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江阴市澄江片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江阴市澄江片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⑤“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⑥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桃花开了,山不再寂静,水不再低吟,整个旷野顿时鲜活起来,人在花间就如同置身
gèn古流传的童话里一般。

人们喜爱桃花,不仅因为它盛开时势不可挡,还因为它在灿烂之后,有一份悄.然飘落的洒脱,更因为花开了,就意味着离盛夏甜蜜而饱满的果实不远了。

我们倘能在这猝不及防的花季里,煮一壶春色,邀三五好友,共品生命的真谛,也不gū负了这美好的春光。

(1)给加点字注音。

悄.然( )
(2)看拼音,写汉字。

gèn( )古gū负( )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应换作()
A.销声匿迹B.转瞬即逝C.浮想联翩
3.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D.①④②⑤③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参,是唐代边塞派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C.“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河”指的是华山和黄河。

D.古人的别称很多:以任职地称呼的,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以谥号称呼的,如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5.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

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
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联。

()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A.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B.品名著逐步提高修养
C.好读书传递弘扬精华D.品读佳作扬民族精神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行者闻说,呵呵冷笑道:“好孽畜啊!你既住在蟾宫之内,就不知老孙的手段?你还敢
在此支吾?快早现相降伏,饶你性命!”那怪道:“我认得你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弼马温,理当让你。

但只是破人亲事,如杀父母之仇,故此情理不甘,要打你欺天罔上的弼马温!”
那大圣恼得是弼马温三字,他听得此言,心中大怒,举铁棒劈面就打。

那妖邪轮杵来迎,就
于西天门前,发狠相持。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涛道:“不瞒押司说,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

更有六名从贼,不识姓名,烦乞用心。

”A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

他如今犯了迷天之罪,我不
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心内自慌,……A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若不快
走时,更待甚么!”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请写出该选文在
《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名称。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故此周客人中了恶。

”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
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
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
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
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

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阴气重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
容阐述理由。

9.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

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
..。

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

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

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
李怀信代。

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

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

乃上
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

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

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

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

诏下廷议。

廷弼愤,抗疏
极辨,且求罢。

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

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
臣且之生致死。

”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

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
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

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提拔)B.甫.出关,铁岭复失(刚刚)
C.辽阳汹汹
..(声势凶猛)D.廷弼益.愤(更加)
2.下列句中的“以”与“廷议以.廷弼熟边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祭死节士B.去以.六月息者
C.皆以.美于徐公D.扶苏以.数谏故
3.翻译下列句子。

(1)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

4.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熊廷弼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固守辽阳?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四十二岁时,因言官弹劾被免通判,居镜湖三山时所写。

②玉瀣:一
种美酒。

③黄庭:道经的名称。

④元,同“原”。

1.上阕中的哪一句与陶渊明的《饮酒》中的“而无车马喧”表意相似?
2.请赏析上阕中的“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的妙处。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
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
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
为明显。

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

美国技
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
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
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
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
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
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
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
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
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

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
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

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
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

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

结果显示,大脑皮层
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

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

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
越来越弱。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
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

12. 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

有趣,和
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说一个人
有趣,是很高的评价。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
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

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

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

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
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

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

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
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

除了
“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

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
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
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
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
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
之别院。

”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
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

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

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

有药用效果,
他本想留着以后吃。

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
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

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
可憎,让人避之不及。

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
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

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
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

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
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年01月30日18版)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

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2.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3.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①老槐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

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
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②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

老槐站在小院门口右侧。

③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

树下,是小镇人的乐园。

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
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④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

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

过日子,要有人气。

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热闹的人气中蒸蒸日上,越过
越红火。

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

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下的石桌边不紧不慢地啜。

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
听老槐树顶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

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

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
片清凉里。

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

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

一棵树的寿
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

⑤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

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
部扒倒,建吊脚楼,搞农家乐。

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
远跟不上,老张的儿子嗅觉灵敏。

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

挪,只有死。

⑥不挪,也是死,得锯掉。

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你休想打那
棵树的主意!
⑦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

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

老槐树是当地林
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

那些天,
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

天天开着他那辆黑色的奔驰车,“呜”一下来了,“呜”一下又没了影儿……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⑧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预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顿下去。


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

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

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

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⑨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

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⑩老张说给儿子听: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⑪儿子不服:中国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

⑫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雨夜。

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

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

⑬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⑭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

忍不住,还是跟老张说了。

爸,你说得对,
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
⑮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疾不徐地告诉他:按照相关规定,我们
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树也有生
老病死嘛。

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
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⑯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
我对不起老槐树啊……
⑰老张活了六十多年,自诩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儿子走过的路多,
他却从天边儿上也想不到儿子会用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

为赎罪,儿子说等养好了
伤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

看着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选自《红豆》,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张儿子看到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红火,为了抢占餐饮住宿服务的先机,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楼,搞农家乐,这就要除掉老槐树,这暗示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传统之间的冲突。

B.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儿子先是不服,后来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亲讲的道理,说明儿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他正是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C.老张儿子的老同学说的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老张儿子受它启发,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树看起来是正常死亡,事实上是非正常死亡,他被倒下的树砸伤。

D.小说结尾通过老张儿子之口交代老槐树是非正常死亡,其实前面要锯树的儿子竟然为它浇水、吹倒它的台风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凶猛等内容已暗示了这一结果。

2.小说第③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老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说“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老张心里应该有哪些滋味儿?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4.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同的钥匙能够使我们打开不一样的门,有的钥匙,带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有的钥匙,帮我们打开了紧闭的心门;有的钥匙,领我们走向成功之门;有的钥匙,帮我们推开历史的铁门;有的钥匙,则引我们探索未来世界之门……你拥有一把怎样神奇的“钥匙”呢?
请以“钥匙”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地名、校名、人名等真实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