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历史 一轮复习 俄国农奴制改革(共35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解析】选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力。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 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 动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A表述错误,改革为资本 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不是为农业,B表述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2、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 展了资本主义。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的是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颁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政治上:农民无条件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经济上: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②份地 须高价赎买。 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2、其他改革:
司法改革: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地方自治: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军事: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教育: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允许西方书籍的引进。
俄国最终选择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及改革酝酿的特点和原因 1.俄国最终选择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 (1)俄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这种方式,主要由于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 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际局势的发展,使沙皇政府看到农 奴制必须废除。 (2)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和资产阶级软弱,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对沙 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变革由贵族地主阶级自己来进行,通过沙皇政府自上而下 的改革来实现的。
C 【解析】选 。判断改革或革命的性质要着眼于
改革或革命的对象及结果,不能根据领导阶级判断。
4、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 质,有下列两种观点:
观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 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观点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 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日俄战争的影响
对中国: 使中国领土、主权遭践踏,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促进了中国的立宪民权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清末新政的深入; 清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与开发; 民主革命形势高涨,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同盟会)。 对亚洲: 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1861 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 A.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导致农民两极分化严重 C.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D.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农民进行农业投资
三、评价
1、性质: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2、进步性:(1)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 重要转折点。 (2)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俄国 工业化的进程。 (3)推动了俄国农业的发展。 3、局限性:(1)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沉重的债务,摆脱了地主 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具有掠夺性和欺骗性。 (2)未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请回答: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同意观点一:
①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 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 展。资本主义农业也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 播,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 气息
同意观点二:
A 【解析】选 。本题考查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方
式,主要有改革,如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革命, 如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法国通过大革命,王朝战争, 如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3、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掠夺
基础梳理
一、背景 4、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基础梳理
一、背景 5、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1861年 591次
①从目的上看,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 进行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 的掠夺。
②从结果上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封建的沙皇专 制制度。所以说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 改革。
基础梳理
一、背景 6、19 世纪, 俄国社会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呼声。
基础梳理
一、背景 7、亚历山大二世感受到变革压力,认识到农奴制改革成为大势 所趋
材料 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说:“与其等农民 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亲自主持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 委员会”, 讨论如何按照地主的利益拟定解放农奴的方案,以防止革命; 他还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使得改革农奴制的呼声像火山一样 喷发出来。各 地地主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的改革方案,也有人反对改革,因争 执不下而 没有结果。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 引 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 果。” 他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3)受俄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俄国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还没形成独立 的政治力量,更难以担当大任,因此沙俄选择了变革社会、挽救危机的改革方式。
2.改革酝酿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缓慢而谨慎。
(2)原因:改革必然会触动封建地主的利益,阻力非常大,借鉴了以前改革失 败的教训。
日俄战争的影响
对日本: 提高了国际地位,跨入列强行列,改变了远东地区的力量对比; 推动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更加积极对外扩张; 使日本进一步控制朝鲜,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侵略势力深入东北地区,为日后占领东北奠定了基础。 对俄国: 战争失败再一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引发1905年革命,俄国 进行了斯托雷平改革。
基础梳理
一、背景 3、俄国实行的农奴制是导致俄国经济和军事落后的根源
材料 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 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 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在农奴制下,农业耕作的方式 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因为购买和修理机器 都要花很多钱, 而农奴干活是不需要付钱的。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 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到 19 世 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已经颓败不堪。
高二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俄国农奴制改革
基础梳理
一、背景 1、国际形势:工业文明的冲击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材料 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动战争。 1854年, 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战争很快转到俄国的克里木半岛 进行。这场战争史称克里木战争。战争爆发后,俄军竟找不到一张克里木军 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由于交通落后,从俄国中部调兵至克里木所需时间 甚至超过英、法从国内调兵所需时间;军官克扣士兵粮饷,奸商和贪官倒卖 军用物资,前方却缺乏弹药,军人受冻挨饿。面对装备来复枪、铁甲蒸汽舰 的 英、法军队,俄军只能以滑膛枪和帆船应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