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儿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留守儿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1 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大量涌向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也出现了一个摆在教育面前的难题:那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条件所限,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都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抚养,只好留在家乡,由单亲、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邻居等带养,学界习惯称他们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农村所占比例相当大,而且这种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来研究和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帮助和教育留守儿童,为农民和他们的孩子找到一条和谐的共同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和支持来源,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更需要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帮助支持。
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加之有些父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不注意加强和孩子的心理沟通和联系,使留守儿童存在较多问题,外显方面表现为:问题行为、学业不良、厌恶学习等,内隐方面比较隐
蔽但也更严重和更易被忽视,表现为:自卑、孤独、脆弱、同伴关系不良、心理不够健康、体验到的快乐感低、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偏低等等。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自身目前生活状态的一个主观评价,体现个体对目前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良好指标。
研究发现不仅客观条件如物质生活水平等影响着生活满意度的水平,而且自尊、社会支持利用度、心理健康水平等主观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非常大。
该研究试图用这个相对比较终极的指标来衡量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现状,同时探讨哪些相关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有影响,为农民对孩子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他们在务工和教育孩子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为教育工作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在湖北省黄冈市的农村乡镇初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6个班,每个年级2个班,共发放问卷381份,收回381份,有效问卷356份。
2.2 研究工具
自编的家庭状况量表:包括儿童性别、父母出去打工的相关情况、现在生活状况等。
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该量表为7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7级,得分越高则生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而且经翻译的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可靠。
3 研究结果
3.1 留守儿童的不同留守状况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非留守儿童81名,留守儿童275名,留守儿童占到了77%,是非留守儿童的三到四倍,可见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留守儿童不同的留守状况见表1。
3.2 不同性别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比较
以性别和是否留守为自变量,以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由方差分析看出:男生和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留守和非留守的生活满意度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性别和留守状况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发现留守男童的生活满意度(20.75±5.668)显著低于留守女童
(22.15±5.435),非留守男童的生活满意度(22.73±5.588)显著高于非留守女童(20.08±5.75)。
3.3 不同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根据事先的访谈将留守儿童留守期间的监护人类型分为爸爸、妈妈、祖辈、父辈亲戚和其他几个类型进行调查,发现和祖辈居住的人最多,其次是爸爸出去妈妈留在家(98人),少部分是寄养在亲戚家,以及爸爸留守在家,还有一些是寄养在其他人
家里或无固定人看管。
分别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两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看护人和性别之间交互效应显著,进一步做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其他组的留守女童和爸爸带养的留守女童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留守男童,而妈妈和隔代抚养、亲戚抚养的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看护人的主效应不显著,但多重比较的结果却发现妈妈组和其他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P=0.013),祖辈组和其他组之间的差异也显著(P=0.014),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爸爸一人带养组虽然与其他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平均分较低。
3.4 与父母团聚频率对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将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的频率分为半年左右一次,一年左右一次,和一年半及以上一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与父母团聚的频率是否影响着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结果见表4,可见不同团聚频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半年和一年半及以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年和一年半及以上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半年和一年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3.5 与父母联系频率对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考察父母和留守子女联系频率是否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
度产生影响,通过事先访谈将联系频率分为一周一次,半月一次,一月及以上一次,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考察不同的联系频率是否对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结果见表5,可见不同联系频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一周和一个月及以
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2),半月和一个月及以上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15),一周和半月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P=0.447)。
4 讨论
湖北是劳动力输出大省,黄冈市位于湖北东部,大部处于山区,正值青壮年期的农民也正是学龄儿童的父母大多都选择出去打工,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非常大,每个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总体上看他们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还比较满意,但是留守儿童之间也有一些不同。
在留守儿童中,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可能男女儿童对生活的抱负水平和评价标准不同,也可能如李永鑫等人的研究发现:留守女生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留守男生,故而同是面临留守,女生比男生更能承受更感觉满意些,但非留守儿童中男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
有关性别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王极盛和丁新华等人用自编的多维度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发现女生的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均显著高于男生,张丽芳、唐日新等人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研究发现男生幸福感高于女生,但差异没达到显著程度,国外的Hat-ing,Stock和Okun提出男性的幸福感水平稍高于女性,徐维东等人的研究也得出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女性,到底性别和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之间有无关系,是怎样的关系,还需要
进行进一步研究。
留守期间由不同人照看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也不同。
留守儿童的照看方式较多的是隔代抚养,其次是妈妈一人留在家照顾孩子,还有少部分是寄养在亲戚或老师家里,还有很少数是妈妈出去打工而爸爸留在家照看孩子,极少数的孩子是没有固定的代养人,基本是自己照看自己。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由妈妈留在家照看的和由祖辈照看的儿童,不管是男童还是女童的生活满意度都相对较高,没有固定代养人或放在亲戚、邻居家寄养的孩子生活满意度较低。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男主外,女主内,父亲负责养家糊口,母亲则相夫教子,故而爸爸一人出去打工妈妈在家照看孩子这种方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比较习惯和接受,这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在中国祖辈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孙辈,只要是他们身体状况容许,都对孙辈照顾得无微不至,加之出去打工的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上都倾向于比较宽松,所以这些孩子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也比较满意。
生活满意度最低的是无固定代养人或依靠孩子自己的儿童。
因此父母出去打工一定要为孩子安排好在家的生活,找到可靠的带养人非常重要。
研究还发现爸爸一人带养的孩子生活满意度虽然与其他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得分较低,而且爸爸一人带养的女童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童,这与李永鑫等人的研究结果(爸爸照看的孩子心理弹性差)比较一致,这可能是父亲一般习惯于在外干活养家,而很少把家务琐事放在心上,而且在照顾家庭的能力也比较差,而男童
这方面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感觉生活不是很好,对生活不够满意。
但初中的女童许多已经具备了一些日常的生活技能,能自己帮自己处理日常家务,父亲主要是给自己以安全和温暖,故而感觉到生活较满意。
不同团聚频率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有影响,与父母团聚较多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与父母团聚较少的儿童。
这说明家长要尽量创造条件与孩子多团聚,至少一年要相聚一次。
不同联系频率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有影响。
研究发现出去打工的家长大多比较注意经常与孩子联系和沟通,绝大部分是一周联系一次。
统计结果显示,父母不经常与之联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父母经常与之联系的儿童。
父母经常问寒问暖和孩子多沟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体会到:虽然父母由于生计不得不出去,但他们非常关心我们。
这在精神上给孩子的支持和鼓励很大。
此研究的考察指标是生活满意度,是儿童自己对自己生活现状是否满意的一个主观评价,既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状态有关,又与孩子的主观看法有关。
从总体上看未发现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的现象,经常与父母联系和团聚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祖辈抚养和妈妈抚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也较高。
但这只是从总体的角度就对生活的满意度方面来讲的,并不代表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品行和个性发展、潜力的开发等
方面都发展得很好。
要使留守儿童发展得好,家长还需要对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
(责任编校:杨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