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空间色彩对病人心理影响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空间色彩对病人心理影响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更加趋向于感受层面,空间色彩的研究迎合了人们的精神需要,越来越占据心理和生理的多个层面。
医院空间作为一个特殊的空间所存在,在当下,不仅要体现医学上对人的重视,
更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空间色彩,使之成为辅助医疗手段
的同时,增加医院综合竞争的软实力,用色彩的力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及文化感
召力,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无压”诊疗环境,使医院体现出更为完整的功能性。
【关键词】色彩医院空间心理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ing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who required a high life quality pay more attention at experience levels gradually. The research of color scheme is appropriate for these needs in both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Hospital is a special place that should not only provide the specialized medical services, but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press the humanistic concern. Building up a color scheme system for the hospital is not only a therapy,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reinforce the soft power of the hospital. The hospital can step up their services and cultural influence with the strength of color, and provides a comfortable medical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and thereby completes the hospital's functionality.
【Key words】color Hospital space psychology
人类对于色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的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
在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达芬奇在其著作中创立了色彩调和以及补色效果等色
彩原理,使色彩所具有了更为不可思议的效果。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
七色光道,分析出了各种色彩其实是不同波长的光;与此同时,德国诗人歌德已
经开始研究色彩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并与1810年发表了“精神性色彩”的理论,这就是现代色彩与人类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
在此之后,更多的科学家
加入到了色彩研究的行列,并将研究的成果拓展到各个与之相关的领域。
直到20
世纪后,艾伯特·F·孟塞尔和奥斯特瓦尔等人建立的色彩体系理论被一直沿用至今。
真正意义的空间色彩与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还是从近几年才得到关注,具体到医
院这个特殊的空间色彩的研究,更是一项年轻的课题。
色彩作为视觉中最为响亮的语言,对人的感知起作用〔1〕。
不同色彩及色彩组合会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在医院空间中,人的心理活动更为敏感,心理的波动对病情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医院空间的色彩是否温暖,是否让人有归
属感,是否可以更好的愉悦病患的身心,成为医院空间色彩研究的重点〔2〕。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构成要素
色彩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色相、明度、彩度。
这三个要素的不同变化,
相互作用,构成了色彩的丰富变化。
以“红”为例,“红”包括了粉红,桃红,紫红,栗色,深红等诸多颜色。
作用于红色这个原色之上的三个基本要素变化使得色彩
更为丰富多样。
色相: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表象特征,所谓红、黄、蓝等称呼,指
的就是色彩的色相。
深红色中加一点蓝色就形成紫红色,虽然都是红色,但是深
红色和紫红色的色相不同。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明度最高的颜色是白色,最低的是黑色。
深红色
添加白色提高了明度,成为粉红色,所以深红色与粉红色的明度不同。
彩度:彩度又叫做饱和度,是指色彩所具有的鲜艳度和强度。
彩度最高色彩被
称为纯色,颜色加入灰色后,就会钝化。
例如深红色加入灰色变成栗色,所以深
红色与栗色具有不一样的彩度。
2、色彩的分类
现代色彩学把色彩分为两大类,无彩色系(黑和白)及有彩色系(除去黑白之
外的色彩)。
同时色彩还有三原色,间色、补色等分类形式,下面做一下具体介绍:
三原色:分为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中红(R)、绿(G)、蓝(B)
三种色光是组成各种色彩的基本成分。
色料三原色实际上就是色光三原色的补色,分别为青(C)、品红(M)、黄(Y)。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又叫二次色。
例如红+黄=橙,黄+蓝=绿,
红+蓝=紫。
橙色、绿色、紫色为三种间色。
三原色和三间色为标准色。
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
三原色中任何两个颜色调和而成的间色与另一色
为互补色。
在色环中。
直径两端的色为补色。
例如黄和紫、青和橙、红和绿均为
互补色。
3、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所可以识别的色彩高达700万到1000万色,人们对看到
的色彩会有自己的心理感受,每个人对于色彩的感受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宗教,地域,民族习惯等等。
但是除去这些影响因素,单纯从色彩对心理的
直接影响入手,色彩所具有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以下将会从几个实验详细阐
述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色彩会左右时间的快慢:请两个人分别进入粉红色壁纸、深红色地毯的红色系
房间和蓝色壁纸、蓝色地毯的蓝色系房间。
不给他们提供计时器,让他们凭感觉
在一个小时后走出房间。
结果,红色系房间的人在40-50分钟后就走出了房间,
而蓝色系房间的人在80分钟后才走出房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就会感觉红
色的房间时间特别漫长,让人感觉特别不舒服。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人的时
间感会被周围的色彩扰乱。
诸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在潜水时,一罐氧气瓶
的供养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但大多数潜水者将一罐氧气用完后却感觉自己在
水下只潜了20分钟,这就是海底是一个蓝色的世界,蓝色麻痹了潜水者对时间
的感觉,让他们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色彩是有重量的:色彩本身并没有重量,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在判断物体重量
的时候,颜色的考量也是比较重要的判断因素。
实验准备了两个体积重量相同,
但颜色分别为黑色和白色的箱子,安排50名实验者对箱子的重量进行比对,结
果证明,黑色的箱子看上去的重量是白色箱子的1.8倍。
色彩与重量的关系在室
内设计中也应用广泛。
例如,天花板用明快的色彩会让房屋的层高显得高,从墙
面到床再到地板,采用逐渐加深的色彩,可以制造出一种稳定安心的感觉。
色彩会让心理上觉得有温度:色彩会在人的心理上起到冷暖不同的效果,例如,看到红色、橙色、黄色自然联想到太阳,火把等让人感觉到温暖的事物,而蓝色、绿色、浅紫色等让人联想到水或者冰,给人带来冷的感受。
再例如医院的设计一
直沿用白色为主要设计色彩,很多患者对医院的反应就是冷冰冰的感觉。
二、当前医院色彩所产生的弊端。
就目前大多数医院所采用的以白色为主要的空间色彩的设计方式,芬兰的科学
家根据白色与血压的相关联系对1400人进行了“白衣高血压”实验。
结果有15%的人出现了“白衣高血压”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参加实验的人群中,大约7个人就
会出现1例“白衣高血压”反应。
在这其中男性“白衣高血压”反应者要高于女性。
这就是色彩在大规模使用后,虽然本身并不具备其他效果,也能起到左右人心理
的作用,使平日里血压正常的被实验者,产生了紧张的心理。
医院空间色彩的使用中有时虽思考到色彩的应用,但是因色彩原理理解不透,
也存在一些误区。
例如医院手术室的主要色彩一般选用绿色,医生护士的手术服
以及地板的颜色均使用绿色,最初的设计是希望让绿色与血液的色彩产生强烈的
对比,好方便医生更为准确的操作,而且绿色也有缓解眼睛疲劳的功效。
但是实
际应用时,医生的反馈却不尽人意,认为绿色的手术室空间更加不容易看清红色。
究其原因,是由色彩的某些性质决定的,人眼在看过绿色后,会在眼睛中存留一
段时间的红色残像,带着红色残像再看血液,就会产生模糊不清的情况。
因此,
现在国际上很多大医院已经把手术室的主色调改为了浅褐色,同时积极引入自然
光线,这不仅解决了医生使用绿色手术室的色彩残像问题,同时利用浅褐色对人
的心理作用,平和了病患的紧张情绪。
三、患者在医院不同功能区的心理反应
现在医学观、疾病观和病人观普遍认为,病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从
哲学的角度上,病人是医患主客体关系的客体;从社会学角度,病人是社会中的
弱势群体;病人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中的一员,在身体感到不适时,就增加了“病人”这个角色,因为病痛所带来的不适,让其心理比平常人的更为敏感细腻,以至于
会左右其生理、心理、行为和感情等诸多方面。
病人在患病过程中较为痛苦,如
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医院空间,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帮助病患减少疾病痛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色彩是病患进
入医院后较快的引起视觉关注的因素〔3〕,并可以很快作用于心理并产生影响,以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心理准备,进入治疗过程。
要想更好的利用色
彩在空间环境营造上的影响,首先要了解患者在医院不同功能区的心理反应。
1、门诊病人
门诊是医院人流量最大的功能区,也往往是病患入院治疗的第一步。
门诊病人
经常会有等待,着急,紧张,焦虑的心理。
在门诊等待就医时间较长加上人流过
大引起的烦躁情绪,一定程度会加重病患的心理负担。
门诊的色彩禁忌应为红色,因为红色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具有刺激效果,能使人产生冲动。
红色的色彩属性
与门诊的病患心理相同,如果在门诊中使用红色,病患的心理不但没能平复,反
而更加焦躁不安。
门诊的色彩应当以流动、明快的色彩为主,蓝色和黄色就比较
适合。
2、住院病人
住院病人的心理已经比门诊病人平静,在这个阶段,他们渴望家人的关爱,朋
友的关心,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他们希望被他人理解、接纳,并适应新的环境。
在这个功能区,病人的心理需求是温馨舒适,保持心情愉悦,增强其战胜疾病早
日痊愈的信心。
住院区的色彩应当以暖色为主,让人感受到温暖、舒适、活力。
同时应适当配合中性色进行辅助,减少暖色房间的膨胀感,增加稳定性,拉长空间。
对于长期调养的居住病人,病房可采用清淡的暖色系,并结合病房的朝向,
在采光充足的房间内可适当选用冷色系,相反则要用暖色进行调节。
3、科室病人
医院整体的色彩是设计中的情感部分〔4〕,色彩的设计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设定,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的突出色彩在治疗过
程中的积极因素,成为辅助治疗的手段。
老年病人:老年人对色彩的需求一般是清淡、平静的。
尽量避免刺激性的色彩,
设法创造出具有家庭生活的气息,通常会采用古朴沉稳、柔和温馨基调的相对保
守的色彩。
这样的色彩比较适宜用于老年人的居室,有利于老人心情的安宁稳定。
在病房中,要适当使用一些饱和度较高的装饰色,结合适宜的视距、色块大小、
表面材质等因素,能够对老人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刺激,有利于提升其心理兴奋度。
儿童病人:儿童病人本身对于医院就有大于成人的恐惧,有的儿童看到穿着白
色隔离衣的大夫,会非常排斥,进而产生哭闹及不配合。
鉴于儿童病人的对色彩
的心理需求,儿科色彩应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以分散儿童恐惧心理。
可在儿科多
运用纯色来塑造和引导空间,结合卡通图案的使用,消除儿童的紧张感,增强他
们对医院的好感。
妇产科病人:妇产科的病人,是女性使用的空间,并且涉及个人隐私等安全问题,空间色彩的选择应突出女性对色彩的偏好,以温和的色彩为主。
粉色就是很
适合妇产科的色彩,女性普遍认为粉色是属于自己的色彩,这个颜色的应用,可
以很好的让妇产科病人松弛神经,缓解疼痛,进而使人安静下来,对失眠也有一
定的帮助。
四、医院空间色彩使用的基本原则
医院空间相比较其他的公共空间,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人们对于医院空间设
计的要求的提升,如何有效的控制色彩的使用,让其发挥积极的优势,避免引起
负面情绪,是本研究的重点。
合理发挥色彩调节的最佳效果,使病人的情感可以
在医院环境中和谐统一,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空间的色彩设计要体现人性化。
面对不同的患者人群,进行不同的色彩设计,从病人心理的需要出发,设身处地的照顾到病人情绪,增强其在医院接受
治疗时战胜病魔的信心及舒适感。
2、医院空间的色彩设计要以稳定、温馨为基调。
稳定是病患心理上的稳定,色彩设计中稳定的要素主要表现在要考虑环境的变化,南北气候的差异,地域文化
的不同,反复推敲,以到达耐久、稳定、质感坚固,最忌讳使用虚无缥缈的色彩。
病人在医院中能否感受到如家里一样的温馨感是衡量色彩使用的另一个基本要求,色调应比过去统一的白色墙体更为柔和,但又比宾馆的其他公共场所更为有序。
3、医院空间的色彩设计要对病人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5〕。
国外的一些科学家,他们利用蓝色治疗肝炎,关节炎;利用黄色和橙色治疗贫血、支气管炎、便秘;用深蓝色缓解疼痛;用红色促进血液循环,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在国内,我们的医院空间色彩的设计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吸收国外优秀的案例,创造出适
合我们自己的色彩辅助治疗手段,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4、医院工作人员的服装色彩设计不容忽略。
工作人员的服装可以给病人很直观的心理感受,在满足医疗卫生的要求上,服装的色彩应当与医院空间色彩相协调。
5、医院空间色彩要有统一的标识系统。
可将空间装饰中的主体色彩融入到标识系统的设计中,这样不仅统一了空间色彩设计与标识设计的色彩,又最大程度的
提高了标识系统的使用效率。
6、医院空间的色彩应打造医院品牌形象。
每个医院都应该有自己的专属色彩,以协助医院品牌形象的建立,在宣传和日常使用中,专属色彩可以起到很多意想
不到的收获。
五、结束语
医院空间的色彩设计是当代医院核心竞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何让患者可以
有舒适的心理感受,在接受治疗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将治疗的效果最大化,已成
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医院空间设计中最具表现力的
因素。
它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俗语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梵高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中国人说:远看颜色近看花。
这些都说明色彩是最先映入人眼帘的。
如何能在数不胜数的色彩中找到协调正确的搭配因素,并让医院看起来更和谐,更美丽,给病人以温暖的感觉,这些都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视。
这就要求医院在对空间进行色彩设计时,不仅要熟练掌握色彩的原则,还要充分了解设计对象的特性,将源于生活的色彩进行艺术的提炼、重组、并再次回归生活,服务于医院大众,使医院的生活环境更加多姿多彩,使医院更具有人性化的医疗色彩空间,使医疗机构更体现出完整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1] 王冢田敢.色彩美的创造[M].易利森,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4-26.
[2]苏媛媛,周浩明.医院建筑色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2):28-30.
[3] 张世政,张庆新.中国当代建筑论坛[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269-272.
[4] 李伟.环境色彩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5] 李炳训.美国医疗与护理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