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套娃中看俄罗斯文化(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套娃中看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套娃,是俄罗斯特产的木制玩具,由多个同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地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

这种相当受人喜爱的木制品,不但在某些方面体现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而且可以从中浅析俄罗斯充满魅力的文化。

一从风格来看,俄罗斯套娃是极具浓郁的俄罗斯地域风格的的工艺品。

显而易见地,可以看到在俄罗斯套娃裙裾上的霍霍洛玛元素。

霍霍洛玛,常指以花草、果实与几何纹样为主的木制工艺品。

在俄罗斯诸多文化艺术名片中,霍霍洛玛比不得阳春白雪,比不得名流巨擘,却是深入人心的民间艺术代表,绝对是俄罗斯民间艺术的代名词。

也就是这种“草根”元素深入千家万户,且延续时间相当长,在这里,也略微折射出俄罗斯民间文化在总体文化中的巨大影响力。

而这种影响力便体现在,以鲜花图案为特点的霍霍洛玛元素出现在俄罗斯套娃的裙裾上,圣像画的镶边上,钟表的底座上,姑娘的披肩上,老太的包头巾上,孩子的帽檐上,甚至于如今的霍霍洛玛不单是木制工艺品,更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象征。

说到霍霍洛玛的历史久远,可以追溯至17世纪的俄罗斯僧侣和农民文化,据传起源于下诺夫哥罗德地区一个名叫霍霍洛玛的村庄。

下诺夫哥罗德位于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处平原,草木丰茂,白桦、枫树、橡树林一望无际,一如俄罗斯广域的疆土上迷人的自然风光,在这种面向自然的农民文化中,意为“简洁的诗意”的霍霍洛玛,彰显的无疑是俄罗斯文化里,俄罗斯农民天真的质朴,对自然的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同时又表现了俄罗斯文化塑造出的原住民身上最本质最重要的性格特征之一——淳朴。

二从制作工艺上,有烫金、烤漆、彩绘和混合工艺。

烫金的运用使套娃不失木质本色,有古香古色的味道。

烤漆的套娃表面特别光亮,比较华丽高雅,永不褪色,给人一种非常华丽高档的感觉。

但像磨砂雪景雪娃娃,是在烫金的基础上涂上的一层颜料,是纯手工工艺,各种颜色都显得特别鲜艳和亮丽,表面是磨光的,看起来比较柔和。

外表颜色为打磨上去的,描绘俄罗斯(或北方)冬天雪景,蓝天、白云、雪花,体现了俄罗斯(或北方)人豪迈豁达的气概,给人一种宽阔之感。

似乎有放荡不羁,又有忧郁多变,但这就是俄罗斯!这也显示出俄罗斯工艺品中不同技法和色彩的运用,或显韵味或显质感,或华丽或朴实,或俏皮或沉稳,有宫廷贵族文化与民间传统中的简朴相交融的一面。

三是,考究套娃名字从何而来。

一说是: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但后来表兄远走它乡,思念家乡的表妹,于是乎每年续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

多年之后,见到表妹就将一排木娃娃送给她以表思念,后人模仿套娃,又名吉祥娃娃。

另一说:在旧时的俄罗斯农村,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名叫Матрёна或Матрёша是的名字。

学者们指出,这两个名字中含有拉丁词根“mater”,意思就是母亲。

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有些肥胖生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形象。

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着这么多小娃娃。

于是套娃,又叫Матрёша就自然而然成了精雕细刻、色彩鲜亮的木娃娃们的名字了。

从俄罗斯套娃的性别特点上看,以女性居多,且多为农民小姑娘和妇女。

在这一层面的以女性为主体,以及套娃的形象与装束上,基本是俄罗斯姑娘的民族服饰相似,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自古老农耕时代尊重女人的传统;这种玩具也是母性的象征,它和它众多的家族成员们一起形象生动的展现着人类文明中多子多孙这一古老的基本的内涵。

四是,套娃所显示的性格特点,多为宗教式的祥和宁静。

这种博爱的品质,也体现了俄
罗斯的宗教文化。

东正教传人罗斯,使罗斯从多神教向单一信仰转变,逐渐影响罗斯社会和人民的意识,并最终形成新的罗斯文化。

套娃中有天性浪漫的性格特征,他们是“永恒的流浪者”。

另一方面,俄罗斯人又最保守,最平和,因为宗法制的村社生活和长期的农奴制度使俄罗斯人形成了温顺、服从的性格,在加上东正教最后变为俄罗斯的国教后的宗教束缚,以至后来慢慢形成的俄罗斯文化的本质特征,善良、诚实、人道、普济主义和对国家制度的忍耐精神等等,而精神若是体现性格上,就呈现出祥和、宁静、博爱的特点来。

性格的特点用色彩描绘,所描绘用的方式,或多或少又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表现出色彩的斑斓与流动性,这与承载着俄罗斯文化的教堂的色彩风格颇有一致之处。

所以说,俄罗斯宗教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了。

五是,套娃娃最早是在1890年才在俄罗斯出现,据说是受了日本玩具的启发。

据说最早是画家马留丁在企业家马门托夫那里见到一套日本七福神的玩具因而受到启发,设计了一套玩具,和现在的套娃相类。

1900年,马留丁的妻子将这套娃娃提交到巴黎的世界博览会,得了铜牌奖,很快俄罗斯各地都开始制造这种娃娃。

而且形象逐渐统一到玛特罗什卡,现在已经成为俄罗斯的特产和纪念品的形象。

而1890到1900这段时期,套娃的文化引进,却也是三百多年罗曼诺夫王朝叶卡娜二世对外国文化的引进和认同的余韵影响,而且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进程中对外国文化的较为宽容的态度也是不无联系的。

这时,则表现出了俄罗斯文化对外认同的一面,尽管认同的方向多为西方国家。

六是,近些年来,戈尔巴乔夫的形象也被做成套娃娃,后来发展到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斯大林甚至列宁也成为套娃娃的形象。

这也表现了俄罗斯文化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真正的人文思想的崛起。

小结:从套娃中看俄罗斯文化,一看其上,霍霍洛玛的民间艺术在俄罗斯文化占据的重要地位:二看其工艺中俄罗斯诸文化间的交融;三看由名字而来的俄罗斯文化中的母性;四看套娃温和性格中的俄罗斯宗教影响;五看套娃的产生时俄罗斯文化对外的认同与引进,六看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以当代的国家领导人物为形象的调侃式工艺品的表现其政治上的民主平等,而不是在苏维埃时期对领袖的盲目崇拜、尽讴歌之能事的红文化。

所以,套娃也算是俄罗斯文化的聚焦了,不过,具体的文化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和需要更多大量的事实证明以保证其严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