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形考任务二答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片段)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情境呈现
情境一:请你观察
1、你的大腿,小腿以及连接它们的膝盖;
2、你的脚,小腿以及连接它们的脚踝。

现在请你慢慢地蹲下,慢慢地站起来,慢慢地坐下,慢慢地躺下,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变化吗?
情境二:请你活动
请你伸出你的手臂,观察你的上臂,前臂和手肘,并且慢慢地弯曲,伸直。

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变化吗?再请你把你的手掌张开,绕着手腕转动,观察一下你的前臂,手掌和手腕,你有发现了什么?
情境三:请你观察
仔细观察一下剪刀是如何剪东西的?你能发现一些什么?
情境四:请你活动
现在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每人拿一根绳子,将它们系在一起,随便如何放置,只要将它们各自拉直。

请观察它们形成图形的形状。

情境五:请你活动
现在请你拿两条硬纸条,将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条。

看看,你发现了些什么?
材料准备
一把剪刀,一些绳子,一些硬纸条。

你的工作表格
一、学习任务
你想探究的问题是:
你想探究的问题里面还包含下列哪些小问题?
□组成□各部分名称□大小□分类□特点□其他
二、你预测下自己探究问题的可能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计划
你第一步计划做
你主要想探究的问题是
你准备用材料来做的实验是
主要想探究的问题是
四、你的观察与探究记录
组成
各部分名称(可参阅教材)
大小
特点
其他_____________ _
____
五、评价
现在你可以自己来判断一下原来的猜测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会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跟进活动
活动一如何用你的两个手臂组成一个角?手臂举起和放下,角如何变化?
什么时候最大?什么时候最小?
活动二如果每位同学的两个手臂做同样的姿势,他们所形成的角一样大
吗?班级里可以竞赛,看谁的角最大?你能说明理由吗?
活动三如何来测量这些角的大小呢?
【主题】
为什么要倡导“动手做”的教学组织策略?抑或说,究竟如何在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出自主体验的过程?实现帮助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价值,在体验中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在体验中构建知识间的联系,在体验中学会了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的情境?
【提示】
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主动的假设,积极的探究,努力的尝试,及时的反思,不断的修正等这样的一系列的行为过程,而这一系列的行为过程中,包含着现代社会成员的高层次的素养:自我调控与自我反思。

【要求】
·评析应当紧紧扣住学生数学认知的特征来展开;
·在评析过程中应当要有具体的教学组织实例;
·在评析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第一、第四章和第十一章的相关内容来进行;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几何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几何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变换、位置与方向认识、周长、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及坐标的初步体验。

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

影响学生空间能力发展的障碍有:1、学生生活体验有限。

2、空间识别力的差异。

3、空间形象感知力的差异。

小学生空间观念在教学中需要多从空间几何的操作性入手。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也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教师把
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与思考,学生自主构建,动手、动脑,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体验。

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的几何知识来自丰富的显示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

例如三角形稳定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称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生活中有许多几何图形,这是帮助他们理解几何图形、发展其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是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也可以从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中选材,通过观察、触摸、分类,找出这些实物的主要的外形特征,形成对一些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图形打下基础。

联系生活中实际事物的过程使几何表象更加清楚,有利于建立相应的几何概念。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撕角、拼上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又如,围者教室走一圈,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实践证明,操作实践是发展学生几何认识的重要方法。

如何处理抽象的几何概念,一直是我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时,设计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找出
来之后让学生动手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周长的概念。

然后设计了让学生动手量周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又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周长,理解了周长的概念。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玩拼图,算周长,学生在拼拼算算中掌握了“图形的周长”这一几何概念。

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了几何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在认知结构中形成了正确的表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几何的学习,只靠观察是不够的。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就可以在思维过渡中找到支撑点。

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共同活动,空间观念便易于形成与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