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寻找自我内心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篇描写诗人在褒禅山游玩时,领悟到内心和平与宁静的诗篇。
这篇诗歌与人们的心灵密切相关,它描绘的是一个人茫然失措、烦躁不安的心态,却在一次山旅中找到了内在和谐与平静,让人们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美好。
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语文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篇中所表达的意思,以及体会诗人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练和成长。
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寻找自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寻自我内心的动力和信心,以及在不断探寻自我过程中的坚韧品质和创新思维。
2.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表达的主题及其内在含义;
2)体会诗人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练与成长。
3.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理解诗篇中所阐述的对自我的探究。
4.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
5.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教师简单说一下课题内容,介绍诗歌《游褒禅山记》,并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初步阅
读。
2.学生介绍自己对《游褒禅山记》的了解,讲讲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分析核心内容
1.学生分析诗歌要点,讲解所涵盖的内涵和主题。
2.老师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探讨《游褒禅山记》的创作意图、诗歌形式和艺
术特色。
(三)探寻主题
1.学生先自己加以思考和分析,然后与同学讨论本篇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2.老师引导学生,探讨《游褒禅山记》展现的内部主题:人生追求的精神宁静和内在平
和。
同时,教导学生探讨与自己生活与学习有关的话题。
(四)比较学习
1.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不同版本的《游褒禅山记》,通过比较学习的方式,讲解每个版本所
表达的不同观点和情感。
2.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探讨这些不同版本所表达的意义和它们后面的思想和文化。
(五)综合应用
1.学生通过制作一个海报,呈现课上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2.老师提供相关素材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创作一个巧妙的海报,以体现自我理解和
主题。
(六)小结
1.教师总结学生在学习这篇诗歌过程中的新启示和认识,激发学生对深化学习和思考的热
情,并帮助学生总结出如何在今后努力寻找自我内心和谐的方法。
2.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6.教学资源:
1)教案资料,如PPT、word文档等。
2)《游褒禅山记》不同版本的文献资料。
3)学习海报制作技巧、素材和工具等。
4)讨论和交流报告的场所和形式。
教学《游褒禅山记》要让学生理解到一个贯穿诗篇的主题——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获得和谐和平静的自由,引发学生对生命和自我成长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发现、把握和创造个人的独特思维和情感,以及适应和应对个人成长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