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简单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简单方法
参加教育工作二十几年了,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
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懒懒散散的,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练习,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
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上课睡大觉,你管他他说干涉自由;他要谈恋爱,你批评他他说是个性需要。
学生难调、课本难教、考试难以应付、家长社会需要太高,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激情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了、得过且过了。
我知道事业不能苟且,可我就是不能振作精神。
其一,关注工作的兴奋点。
每天尽管从事的是同一种工作,然而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
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以此来刺激自己的精神、唤起自己的情趣和热情。
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这样容易产生工作的乏味感。
其二,改变内部心理元素。
由于教师“倦怠心理”的产生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有关,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并认同之,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改变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元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心理。
面对教育改革中的新情况,我们脑海里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些认知元素,诸如对教育本质、方法、观念等的看法,对学生价值观的评判等,必然存在着不很和谐的成份,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改变我们原来的认知要素,就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引起我们对职业的反抗情绪。
从客观实际来讲,我们不可能改变政策,我们也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讲,我们首先要注意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同社会、同他人、同职业和谐起来。
从方法来讲,对于大脑中原有的心理元素,可以采取删除法和添加法,除去那些不很适应现实的认识,添加一些与时代与社会合拍的成份,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接纳新思想:比如学生主体功能的价值、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意义等等。
其三,善于奖励自己。
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就是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丁点的成绩,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
为自己喝彩,你就会发现每天的你都是全新的,这样你就会增强工作的效能感。
有了工作的效能感,无异于给自己工作的汽车加了油,就不至于熄火而抛锚了。
自己是应该获得奖励的、自己是可以得到奖励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可以激起自己昂扬的生活热情。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为了肯定而活着,有外在的肯定: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这种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因而是浅层的;有内在的肯定:即是自我肯定,这是一种持久而强劲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根本生命元素。
其四,努力创造自我。
失去自我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
一些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一心一意创造着学生,常常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迷失或淹没了自我,工作的结果,除了学生,自己什么也没有。
因此,我们在创造学生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创造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探索归纳出独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理论成果等,努力成为教育家。
这样,我们就会大大增强事业的成就感和魅力感。
当我们感觉职业平庸时,是因为我们没有丰富它的价值,一般地说,可以采取价值添加法:对于教师职业,除了谋生
的手段以外,还可以加上教学中的游戏价值、情感价值、回归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使自己回归童年、回归学生时代,永葆童心)等;也可以采取价值提升法:将职业提升为事业,甚至为科学。
当职业成为一个人研究的对象时,那就会产生无穷的乐趣,其自我人生价值会大大提高。
其五。
丰富文化生活。
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
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
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多与他人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等等方式,均可以帮助自己缓解倦怠的心理,促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心理,就可以达到自我与职业的和谐统一,就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
而教师与职业的和谐,则能强有力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