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价值链管理
人力资源部岗位职责介绍

人力资源部岗位职责介绍人力资源部岗位职责介绍“人力资源部”的概念是在上世纪末从美国引入的,在此之前,我国企业中的人事管理部门叫人事部。
人力资源部是对企业中各类人员形成的资源(即把人作为资源)进行管理的部门。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人力资源部岗位职责,希望对你有帮助。
岗位描述人力资源部经理岗位名称:人力资源部经理直接上级:人力资源总监或分管人资的副总直接下级:招聘主管、培训(或培训和开发部)主管、绩效主管、薪酬主管、员工关系主管本职工作: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公司提供和培养合格的人才。
直接责任:(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拟定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制订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按月做出预算及工作计划,经批准后施行。
(3)组织制订公司用工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培训大纲等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人力资源部工作程序,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4)制订人力资源部培训计划并协助培训部实施、考核。
(5)加强与公司外同行之间的联系。
(6)负责在公司内外收集有潜力的和所需的人才信息并组织招聘工作。
(7)审批公司员工薪酬表,报总经理核准后转会计部执行。
(8)组织办理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并负责审查各项考核、培训结果。
(9)制订述职周期经批准后安排述职活动。
(10)审批经人事部核准的过失单和奖励单,并安排执行。
(11)受理员工投诉和员工与公司劳动争议事宜并负责及时解决。
(12)按工作程序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并及时对部门间争议提出界定要求。
(13)负责人力资源部主管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的培训、执行和检查。
(14)及时准确传达上级指示。
(15)定期主持人力资源部的例会,并参加公司有关人事方面的会议。
(16)审批人力资源部及与其相关的文件。
(17)了解人力资源部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公司人事、劳资信息并定期向总经理、行政总监提交报告。
(18)定期向行管总监述职。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第一章:导论本章重点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和发展挑战的讲述,让学习者能对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有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引起学习者对此学科的兴趣。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论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1.人口资源: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人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是指人口中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具有现实的劳动能力,并且参加社会就业的那一部分人。
3.人力资源:指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转的人的劳动能力,包括现实劳动能力和潜在劳动能力。
人力资源的构成内容:有体质:身体素质;智质:学习速率;心理素质:情绪稳定性、心理应变能力等;品德:仁、义、礼、智、信;能力素养:学历、经历、阅历、心历情商:情感商数。
智商是被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而情商是用来预测一人的职业成就。
4.人才资源: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
5.天才资源:指在某一领域具有特殊才华的人,他们在自己的这一领域具有十分独特的创造发明能力,能在这一领域起领先作用,并具有攀登顶峰的能力。
二.人力资源基于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如资本、土地、技术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不可剥夺性:人类自身特有的。
2.生物性:存在于人体之中。
3.时代性:形成受时代条件的制约。
4.能动性:主观能动性。
5.时效性:青年与中年可用。
6.可再生性:人类繁殖,自身不断学习开发。
7.智力与知识性:通过人力资源的定义即可得出此特征。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书中就说是企业内部对人的管理太简单了)人力资源管理系指企业内所有人力资源之取得、运用、培育、和维护等一切管理的过程和活动,以达成下列四大目标之最大化。
组织的集成: 外部环境的集成与内部作业的契合。
员工的承诺: 对组织、管理和工作的承诺。
弹性: 功能、数字、距离、及薪资的弹性。
质量: 工作质量、工作生活质量、员工及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优化原理:罗丹砍“手”的启示:群体整体功效达到最优的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试卷

《人力资源管理》试卷《人力资源管理》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单位东周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姓名郭继君考点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
(√)2.传统的人事管理处于组织的战略层。
(×)3.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过程中不需要企业高层领导者参与。
(×)4.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后一般不再调整。
(√)5.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绩效管理。
(×)6.观察法适合于工作相对稳定,体力活为主的工作。
(×)7.员工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
(×)8.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管理员工。
(√)9.薪酬的是指企业付给员工的一切货币形式的报酬。
(×)10.培训需求评估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任务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为( B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2.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围绕着价值创造、(A )、价值分配这一价值链而进行的。
A.价值评价 B.价值整合C.价值奉献 D.价值管理3.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一个组成要素是( C )。
A.自我实现需要 B.归属需要C.不安全需要 D.衣食住行需要4.管理学上的“二八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创造中含义是:( B )。
A.企业中20%的核心员工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B.企业中20%的员工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C.企业中80%的脑力劳动者创造了企业20%的价值D.企业中80%的核心员工创造了企业20%的价值5.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员相对于直线管理人员而言:( B )A.拥有直接指挥下属的工作职权B.帮助和协助直线主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C.负责领导和控制所属人员实施组织目标D.从事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6.人员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主要有:马尔科夫分析矩阵和(A )。
A.趋势分析 B.工作负荷法 C.九格工具 D.管理人员经验法7.有关工作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是指以组织为中心,利用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运用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过程。
在当代社会中,人力资源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组织所采用的一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
1.传统管理模式:也称为“人事管理模式”,主要关注员工的基本管理事项,如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
这种模式强调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控制和规划,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和对员工的指导。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人力资源视为组织的战略资源,注重将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目标相结合,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和激励,使员工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该模式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具备战略思维和战略支持能力,与组织高层密切合作,实现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有效衔接。
3.人力资源价值链模式:该模式主要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价值链的衔接。
人力资源价值链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一系列的活动,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使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
该模式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4.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建立,注重员工的参与、沟通和合作。
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该模式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使员工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5.知识管理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该模式注重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和传递,通过培训、学习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践中,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范文2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d77ca2b4daa58da1114a84.png)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范文2篇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范文一:人力资源管理对政工工作的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指的是企业的人才招聘和人才管理,有效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在促进激励制度的进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的提升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进一步强化人的主观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让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思想觉悟有效的明确。
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企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所谓的政工工作,就是企业中的政工领导有效的、完全的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以员工的思想动态为基础制定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让员工的政治思想问题最大限度的解决亦或者改善,员工在单位中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工工作问题保持一致,具有相同的目的,让其采取一定的措施规范员工的行为活动,可以让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工工作存在相互渗透的关系,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措施一般都是借助企业的一些有影响力的指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和员工利益相关的问题,利益的问题会导致员工思想上的波动,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工工作进行解决。
不仅如此,对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员工,政工工作可以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硬性的指标进行约束,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工工作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最近几年,国内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企业不管是高层还是基层的普通员工,都必须进一步增强其战斗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让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强化政工工作。
市场经济环境下,效率决定企业的发展程度,这给企业广大员工的认知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压力的增大必然导致情绪的波动,情绪上的波动会通过行为过激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这给企业的生产、员工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要是不能够及时的处理,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严重的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国内管理学界对核心能力的研究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就是无形资产, 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
独特性= 社会的复杂性+ 原因的模糊性
多种能力相互 整合而成
特征
价值性
难模仿性
价值=收益/成本 >1
独特性
Please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for example, the text here, you may post texts. Please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for example.
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2-战略性人力资 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述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
为了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述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 为企业提供一种方向感,让组织和个人的利益都能获得满足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 以资源为本,特别是以其它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人力资源为本
公司的经营战略层面 职能战略层面
在环境和战略既定的情况下 组织结构成为重要因素
常见的模式
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直线职能式 事业部式
混合式
矩阵式
员工的执行力
几种常见的组织模式的比较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在于如何从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存量中培养、锻炼出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 的员工队伍
企业战略性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 核心是价值链管理,成败在于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
为绩效付薪
识付薪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获取竞争力模型
有两种方式可以创造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方向MBA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人力资源方向MBA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提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从事后管理向超前管理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将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将彻底改变;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将重新界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提示]分析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进而深入研究美日模式产生的历史和市场原因,评价这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提示]员工培训原理;教育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教育培训走上法制轨道;教育培训开发主体系统创新;教育培训开发客体创新;企业由一次性教育到持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创新;教育培训目的和内容的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和途径的创新。
4、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提示〕人力资源的特点与其合理配置与使用的意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的一般途径和方法;企业人力资源在系统中的优化配置与使用;不同管理模式和不同发展阶段中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企业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对策。
5、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提示]知识经济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管理与激励理论的结合;美国、日本企业家的激励机制研究;我国企业家激励机制的构建。
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提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几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状分析;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
7、某市各种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提示]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同;所采用的管理方法有优劣之差;笔者的建议。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21世纪,人类进人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
在这样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的标志。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信息网络化的力量、知识与创新的力量、顾客的力量、投资者的力量、组织的速度与变革的力量等各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既有工业文明时代的深刻烙印,又反映着新经济时代的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从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1、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主权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赢家通吃的时代。
所谓人才主权时代,就是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企业或工作的要求。
企业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权,并站在人才内在需求的角度,去为人才提供人力资源的产品与服务,去赢得人才的满意与忠诚。
人才不是简单地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而是要与资本所有者共享价值创造成果。
所谓“人才赢家通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素质越高、越稀缺、越热门的人才将获得愈来愈多的工作选择机会,获得的报酬越高;二是拥有独特的人才资源优势的企业越具有市场竞争力,越容易吸纳和留住一流人才。
人才主权时代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知识与职业企业家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必须承认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的贡献与价值,资本单方面参与利润分享的历史已经结束,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这就改变了资本所有者和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力是人才主权的基础,也是它的理论依据。
2)21世纪,社会对知识和智力资本的需求比以往住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强烈,导致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等人才短缺的现象加剧。
人才的稀缺性、巨大的增值空间和人力资本的高回报性,使得:资本疯狂地追逐人才,正如美国思科(clsco)公司总裁所言:“与其说我们是在购并企业,不如说我们是购并人才。
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

员工创造价值与 价值评价的因素
价值创造 的能力
价值源泉载体
(员工)
在价值创造 中的地位
在价值创造 中的表现
价值创造 的结果
才能
责任与风 险承诺
态度
贡献
科学公正的评价 系统
评价系统
(员工)
潜能与任 职资格评
价
职位评价系 统
价值观认同 与态度评价
绩效评价 系统
才能
责任与风 险承诺
态度
贡献
华为的价值评价系统
价值命题
价值来源
价值贡献度
价值回报
要解决的问 题
命题作用
谁创造了价值 分配重心
创造了多少价值 分配依据
价值如何分配 分配实现
对未来的影 响
把价值做大
明确和区分价值贡献 回报和奖励价值创造 者
企业的价值是谁创造的? 谁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
知识
企业家
劳动
?
资本
创造了
公司的全部价值
结论: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是华为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
4级
对象 领导者
管理者
模块1
组织与文化 建设
目标管理与 促进决策
3级 监督者 任务管理
模块2 干部培养
组织文化建 设
团队建设
模块3 方针管理
组织与流程 建设和周边 协调 流程执行
模块4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干部培养
资源有效利 用
模块5 无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职业素养与 工作态度
示例:任务管理行为标准
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
彭剑锋
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
华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评价体系, 并依据价值评价进行价值分配。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

五、人力资源薪酬福利管理(补偿、激励和
收益)
1、薪酬; 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 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薪 酬制度的调整、人工成本核算);
3、福利和其它薪酬问题(福利保险管理、企业福利 项目的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设 计);
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 任务。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负的 责任描述为以下十大方面: (1)把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 (2)引导新雇员进入组织(熟悉环境); (3)培训新雇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4)提高每位新雇员的工作绩效; (5)争取实现创造性的合作,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功能
(2)整合 通过企业文化、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谐、矛盾冲突
的化解等有效整合,使企业内部的个体、群众的目标、行 为、态度趋向企业的要求和理念,使之形成高度的合作与 协调,发挥集体优势,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功能
(3)保持 通过薪酬、考核,晋升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一诠释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 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 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 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 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 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 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价值链管理制度的核心要素

价值链管理制度的核心要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价值链管理制度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价值链管理制度是指企业通过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优化,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的目标。
本文将从几个核心要素来探讨价值链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价值链管理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优化供应商选择、采购、物流和库存管理等环节,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可靠。
此外,通过合理的物流和库存管理,企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占用,提高物流效率。
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在价值链管理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价值链管理制度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生产流程管理。
生产流程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生产环节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
在生产流程管理中,企业需要合理分配生产资源,确保生产线的平衡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的准时。
生产流程管理的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价值链管理制度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销售与营销管理。
销售与营销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维护等手段,实现销售目标的达成。
在销售与营销管理中,企业需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并通过有效的渠道管理和广告宣传,将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保持客户的忠诚度和口碑。
销售与营销管理的优化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最后,价值链管理制度的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管理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创造分析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创造分析摘要:国有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目的是推动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人力资源价值,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最终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增长、员工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
通过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的重要性,建立了人力资源价值创造及评价内容体系,提出了人力资源价值创造实施路径及实施关键点,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从业者应当更加重视价值创造及评价工作,推动牵引形成合力,通过把人当成资源来开发,当成资产来盘活,当成资本来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实现人力成本最优化,最大限度地通过提高员工能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调动潜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职业化员工队伍,来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创造,最终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双赢,真正实现“支撑战略、服务发展、人企共赢”。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第一要素与资本,在现代企业中不仅参与价值分配,更参与价值创造。
因此,如何管理好人力资源,已成为国有企业价值创造所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指出:“一个公司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蕴藏在员工当中的极大干劲和能力,产生以一当十,以百当千的乘数效应”。
由此可见,人力资本能否完成实际效益转化并发挥出最大效能,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从而凸显出人力资源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影响着国有企业保值增值。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创造及评价的内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创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改善人力资本的投资结构来提高员工业绩和企业效益,而且更要通过激发员工内在潜能,提高人岗匹配度,来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不仅要健全内部竞争机制,完善薪酬体系,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更要塑造组织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特色。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核心: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目的是实现人才价值的持续最大化、实现公司价值的持续最大化。
本质: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给企业法人掌握员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核心和本质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
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1、企业中哪些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这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价值分析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的基础。
2、企业中这些要素创造了多少价值,这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价值评价的问题。
3、价值分配方案。
扩展资料:1、宏观管理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是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规划、组织和控制,以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确保人力资源的运行和运行。
社会经济的发展。
2、微观管理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中国的人力资源是巨大的,但质量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只是在知识的准备。
而这些人适应社会的要求,也需要社会、组织人力资源两大发展、两方面的培训。
这不仅包括技能培训,还包括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社会伦理等许多方面的教育。
而对于企业来说,职业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避免"头痛药头、脚痛药脚"。
企业必须从企业战略出发,打破以人为本的"正确思想",树立以事物为中心的"过程理念",实现从功能管理到过程管理的突破思维。
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核心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链管理。
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中哪些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这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价值分析问题。
过去农业经济社会是劳动力和土地,现在社会是企业家、知识、资本和劳动。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二是企业中这些要素创造了多少价值,这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价值评价的问题。
采用什么样的价值评价标准和怎样进行价值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三是如何进行价值分配,包括分配的方式、分配的标准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1、一家人:所有能适合岗位、创造绩效的员工都是企业的人才。
2、HR不单是职能部门,还是业务部门:我们的理解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部制度是产品,是产品就有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对产品的设计,让人接受这个产品,对产品的使用有评估有反馈,让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像业务部门的思想和流程来执行,效果很好。
3、直线经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责任人:如人力资源不够,是经理的问题。
证明你没有营造快乐的组织氛围来吸引人才。
人力资源部只是辅助你找人。
人力资源管理的预测方法1. 管理人员判断法这是一种粗浅的人力需求预测方法,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
2. 经验预测法经验预测法也称比率分析,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
由于不同人的经验会有差别,不同新员工的能力也有差别,特别是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在能力、业绩上的差别更大。
所以,若采用这种方法预测人员需求,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和预测的准确度。
3. 菲尔德法菲尔德法是使专家们对影响组织某一领域发展(如组织将来对劳动力的需求)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构化方法。
该方法的目标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说,由人力资源部作为中间人,将第一轮预测中专家们各自单独提出的意见集中起来并加以归纳后反馈给他们,然后重复这一循环,使专家们有机会修改他们的预测并说明修改的原因。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与感受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与感受十六年的职业生涯,也是十六的人力资源实践生涯,从一个外行人逐步窥得一些皮毛知识,到今天能对人力资源有一个更系统的理解,每一段工作经历都让自己受益良多。
对人力资源也有一些薄见。
一、人力资源的价值在哪里对人力资源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看问题的高度不一样,对人力资源的理解也逐步深刻。
早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是按公司发展的要去做好服务工作,人员短缺时及时完成招聘,职能部门提出培训需求,策划组织和实施相关培训项目,按公司的计划组织绩效考核,做好员工关系管理减少纠纷等,停留在事务性的被动服务方面。
后来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是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搭建起规范的系统,实现规范化管理,让所有的人力资源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让人力资源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的必由之路,从事务性工作,过度到专业性管理。
现在回头再看,我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核心是在如何帮助企业实现业绩提升,实现企业的宏伟目标,包括销售的提升和利润的提升两方面。
并基于此宏大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对公司当前情况进行盘点和诊断,找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问题的分解,用专业的方法系统性的解决问题。
如引进高层次人才帮助提升业绩;根据员工知识短板,组织系列化培训,提升业务能力;进行职业通道建设,拉通职级与薪级的匹配,留住核心人才等帮助企业实现业绩的增长。
再如进行工作分析、设备工艺盘点,做好编制管理,提升人效;基于战略目标,优化绩效管理,推动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产品盈利能力等,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长。
二、人力资源及角色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还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方面,体现在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角色转变。
早期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服务者、管理者。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些工作是服务性质的,如入离职手续办理、薪酬核算发放等,做的是共享中心的事情,我们面对的是具体的员工个体及公司管理者,可以说面对一线员工我们做的大多数是服务型的工作,以服务角色为主。
人力资源金句名言

人力资源金句名言1.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经营客户,经营人才,但经营客户最终还是经营人。
2.人力资源第一责任人是CEO,是各级管理者。
3.人力资本的投资优于财务资本的投资,人才要优先投、舍得投、连续投。
4.战略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5.以人为本,不是简单以人性为本,而是要以用为本。
合适即人才,有用即价值,有为才有位,不求人才最高端,但求人才最合适。
6.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是突出的,残缺本是一种美;用人不求全责备,要包容有缺点的人。
7.经营管理要善于发现短板,及时补短板,而人的管理则要善于发现“优势”,不急于补短板。
8.人是企业最大资产,也是最大风险。
9.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
10.自然法则永远大于人为法则,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管控,而是激活和价值创造,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价值创造者并有价值地工作。
11.人才竞争本质上是机制与制度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竞争。
12.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即形成全力价值创造、科学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的管理循环体系。
13.要从人才所有权思维转为人才使用权思维。
14.树挪死、人挪活,人才内外适度流动和动态配置产生新价值。
15.学习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16.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17.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性, 让人有尊严、有成就感地工作和生活。
18.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生命线,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
19.人才是客户,客户是人才,粉丝也是人力资本。
20.企业要致力于构建三个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医院管理学 考试题及答案4

医院管理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
目前我国实行的医院领导体制中,作为主体形式的是()A.院长负责制 B。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C。
党委负责制 D.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
医院人员编制的规定中,行政人员应占总编制的()A。
4%—5% B.5%-8% C.8%—10% D。
10%-20%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的是()A。
职工的客户化 B。
人才流动率变慢C.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组代 D。
人才短缺现象加剧4。
下列不属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部分的是( )A.医疗服务过程管理B.医疗终末质量的监控C。
质量体系的组织结构 D.住院诊疗管理5。
国际护士节是在那一天( )A。
3月2日 B.5月12日 C.7月9日 D。
9月3日6.下列对医院药事管理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
专业化 B。
信息量小 C。
经济活动频繁 D。
法制化和规范化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A。
系统实施 B。
系统分析 C。
系统设计 D.系统维护8。
下列不能用来考核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是()A。
维修时间 B.维修费用 C.平均无故障时间 D。
保养时间9。
医疗事故共分为几级( )A。
四级 B。
六级 C。
八级 D。
十二级10。
下列不属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的是( )A.信息不对称B.基本医疗需求的弹性C。
医疗服务商品的特殊性D。
医疗市场是将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劳务商品进入市场的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1。
科室病床编制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规模和诊治、收容病人能力的大小,也是科室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志..()12. 医院人员职务类别大体可分为医疗防疫、药剂、护理、康复以及其他技术人员。
()13。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一切以病人角度出发,对护理工作过程和服务实施的控制和改进. ( )14。
护理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标准的确立、成效的衡量以及偏差的纠正。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的内容,具体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1.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1.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行为的协调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以期达到企业目标。
而企业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人看作生产、管理的中心,看作企业的主人、管理的主人而非机器附属物。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基于对人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基于对人的崭新认识:人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真正的资源,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中心,把管理的视角放在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精神等上,以此促进人与企业的发展。
只不过,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的具体制度、措施与方法是一种有形硬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实施无形软管理。
2.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向导众所周知,任何管理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强调方法与制度措施,人是活跃的因素,因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
其实,管理上的差异更主要地细分表现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之中。
从传统上看,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且它是个较为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业特征、发展历史、领导风格、人员素质和观念都是影响这一价值体系的变量。
这就意味着,一种管理理念或管理方法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一企业可以获得极大的管理成效,而在另一企业,可能是完全行不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价值链管理
Harson2013/02/07 02:15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价值链管理。
这条价值链上有三个主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价值创造”;
第二个环节是“价值评价”;
第三个环节是“价值分配”。
一、“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强调的是创造要素的吸纳与开发。
它要求人们确定这样一种理念:知识创新者、企业家和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而其中的主导要素是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尽管他们的人数占不到企业的20%,但他们却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价值。
因此,企业一定要注重吸纳一流人才,同时也要注重通过开发提长员工的价值。
二、“价值评价”
第二个环节是“价值评估”强调的是要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价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个性特质评价、职业行为能力评价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
个性特质评价是指的是评价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个性特质,或者说是“主题特征”。
进行个性特质评价首先要建立企业内部各种职务的素质模型。
比方说,开发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创新、成就追求、重团队协作,善沟通、学习等方面的个性特质;中试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爱挑毛病,穷根问底,影响需求高于亲和需求,影响冲动强于避免讨厌的冲动等方面的个性特质;销售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主动性、敏感性;能把握商机,对别人施加影响;能经受挫折,不怕被拒绝;善于谈吐等个性特质。
以上所说的不同素质要求也就形成了不同职务的素质模型。
在这个基础上,也就可以建立相应的测评体系,用以测定有关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个性特质。
职业行为能力评价指的是评价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职务行为能力,或者说是职务胜任力。
职业行为能力评价的前提是对企业的所有职务进行横的和纵的划分以后,明确各种职务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要求,进而制订出各种职务的行为能力标准。
比如说,有一家大型企业规定,招聘工程师的行为能力标准为:①能进行人力资源需求调查,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制订出人员需求方案;②能进行招聘活动的策划、实施,熟悉有关劳动法规和人员甄选、面试的流程,并能处理招聘中的突出事件;③能处理应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④能从事招聘管理制度建设。
有了这个行为能力标准,就可以用它来衡量应聘者或拟任者是否具备相应的职务行为能力,凡符合标准的,证明其具备这种职务行为能力,因而也具备这一职务的任职资格;凡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则证明其不具备这种职务行为能力,因而也不具备这一职务的任职资格。
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指的是考核员工的工作是否达到某一职务所要求的关键业绩指标。
对员工进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的基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公司目标之间保持高度一致。
也就是说,企业先要根据不同暑期的战略目标和管理重点制订出某一段时期(如某一年度)的关键业绩指标系统。
这一指标系统的确立决不是某个领导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对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及重点业务进行分析、研究后确定关键业绩指标的项目,进而确定这些项目的测量标准。
比方说,某公司经过研讨后,认为
该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为:人员与文化、技术领先、制造优秀、顾客服务、市场优势、利润增长等6个方面,接着他们找出这些要素所体现的重点业务,如,技术领先体现在产品品种、推向市场速度等重点业务;市场优势体现在市场份额、营销网络等重点业务,这些重点业务也就成为企业关键业绩指标的项目。
在这个基础上,也就可以确定这些项目的测量标准。
接着,要把企业的关键业绩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单位,最后分解到每个员工,要使不同功能领域的员工相互合作,把力量集中在争取企业的共同成果上。
三、“价值分配”
“价值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工资、奖金、红利、股权,还包括职权、信息、机会、学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
薪酬设计首先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价格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确定企业的总体工资水平。
一般而言,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采取领先型,处于成熟阶段采取追中型,处于收缩阶段采取落后型。
至于工资的波动,核心人才的工资是随企业效益的波动而波动,保安、卫生类人员的工资则是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
其次,要通过职位评估,确定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从而确定其工资的等级标准。
据统计,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采用了Hay公司的职位评估要素。
这家公司的职位评估要素有三个方面:一为“知能”要素,包括技术知识、管理范围、人际关系技巧等项目;二为“解决问题”因素,包括面临的环境、面临的挑战等项目;三“应负责任”要素,包括采取行动的自由、影响范围、影响的性质等项目。
以
这套评价要素为标准来衡量企业中和每个职位,即可计算出各职位的总得分,因而也就可以确定其在企业中的相对价值及工资的等级标准。
应该说,这是一套比较科学的评估标准。
从激励的角度看,人力资源价值链的三个环节具有环环相扣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激励的依据是价值评价,激励的手段是价值分配,而激励的目的在于使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中国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价值分配不公平,价值评价不科学。
1、关于经营者的价值分配
中国历来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经营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很小,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差的企业区别也不大。
即使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这种倾向在相当多企业中还是保持着。
比如,红塔山集团原总裁褚时健领导企业年创利近200亿,而他年度牟最高奖金也只拿到20万元。
假如在西方的大企业集团当总裁,他的年薪肯定要过千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状况势必造成他心里的不平衡。
2、关于知识型员工的薪酬问题
中国历来有“官本位”的传统,谁的“官”大,谁的薪资就高。
这一传统也影响到企业。
在不少企业就存在这种情况,有的人学历低、职能低、能力低,但因为资历老、关系好,谋个部长、副部长之类的一官半职,工资就比一般员工高出一倍有余,而有的人尽管学历高、职称高、能力
高,但因为资历短,职位被占满了,因而工资比那些当部长、副部长的少很多。
3、关于普通员工的薪酬问题
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及职位评估体系,因而在确定员工的工资时,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对一些关系比较亲近,或善于吹牛拍马“顺着杆子往上爬”的人给予高工资,而实际上,这些人的工作并没有为企业带来较高的价值与利益。
相反的,有的员工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为企业带来了价值和利益,但因为不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不善于取悦领导,因而只能领取比较低的工资标准。
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在于锻练好企业的“价值链”,只有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推动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家和知识创新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