 111—113 页。 ⑥ 李锡厚:《论辽朝的政治体制》,《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第131页;后收入《临潢集》,保定:河北大学出 版社,2001年,第20—21页。 ⑦ 武玉环:《辽代斡鲁朵探析》,《历史研宪》2000年第2期,第51—62页。
根据《百官志》的记载,诸行宫都部署、契丹行宫都部署、“汉儿行宫都部署”和 行宫都部署都属于总辖各个斡鲁朵的中央官员。其中,诸行宫都部署应当是斡鲁朵体 系内的最高长官,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儿行宫都部署”作为其下属职官,分别管理 斡鲁朵内的契丹和汉人事务。③行宫都部署的职能则并不明确。日本学者津田左右吉基 本认同《百官志》的记载,认为诸行宫都部署总辖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儿行宫都部 署”。④箭内亘和岛田正郎皆附议其说。⑤中国学者中也有人持类似观点,如李锡厚认为 “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之上设诸行宫都部署”⑥,武玉环也认为“诸行宫 都部署在汉人行宫都部署、契丹行宫都部署之上,为辽朝北、南面宫官中最高管理机 构”⑦。然而杨若薇通过考证得出结论:《百官志》“北面宫官”部分中“诸行宫都部署 院”条及其下列诸职官乃子虚乌有,“行宫诸部署司” 一条及其下列职官则是“契丹行
对于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的品级,《辽史•百官志》付诸阙如,但辽 代石刻资料所见斡鲁朵官的结衔,却给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辽代官 员结衔包括多种内容,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官和职。王曾瑜认为“辽官系统中有实 职和虚衔之别,却统称为'官⑥。杨军则指出虽然在辽代实职和虚衔可以统称为 “官”,但辽人对职与官还是分得很清楚,职是职务,官是级别,其他的都是虚衔⑦,官 员通过职行使权力,通过官确定品级。赖瑞和定义唐代使职为“没有官品的实职官 位”⑧,辽代官员结衔中“职”的特征也与之大致吻合。目前《辽史》及石刻资料中所 见的斡鲁朵官不但有实际职掌,而且需要另带官衔来确定其品级,可以确定,斡鲁朵 官在辽代职官体系中属于职,或称使职序列,所以确定斡鲁朵官层级的最主要的依据 是斡鲁朵官任职者的官衔。
辽代斡鲁朵官制考
孙大坤
(军事科学院 战争研究院,北京,100097)
摘 要:斡鲁朵官分为北面宫官和南面宫官两个系统,最高长官分别是契丹 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二者之下各设副贰官与僚佐官,分别管辖契丹与 汉人事务。各个斡鲁朵由某宫契丹都部署和汉人渤海都部署共同执掌。斡鲁朵内 游牧人口的管理体系与部族基本相同,为斡鲁朵一石烈一抹里三级。斡鲁朵对农 业人口通过各级提辖司进行管理。辽代斡鲁朵官属于职,其品秩高下是由任职者 所带官来确定的。大体而言,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带尚书左仆射 衔,某宫契丹都部署与某宫汉人都部署在品级上与节度使相当但地位略高。斡鲁 朵官制遵循辽朝南北面官分立的原则,是辽朝政治体制的一个缩影。而斡鲁朵官 制中弥合农耕区和游牧区的努力,也证明了斡鲁朵乃是辽朝将草原区与农耕区维 系在同一政权之内的重要纽带。
① 杨若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宪》,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53—160页。 ② 余蔚:《辽代斡鲁朵管理体制研宪》,《历史研宪》2015年第1期,第54—69页。
辽代斡鲁朵官制考% 371
官志考订》一书对北南面宫官部分诸条目一一作了注解,尤其重视史源的分析,逐条 考察其在相关史籍中的记载情况。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整理辽代斡鲁朵的 机构建制及职官设置,从《辽史》与碑刻中所载官员的结衔入手,确立斡鲁朵职官的 等级,以期还原辽代斡鲁朵机构与职官体系的本来面貌。
关键词:斡鲁朵;官制;结衔;南北面官
斡鲁朵制度是辽朝一种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素来受到治辽史学者的重视。然而 由于《辽史》成书仓促,《百官志》部分记载的斡鲁朵官制颇多舛误,不但存在大量误 记、漏记与重复,而且缺少对各级官员职掌、品级和上下级隶属关系的记载。当代多 有学者质疑其内容。杨若薇指出《辽史•百官志》北南面宫官部分存在着大量对相同 机构和职官的重复记载。①余蔚通过研究提辖司、石烈、抹里、瓦里、闸撒等诸斡鲁朵 中负责管理契丹和汉人民户的基层组织,进而探讨斡鲁朵的管理模式。②林鹄《辽史百
374 宋史研究论丛•第28辑
现存碑刻文献中还可见签诸行宫都部署司事及签诸行宫都部署,二者应当是同一 官职的不同称谓。《百官志》并未记载这一官职,但南面行宫都部署司之下有同签部署 司事,说明签诸行宫都部署司事应属于南面宫官系统。目前可见的关于辽代签诸行宫 都部署司事的记载集中于碑刻文献之中,且均不早于道宗年间。《秦晋国妃墓志》志文
撰者陈觉署司事、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①。《王师儒墓志》记载,王师儒大安四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