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阳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①网络穿越小说,是指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并附身到古人身上) 、身穿(利用
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

主人公常常利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展宏图,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当时历史发展的人物。

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一是子虚乌有的历史。

但不管是哪类历史背景,网络穿越小说都应该划归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

②网络穿越小说不仅继承重写历史故事的传统,而且相比前人的创作,它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
历史的冲动更为强烈.由于身处后现代社会背景,个人主体只能够在个体想象和历史叙事中重新建构自身,既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又在文学编织的“白日梦" 中获得满足.因此与历史演义小说相比较,网络穿越小说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可以让具有现代思想的主人公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 , 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历史的优点和缺陷,从而赋予其理性反思的某些特征。

它也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多种流行时尚因素,显然更进一步增强了通俗小说天马行空的“奇”特点 , 使读者更具有阅读快感.
③网络穿越小说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大多走“纯情" 的言情路线,表现出作者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忠
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亦是网络穿越小说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网络穿越小说也有朴实无华的“种田生活”故事.那些穿越的主人公在现代社会只是小人物,到古代反而成为有作为的英雄。

他们除了依靠在现代社会中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智慧来保护自身外,还以自己在现代文明洗礼下形成的自强、自尊、自信和人道主义等人格品质,来吸引和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获取异性的青睐. 这种设计凸显了现代人的个性特征,借此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来。

④网络穿越小说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近几年的繁盛发展现状,均使它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
象。

当下高雅文学也需要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其“求真与化俗” 的特点,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

自然,高雅文学应该在坚持严肃创作态度的基础上,来汲取穿越小说的“趣味”特点,但是不能流于低级庸俗,应有纯正的趣味。

⑤网络穿越小说亦存在很多不足。

大部分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利用现代人的“后见之明" ,得窥先
机,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爱情也仅仅成为写作者时尚颓废与古典纯情、青春唯美与功利庸俗的矛盾态度的载体,总体上削弱了文学意义与思想价值。

越来越多的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或类似的模式化之中,这是通俗小说最致命的缺陷.因此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选自张清芳《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有删改)
1.下列关于“网络穿越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穿越小说的背景有真实存在的历史和子虚乌有的历史两种,且其主人公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影响甚至左右历史发展。

B。

网络穿越小说中的个人主体能够在想象与历史叙事中重构自身,从而实现其改变现实、拯救苍生的“白日梦”。

C。

网络穿越小说实际上属于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网络穿越小说继承并发扬了重写古代历史的文学传统.
D. 网络穿越小说是指描写现代人通过魂穿、身穿及重生三种方式,由现代时空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的小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网络穿越小说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元素,使小说在凸显“奇"的特点的同时,增强读者的阅读快感。

B. 网络穿越小说,能够使具有现代思维的主人公穿越时空局限,审视古代历史优劣,具有某些理性反思的特征。

C. 网络穿越小说表现的是对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极富现代色彩的鲜明性格、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是其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D.帝王将相生活与“种田生活" 故事均为网络小说的重要内容,小说基本模式是主人公在现实中是个小人物,但穿越后却成为大有作为的英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部分网络穿越小说主人公善于以自强、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来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并博取异性的青睐。

B。

网络穿越小说主人公大都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且很多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模式。

C. 高雅文学需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求真与化俗” 的特点,唯有如此,高雅文学才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走向繁荣。

D. 网络穿越小说中常见的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现象虽与高雅文学的严肃创作态度相冲突,但仍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寒色
龙应台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

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

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

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

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

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

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

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

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

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人,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

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

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人,一会儿就有了儿女。

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

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

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

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

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2年第7期)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C.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如三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D.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5。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

(3分)
6。

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共33分)
(一)文言文知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7。

下列各句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良乃入,具告沛公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⑦唉!竖子不足与谋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

②⑤⑦ D.③⑥⑧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④夜.缒而出,
见秦伯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⑧素善.留侯张良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①⑦/②⑤/③④/⑥⑨/⑧
B.①②⑦/③④⑧/⑤/⑥⑨
C。

①⑦/③④⑧/②⑤/⑥⑨ D.①②⑦/ ③④/⑤⑧/⑥⑨
9。

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⑦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⑧沛公安在⑨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①⑦⑨/②/③⑥/④⑤/⑧ B。

①⑧/②⑨/③⑥/④⑤/⑦
C.①⑧⑨/②⑦/③⑥/ ④⑤ D。

①⑧/②⑨/③④⑥/ ⑤⑦
10。

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描述,反映了先秦
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C。

《鸿门宴》节选自《战国策》,它是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的。

D。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11.翻译下面的句子.(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13.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14.情境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3)《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直到走出雨巷的情景两句是:
, .
(4)《荆轲刺秦王》中高渐离击筑,荆轲悲壮高歌的诗句,以此表明自己刺杀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的两句是: ,。

(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共12分)
1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亮丽风景.
B.
题。

C.部队生活是艰苦的,可是每到读报时间,拿起《毕节日报》,那些高强度训练、执勤带来的苦累立即便会
D.
《湖北日报》等全国不少新闻媒体纷纷登载她们的事迹。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
济全球化走向.
B。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
世界也更加宽容。

C。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
辉煌成就.
D. 每一件青铜器如果说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么青锕器修复工作便是将这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
起来。

1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

既然张教授先抛砖引玉了,那我也就谈谈我的观点。

B. 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的荣幸。

C. 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的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文物”惠存着呢。

D. 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6分)
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

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四、作文(4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最近,朋友圈里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章《我们
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引发网友热议。

文中记录了作者的老友在国庆期间探望独生女儿,
本准备送去惊喜却反遭女儿抱怨的故事.父亲问女儿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一是有代沟,二是她已和同学约好要去外地游玩,父母却未经她同意就来到学校,对她极不尊重。

很多人不赞同女儿的做法,认为她不尊重父母。

网友“路星河”留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多少孩子能体谅父母?也许只有自己当了父母之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只是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也有网友认为父母的做法有待商榷,微信网友“Dreamer”说:“为什么出发前不沟通好探望时间,父母是否明白,这种长假,孩子与同学肯定有安排。

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爹娘,所以就来了?只能说,因为爹娘忘了尊重子女作为成年人的自主权,所以,他们注定换不来女儿的爱与尊重。


对此现象,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实现其改变现实、拯救苍生的‘白日梦’错,属于曲解文意,原文为“既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又在文学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满足"。

2、D,依据原文,“主人公在现实中是个小人物,但穿越后却成为大有作为的英雄”只是“种田生活”故事的内容,与“帝王将相生活"无关。

3、C, “唯有如此,高雅文学才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走向繁荣”错,属于偷换概念与强加因果关系,依据原文,高雅文学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求真与化俗”的特点,是为了“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

D,“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这一结论错误。

此处通过反复和照应,揭示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

5.“家”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②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③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每点1分,共3分)
6.内容上:文中这三次追问,传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家、亲情、人生的深沉感悟,使文章显得含蓄深沉,引人遐思。

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首尾照应,前后勾连,结构匀称,同时一唱三叹,富有一种音乐的韵律美。

(每点2分,共4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知识
7. C
8。

A 名词动用/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
9. B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
10。

C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1.(1)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2)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3)派遣将领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B,尾联“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

13。

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每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14.(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三、语言文字运用
15.D,A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像鸭子一样追赶,多指坏的事物,含贬义。

这里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B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含贬义。

用来形容报纸不对。

C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该成语不能用于“苦累”,应改为“烟消云散”。

D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16。

A,B项成分残缺,删去“在”“上”。

C项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

D项语序不当,应将“如果说”放在“每一件青铜器”前面.
17.B,A项“抛砖引玉”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惠存”是敬词,用于请他人保存;D项“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自己用“全力相助”)
18. 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每句2分,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