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盘锦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面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 . 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C . 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

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盗铃”。

D . 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2. (2分) (2018高一下·宁夏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中国空军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烈士“回家”的日子,全国各地32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到余旭的家乡四川省崇州市,来送别这位女飞行员最后一程。

B .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

C . 随着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电子信息快速提升,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市场潜力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

D . 由于秦岭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昨日位于秦岭山麓的陕西省六个县市政府的领导被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集中约谈。

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 欣闻家兄金榜题名,特备薄酒向你祝贺。

B . 今天回家,在村口恰巧碰见爷爷和另一位农民伯伯正商谈买化肥的事。

C . 置联合国对一些非洲国家实行武器禁运于不顾,继续我行我素,顶风作案,俄罗斯人维克多·布托可说是名副其实的非洲头号军火贩子。

D . 由于令尊身体欠安,欲请假三天以便照看,请予以准许。

4. (2分) (2018高一上·湖州期末)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B . 神仙掌是黄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岛屿,它们给火热如焚的戈壁,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昌盛。

C . 茫茫一片银世界!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

D .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5. (2分) (2017高二上·南宁期末) 请选出下面各情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A .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 .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 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D .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照法律规定,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6高一上·沁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授,华容人。

由千户从成祖起兵,至都指挥同知。

永乐十六年,擢右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湖广、贵州。

宣德元年,镇远邛水蛮银总作乱。

指挥祝贵往抚,被杀。

授遣都指挥张名破斩之。

贵州宣慰所辖乖西巴香诸峒寨,山箐深险,诸蛮错居,攻剽他部,伤官军,发民冢。

而昆阻比诸寨亦恃险不输赋。

二年,授遣都指挥苏保会宣慰宋斌攻破昆阻比寨,穷追,斩伪王以下数百人。

乖西诸蛮皆震慑归命。

水西蛮阿闭妨宜作乱,授结旁寨酋,以计诛之。

而西堡蛮阿骨等与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诸苗复相聚为寇,四川筠连诸蛮应之。

授且捕且抚。

诸蛮先后听命,承制赦之。

以丰宁酋稔恶,械送京师,伏诛。

七年,谕降
安隆酋岑俊。

已,讨辰州蛮。

擒其酋八十,斩馘无算。

移兵击江华苗,讨富川山贼,先后破擒之。

先是,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苗数出掠。

授筑二十四堡,环其地,分兵以戍,贼不得逞。

久之,其酋吴不尔觇官军少,复掠清浪,杀官吏。

授遣张名击破之。

贼走湖广境,结生苗,势复张。

授乃发黔、楚、蜀军分道捕讨。

进军竿子坪,诛不尔,斩首五百九十余级。

贼悉平。

九年,都匀蛮为乱,引广西贼入掠。

授遣指挥陈原、顾勇分道邀击,获贼首韦万良等,降下合江蔡郎等五十余寨。

英宗即位,命佩征蛮副将军印,镇守如故。

念授年老,以都督佥事吴亮副之。

正统元年,普定蛮阿迟等叛,僭称王,四出攻掠。

授遣顾勇等捣其巢,破之。

而广西蒙顾十六洞与湖广逃民相聚蜂起,授督兵围之。

再战,悉檎斩其酋,余党就诛。

捷闻,进右都督。

上言:“靖州与广西接壤,时苦苗患。

永乐、宣德间,尝储粮数万石,备军兴。

比年储粮少,有警。

发人徒转输,贼辄先觉,以故不能得贼。

乞于清浪、靖州二卫,各增储五万石,庶缓急可借。

”报可。

四年,贵州计沙贼苗金虫、苗总牌纠洪江生苗作乱,伪立“统千侯”“统万侯”号。

授督兵抵计沙,分遣都指挥郑通攻三羊洞,马晔攻黄柏山,大破之。

吴亮穷追至蒲头、洪江,斩总牌,千户尹胜诱斩金虫,于是生苗尽降。

授沉毅多计算,裨校皆尽其材,而驭军严整。

自镇远侯顾成殁,群蛮所在屯结。

官军讨之,皆无功。

授在镇二十余年,规画多本于成。

久益明练,威信大行,寇起辄灭,前后诸帅莫及也。

论功,进左都督。

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

寻起视事右府。

十年卒。

赠临武伯,谥靖襄。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昆阻比诸寨亦恃险不输赋输:缴纳
B . 其酋吴不尔觇官军少觇:视、看
C . 僭称王,四出攻掠僭:非法
D . 比年储粮少比年:连年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萧授为将“沉毅多计算”的一组是()
①由千户从成祖起兵,至都指挥同知
②攻剽他部,伤官军,发民冢
③水西蛮阿闭妨宜作乱,授结旁寨酋,以计诛之
④授筑二十四堡,环其地,分兵以戍,贼不得逞
⑤念授年老,以都督佥事吴亮副之
⑥授督兵抵计沙,分遣都指挥郑通攻三羊洞,马晔攻黄柏山,大破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⑥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萧授在永乐十六年,升任右军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湖广、贵州。

宣德元年,萧授派人击败了镇远邛水蛮夷银总。

B . 萧授在平定西堡蛮夷阿骨和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各地苗人的叛乱时,一边追捕一边安抚,秉承皇帝旨意把所有的蛮夷全部赦免。

C . 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的苗人多次出来掠夺,萧授修筑堡垒分派兵力戍守。

后来贼寇劫掠清浪,杀官吏,萧授派张名打败了他们。

D . 萧授上疏要求在清浪、清州二卫,各增加储粮五万石,这样可以在有战事的时候不用转运粮食,从而避免被贼寇觉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讨辰州蛮,擒其酋八十,斩馘无算。

移兵击江华苗,讨富川山贼,先后破擒之。

②论功,进左都督。

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

寻起视事右府。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9高二上·六安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② ,白酒床头③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查核,此指游览。

②社肉:祭神用的肉。

③床头:指酿酒的槽架。

(1)下列有关这首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阕作者写住处山园有高大的松竹,村民有酒有肉,邻里关系和睦。

B . 下阕的“偷”字将一个穷困、胆怯的儿童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

C . 这首词的语言流畅自然,朴素清新,不用奇字丽句,没有任何雕饰。

D . “清平乐”是词牌名。

这首词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下阕书所见。

(2)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两个字?请指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9高二下·西安期末)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的雄心,也只会落得“________”的结局。

(2)《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规劝陛下应当激励鼓舞有志之士的气节,不应随意地看不起自己的两句话
是:“________ ,________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 (20分)(2020·宁波模拟)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变老的时候
李琦
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
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
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与爱意
最后的,竭尽全力
变老的时候,需要平静
犹如江河入海,犹如老树腰身苍劲
回望来路,一切已是心平气和
一切已选择完毕
再无长吁短叹,双手摊开
左手经验丛生,右手教训纵横
变老的时候,犹如名角谢幕
身子谦和,自信在心
眼角眉梢,深藏着历练后的从容
幕帷垂落,丝竹声远,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只有尊严的光芒闪耀在幕后时分
变老的时候是起身回到儿童
看起来未必鹤发童颜而内心里却趋向坦率而纯真我们已经变老而世界依然年轻貌美
一切都是循环往复,婴儿在啼哭
而这收留了我们笑容和泪水的人间
又一场轮回正在声色里进行。

(二)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余秋雨
老年是如诗的年岁,这种说法不是为了奉承长辈。

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

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

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静下来的周际环境和放慢了的生命节奏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除了极少数命苦的老人,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

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

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当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生理障碍,但即便障碍也构成一种让人仰视的形态,就像我们面对枝干斑驳的老树,老树上的枯藤残叶,也会感到诗的存在。

中青年世界的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

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

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

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

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老年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有改动)
(1)比较阅读两篇选文,请按照下面示例,用四个短语阐释“老年的成熟”的内涵。

示例:平静而从容(2)两篇选文,体裁不同,但有相同的表现手法。

如把老年人身上的美好特质,通过一些具体的意象来呈现。

请结合划线句子赏析。

(3)两篇选文,都是随性写意的文字,但仍然有内在的逻辑性。

前者(诗歌)运用了分类,后者(散文)运用了比较,请结合诗文分析之。

(4)有些同学说,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年人晚景凄凉,有的老年人性情乖张,并不都像诗文所说那样美好。

请结合文章向有些同学解释诗文所描写的美好。

10. (6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

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B . 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C . 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 . 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 . 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 . 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 . 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B . 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C . 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D . 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17·杨浦模拟) 从古到今,“物”始终是个话题。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主要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把心意留滞于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

②不要写成诗歌。

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