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出处:《韩非子》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原文及译文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注解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注解《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韩非子作品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6-12] 作品译文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翻译】: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理睬。
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桓侯又没有理睬。
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
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
”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桓侯就病死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扁鹊见蔡桓公

古文现象
通假字
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
“还”通“旋”,回转,掉转
古今异义
将恐深 以为功
而还走 居十日
(古)厉害; (今)与“浅”相对 (古)把(它)作为; (今)认为 (古)跑; (今)行走 (古)停留; (今)居住
小组讨论
1、划分层次及概括大意 2 、填写表格
2、填写表格
时间 病的所在位置 治疗方法 扁鹊行为 蔡桓公的反应
汤熨 见,曰 寡人无疾
立有间 在腠理
居十日 在肌肤
居十日 在肠胃 居十日 在骨髓 居五日
石针
火齐
复见,曰 不应,又不悦
复见,曰 又不应,又不悦 使人问之
无药可救 还走
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在腠理
居十日
汤熨 针石 火齐
讽刺医生 不应不悦
按 时 间 顺 序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一 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 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 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根据课文内容你能联想到那些成语?
如: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自以为是、
目中无人、妄自尊大、无可救药、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循序渐 进……
附录:诸子百家 道家:老子(老聃)、庄子(庄周)、列子等
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 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小 邦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 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扁鹊见蔡桓公译文注释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韩非(约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2.立:站立.3.有间(jià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在文中译为“我”。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好(hào)——喜欢。
(另解:好(hào)喜好,习惯,医生的习惯,就是医治没有病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的,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8.居十日——待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回转。
走——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扁鹊见蔡桓公 原文及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作者:韩非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 1.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 2.蔡桓(hu 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原文

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
”桓侯却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
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
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
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扁鹊见蔡桓公(古文原文及译文)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小病)在腠(c 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大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wèi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韩非子·喻老》注译: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战国时期著名的医者,他的医术高超,被誉为神医。
而蔡桓公,则是楚国的一位贤明君主。
他们之间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相传有一天,扁鹊听闻蔡桓公患了一种罕见的怪病,连当时最顶尖的医生都束手无策。
于是,扁鹊决定前去会诊。
他深知蔡桓公的为人,心怀敬意,一路匆匆赶往楚国。
当扁鹊见到蔡桓公的时候,蔡桓公正躺在龙床之上,面色苍白,神情疲惫。
扁鹊仔细观察了蔡桓公的病情,然后沉吟片刻,最终开口对蔡桓公说道,“陛下,您的病并非寻常疾病,而是内伤所致。
只有通过药物调理和精神调养,方能痊愈。
”。
蔡桓公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扁鹊的医术高明,但对于这种内伤病症,他还是感到有些疑虑。
然而,他仍然决定信任扁鹊,并按照他的嘱咐进行调理。
扁鹊为蔡桓公调制了一剂独特的药物,并嘱咐他每日按时服用,并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多出门晒太阳,多与亲近的人交流。
蔡桓公严格遵循扁鹊的嘱咐,不久之后,他的病情逐渐好转,精神也愈发振奋。
蔡桓公对扁鹊的医术赞赏有加,他将扁鹊留在身边,任命他为宫廷的御医。
从此以后,扁鹊便成为了蔡桓公的得力助手,为楚国百姓治病救人,成就了一番医道传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扁鹊见蔡桓公并非一般的医者拜访贵族,而是出于对蔡桓公的敬意和对医术的真挚追求。
他用自己的医术和真诚的心换得了蔡桓公的信任,最终成为了楚国宫廷的御医。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扁鹊高超的医术,更彰显了他的忠诚和真诚。
而蔡桓公也因为扁鹊的医术和真诚受益匪浅,最终康复并得到了一位得力的御医。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医者应当以医德为先,用真诚和医术赢得患者的信任,而贵族也应该对医者抱有信任和尊重,共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告诫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以真诚和敬意对待他人,才能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共同的成长和发展。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医者与贵族之间的佳话,更是一段真诚与信任之间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铭记这段佳话,珍惜真诚和信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原文《韩非子·喻老》。
概述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
本文为著名篇章,曾入选课本。
许多人吃不了苦,爱听好听的,爱做喜欢做的。
其实,时不时吃点苦,听点忠言,才能更健康!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觐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还是不理睬。
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扁鹊见蔡桓公》译文及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译文及注释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某某某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释义1.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
扁鹊学派的最后传人是宋代的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他曾说,历史上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也;中古扁鹊者,秦越人也;当世扁鹊者,大宋窦材是也。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与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与翻译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概述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
本文为著名篇章,曾入选课本。
许多人吃不了苦,爱听好听的,爱做喜欢做的。
其实,时不时吃点苦,听点忠言,才能更健康!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觐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还是不理睬。
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扁鹊见蔡桓公》译文及理解

通假字
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还”通“旋”,回转,掉转 回转,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
蔡桓公的病不重,只在腠理
立有间
扁鹊的医术高明
居十日
时间标志(层次)
在腠理 按 时 间 顺 序 在
居十日 居十日
汤熨 针石 火齐
医
讽刺医生
在肌肤
居十日
讳疾忌医
死 因
在
二见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 十日,扁鹊复 病在肌肤, 肌肤 治将益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 居:停留,过了。 停留,过了。 • 复:又一次。 又一次。 • 之:的。 • 肌肤:肌肉皮肤。 肌肤:肌肉皮肤。 • 益:更加。 更加。 • 应:回应。 回应。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 君有疾 腠理, 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 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十日,扁鹊复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 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 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 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 君之病在肠胃, 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 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 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 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 鹊望桓侯而还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 汤熨之所 之所及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 之所及也; 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 之所属 无奈何也。今在骨髓, 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 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无请也 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 扁鹊, 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桓侯遂 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译文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译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译文【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翻译】: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理睬。
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桓侯又没有理睬。
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
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
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桓侯就病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精选5篇

先秦:韩非篇一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创作背景篇二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
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
《扁鹊见蔡桓公》即出于《喻老》篇,是为讲述扁鹊为蔡桓公多次“诊病”而蔡桓公却多次“忌医”的故事,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生活哲理。
释义篇三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
扁鹊学派的最后传人是宋代的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他曾说,历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也;中古扁鹊者,秦越人也;当世扁鹊者,大宋窦材是也。
”蔡桓公: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
立:站立。
有间(jiān):一会儿。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恐:恐怕,担心。
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在文中译为“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好(hào),喜欢。
(另解:好(hào),习惯。
医生习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着,为法家重要着作。
注译: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扁鹊拜见蔡桓公。
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皮肤有点小毛病,不医治恐怕要厉害了。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觐见,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不医治会更加严重。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桓侯没有理睬。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觐见,说:“您的病已到肠胃中,不医治会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桓侯还是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就跑。
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扁鹊说:“疾病在皮表,用药物热敷能治疗;在肌肉里,用针灸能治疗;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在肠胃里,用火剂汤能治疗;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药是没有办法的。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面,所以我不再见他了。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就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讳” :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 说。“忌”:是嫉妒,猜忌。这个 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 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 人。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 看看课文。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 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 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 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 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 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 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矣。桓侯遂死。
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
1、神农氏:《神农百草经》 2、针灸之祖——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 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 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 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 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黄帝,《史记》中的五帝之首。传黄帝 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 后改为姬姓。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是中 国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华 民族的共同祖先,有学者以文献证据认为是 始于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从中国远古传 说的三皇与五帝中脱颖而出,成为成为汉民 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拜见 站 一会儿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 深。” 桓
小病 皮肤的纹理 恐怕
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 我 曰:
厉害 严重
“医之 好
助词, 喜欢 取独
给没有病 作为(自己 的人治病 把 的)功劳
治不病 以 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过 再一次 的
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古文现象
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通假字
“还”通“旋”,回转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
4、医圣——张仲景(公元150-219年)
张仲景自小好学深思,十岁时,已读了许多书, 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仔细研读过《素问》、 《灵枢》、《难经》等古代医书。认为伤寒是一切 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 都可以叫做“伤寒”。 相传张仲景五十岁左右,曾在长沙做太守。当时, 他还时刻不忘自己的临床实践,时刻不忘救治人民 的疾苦。但他毕竟是个大官,在封建时代,做官的 不能入民宅,又不能随便接近普通老百姓。这怎么 办呢?他想出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 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群众进来。他堂堂 正正地坐在大堂之上,挨个地仔细给群众治病。时 间久了,形成惯例。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他的 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为 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病人看病 的医生,通称“坐堂”,那医生就叫“坐堂医生”。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 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 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是我国最早 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 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 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 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7、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 长期上山采药,深人民间,参考历代医书 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 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 德、俄等国文字。 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 名称多杂。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 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他决心 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这样,李时珍经 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 多疑难问题,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 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 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 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 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 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 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 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 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肌肉皮肤 更加 理睬
扁 鹊出,桓侯又不悦。
高兴
跑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
特意 派 他
走。
桓侯故 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 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
达到
远远地看见 “旋”,转身
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 在骨髓,臣 是以 无请也。”
我 因此 不过问
管 同“剂”
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 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 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 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 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 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 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 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
3、脉学倡导者——扁鹊(公元前407-310年),
扁鹊真实姓名秦越人,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 呢?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 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 带来喜讯。因此,古人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 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 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 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 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 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 疾病。《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 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 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有一次,扁鹊到晋国,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 心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五天不省人事。大 夫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从 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扁鹊沉静地说:“病人的脉搏 照常跳动,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 的。”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准确 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
6、药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辉县) 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 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 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 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 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人们把他尊称为“药王”。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 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 容极为丰富。特别是,书中首创 “复方”。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 创建妇科的先驱。《历代名医图赞》 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 危拯弱,应效1.立有间( ) 2.君有疾( )在腠( )理 3.寡人( ) 4.医之好治不病( ) 5.桓( )侯不应( ) 6.汤( )熨( ) 7.骨髓( ) 8.桓侯遂( )死
1 jiàn 2 jí cò u 3 guǎ 4 hào 8 suì
5 huán yì ng 6 tàng
中医、西医的不同
中医:
望——观气色 量体温 (望五官知五脏) 听心跳 闻——听声息 (听声音和嗅气味) 测心电图 抽血化验 问——询问症状 (问寒热、问汗、 照 B超 问头身胸腹 ) …… 切——摸脉象
西医:
神医的故事
战国时,有一次扁鹊来到虢国行医,听说虢国太子早上 染急病身亡,于是请求进宫察看。扁鹊来到太子床前,仔细 的检查了一遍,发现太子大腿内侧还有微温,耳朵里还有鸣 音,于是说:“太子只是严重昏迷,还可以救活!”扁鹊用针灸 的方法使太子回过气来,又在太子身上热敷一会儿,终于使 他苏醒过来。扁鹊又开了药方,太子服了二十天药后,便完 全康复了。 虢国国君再三向扁鹊道谢,扁鹊说:“我不是能 起死回生,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 这个故事, 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叫做“起死回生” 形容医术高超,也 比喻能力挽狂澜,把失败的局面挽救过来。这个故事中的 主人公就是扁鹊。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与他有关的 另一个故事——“扁鹊见蔡桓公” 。
5、外科之祖——华佗
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 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 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 还发明了“五禽戏”。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在总结前人经 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最突出的, 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 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 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华佗 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发明了酒服麻沸 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 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 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五禽之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 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动作 是模仿虎扑动前肢、鹿伸转头颈、熊伏 倒站起、猿脚尖纵跳、鸟展翅飞翔等。
“喻老”: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 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 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 的时候;干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 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 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韩非,战国末
期思想家,先秦法家 学说集大成者。 其散文长于推论 事理,词 锋犀利, 剖析入微,善用寓言 说明问 题。 与孟子、庄子和 荀子,并称战国散文 四大家。
7 suǐ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 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 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 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 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 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