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它《农金纵横》1997年第3期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的思考
马文祥
摘要 本文就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作了全面阐述。
这些教学原则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疏导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管理与激励尊重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与速成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性与熟练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原则 思考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教育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
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的真理性和教学方法的正确性。
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学的方向性和教育性。
教学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思想性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学的思想性的基础,没有教学的科学性就不会有教学的思想性;教学的思想性是教学的科学性的灵魂,因为,任何科学文化知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这一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教书育人,既向学生传授反映客观真理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得以全面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一要坚持教学的正确方向。
即教师应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统帅教学内容,客观而鲜明地讲解科学文化知识。
二是传授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
即教师应以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为教学的依据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但这并不排斥有选择、有分析、有批判地向学生介绍不同流派的一些观点和尚不成熟的一些假设和学说,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能力。
三是认真钻研教科书,努力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性。
并尽可能全面、深刻地把科学文化知识的思想内涵介绍给学生。
四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立足三尺讲台,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要以身示范,以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教学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
因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深刻、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有利于不断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才能。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针,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问题。
既要防止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又要防止经验主义、实用主义。
教师在教学中,在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传授的同时,应注意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和本单位实际,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好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较快
:
地转化为现实的或高能的生产力,从而创造出较高的生产率。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一要
71
准确无误、深入浅出地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二是结合实际,讲清其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防止生拉硬扯。
四要通过实验、实习、调查、研讨、作业、设计等进行实践教学、现场教学。
按需施教,学以致用。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文化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智能是指人的内在智力和外在能力的结合。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而智能是知识的转化和升华。
无知识则发展智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有了知识,也未必“自然而然”地成为智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集中学好本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能力水平及智能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有利条件,在组织教学内容和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给学生一定的难度。
二要向学生传授有规律性的知识。
灵散的、各自孤立的知识,是肤浅的知识。
由于其非系统性,所以,无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无助于学生举一反三。
三是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从而,变呆板、填鸭式的教师单边活动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双边活动。
其结果,教学内容很容易被学生自觉地理解、主动地吸收,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疏导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
运用疏导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防止学生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进行疏导时,起点要实,立意要高;平等相待,相互熏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五、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同时,应注意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常处于“投之以情,教之以趣”之中,以“趣”引人,以“情”育人。
三是鼓励、支持学生向教师发难、质疑,实行教学民主。
四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制订并运用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及保证措施等。
计划要具体,执行要坚决,既要严肃认真,又要机动灵活(允许适当调整),这是学生学习成败关键所在。
只有制订并执行计划,才能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实现学习的目的,保证学习的效果。
这一原则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使其内在的巨大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也培养开发了其创造性的思维。
六、教育管理与激励尊重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
学生同社会中的所有成员一样,也有自尊,也希望实现自我价值,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和表扬。
因此,在教学中,教72
师应在教育管理的同时,注重对其施以激励因素,如表扬、赞许,设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赞扬氛围;应注意批评的语言不尖苛,指出缺点不伤其自尊。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目的实现。
七、循序渐进与速成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在不违背循序渐进教育规律的情况下,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设法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是职业教育的特有原则。
“速”是“成”的前提和基础。
“成'是“速”的必然和目的。
无“速”则无“成”,有“成”必有“速”,这是辩证统一。
速成,有利于缩短培养人才的周期,快出人才,早出人才。
速成不应违背循序渐进的规律,应以学生能接受为前提。
要实现这一原则,教师应做到精简教学内容,把握住教学大纲和教材,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组织教学。
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讲授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还要讲清各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应注意运用启发式精讲多练。
八、及时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及时性”是指教师必须把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介绍给学生。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关心科研的前沿,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崭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
“巩固性”是指学生注意巩固已学的知识。
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注意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善于系统地总结、归纳,做到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教师应善于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感染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作实际中。
九、基础性与熟练性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职业教育中的技能训练,要坚持以基础性、熟练性为原则,在教学中,要搞好二者的结合。
“基础性”是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训练内容,它是众多职业技能训练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熟练性”是对技能训练的更高要求。
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搞好现场教学实习,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热爱实践教学的兴趣,勤于动脑,善于动手,成为有理论、会操作的应用型人才。
十、统一要求与因材设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是国家对培养各种不同规格的人才所设计的“蓝图”。
这无疑是正确的。
在这个原则下,学生一般都坐在一个教室上课,使用同一种教学大纲、同一个版本的教科书。
但由于学员间存在着客观存在的某些差异,所以,采取“一刀切”的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不科学的。
教师应事先搞好调查研究(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统一施教的基础上,针对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本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