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推行“草长制”草地生态保护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8/2020
50卷第4期
Vol. 50,No. 4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果洛州推行“草长制”草地生态保护制度
贺有龙I,王晓丽2,施建军S 汪海波I,王彦龙S 马玉寿2,刘颖彳,华热1,刘永琦1
(1.青海省果洛州草原工作站,大武814000;
2.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高寒草地适应性管理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
摘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目前,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 入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管理和修复,青海省果洛州率先提出和制定“草长制”这一草原
生态保护制度及实施意见。

本文从推行“草长制”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草长制”的组织体系及主要职责,“草长
制”实施的主要任务、重要保障措施和重要目标等六个方面阐述了 “草长制”草地保护制度。

草长制工作运行规范,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草地生态保护管理体系,进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黄河源腹地;草长制;草地生态保护制度;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7950(2020)04 - 0049 - 05
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青藏高原生态
屏障区域位于我国西南部,涉及西藏、青海、四川、云 南、甘肃、新疆等6个省(区)。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 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对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提出了总体布局,以推动高寒 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为导向,立足三江源草原草甸湿 地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提升高原生
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⑷。

青海三江源
区水草丰美、生物多样,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
响,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

党中央、国 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设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
程,经过多年持续保护保育,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有 了明显改善,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
园⑵。

为深入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 强草原保护、管理和修复,创新草地生态安全管理制
度,履行属地责任,推动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
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发展管理长效制度体系,统筹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
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全 国范围内,青海省率先提出和制定“草长制”这一草
原生态保护制度及其实施意见。

2019年中共果洛 州委办公室印发了《果洛州关于全面推行草长制的 实施意见》⑶,建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重 要论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
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和“一优两高”
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五四战略”,坚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 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以改善草地生
态环境、修复草地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提高和优化完
善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功能性、生物多样性为主 要任务,以推行草畜平衡和禁牧制度为切入点,在全
州范围内建立和推行草长制,构建山、水、林、田、湖、 草生命共同体,形成保护、管理、修复“三位一体”的 草地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为建立健全青海省生 态文明建设体系,实现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提供制
度保障。

收稿日期:2020-06-2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2016YFC0501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700454);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18-ZJ-939Q);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8 - SF -137);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 科研和推广项目(2019 - S -1)
作者简介:贺有龙(1976 -),高级畜牧(草原)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工作。

E-mail :924216626@ 通讯作者:王晓丽(1985 -),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退化高寒草地恢复及管理研究等工作。

E - mailiW. yu@ 163.
com
50
2020年第50卷第4期(总第268期)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推行“草长制"的重大鳶义
草原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保持水分、防凤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海省果洛州地处三江源腹地,“中华水塔”黄河源腹地,是我省和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并治理好三江源生态环境,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中华水塔”是果洛各族儿女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002年9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J19号)⑷,指导我国新时期草地建设的纲领,提出要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合理利用,实行草畜平衡制度。

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基本草地范围,制定草地保护办法,才能有效起到草地保护和监督管理的作用⑸切。

“草长制”,即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草长”,负责相应草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目前,青海省果洛艸天然草地面积675.374万hn/,占土地总面积的8&35%,可利用草地面积625.519万hrJ,占草地面积的92.3%。

其中中度以上退化草地378.066万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0.4%。

全州黑土滩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7.87%,草原鼠害发生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0.71%⑺。

草原面上退化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制约着果洛州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草原保护与建设亟待加强。

为此,建立并推行草长制,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岀重点、保护优先、加强建设、可持续利用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提高草原生产能力,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实现果洛州草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推行“草长制"的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坚持生态优先和推进绿色发展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履行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

处理好草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强化制度约束,促进草地休养生息、维护草地生态功能。

2.1坚持党政同责、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层级管理的草地资源管理责任体系,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同级领导同志分区负责,部门各负其责,职责明确,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组织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多级联动,共同推进。

2.2坚持依法保护、综合治理
强化法律责任意识,以规范执法行为为前提,严格执法程序,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建立健全依法保护,依法管理草地资源的长效机制。

2.3坚持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建立健全保护和发展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坚持依法治草管草,探索研究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和措施。

建立健全草原资源管护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督察检査,严肃问责査处。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严格兑现奖惩,确保草长制落地生根。

3“草长制”的组织体系及主要职责
3.1“草长制”的组织体系

总草长县草长
总草长乡草长
总草长村草长
第-草长鮭^产合饨副草长
第一草长副草长
图1
“草长制”即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草长”,负责相应草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建立州、县、乡、村、牧业生产合作社五级草长制组织体系,州、县、乡(镇)设立总草长、草长,村、牧业生产合作社设立第一草长和副草长,将所有草地资源纳入管理体系。

试点以来,果洛州全面建立了州、县、乡、村、社五级“草长制”管理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出台推行“草长制”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划分责任片区,落实责任人,构建责任明确、分工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草地生态保护发展机制,形成保护、管理、修复“三位一体”的草地资源管理体制,建
51
8/2020
50卷第4期
Vol. 50,No. 4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立健全“草长制”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分解明确了 各级的考核指标。

3.2 “草长制”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3.2.1州级草长州级总草长对区域内草地资源保
护管理负总责,负责推行草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决
策部署和考核监督。

每年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听取
州级各副总草长和各县草长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

州 级副总草长为辖管草原保护管理的宜接责任人,与
办公室共同负责制定州级草原管护方案,负责指导、 协调工作以及辖管县草原保护管理、综合修复及相 关政策落实工作,检查、督导和考核县级草长和州级
责任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分
类指导草地生态治理重大工程实施工作中的具体问
题。

3.2.2县级草长县级总草长对区域内草地资源保
护管理负总责,负责落实州级草长的工作部署和县
级草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考核监督。

每 年年初、年中、年末各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
推行草长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工作对策, 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县级副总草长是县域内草原
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落实州级草长的工作
部署,组织制定县级草原管护实施方案和治理修复 规划;牵头推进辖区内草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协调 解决草地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指导协调草地权
属争议,组织查处责任区内破坏草地资源的违法犯 罪行为;负责督促、指导责任区内草地资源保护与建
设任务,并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检查、督导、考核乡 (镇)级草长、责任部门履行责任情况。

3.2.3乡(镇)级草长乡(镇)级草长是辖管草地
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落实县级草长制的工 作部署,补充完善草地保护与建设的乡规民约,调解
草场权属纠纷;加强畜牧业常规管理;组织辖区内草 地资源的保护利用,草地治理区禁牧责任制度落实
及基础设施管护、草地巡查、草畜平衡监管等工作, 负责对村级草长的督导和考核。

3.2.4村级草长村级草长是管辖草地保护管理的
直接责任人,负责落实乡(镇)级草长的工作部署, 开展区域内巡查、保洁、监管和保护工作,督促社草
长落实工作职责,落实管护员绩效考核,发现重大问 题及时上报乡(镇)级草长,同时做好本地区生态畜 牧业合作社的草地管护工作。

3.2.5牧业生产合作社草长和生态管护员社草长
是管辖草地保护管理的宜接责任人,负责落实辖区
内生态管护员开展草原保护、日常巡查、草畜平衡监
管、配合好草地综合治理工程的监督实施、巡查日记 记录等工作,组织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开展草地治理 活动,切实承担保护责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
好辖区内生态管护履职工作。

指导督促牧户落实草 地保护、利用管理、以草定畜、修复管护、禁牧制度等
措施,实现全民参与的目标。

生态管护员负责草原 法律法规宣传、监督牧户实行草畜平衡的落实及禁 牧区,草畜平衡区放牧情况日常巡护,监督和举报破
坏草原及草原基础设施、鼠虫害发生、草原火情及采 挖草原野生植物等情况。

3.2. 6草长办公室职责制定州、县级草原管护方
案和治理修复规划;牵头推进辖区内草地资源保护 管理工作,协调解决草地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积 极调解草地权属争议,组织查处责任区内破坏草地 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督促、指导责任区内草地
资源保护与建设任务,并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检
查、督导、考核县、乡(镇)级草长、责任部门履行职 责情况。

同时,对重大问题提交领导小组商讨决策。

3.2.7草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职责分
工,各级草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纪委监委、组织部 门(考核办)、宣传部门、编委、司法、发改部门、财政
部门、自然资源部门、住建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水利 部门、农牧和科技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文体旅游广 电部门、人社部门、扶贫开发部门、气象部门、审计部 门、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等多部门协调合作解决
在草长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020年,青海省在全省全面落实“草长制”,建
立草原管护网格化和管护队伍组织化制度,把草场
承包,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等活动纳入管护体
系,形成全区域覆盖,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 度,实现草畜联动,遏制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 维护和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为进 一步加强草原保护、管理和修复,创新草地生态安全
管理制度,履行属地责任,青海省率先在全国试点推 进“草长制”。

目前,“草长制”已在果洛州建立并开 始试点,今年在青海省全省推行,将形成一整套行之
有效的草地资源保护管理发展模式和最严格的草原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52
2020年第50卷第4期(总第268期)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4“草长制”实施的主要任务
4.1加强草地资源管理监督执法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草原保护政策法规宣传;组织有关部门查处破坏草原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绩效考核制度。

严格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规范审批程序,加大破坏草地资源的监管查处力度。

4.2落实草地保护各项政策的落实
全面加强生态管护员(含林业、草原、湿地管护员)队伍建设,严格管护职责,层层落实管护责任,促进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认真开展草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建设各项工作,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依照国家有关政策编制本行政区域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规划,达到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合理利用的目的。

4.3加大草地保护恢复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相关项目政策,协助制定草地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规划和调查工作,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黑土滩(坡)治理、围栏封育等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草地修复工程实施,按照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落实后期管护责任,在工程实施中组织、引导、动员全民参与。

4.4完善草原生态资源监测体系
加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数据准确性。

逐步建成草地资源管理“一张图”的动态监测体系,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提供基础数据。

4.5建立草原保护考核奖励机制
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围绕草长制组织体系建设和保障措施方面、重点工程完成情况及草原修复工作开展完成情况、预防草原灾害、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落实情况执法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考评。

考核实行百分制,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考核结果由州草长制办公室报州草长会议审议后予以通报,对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排名靠后的给予通报批评,不合格的县在全州范围内通报并在15个工作日内向州委、州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同时,消减下一年有关投资计划,支持项目实施完成好的地区。

5“草长制”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推行草长制是果洛州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创新举措。

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推行草长制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设立草长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州草长制各项措施的顺利推行。

5.2健全工作机制
积极建立各级草长制会议,工作督查督办、信息通报、考核等制度。

尽快形成一系列配套齐全、设置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推进草长制工作,着力构建草地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5.3加大宣传引导
建立草长制公示牌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利用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大力开展草长制宣传,形成知晓、支持和推进草长制工作的社会氛围。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保护发展草地资源成为共识。

5.4严格考核问责
建立草长制考核指标体系,将其作为州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制度,将草长制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奖惩、任用的重要参考。

5.5落实资金保障
州、县财政部门将草长制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草长制工作顺利推进。

加强草地综合治理的资金监管,全面落实各类生态补偿政策机制。

6实施“草长制”的重要目标
全面建立州、县、乡、村、社五级草长制管理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制定并出台草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和草长制重点工作安排,明确区域责任,落实责任人,构建责任明确、分工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草地生态保护发展机制。

建立健全草长制的工作考核办法,分解明确各级考核指标,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草地资源保护管理模式。

草长制工作运行规范,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草原生态修复办法有序推进,基(下转第39页)
398/2020
50卷第4期
Vol. 50,No. 4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4结论
不同品种燕麦在生产过程中其各项指标间存在
差异。

根据8个燕麦品种的综合表现得出青甜1
号、青甜2号可用于饲草生产种植推广,青引2号不
仅可用饲草生产还可用于种子生产,适宜在青海湖 西岸高寒牧区种植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青平,颜红波,梁国玲,等.不同燕麦品种饲草的
籽粒生产性能分析[J].草业学报,2015,24(10):120-130.
[2] 鲍根生,周青平,韩志林.氮钾不同配比施肥对燕
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8,25,(10):48 -
53.
[3] 徐长林,余小军,杨海磊,等.燕麦品种在甘肃陇西
县二阴山区的引种比较研究[J].草地学报,2015,23(6):
1351 - 1354.
[4] 刘振恒,武高林,仁青草,等.发展以燕麦为支柱产
业的可持续高寒草地畜牧业[J].草业科学,2007,24(9) :67
-69.
[5] 郑曦,魏臻武,武自念,等.不同燕麦品种(系)在扬
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草地学报,2013,21(2)=272 -
279.
(上接第52页)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 善的草地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实现“绿水青山与金
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全面推行草长制,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
态文明重要思想的深度体现和“保持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落 实青海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和果洛州委、 州政府“ 169”总体思想的重要举措,对加强草原资
源保护与建设,促进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打
赢脱贫攻坚战,维护生态安全,加快推进生态畜牧 业经济发展,提高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
要意义。

[6] 刘刚,李达旭,游明鸿,等.几个饲用燕麦品种比较
试验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9,(9):3 -5.
[7] 徐长林.高寒牧区不同燕麦品种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J].草业学报,2012,21(02):280 - 285.
[8] 包成兰,张世财.高寒地区几种燕麦品种生产特性
比较[J].草业科学,2008,25(10):144-146.
[9] 刘大林,马晶晶,邱伟伟,等.不同品种多花黑麦草
在扬州的适应性比较[J ].草业科学,2011,28(12):2157 -
2161.
[10] 刘春英,孙学映,朱体超,等.不同黑麦草品种生产
性能比较与优势品种筛选[J].草业学报,2014,23(4) :39 -
48.
[11]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
阴区的适应性评价[J].草原与草坪,2011,31(2):1-6.
[12] 孙建平,董宽虎,薛竹慧,等.晋北农牧交错区引进
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比较[J].草业学报,2017,26
(11) :222-230.
[13] 尹正纯,白若玲,李明阳,等.不同红三叶品种在渝
西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比较[J].草学,2019,(5):62-68.
[14] 张光雨,王江伟,张豪睿,等.西藏日喀则地区8个
引进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J].草业科学,
2019,36(10) :1117 -1125.
参考文献:
[1]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发改农经〔2020〕837号.
[2]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实施
中期报告.
[3] 《果洛州关于全面推行草长制的实施意见》果办发
[2019] 175 号.
[4] 《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2] 19 号).
[5] 师守祥,李凤娟.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促进草业
可持续发展[J].草业科学,2004, 021(003) :49,
[6] 武高林,杜国祯.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J].自然杂志,2007(03) ;39,
[7] 辛有俊,杜铁瑛,辛玉春,等.青海省草地资源统计
手册[M].青海省草原总站,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