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简答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简答题答案
1、简述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Weak Ties)优势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假设:强关系是群体内部联系的纽带,⽽弱关系则是群体之间的纽带,由弱关系相联系的不同群体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因此弱关系起着有效传递信息的桥梁作⽤。

2、新⽣态范式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观点是:1、社会⽣活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物群落构成的,⼈类只是众多物种中的⼀种,2、复杂因果关系之⽹中的复杂反馈,常常使有⽬的的社会⾏动产⽣预料不到的后果。

3、世界是有限度的,因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其他社会现象,都存在⾃然的和⽣物学上的潜在限制。

3、怎样理解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结构洞:博特认为,社会⽹络中某些个体和其他个体⽆直接联系或者关系间断的现象,就是结构洞,存在结构洞时,连接两者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第三者可能尽⼒保持结构洞的存在,从⽽使其他两者⾼度依赖于⾃⼰。

4、简述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
(⼀)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发展的理论刻画,⼈的社会化和个体化是同⼀现代性过程的两个侧⾯、两个维度,它们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持续递进和现代⼈不断成长的时间经历,社会化与个体化是社会学理论对现代性历程的⼀种深⼊思考和理论总结。

(⼆)社会化与个体化拥有不同的含义
(三)个体化在某些⽅⾯是传统社会化的超越。

5、⽹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有哪些?
(1)超时空性
(2)匿名性和符号性
(3)⾃由、⾃治性
6、如何理解和评价艾⽂·⼽夫曼的拟剧论?
⼽夫曼把社会现实-⾃我转换为“戏剧-演员”加以研究,创造了拟剧论的研究视⾓,⼈们的⾏动场所包括前台与后台,前台包括场景setting(⼜可分为装置、舞台装饰及其他道具)、外表(appearance)、举⽌(manner),在后台,⾏动者可以稍事放松、调整并准备和操作前台所需的表演,前台是⼀种制度化了的社会存在,它所构成的先决条件已有特定时空的历史环境决定,对演员的⾓⾊⾏为形成制约,⽽所谓印象管理,就是演员努⼒向观众呈现⼀个好的形象,使⾃⼰的表演理想化,在别⼈的⼼⽬中塑造⼀个⾃⼰希望的印象。

拟剧论极⼤地推动了社会⼼理学和微观社会学对社会互动的研究,但也有批评者认为,这⼀理论过于夸⼤了⼈类⽇常互动⾏为的表演性。

7、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类活动相⽐有哪些特征?
(1)现代组织的⾮⼈格化特征。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合理性特征。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8、简述城市的社会⽂化特征
城市的社会⽂化特征概述
(1)城市⼈⼝规模⼤、密度⾼。

(2)城市⼈⼝异质性强。

(3)城市社会分⼯复杂,专业化程度⾼。

(4)城市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与⾮⼈情性。

(5)城市社会活动科层化。

(6)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开放,社会流动性⾼。

(7)城市⽂化世俗化。

(8)城市⽣活⽅式现代化。

(9)城市社会控制以正式⼿段为主,社会整合度低。

9、如何理解适度的社会控制及其意义?
我们从历史的⾓度,社会稳定的⾓度,社会成员⾃由程度的⾓度来考虑社会控制是否适度。

第⼀个是定性标准,后两个是定量标准。

只有当社会控制的⼒度、刚度和⽹络致密度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时,整个控制体系才是适度的社会控制。

当其中⼀个维度超出适度范围时,社会控制成为过度控制,当其中⼀个维度低于适度范围时社会控制成为⽋度控制,当其中某些维度超出⽽另⼀些维度低于适度范围时,就成了过度与⽋度控制杂然并存的局⾯。

这时要综合三个维度的值来判断整个控制体系是过度控制还是⽋度控制。

正确把握社会控制的度,实现适度的社会控制,既是⼗分重要的,⼜是⼗分困难的。

⽋度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系,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甚⾄社会动乱。

过度控制也不好,它不利于社会成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缺乏活⼒,犹如⼀潭死⽔,最终不利于社会的运⾏与发展,适度的社会控制才能既发挥社会控制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功能,⼜能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0、如何理解戴维斯的J曲线理论?
戴维斯认为,没有任何⼀个社会能够完全满⾜其成员的所有期望,因此,相对剥夺是永远存在的,真正导致⾰命的,不是相对剥夺的存在,⽽是相对剥夺的突然增⼤。

11、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有哪些区别?
(1)阶级是由⼈们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是基于社会不平等;精英则以天赋的⾃然差别为基础。

(2)阶级论认为,阶级关系是⼀种稳定的不平等,精英论认为流动可以改变阶级格局,变稳定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平等。

(3)阶级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个⼈的努⼒很难弥补⼈们在竞争起点上的差距,精英论认为,个⼈能⼒可以缩⼩乃⾄弥合竞争起点上上的差距,精英循环⾜以打破阶级壁垒(4)阶级论把阶级之间关系的对⽴性质视为社会冲突的根源,⽽精英论认为,冲突和⾰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的通道不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