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生命张力美学24页PPT
合集下载
鲁迅 生命张力的美学

《心的探险》 鲁迅在《心的探险》一书中采用六朝人墓门画像图做书 面,图案铺满封面,在图的空白处写书名和作者字样,这是 一种大胆的构图尝试,寓意丰富。图案和中文字体变化结合 的设计,为当时中国书刊设计探索了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
《桃色的云》 鲁迅为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童话剧《桃色的云》设计 的封面,使用了汉代石刻中的云纹图案,瑰丽而雍容。
“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 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 所以自己来设计了。” ——鲁迅
《呐喊》鲁迅 著
暗红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 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写的可怕的铁屋。 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 “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 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非常突出, 仿佛在齐声呐喊。鲁迅只对笔画作简单的移位,就 把汉字的象形功能转化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 元素。
在现代图书设计中借用传统线装书的 形式。用赭石底色,浅赭色的横长色块放 在书中间略偏上方,为整个封面,也为全 书营造一种暖色的调子。鲁迅所书五个活 泼有力的行书书名,一条黑色手绘横线把 四个字上下隔开,扁长形的“壹”字写在 四个字的右边。字体与结构的巧妙安排,
《三闲集》、《二心集》 鲁迅常用毛笔字题字设计封面,他的字有很深的功 力,笔划匀称,清秀有力,作为封面,朴素而不单调。 而且,他打破了当时封面字体平平版版的格式,不对称 地位于封面一边、一角,使封面更富灵活和生气。《三 闲集》、《二心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奔流》《萌芽月刊》 鲁迅亲自题字用于封面设计,“奔流”二字通过字体变 形设计使得笔画相连,突出装饰效果。
《国学季刊》 《国学季刊》封面使用汉代石刻图案作底,是鲁迅追求古 雅风格的代表作。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PPT课件

路大陆新村9号。大陆新村9号,
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鲁
迅在民国22年4月11日以内山
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在这里,
鲁迅从事了大量创作,翻译、
编辑工作、还组织了“中国自
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
动,直至1936年10月19日在
这里逝世。现屋内陈列着主人
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的情形复原;屋前有小花圃, 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 底层前间是客厅,中间1张西餐 桌、5把椅子。沿西墙放有书橱 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南窗下 是夫人许广平的缝纫机,靠东 墙是儿子海婴的玩具橱和小桌 椅。后间是餐室,正中1张方桌, 围着4把椅子,西北墙角1只双 层餐具橱,东墙放着西式衣帽
--
26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
27
--
28
--
29
自题小像
爱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爱
子
--
30
➢ 再识鲁迅先生
•伟人→凡人→真人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通感
使人感受到鲁迅率真、质朴、毫不做作的性格特点
--
14
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请找一找。
1。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 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 也正谈得热闹。”
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 一斑;“冲”描摹出鲁迅的明朗、可亲
•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 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敬重与 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鲁迅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PPT课件

幻灯片 11
材料三: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 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影的告别》 材料四: “几个朋友祝我安乐,几个仇敌祝我灭亡。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 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 ——《死后》 材料五: “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想出世的,快出世罢!想上天的,快上 天罢! 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罢!现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 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想出世的, 快出世罢!想上天的,快上天罢! 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罢!现 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
鲁迅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江苏省扬州中学 谢实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课题研究的缘起
1、《必修五》“直面苦难”与“我头上的灿烂星空”两话 题多篇课文涉及到关于生死的哲学命题。 2、《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关于“徒手请愿”的议论文字 涉及到对斗争中个别生命体“牺牲”的看法。 3、近期阅读相关鲁迅研究文章的一点感悟希望与同学们交 流。
结论三:
——《铸剑》
为了生的尊严,可以以”同归于尽“的复仇方式赢得生命的飞扬。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思考:面对生命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张扬,鲁迅先生表 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勇气?
燃烧梦想、不苟活偷生、不畏牺牲
存疑:“复仇”的生命观与“珍视生命,反对无谓牺牲”的生命关怀矛盾 吗?
鲁迅《腊叶》(节选)(代总结) “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 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 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我自 念:这是病叶呵!便将他摘了下来,夹在刚才买到的《雁 门集》里。大概是愿使这将坠的被蚀而斑斓的颜色,暂得 保存,不即与群叶一同飘散罢。”——《腊叶》——《杂感》来自结论二:幻灯片 9
材料三: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 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影的告别》 材料四: “几个朋友祝我安乐,几个仇敌祝我灭亡。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 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 ——《死后》 材料五: “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想出世的,快出世罢!想上天的,快上 天罢! 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罢!现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 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想出世的, 快出世罢!想上天的,快上天罢! 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罢!现 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
鲁迅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江苏省扬州中学 谢实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课题研究的缘起
1、《必修五》“直面苦难”与“我头上的灿烂星空”两话 题多篇课文涉及到关于生死的哲学命题。 2、《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关于“徒手请愿”的议论文字 涉及到对斗争中个别生命体“牺牲”的看法。 3、近期阅读相关鲁迅研究文章的一点感悟希望与同学们交 流。
结论三:
——《铸剑》
为了生的尊严,可以以”同归于尽“的复仇方式赢得生命的飞扬。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思考:面对生命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张扬,鲁迅先生表 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勇气?
燃烧梦想、不苟活偷生、不畏牺牲
存疑:“复仇”的生命观与“珍视生命,反对无谓牺牲”的生命关怀矛盾 吗?
鲁迅《腊叶》(节选)(代总结) “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 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 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我自 念:这是病叶呵!便将他摘了下来,夹在刚才买到的《雁 门集》里。大概是愿使这将坠的被蚀而斑斓的颜色,暂得 保存,不即与群叶一同飘散罢。”——《腊叶》——《杂感》来自结论二:幻灯片 9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31页)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 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同去香港,在 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 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 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 的作家,而这篇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 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 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 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 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 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 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③人之友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 人的老人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
思考:
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 生活片段?
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 个细节?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面着手来谈)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 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他刚抓起 帽子拉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作者介绍
画 忆 萧 红
萧红故居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 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 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 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 刊写稿。
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代表作之一《阿长与山海经》内容简介艺术特色分享鉴赏教师备课PPT模板课件

中汇 国
文报
在仁 你厚 怀黑 里暗
学 家人
永的 安地 她母
鲁
的啊 魂,
迅:
灵愿
鲁
经
。
迅
典
作
品
1
2
1
2
作 作文 读 品 者学 后 简 介赏 感 介 绍析 悟
在仁 你厚 怀黑 里暗 永的 安地 她母 的啊 魂, 灵愿 。
作品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 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 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 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此文是《朝 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在仁 你厚 怀黑 里暗 永的 安地 她母 的啊 魂, 灵愿 。
文学鉴赏
得亲过而肃外趋别趣文作了在 益切程终作谐于自的的品独处 彰自是于结内庄关,情情具理
然完扬。庄重于但调调的庄 和全“这极严购诙,问特重 情和沙种其肃买谐整题点与 真谐”情自,《风体,。诙 意一见调然使山越说不这谐 切致“,地整海中来是里的 也的金与转篇经又,指所关 互,”“变文的不是风说系 映同的沙成章描失诙格的上 生回人里以由叙庄谐而庄, 辉忆物淘庄开以重而言谐也 ,体措金重始后,有。属显 相的叙”严的逐特风此于示
形象描写
对于长妈妈的形象,作者是通过对她的某些特点的集 中描写,以及对往事的点滴叙述来实现的,在这一过 程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卑微的灵魂”。而作者怎样从厌 她、烦她到敬她,是此文叙述的主要部分。作者写起 来自然也就浓墨重彩,因为正是在作者的态度转变中 突出了长妈妈的形象及其品格。
文报
在仁 你厚 怀黑 里暗
学 家人
永的 安地 她母
鲁
的啊 魂,
迅:
灵愿
鲁
经
。
迅
典
作
品
1
2
1
2
作 作文 读 品 者学 后 简 介赏 感 介 绍析 悟
在仁 你厚 怀黑 里暗 永的 安地 她母 的啊 魂, 灵愿 。
作品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 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 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 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此文是《朝 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在仁 你厚 怀黑 里暗 永的 安地 她母 的啊 魂, 灵愿 。
文学鉴赏
得亲过而肃外趋别趣文作了在 益切程终作谐于自的的品独处 彰自是于结内庄关,情情具理
然完扬。庄重于但调调的庄 和全“这极严购诙,问特重 情和沙种其肃买谐整题点与 真谐”情自,《风体,。诙 意一见调然使山越说不这谐 切致“,地整海中来是里的 也的金与转篇经又,指所关 互,”“变文的不是风说系 映同的沙成章描失诙格的上 生回人里以由叙庄谐而庄, 辉忆物淘庄开以重而言谐也 ,体措金重始后,有。属显 相的叙”严的逐特风此于示
形象描写
对于长妈妈的形象,作者是通过对她的某些特点的集 中描写,以及对往事的点滴叙述来实现的,在这一过 程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卑微的灵魂”。而作者怎样从厌 她、烦她到敬她,是此文叙述的主要部分。作者写起 来自然也就浓墨重彩,因为正是在作者的态度转变中 突出了长妈妈的形象及其品格。
鲁迅作品教学研讨 ppt课件

20
荒原中的呐喊?
“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 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 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 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 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 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21
铁屋中的呐喊?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 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 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 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 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换救的临 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29
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的挽歌?
迷雾重重的弃医从文? 弃医从文的鲁迅,选择的其实还是当“医 生”,只不过这回当的是民众的心理医生。所 谓批判国民性者,就是为了揭出病灶以便疗救。 而鲁迅几乎终生都被徒劳地救治不治病人的悲 哀所缠绕。鲁迅晚年一再鼓吹“文学无用论”, 莫非也就是讥讽自己无非也只是一个“庸医”? 父亲的病不仅促使青年鲁迅走进仙台医专的大 门,还在他内心留下了终生难以排遣的阴影, 《父亲的病》正是对这种心灵阴影的深度揭示。
——王晓明(上海大学)
25
二、《孔乙己》:家族梦魇的隐性书写?
祖父周介浮,又名周福清(1838--1904), 1871年中了进士,1875年任江西某县知县,为人 高傲,得罪上司,尤其是江西巡抚李文敏不是科 甲出身,为其所轻视,两人顶牛1878年被革职, 往北京花钱捐官,1879年分发到内阁行走(学 习),1888年,一直整整侯补了9年才被任命为内 阁中书,这时,他已50岁了。
30
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的挽歌?
“中晚年的鲁迅对自己年轻时代的爱国承诺(文学救国)怀有 一种深沉的负罪感。”
—— (美国)林毓生
“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鲁迅
荒原中的呐喊?
“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 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 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 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 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 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21
铁屋中的呐喊?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 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 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 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 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换救的临 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29
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的挽歌?
迷雾重重的弃医从文? 弃医从文的鲁迅,选择的其实还是当“医 生”,只不过这回当的是民众的心理医生。所 谓批判国民性者,就是为了揭出病灶以便疗救。 而鲁迅几乎终生都被徒劳地救治不治病人的悲 哀所缠绕。鲁迅晚年一再鼓吹“文学无用论”, 莫非也就是讥讽自己无非也只是一个“庸医”? 父亲的病不仅促使青年鲁迅走进仙台医专的大 门,还在他内心留下了终生难以排遣的阴影, 《父亲的病》正是对这种心灵阴影的深度揭示。
——王晓明(上海大学)
25
二、《孔乙己》:家族梦魇的隐性书写?
祖父周介浮,又名周福清(1838--1904), 1871年中了进士,1875年任江西某县知县,为人 高傲,得罪上司,尤其是江西巡抚李文敏不是科 甲出身,为其所轻视,两人顶牛1878年被革职, 往北京花钱捐官,1879年分发到内阁行走(学 习),1888年,一直整整侯补了9年才被任命为内 阁中书,这时,他已50岁了。
30
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的挽歌?
“中晚年的鲁迅对自己年轻时代的爱国承诺(文学救国)怀有 一种深沉的负罪感。”
—— (美国)林毓生
“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鲁迅
第二讲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文学欣赏)PPT课件

35
《阿Q正传》
36
严顺开饰演的阿Q
丰子恺、丁聪与蒋兆和画的阿Q
37
小说写他先是在赵太爷的巴掌 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
38
你怎么配姓赵?你怎么敢姓赵?
39
在赵秀才的竹杠下,失去求婚 和出卖劳力的机会。
40
阿Q求爱
41
在辛亥革命中,在假洋鬼子的 哭丧棒下,失去革命的幸运。
42
不准革命!
43
“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 地躺着,合着眼,闭了嘴,口角 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 这可笑的死尸”。
60
小说的结尾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 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 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 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 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 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 哀。 “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 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 下。”
15
二、鲁迅的小说创作: 《呐喊》《彷徨》的思 想和艺术
16
《呐喊》《彷徨》大致体现了三 个方面内容: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 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 关注。
三、关于变革时代几代知识分子 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17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67
《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 及史实的演义”
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 《奔月》 属于传说题材的有《理水》、 《铸剑》 属于历史题材的有《采薇》、 《出关》、《非攻》、《起死》。
68
《故事新编》的油滑问题:
油滑:是指一种将古代和现代错
综交融的艺术手法,即一些谐谑 性、调侃性甚至是玩世不恭的细 节表达,比如说在对古代人物的 描写中,虚构出某些喜剧性人物 和随意点染上一些情节。
《阿Q正传》
36
严顺开饰演的阿Q
丰子恺、丁聪与蒋兆和画的阿Q
37
小说写他先是在赵太爷的巴掌 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
38
你怎么配姓赵?你怎么敢姓赵?
39
在赵秀才的竹杠下,失去求婚 和出卖劳力的机会。
40
阿Q求爱
41
在辛亥革命中,在假洋鬼子的 哭丧棒下,失去革命的幸运。
42
不准革命!
43
“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 地躺着,合着眼,闭了嘴,口角 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 这可笑的死尸”。
60
小说的结尾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 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 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 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 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 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 哀。 “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 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 下。”
15
二、鲁迅的小说创作: 《呐喊》《彷徨》的思 想和艺术
16
《呐喊》《彷徨》大致体现了三 个方面内容: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 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 关注。
三、关于变革时代几代知识分子 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17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67
《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 及史实的演义”
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 《奔月》 属于传说题材的有《理水》、 《铸剑》 属于历史题材的有《采薇》、 《出关》、《非攻》、《起死》。
68
《故事新编》的油滑问题:
油滑:是指一种将古代和现代错
综交融的艺术手法,即一些谐谑 性、调侃性甚至是玩世不恭的细 节表达,比如说在对古代人物的 描写中,虚构出某些喜剧性人物 和随意点染上一些情节。
鲁迅生平、思想及创作.PPT课件

❖ 1925年、新文化队伍分裂,左翼向共产主义迈进, 右翼向资产阶级靠拢,处在“五四”的“退潮期”, 革命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向广州,北京便显得寂寞。鲁 迅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感到很苦闷,很寂寞,产生 了孤军奋战的寂寞之感,正如他在《题〈彷徨〉诗》 中所说的:“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所以,他以“彷徨”为小说名。同时 也表现了鲁迅不倦探索的精神。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师, 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想。成千上 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
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 《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 《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 《出关》《起死》。其中,《补天》原名《不周 山》。《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 “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 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
城镇贫民(《药》
饱受凌辱的农民(《故乡)等。
❖ 《彷徨》出版于1926年,将1924年至1925年间所作 的小说11篇收入。包括《祝福》(1924年)、《在酒楼 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
《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 (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离婚》(1925年,也是鲁迅最后一篇 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三)后期(1927-1936)
1、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和转变 的第一个巨大推动力是中国社会的 现实变动。
2、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变化的 第二个巨大推动力是1928年的革命 文学论争。
二、鲁迅创作情况概要 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 《呐喊》《彷徨》;
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 事新编》;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师, 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想。成千上 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
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 《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 《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 《出关》《起死》。其中,《补天》原名《不周 山》。《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 “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 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
城镇贫民(《药》
饱受凌辱的农民(《故乡)等。
❖ 《彷徨》出版于1926年,将1924年至1925年间所作 的小说11篇收入。包括《祝福》(1924年)、《在酒楼 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
《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 (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离婚》(1925年,也是鲁迅最后一篇 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三)后期(1927-1936)
1、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和转变 的第一个巨大推动力是中国社会的 现实变动。
2、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变化的 第二个巨大推动力是1928年的革命 文学论争。
二、鲁迅创作情况概要 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 《呐喊》《彷徨》;
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 事新编》;
鲁迅及作品分析PPT课件

2020/4/27
-
5
鲁迅思想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后期鲁迅显示出在思想上的一些新 的发展,即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早期 坚持个性主义到后来站在阶级角度认识 到群众的力量。
2020/4/27
-
6
前期:
进化论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鲜明特征,但 其思想呈现相当的复杂性。摒弃了进化论中 “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 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 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 极因素。
2020/4/27
-
30
1.旧式知识分子形象
(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社会文人 以《孔乙己》中的 孔乙已、《白光》中的陈
士成为代表。 孔乙已、陈士成曾如醉如痴地追求功名利禄,
却终生未爬上统治者的显赫地位,而他们所受的 教育又不能支持其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最后成为 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
2020/4/27
2020/4/27
-
27
《风波》讲述了撑航船的七斤在城里被剪去了 辫子,当皇帝就要复辟的流言传来时,七斤的家 里立刻紧张起来,辫子的有无成为问题的焦点。 赵七爷、九斤老太等人物各具特点,一个个神态 毕现。小说结尾处描绘了风波过去后的平静,暗 示复辟虽然不曾成功,而生活的进行依旧没有脱 离原来的轨道,既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普 通民众和辛亥革命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同时也 说明农民的觉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020/4/27
-
13
《 呐 喊 》出版于1923年,它收录了1918年至 1922年的小说十四篇,包括《孔乙己》、《药》, 《明天》,《一件小事》,《故乡》,《头发的 故事》,《阿Q正传》等。
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 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小说具有充 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 “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命和思想 革命的特色。
中国文学家鲁迅代表作朝花夕拾作品介绍PPT模板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 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 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 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主题思想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 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 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 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 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 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 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 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 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 残。
主题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 亲 的 病 》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 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 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 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 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人物介绍
藤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
野 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先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生 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日本仙台医专的一位解剖学教授,他个子黑瘦,八字须,带着眼镜,
穿衣不太讲究,讲课时声调抑扬顿挫,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有
朝 花 夕 拾
中汇
国报
文人
学:
xxx
家
鲁
迅
代
表
作
鲁 迅
1
2
人主 物题 介思 绍想
目 录
3
4
艺作 术者 手介 法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