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考试卷提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
我会写反义词。
小——( ) 南——( ) 反——( )
下——( ) 东——( ) 开——( )
第二题
按要求填空。
(1)“足、土、路、树”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________(u ü)。
(2)“地”字有“de”和“dì”两个读音,在“顽皮地说”中的读音是_______,在“大地”中的读音是________。
(3)“西”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第五笔是_____________。
(4)“头”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共________画。
(5)“禾”字的笔顺规则是__________(①从上到下②先横后竖)。
(填序号)
第三题
词语百花园。
(1)例:一(把)椅子一( )信一( )秤一( )鱼塘
(2)例:(雪)白 ( )黄 ( )红 ( )绿
(3)例:(弹)钢琴 ( )作业 ( )午饭 ( )围棋
(4)例:(翻滚)的云海( )的肚皮( )的山峰( )的尾巴
(5)例:又(高)又大又( )又( ) 又( )又( )
(6)例:(山)穷(水)尽 ( )( )大川 ( )消( )散
第四题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心( )血富丽( )( ) ( )天( )地
金碧( )( ) 太平( )( ) 内( )外( )
第五题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技高一( ) 别出心( ) ( )大无朋惟( )惟( )
弄巧成( ) ( )台楼阁千( )一发 ( )钉( )铁
(1)以上词语,形容说话坚决果断的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它的反义词:_______________。
(2)再写一个与“()台楼阁”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
第六题
让词语走进语境。
(1)听了这个bēi cǎn( )的故事,大家都很愤怒,指责宙斯太hěn xīn( ) ,同时,jìng pèi( )英勇不屈的普罗米修斯。
(2)zhuān jiā( )们终于研制出了wān dòu( )的优良品种。
第七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教室里鸦雀无声。
B.公园里的各种花儿竞相开放,绚丽多彩。
C.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非常适合郊游。
D.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八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人声鼎沸无原无故B.鸦雀无声响彻云宵
C.相貌堂堂刚正不啊D.精忠报国秉公执法
第九题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笨拙(zhuō)气氛(fèn)住宅(zhái)
B.鹅卵石(nuàn)逊色(xùn)花蕊(ruì)
C.惩罚(chéng)灌溉(gài)无奈(nài)
D.家雀儿(què)溺水(nì)纪昌(jì)
第十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籁之音忘乎所以别出心裁B.芬芳馥郁沧海一栗粉墨登场
C.自作自受崭钉截铁指手画脚D.抚掌大笑横七竖八大步留星
第十一题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视(níng)蒙古(měng)枯涸(hé)驰骋沙场(chěn)
B.伶俐(líng)岷山(mín)声调(diào)流水汤汤(shāng)C.肖像(xiào)叱咤(chà)绷着脸(běng)风靡全国(mǐ)D.擎着(qíng)蟠桃(fān)菜畦(wā)参差不齐(cēn)
第十二题
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煎(jān)饼烧(shāo)饼蒸(zhēng)发繁(fán)荣
B.拉手(lā)拉开(lá)结实(jiē)结网(jié)
C.教育(jiào)教书(jiāo)测量(lián)重量(zhòng)
D.泡茶(pào)眼泡(pāo)晃动(hàng)晃眼(huǎng)
第十三题
下列选项中词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足智多谋兴高采烈才华横溢
B.口是心非臭名远扬处心积虑天南海北
C.诡计多端得意忘形学贯中西呕心沥血
D.不可思议金碧辉煌诗情画意钩心斗角
第十四题
下列选项中替换划线部分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像这样前怕狼后怕虎,我们必然一事无成。
(畏首畏尾)
B.英法联军真是贪得无厌,把圆明园内的东西能拿走的统统拿走。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C.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工作,不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得过且过)
D.吃水不忘挖井人,面对别人的付出,我们一定要想着回报。
(望眼欲穿)
第十五题
课外阅读。
谁愿意
河马老师问:“谁愿意给大家唱支歌?”小朋友们争着举手:“我愿意!”小黄鹂生怕老师叫别人,抢先站起来唱歌。
吃课间餐了,河马老师说:“谁愿意帮我发点心?”小胖猪的手举得最高:“我愿意!”小胖猪一边发点心,一边啊呜啊呜地自己吃起来。
放学了,地上不干净。
河马老师问:“谁愿意打扫卫生?”小黄鹂和小胖猪不作声,只有小刺猬举手:“我愿意!”
小刺猬在地上打个滚,把那些碎纸片扎在刺上,送到垃圾桶里。
扫啊,擦啊,教室变得干干净净。
河马老师笑了:“小刺猬真棒!”
小黄鹂和小胖猪嘟着嘴巴:“河马老师偏心。
”
1.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段,第三自然段有____句。
2.河马老师找同学唱歌,小黄鹂__________唱起歌来;河马老师找同学发点心,小胖猪却
边________边__________;河马老师找同学打扫卫生,小刺猬把教室打扫得_______________。
3.小刺猬是个()的孩子。
A.不爱逞强B.不怕脏、不怕累、爱劳动
4.你来评一评,河马老师偏心吗?
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题
课内阅读
匆匆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
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
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
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
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照样子,写词语。
①头涔涔(ABB):______
②茫茫然(AAB):______
③伶伶俐俐(AABB):______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们的时间太少了,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之情。
B.时间就像大海里的水滴,有很多很多。
C.时间总是在不经意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不能寻觅。
D.过去得日子消逝得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无奈的愁绪。
3.第四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_____和______,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我能够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紧扣“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和___之情。
读了以上文段,我懂得了______。
我能够写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七题
课外阅读
一碗面的念想
①陕西人好面食,作为陕西人,我吃过油泼面、浆水面、棍棍面、菠菜面、皮带面……我最爱的还是母亲做的
酸香臊子面。
②如今,我回想起来,每次吃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都是一份温暖的回忆。
③我的母亲是一个要强且能干的农村妇女,无论做什么她都追求极致,要做到最好,包括做酸香臊子面。
④酸香臊子面是经过一系列工序做成的:切肉、炒肉,配各种蔬菜,和面、揉面、切面等。
母亲说:“手擀面
的形状、大小、薄厚都影响臊子面的美观和口感。
”从和面、热辣椒油到炒臊子、炒酸汤,每一步母亲都做得很用心。
“和面要手光、面光、盆光”“辣椒油要放些芝麻,油温要控制好”“炒臊子肉要肥瘦搭配才香”……每每做臊子面,母亲都会向身旁的人叮嘱这些“秘籍”。
⑤我们吃的臊子面都是母亲亲手擀的。
母亲在盛水的碗里放少许碱面,再些食盐搅拌均匀,和好碱面团后,放
在盆里进行醒面。
醒面这段时间,母亲开始切肉、配菜、炒臊子。
配菜一般是红萝卜、青萝卜、黑木耳、豆腐、蒜苗和炒好的鸡蛋。
母亲把菜切成小丁,放在一起炒,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
等臊子炒好时,面也醒好了。
⑥母亲把醒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好后,开始擀面。
随着擀面杖在母亲手里麻利地翻滚,面皮也跟着母亲的动
作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被指成一张又大又圆的薄皮。
母亲再撒上玉米粉,将薄皮折叠后切成细细加的长条。
⑦与此同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面条放进锅里,用筷子快速搅开,盖上锅盖。
开锅,一滚加水,再滚
捞面。
母亲用长筷子捞出面条,放进一大盆凉开水里过一下,再捞到几只大碗里,浇上之前炒好的臊子和油波辣子,那酸香真是回味无穷。
⑧我上次吃母亲做的臊子面,还是六年前的一次回乡探亲。
那次,母亲就像往常一样,娴熟地准备食材,和
面、敬面、煮面、捞面……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心里不时涌起一种暖暖的、酸酸的感觉,我想那应该就是幸福的感觉吧。
⑨如今,快七十岁的母亲还在做酸香臊子面,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口感还是那个口感。
不管我离家多长时间,
距离有多远,家永远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的味道永远在唇齿间萦绕!
1.阅读文章中母亲做臊子面的选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和面要手光、面光、盆光。
( )
(2)炒臊子肉就要选全瘦的才香。
( )
(3)面的大小、薄厚会影响口感。
( )
(4)辣椒油要放些芝麻,油温要控制。
( )
2.说一说“我”眼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说一说你对文章第一自然段:“陕西人好面食,作为陕西人我吃过油泼面、浆水面、棍棍面、菠菜面、皮带面……我最爱的还是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
”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上次吃母亲做的臊子面,还是六年前的一次回乡探亲。
那次,母亲就像往常一样,娴熟地准备食材,和面、龄面、煮面、捞面……”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以“母爱”或者“酸香臊子面”为标题更合适。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八题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阅读《古诗词数据报告》,了解古诗词的现状。
古诗词也潮流
①随着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的普及,古典文化逐渐在互联网上大放异彩。
2022年6月发布的《古诗词数据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178亿。
古诗词类书籍销量同比增长588%,《唐诗三百首》《跟着诗词去旅行》《飞花令里读诗词》等诗词类书籍销量位居前列。
受“诗词热”影响,经典诗句中的景点也吸引了网友们争相点赞。
报告提到,在最受欢迎的古诗词相关景点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力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位居榜首。
②报告还指出,古诗词的演绎形式正越来越多元化。
一位高中生用说唱方式背诵《阿房宫赋》火遍全网。
这
种“说唱诗词”节奏感很强,给经典诗篇披上了潮流外衣,在年轻人中引发了一股“诗词热”。
还有一位妈妈在亲子陪伴中探索开创了古诗手势舞,累计播放量达1.5亿。
这些手势舞动作简单易学,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而老年朋友最喜欢的是用戏曲演绎古诗词,唱腔悠扬动听,令人陶醉。
③古诗词之所以走红短视频平台,是因为它短小的形态、动情的内涵,既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又符
合短视频追求简短的传播特点。
众多名家学者也纷纷利用视频方式分享经典,开辟了诗词传播的第二课堂,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著名作家蒋勋、文化学者纪连海等名家学者均围绕古诗词创作了大量相关视频,带领网友品读古人的浪漫诗意。
学有所得
1.对第①自然段中“累计播放量178亿”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喜欢看直播的人很多B.看数据报告的人很多
C.古诗词视频很受欢迎D.古诗词视频创作量大
2.根据阅读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人们爱看古诗词短视频,也爱看古诗词类书籍。
( )
(2)西湖在最受欢迎的古诗词景点中排名第一。
( )
(3)不同年龄的人喜欢的古诗词演绎形式都一样。
( )
学以致用
3.第②自然段介绍了三种古诗词的演绎形式,把表格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古诗词演绎形式__________古诗手势舞__________
特点节奏感很强__________唱腔悠扬动听
即将升上小学的幼儿园小朋友来学校参观,如果要给他们做一次古诗词展示,我建议采用以上( )形式。
学贵有疑
4.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李敏和周琳都提出了不懂的问题。
(1)李敏的问题我能联系上下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琳的问题在文章中没有答案,我建议她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解决。
(3)读了文章,我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九题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
(好)书画:_______
一日(曝)书画:_______
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
古语(云):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题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司马光为相,封为温国公。
公①一室萧然,图书盈几②,竟日③静坐,泊如也。
又以圆木为警枕④,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注释:①公:司马光,②盈几:充满了小桌子。
③竟日:整天。
④警枕:警醒自己的枕头。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