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荨麻疹护理
一、不要去抓
二、不要热敷
三、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
详细的来说:
荨麻疹护理一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荨麻疹护理二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过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荨麻疹护理三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绿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上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慢性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一)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
发病较急,先感皮肤瘙痒,很快在瘙痒处出现水肿性红斑、风团,鲜红色、皮色、瓷白色。
大小不等,小至针头,大如手掌。
形状不定,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全身泛发,也可局限于某1~2个部位。
初起单个散在,逐渐扩大有的融合成片。
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逐渐消退,风团变为红斑或环形红斑而消失,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疹又不断发出,此起彼伏,一日数次不等。
风团出现时自觉剧痒或灼热。
病情重者可出现头昏心慌、脉细速、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如系感染引起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心慌、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注意有无败血症。
呼吸道受累可出现咽喉部梗塞感、气紧、胸闷、呼吸困难、面唇紫绀,甚至窒息死亡。
累及消化道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皮肤划痕试验可呈阳性。
(二)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风团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在睡前或晨起较重,部位不定,迁延数月至数年之久。
除瘙痒外,全身症状较轻。
急慢性荨麻疹又称寻常性荨麻疹。
(三)特殊类型荨麻疹
⒈ 人工性荨麻疹(Factitious urticaria)又称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phism),亦名“皮肤写字”(skin writing),系因机体对
外界机械刺激敏感性增高,皮肤稍受刺激,如搔抓、摩擦、钝器划过皮肤后该处即出现与划痕一致的条形风团。
自觉瘙痒。
与荨麻疹同时发生或单独出现。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⒉ 寒冷性荨麻疹(cold urticaria)冷刺激后或复温时出现风团或水肿,分为获得性与家族性两种:①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多见于女性,青年为多。
当接触冷风、冷水、冷物或气温突然降低于接触部位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或水肿。
自觉瘙痒。
持续半小时或数小时消退。
有的进冷饮后出现口腔和喉头水肿。
少数可出现胸闷、气紧、心悸、腹痛、腹泻,唇及手足发麻甚至晕厥、休克等。
寒冷性休克常是冷水中游泳的死因之一。
冰块或冷水(0℃~8℃)试验阳性,被动转移试验可阳性。
本病大多数为原发,少数可继发于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血症、冷溶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②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较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自幼发病,反复发作,持续终身。
遇冷后出现风团、红斑、丘疹。
自觉灼热或灼痛,不痒。
可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白细胞增多等。
被动转移试验阴性,冰块试验阴性。
其发病机理未明。
⒊ 胆碱性荨麻疹(cholinergic urticaria)多见于年青人,常在饮酒、热饮、运动受热或情绪激动时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而发风团。
皮疹为1~3mm 小风团,周围有1~2cm的红斑,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互相融合。
持续半小时至1小时消退。
累及躯干及四肢近端,面部及掌跖很少发生。
自觉剧痒。
偶有出汗、流涎、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等。
慢性病程,数年后逐渐好转。
用1:5000乙酰胆碱做皮试或划痕试验阳性,被动转移试验可为阳性。
⒋ 日光性荨麻疹(solar urticaria)较少见,皮肤经日光、紫外线、红外线照射后,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风团,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消退。
自觉瘙痒及针刺感。
重者伴畏寒乏力、痉挛性腹痛、晕厥等全身症状。
一般认为,紫外线波长300mm左右敏感性最高,属过敏反应。
有的可能为光毒作用致组胺释放而发病。
光感试验阳性,被动转移试验阳性。
⒌ 压力性荨麻疹(pressure urticaria)又称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Delayed pressure urticaria)。
皮肤受压后4~6小时内出现真皮及皮下组织弥漫性水肿,持续8~12小时消退。
常累及行走、站立后的足底,久坐后的臀部,手提重物或穿紧身衣等受压处。
自觉瘙痒、紧绷感、灼痛等。
可出现流感样症状(如疲乏、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慢性病程,常持续1~40年(平均9年)。
重物压迫试验阳性(玻璃球1.4cm置于前臂中段背侧,布带缠绕并悬挂4kg重物5分钟,4~8小时(平均3.5小时)局部发生风团。
平均持续36小时;或背部用静止重物压迫或肩部悬挂15
磅重物15分钟,局部出现迟发性风团或血管性水肿〕。
发病机理不明,可能与皮肤划症相似。
⒍ 接触性荨麻疹(contad urticaria)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后局部出现风团及皮肤潮红。
自觉瘙痒,灼热感。
本病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
后者常在接触二亚砜(DMSO)、苯甲酸、荨麻、昆虫及水母毒素后数分钟局部出现风团及血管性水肿。
其确切机制未明。
免疫原性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抗原后,大多数系IgE介导的反应,出现风团或血管性水肿。
斑贴试验阳性。
⒎ 血清病型荨麻疹(serum sickness urticaria)因注射异体血清、动物源性疫苗后8~13天躯干或全身出现风团,瘙痒,伴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
病程多数为自限性,无后遗症。
属III 型变态反应。
血中补体降低。
8.蛋白性荨麻疹一般在食用过量的鱼、虾、蟹、鸡蛋、牛奶、肉类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后发病,由于食物中的蛋白质未被充分消化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充血发红,出现风团,常伴有头痛,乏力。
一般的病程相对较短,持续数日。
9.水源性荨麻疹当接触水或出汗后,在毛孔周围出现的细小且瘙痒明显的风团。
10.色素性荨麻疹有圆形、椭圆形色素或者色素性结节,抓挠摩擦后变红、发胀,留有色素斑。
11.水肿性荨麻疹由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过敏,导致血管扩张所形成的局部性水肿。
发病迅速,可瞬间出现皮肤水肿,病情易反复。
多突发在脸部、四肢及全身;少数患者可因出现在咽部和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12.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在女性月经前期和中期,由于体内黄体酮含量变化所致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