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基础教育论坛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2018年第4期(总第265期)
№4,2018 General,№265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这里的“历史信息”反映在各式各样的史料之中。

课堂上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知识,在史料的分析、运用中获得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依据史料开展学习是完成历史学习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选取什么样的史料,是决定学习目标能否达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下面笔者就史料的选择原则做简单的剖析。

一、史料的严谨性
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人们查找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样,随之而来的信息泛滥也让人们对甄别信息的真伪而煞费苦心。

史学的主要任务是求真,历史课程目标的达成要建立在对真实历史的认识、分析基础之上。

教师需要做的是呈现给学生真实、客观的史料。

比如,在学习北宋的社会生活一课,教师可以利用《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画作记录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真实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从史料类别看,第一手资料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固然容易被选取者青睐,在经过严格考证之后的第二手资料也可以被选取进历史课堂,在课标要求的框架内,所选取的史料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主要从教材、教参、“大部头”的史学著作、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等途径中查找选用。

尽量用已有定论的材料,对于某些“陌生”的史料,
要对其考证,坚持孤证不立等原则,多找些相关史料,使其相互印证,保证选用史料的客观真实。

二、史料的思想性
新版统编历史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根据这一重要理念,教师在课堂选取史料时一定要对史料的“史观”进行把关。

对待材料中的具体问题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指导学生透过材料中的现象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

同时,选取的材料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重选取史料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功能,在阅读、分析史料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学习《抗美援朝》这节课,在战争经过“五战五捷”的处理上,教师巧妙地选用一则史料——“志愿军战士的一封家书”。

赋亭吾爱:
……入朝作战已经三个月了,由于全军的艰苦奋斗、同志的英勇牺牲,首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更进一步由防御转入进攻。

我们突破了临津江和三八线,更渡过汉江收复汉城。

这不仅鼓舞了国内人民更提高了朝鲜军民斗争信心。

但朝鲜几个月斗争较之国内要艰苦,白天防空夜间行动。

但上级经常教导部队艰苦就是胜利,就是光荣。

赋亭:分别了三月内心里在想念你,但由于环境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择
刘 楠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史料是还原与重构历史的证据,是学生获取历史信息与构建学科技能的重要载体。

在“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思想指导下,史料在历史课堂的教与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史料的严谨性、思想性、精选性、兴趣性等四个方面论述史料选择的原则。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选择
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2018年第4期(总第265期)
的限制,为了斗争为了党的利益,那只能克服个人利益,争取歼灭敌人保卫祖国,达到永远的安全吧。

希望你用高度的理智来控制感情,尤其你是快生产的人更要注意,否则我更放心不下。

晓虹越长大越活泼,你不要经常打她,还是耐心一点,芸生回来过年时叮嘱张阿姨照顾好他,饮食更要注意,因为在托儿所生活都有规律……
家书中有对家人的关心、对妻子的嘱托,还有对前线战斗的介绍、对祖国的热爱、革命事业的追求等内容。

这则史料从一位志愿军战士的角度,以“国事”背景下的“家事”展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史料包含着浓郁的革命情操,向学生呈现了一段有温度的历史。

历史课上史料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史料,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史料的精选性
历史教学坚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在历史课堂上,所学习的结论都是从具体的史料中论证得出的。

这一过程包含了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能够运用真实、可靠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

为更好地训练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一定要注意史料的精选性。

所谓精选性,是指史料在内容上能够最准确地反映所要研究的对象;在难易度上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容量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称。

40分钟的历史课堂需要完成多个教学目标,效率与效果是设计一节课时追求的重要指标。

一则(组)恰当的史料能够清晰完整地说明教学问题,符合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训练要求,做到节时高效。

比如,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并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
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工业产量位次2341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3350万1060万1740万290万数据说明了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极不平衡,具体表现为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占有殖民地少,经济实力靠后的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

一节历史课,可供选择的史料多种多样,要对各种史料进行筛选,选取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史料,使选取的史料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

四、史料的趣味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选择史料,使学生喜欢史料、乐于在史料中探究问题,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在讲授《美国的诞生》一课,教师出示了两幅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漫画。

图1出现于独立战争初期,右边的印度安少女代表北美殖民地,左边的妇女代表英国。

两人处于争执之中,代表英国的妇女表示:“我必须迫使你服从。

”而印第安少女则不甘示弱地回击:“母亲,只要我活着,我就要自由,永恒的自由。

”图2出现于独立战争末期,“英国妈妈”被迫拥抱她的“美利坚女儿”,反映出当时英国迫于无奈转而与北美和谈的历史场景。

图1 女战士 1776年 图2 索吻言和 1782年
作为一手史料的两幅漫画,既客观真实又形象生动地呈现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的关系,激发了学生探究漫画背后历史史实的兴趣。

教师在一节历史课上从头至尾地使用文献史料,会使初中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选择史料时需要注意史料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文献史料、图片史料、影像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形式的史料穿插出现在教学各个环节,这不仅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也有助于从多种角度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境想象。

教师对历史史料的有效选取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

教师将史料合理、充分地选取进课堂,用史料营造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进而构建学生
的历史知识体系。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