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卷 (2)
生活与哲学 期中 试卷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学期月考《生活与哲学》试卷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④《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1~6课;3.本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答案请填写在的答题卡里。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Ⅰ:(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7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0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02.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民以食为天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存在即被感知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0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04.“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05.“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
”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0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07.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政治 第1页,共6页高二政治 第2页,共6页高二(下)中期考试政治试题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材料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卷上。
2.答案答在答题卡规定的答卷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C.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D.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日前,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正式宣布推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制定实名认证方案制配套使用。
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采取防沉迷系统这一措施( ) ①尊重了客观规律 ②说明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③是按规律办事的具体表现 ④做到了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D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4、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明确了路径和要求。
高二下学期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卷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2.“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17.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速度最慢的船只。”下列与这句话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②态度决定一切③细节决定成败④墨守成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木桶的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后来人们提出不同的看法:看法一,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看法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看法三,木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目前,地震预报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每次大地震作出准确的预报。这说明
A.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真理是无条件的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A.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反过来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D.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3.‚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是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①‚理主动静‛、‚理生万物‛②‚我思故我在‛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存在即是被感知⑤‚心想事成,万事如意‛A ①②⑤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④⑤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6、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7、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南通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必修)期中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问题。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2.“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3.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无产阶级哲学和非无产阶级哲学4.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都是正确的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知”和“智”是一种互为依托、促进的关系。
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智慧便无从谈起;没有相应的智慧,知识再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该A.用哲学取代其他的具体知识B.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C.坚持哲学对具体知识的指导D.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识6.下列选项与右边漫画寓意相反的是A.存在即被感知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天地合而万物生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8.在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_________的不同回答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10.下列哪句话和“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地合而万物生11.下列观点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这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12.英国哲学家说:“万物都在运动,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06-07学年高二(选修)《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2)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选修)政治试题(范围:哲学生活第一课- 第八课)本试题共两卷,第 I 卷为选择题,第 II 卷为非选择题,请将两卷全部答案填入答题卷中规定地点。
试题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第 I 卷(共 54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意的。
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相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见解B、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见解D、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看法2、“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舆论导向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C、意识对物质拥有能动作用D、意识对事物发展拥有促使作用3、以下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看法的是:A、心外无物和上帝创世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世界是一团永久的活火”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改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告诉我们A、认识只好在改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全部活动都是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根源D、实践不停给认识提出新课题5、“假如有了正确的理论不过把它充耳不闻,其实不推行,那么这类理论再好也是没存心义的。
”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后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独一标准C、全部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自然是一本不隐蔽自己的大书,只需我们读它,便可认识它。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卷

怀来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对口升学专业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艺术14班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答案请填在答题卡上。
)1.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发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密切相关的原因是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出来的C.真正的哲学能使我们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D.哲学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在中国工程院第40场工程科技论坛上,与会的工程院院士指出,衡量工程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工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哲学范畴问题。
许多院士呼吁:工程活动需要哲学的支撑。
“工程活动需要哲学的支撑”是因为A.有哲学的指导,科技工程活动才能进展顺利B.哲学思维能更好地把握工程活动的本质和规律C.工程活动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足以胜任对科技工程活动的指导工作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
这种观点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B.具有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4.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5.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
这段话体现了A.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B.事物都是可知的,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事物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人们是无法回避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意识对客观世界有没有能动作用问题D.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7.一些同学一方面学习比较努力,另一方面为了学习更好,又到寺庙求神保佑,或找算命先生算命以求逢凶化吉。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模拟试题2

《生活与哲学》期中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66分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2、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A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3、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4、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5.2009年事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固有属性是________。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卷

梅峰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政治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1.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具有可知性的问题2.河南济源煤业公司有一个煤矿在新疆,因为当地没有烧纸的习俗,公司的领导不惜花钱,从济源运送两车冥纸,带着神汉神婆坐飞机到新疆,烧香、拜佛、跳大神,企求神灵“保佑平安”。
该公司领导的这一做法体现的世界观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3.“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表明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D.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实现了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5—9题。
5.卫星以传说中飞上月球的女神“嫦娥”命名。
嫦娥奔月传说有多种版本,但是()A.正确的说法只是其中的一个 B.这些传说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C.这些传说都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这些传说都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6.人们很早以前就猜测潮汐现象和月球有关,事实也确实如此。
科学的发展揭示了造成潮汐的根本原因是万有引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造成了地球表面海水的起伏。
这体现了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科学家们在对月球的探测过程中,发现在月球上也存在类似地球上的大西洋百慕大三角区的神秘地区。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水滴石穿”“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说明()A.哲学产生于寓言故事 B.哲学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哲学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有一个小煤窑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该企业主不是采取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力度,而是率领全体矿工到寺庙拜佛,祈求神灵的保佑。
下列说法蕴含的哲学道理与该企业主的作法相同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夫至尊莫过于天,天之变莫过于日蚀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记亡,治而不忘乱3.我国将于2013年11月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并于12月31日前完成此次普查工作。
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国家这样做从哲学上看体现了()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办事情要坚持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2012年6月18日,张德江同志在参加他所在的重庆市第四党代会江北、大足、开县代表团审议讨论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大会报告的主题,加大科学发展力度,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全面开创重庆科学发展新局面。
我们之所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因为科学发展观()①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②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③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④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十二五”期间,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力日趋强化,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高二政治期中模拟试卷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 在《自然辨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
这充分体现了( )①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③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来变革社会④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2. 2012年世界末日是虚构的,但人类面对的危机是真实的。
“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
”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 )A.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遵循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3.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认识水平的提高C.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D.英雄人物的智慧和才能4. 对于中国而言,烟草业实际上已成为“赔本买卖”。
一项最新报告表明,相对于烟草制品带来的巨额利税,它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两者的差值达618亿元。
上述认识: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③体现了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④是对客观事物的最终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 库布其沙漠中生长着160多种珍稀沙旱生植物,这些植物既能防风固沙,又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某资源集团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大面积种植了甘草、肉苁蓉、藻类等中药材和植物,改善了环境的同时,还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并发展了沙漠旅游产业。
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一事实表明A.科技进步为人类战胜沙漠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B.治理沙漠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C.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利用客观规律为前提D.既要利用外部条件,又要重视内在因素6. 近来,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高二哲学与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一试题出题人:黄彦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50 分)1、物质的独一特征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C 客观存在D 可知性2、“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时是它自己又不是它自己,一直处于不中断的变化之中”。
这句话是说()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一致③运动是物质的独一特征④对峙一致是各样运动形式的广泛联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3、以下选项中,不可以称之为规律的是()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情况②日出东方③新陈代谢④水往低处流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4、据北京气象部门推断,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时期,可能均匀三天就会出现一次降雨过程。
据测,奥运会开幕当日的降雨概率为 50%。
为此,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始操练人工消雨作业,对中雨以下的降水过程,可起到消、减的作用。
但对中雨以上的降水过程,就并不是“谋事在人”了。
这说明()A 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是有条件的B 人能够创建条件逐渐除去规律C 规律的作用受人的认识水平的限制D 人在规律眼前最后仍是力所不及的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示()A 不一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有差其他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必定阶段的产物 D 人脑老是不可以照实地反应外界事物6、以下看法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事实胜于雄辩③没有检查就没有讲话权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就退A ①②③B②④⑤ C ①④⑤D①③④7、以下词语中切合认识运动频频性和无穷性的是()A 混为一谈B三人成虎C感慨万千D千虑一得8、 2008 年 1 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 多个省区连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祸,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
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假如发生在太古或许发生在人烟稀罕的地域,就不会组成这样严重的灾害。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一至三单元)

高二思想政治期中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表明①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②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科学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2.关于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哲学以各门具体知识为研究对象B 各门具体知识是哲学形成的基础C 哲学是各门具体知识的总和D 各门具体知识对哲学的研究其指导作用3.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 ①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③4.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 意识反映物质B 存在决定思维C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5.某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是常常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这一观点()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意识决定物质④是形而上学的观点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6.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这说明()A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B 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C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7.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B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C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D 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8.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的科学的态度。
高二哲学与生活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期中试题卷面分值: 100分 测试时间: 100分钟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以下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D.①②2.以下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①二者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④世界观表达方法论,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A.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3.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 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 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开展,神创论的荒唐性逐渐地暴露出来 ④具体科学的开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开展提供了条件 C .①③ D .②④4.为了正确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实现规划的目标,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哲学再一次解放人们 的思想.通过哲学解放人们的思想,就是要()A.发动和掌握群众,从而使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B.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人民群众,使群众都成为唯物主义者C.使人们熟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预见和指导社会的前进方向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依据.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根底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 A.①②③④B .②③④6. 以下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根本问题作出正确答复的是( )①人类的一切熟悉都不能超过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个税法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缴税负担③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分析“ 7 ・ 23〞动车追尾事故的原因④ 2021 年7 月上旬中央主要领导分赴各地密集调研经济形势A.①②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7.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成认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8 .都成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探究和答复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都探究和答复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8.伴随着电视剧?张小五的春天?的热播,其主题曲?左眼皮跳跳?在年轻人之间广为传唱,其中的歌词“左眼皮跳跳,好事要来到,不是要升官,就是快要发财了〞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9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1 周年.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 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第一次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④实现了实践根底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0 .2021 年7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④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11 .近年来,水墨漫画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人们在欣赏字与画的同时,也品味了幽默和哲理右边漫画?心有鱼力就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必要条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根底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突破客观条件限制A.①②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 .“十一五〞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那么追求“民富〞o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表达了〔〕A.坚持联系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C.坚持开展的观点,坚持理论创新D.实践是熟悉开展的动力13. “假设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14.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 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A.人可以熟悉规律 B .人可以创造规律C.规律具有条件性 D .规律具有主观性15.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6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 ?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 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由于〔〕 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 .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 .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开展17 .“嫦娥二号〞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 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根底.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开展是有规律的 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案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熟悉规律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18 .?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搜集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然后整理而成的著作,其内容是 些神仙鬼怪,如彭祖长寿、葛永成仙、南海鲸人等. ?搜神记?所反映的神仙鬼怪〔〕A.在本质上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 .是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结果 C.属于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 .对人们改造世界只有消极作用19 .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表达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限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限制作用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 〔同“夕〞〕如环,昔昔 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答复20〜21题20 .其实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球, 它的阴晴圆缺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 人们对 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人问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说明 〔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A.①③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21 .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无理的怜爱与怨恨, 把诗人郁积于心的深情浓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因而无理却又显得有理了.可见,在诗的世界里,“有情〞才能“有理〞,“情〞往往是胜于“理〞 的.这一论述说明〔〕你S霜—播心①文学世界中“情〞与“理〞是直接同一的②文学世界中“无理〞依据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有理〞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23.以下与 “入山见木, 长短无所不知; 入野见草, 大小无所不识〞 所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24.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这说明〔 A.实践是熟悉的来源BC.实践是检验熟悉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5.真理的最根本属性是〔 〕 A. 条件性B. 相对性C.26.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 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牛顿力学的“永值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A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熟悉 C .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 .真理适用于任何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27.牛顿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运动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旦进入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就必须让位于相对论力学.这主要说明〔 〕A. 实践从根本上推动熟悉的开展B. 人类对事物的熟悉总是循环往复的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8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③文学创作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其独特方式④文学创作不遵循熟悉的一般规律22.哲学的 B. D.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践是熟悉开展的动力D .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熟悉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熟悉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熟悉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熟悉③实践具有历史性,熟悉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熟悉是促进实践开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9 .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 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人,2021年9月,欧洲核子中央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熟悉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真理和谬误没有原那么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根底 D .改造世界是熟悉世界的目的3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蕴含的熟悉论道理是〔〕A.整体与局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B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D .事物开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做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 〔20分〕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阅读材料答复相关问题.材料一90年来党的开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实的根底,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开展而不断丰富和开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开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成功.材料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 关键是要及时答复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论上成熟对开展党的事业有何重要作用.(12 分)(2)联系材料二、材料三,运用实践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8分)材料二2021年12月份以来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走势图r■存款利率+贷款利率656%型堇叵整然竺一1 3.*%MKUQ30 皿93311 端5蓟皿山材料三2021年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12个,持平的城市有14个.与5月份相比,6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6个.价格上涨的城市中,环比涨幅均未超过%涨幅比5月份缩小的城市24个.〔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简要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联系. 〔4分〕〔2〕有同学从材料二得出如下结论:既然货币政策不断调整,说明以前的熟悉都是可以被推翻的.请结合熟悉论的知识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评析该观点. 〔8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第〔1〕问、第〔2〕问,概述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不断上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法论启示.〔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B D A A B BC C CD A B D A C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 B CD A D D C C D A C B A B31.[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案性.理论成熟有利于我们党科学地确定奋斗目标以及制定实现目标的长远规划.〔3分〕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理论成熟有利于我们党抓住工作中央,正确熟悉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开展规律,制定并实现党的宏伟蓝图.〔3分〕③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理论成熟有利于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开展. 〔3分〕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限制作用. 理论成熟有利于我们党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向前开展. 〔 3 分〕〔2〕①实践是熟悉的来源.“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就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理论来源.〔2分〕②实践是熟悉开展的动力.〞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就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不断丰富和开展的动力. 〔2分〕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就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不断被检验的标准.〔2分〕④实践是熟悉开展的目的和归宿.“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就使马克思主义脱离了实践,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 2 分〕32 [ 答案] 〔1〕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国家相应调整了货币政策,说明物质决定意识. 〔 2 分〕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了房价回落或涨幅缩小,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 分〕〔2〕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国家调整货币政策,这说明实践推动熟悉开展. 〔4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熟悉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但不能由此得出“以前的熟悉都是可以被推翻的〞结论, 由于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但人们可以不断丰富和开展真理.人能够推翻的是那些经实践检验的错误的熟悉. 〔 4 分〕〔3〕①根据客观经济形势不断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分〕②我国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启示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熟悉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 〔 4 分〕。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训练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训练试题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 5年前,在马来西亚,尼巴病毒使数百人丧命,这是因为森林火灾使得蝙蝠无处栖身.它们逃到猪圈,并通过蚊子感染猪.数百万头猪因此而死,病毒又传给了人类.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B.病毒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C.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D.人在病毒面前是无能为力的2.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主要是强调( )A.人类应当为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B.意识是物质的产物C.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D.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3.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这说明A.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C.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D.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4.古希拉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重要特点D.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6.漫画中的现象,启示我们①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②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③要反对主观主义④要坚持发展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②否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8._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 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9.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与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B.流水不腐,户枢不蠧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11.广东省高州市在发展水果生产中,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布局,东部种荔枝,西部和南部种植龙眼,北部种植黄榄.杂果,水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被列为全国水果百强市首位.这里包含的哲理是A.水果生产要因地制宜B.水果生产重在调整布局C.水果生产要走集约经营之路D.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12.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它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的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14.辩证的否定是(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事物发展的环节③事物联系的环节④绝对的否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16._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拉开了序幕,搞好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这体现的哲理是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B.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就是整体C.整体离不开部分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7.日本政府执意通过日本右翼学者炮制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这一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该教科书( )A.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D.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18.饮茶对健康有益,但茶叶中含有相当量的氟元素,氟元素超过安全量,就会引起氟魔牙和氟骨病的产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注意量的积累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坚持适度的原则19.〝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A.相互转化B.相互依存C.相互渗透D.相互排斥20.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的关注.专家表示,现在如果不拆除塑料防渗膜,将来会对圆明园的生态和园林造成严重的后果.有关部门极其重视这个意见.重视反对意见的正确性在于( )A.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主观的.具体的B.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D.矛盾双方都能转化21.GDP是一个经济增长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但它不是反映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从哲学上看,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主流和支流的关系22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23.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追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如今天的各类贪官,这样的人虽然活着实际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他却永远活着,如焦裕禄逝世虽已40年,但他那不惧困难.不讲条件,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依然为人民所敬仰.这表明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不同的作用C.物质的东西是易灭的,伟大的精神是永恒的D.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4.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从辩证法角度看,就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联系的观点C.坚持发展的观点D.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25.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26.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它的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消耗.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发展循环经济是A.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7.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D.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8.〝破窗理论〞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原意是玻璃门窗遭到破坏虽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由此却使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新的建设链条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破窗理论〝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要尊重经济运行规律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9.〝离开公有制为主体,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努力增强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的实力,又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A.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B.两点论和重点论要统一起来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D.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30.现在考察干部政绩,不仅要看经济增长,还要看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表明A.全面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之和D.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发展31._年10月,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A.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B.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C.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D.教学系统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2.西方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初始阶段,都是农业支持工业;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则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现阶段,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既符合我们国家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上通行规律.这表明A.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通性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33.在1996年奥运会上连破200米和400米跑两项记录的美国运动员麦克尔.约翰逊告诉别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才把成绩加快一秒的经验是:〝你要付出超乎大多数人所想象的努力,才能渴望成功.长时间的刻苦练习,才会有胜利的那一刻.〞这表明A.人们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精神状态.意志是非常重要的C.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为前提第二卷(75分)三.简答题(2题.共17分)34. 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请你说说其中所蕴涵的哲学道理.(8分)35.某中学课题组以《本市自来水厂的水资源状况及对策》为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该课题组调研过程是:首先,在A.B.C三处采集水样化验,发现B.C处水质污染严重,A处水质污染程度较轻,但A处岸边有化工厂在建.接着,对D处水样化验,发现水良好.课题组根据上述调研,向市政府建议:(1)首先从D处引水,解决城市供水的燃眉之急.(2)停建A处化工厂,同时治理B.C处水质.该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及建议主要体现了所学的哪些哲学道理?(9分)四.辨析题(2题,共22分)3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11分)37.十一五规划指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按规律办事,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辨题: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11分)五.论述题(共36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38.材料一:载人航天,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神一〞到〝神六〞,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越是伟大的工程,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就越多.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后,我国圆满完成〝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六〝多人多天〞飞行成功,无疑为下一步的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交会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预计在_年左右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_年至_年,我们要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实施飞行器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更遥远的星体.材料二:一位航天人说:〝我在中学读书时就立志投身航天事业,至今无怨无悔!〞还有航天人说:〝我们团队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科学求实.勇于登攀.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12分)(2)请运用人生观知识,分析航天人的话对我们有哪些启示?(6分)39.材料一:_年11月18日下午,博螯亚洲论坛_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中山市隆重开幕.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在会上做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中山》的发言.他表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中山,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创意变为财富.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岭南特色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依托,但过于偏爱和依赖〝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使广东的某些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岭南.⑴从哲学上说,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7分)⑵如何理解〝让创意变为财富〞?(3分)⑶运用所学哲理回答:广东文化产业如何实现发展.(8分)4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会要求各地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全面坚持.贯彻.执行新的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试说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6分)(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5分)(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9分)41.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到_年4部意义重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都体现了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路.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回答下列问题:(20分)(1)从唯物论角度看,怎样才能做到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什么辩证法观点?(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分别符合认识论的什么道理?42.辨析题(每题11分)有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千真万确的.《生活与哲学》参考答案单选AA DCB ACBCB DCDAC CCDAC CDBC不定选 ACD ABC AC BD ABD ABD ABCD ABCD BC34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由于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解决其他矛盾.(3分)(2)但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的,主.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次要矛盾处理好了,可以为主要矛盾的解决扫清障碍.铺平道路,有助于主要矛盾的最终解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分)(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成语,只是说明了为了解决好主要矛盾必须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并没有完全揭示主.次要矛盾的关系.(2分)35答:(1)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2)从不同的地点采集水样,进行化验,体现了全面看问题.(3分)(3)建议的内容先引水,再治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3分)36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3分)(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观点有其合理性.如果把它理解为人们办事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不能简单的说这一观点是唯心主义,必须进行具体分析.(4分)(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物质与意识究竟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上.(3分)(4)把这两个观点说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确切的.(1分)37.(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提出的改革要求,使群众的创业和创新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是正确的.(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却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分)(3)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我们既要尊重社会历史规律,又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3分)38(1)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2分)从〝神一〞到〝神六〞的过程,每一次优化.完善.改进和新的收获;从神六〝多人多天〞飞行成功到预计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到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都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分)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与曲折性的统一.(2分)〝神一〞到〝神六〞的过程,遇到艰难险阻,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分)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2分)〝神舟5号〞是〝神舟6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神舟6号〞是在〝神舟5号〞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从〝神舟6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实验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2分)(2)(2)①航天人从小立志投身航天事业,启示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3分)②航天人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体现了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启示我们要多为社会做贡献;(3分)③航天人科学求实.勇于登攀.团结协作,启示我们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2分)39.答:⑴之所以要坚持〝创新〞,是因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的根本要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⑵〝让创意变为财富〞说明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⑶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树立整体意识,把岭南文化置于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谋求发展;②要坚持发展观点,与时俱进,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运用创造性思维,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③坚持辩证否定观,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光大岭南文化精华;④根据广东文化发展的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目⑶只需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得满分)40.(1)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两者(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C、不矛盾。
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D、不矛盾。
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2、人总是试图超越“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困惑与迷惘,以自己的超越性为人生寻求“安身立命之本”。
哲学,就是一种超越有限对永恒的无奈、实现“天人合一”的渴望。
这是因为( )。
①哲学能够给人智慧,使人聪明②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③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世界观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②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③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4、因为信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高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前赴后继;因为信仰,和平年代,共产党人“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鞠躬尽瘁;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
这表明( )。
A、方法论影响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网络文艺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无疑给网络文艺的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材料说明了( )。
A、存在决定于思维B、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6、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构成哲学“对子”的是( )。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卷

****中学2014—2015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请填在答题卡上。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B.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揭示了哲学的本义D.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
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B.具有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4.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5.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
”这段话体现了( )A.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B.事物都是可知的,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事物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人们是无法回避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意识对客观世界有没有能动作用问题D.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7.一些同学一方面学习比较努力,另一方面为了学习更好,又到寺庙求神保佑,或找算命先生算命以求逢凶化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峰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政治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1.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具有可知性的问题2.河南济源煤业公司有一个煤矿在新疆,因为当地没有烧纸的习俗,公司的领导不惜花钱,从济源运送两车冥纸,带着神汉神婆坐飞机到新疆,烧香、拜佛、跳大神,企求神灵“保佑平安”。
该公司领导的这一做法体现的世界观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3.“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表明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D.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实现了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5—9题。
5.卫星以传说中飞上月球的女神“嫦娥”命名。
嫦娥奔月传说有多种版本,但是()A.正确的说法只是其中的一个B.这些传说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C.这些传说都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这些传说都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6.人们很早以前就猜测潮汐现象和月球有关,事实也确实如此。
科学的发展揭示了造成潮汐的根本原因是万有引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造成了地球表面海水的起伏。
这体现了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科学家们在对月球的探测过程中,发现在月球上也存在类似地球上的大西洋百慕大三角区的神秘地区。
美国的“月球轨道探测器”在飞近月球神秘区域的上空时,发现下面的吸引力特别强,科学家把这种地区形象地称为“质量瘤”。
目前,月球上已发现了12个质量瘤,但科学家们只知道这些质量瘤是一种既密又重的物质,其余就一无所知了。
这表明A.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D.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8.其实,月球留给人类的未解奥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吸引着人类不断地对它进行探索,去揭开那些未解之谜。
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D.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9.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虽然刚刚走出月球探索的第一步,但离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的完全实现已经很近了。
我国能够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主要是由于科技工作者A.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B.在实践基础上,将“奔月”的世界观上升到了方法论C.在“奔月”过程中,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通过创新,使自然规律对“嫦娥一号”的“奔月”不起作用10.最初出现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只有63个,人们按照元素周期有规则的变化推论,世界上应该还有更多的元素,因而在周期表上给还未找到的元素留下了了它们各自的空位。
光谱技术出现后,空位上的元素一个又一个的被发现。
这主要表明A.物质的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B.人们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人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的具体联系11.《基辅编年史》认为:“彗星预示着内乱频繁和恶人入侵俄罗斯土地。
”流行于欧洲的《奇迹史记》一书则说:“彗星是不幸事件的可靠征兆。
世界末日和可怕的最后审判已经来临,并站在门坎上。
”这些看法的共同点是A.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认为世界上存在人为事物的联系C.违背了联系具有客观性的道理D.没有看到人具有能动作用12.燃放烟花爆竹能增添节日吉利和喜庆的气氛,人们宣泄了情绪.愉悦了心情;同时,烟花爆竹的燃放也打破了宁静的生活,带来火灾和人身伤亡等安全隐患。
这表明A.整体和部分既不可分割又相互区别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C.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据此回答13—14题。
13.这首唐诗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14.下列成语与这首唐诗的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A.因材施教B.乐极生悲C.循序渐进D.未雨绸缪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由5个拟人化的娃娃形象组成,它们的造型融合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和奥林匹克圣火形象,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
据此回答15—16题。
15.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既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又大量使用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多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设计者的精妙之处在于A.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D.把握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16.“福娃”设计者、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有一句警世名言:世界艺术的大同之日就是世界艺术的消亡之日。
这一名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转化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有差异才有矛盾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7.在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只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会改变。
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会影响整体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D.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18.下列成语蕴涵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是①抱薪救火②沧海桑田③唇亡齿寒④国兴家昌⑤画饼充饥⑥从心所欲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19.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①守株待兔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④物极必反⑤墨守成规⑥吃一堑长一智⑦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A.②③④⑦B.④⑤⑥⑦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⑥⑦《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据此回答20—21题。
20.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A.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1.上述事实启示我们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办事情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
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
与此同时,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
据此回答22—23题。
22.由于严重缺水,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
这说明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23.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
这一做法表明A.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事物固有联系B.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D.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4.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木捧拨电线没事。
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
这个事例说明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B.主次矛盾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不显著的运动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在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B.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C.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必然会得到解决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26.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27.一个好的企业家要想驰骋“商场”,首先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战胜自我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摒弃自我为中心,察纳雅言、博采众长,鼓励员工说“不”。
可见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B、矛盾双方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8.“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因为没有人打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表明A.前进性与曲折性是辩证统一的B.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C.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D.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29.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高下相倾,难易相成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庖丁解牛,游刃有余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30.“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
”这表明:A.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B.矛盾双方有其共同之处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事物的特殊本质31.下列句子中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32.2008年9月30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蚌埠两家企业考察了奶制品的生产过程,他对相关企业负责人说,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定要吸取三鹿集团奶粉事件的教训,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
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①联系的观点②抓住主要矛盾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④33.“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