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与方案选定

合集下载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需采取以下方法:
1. 清除表面积水:清除淤泥质土地基表面的积水,避免进一步软化土层。

2. 降低地下水位: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饱和度,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3. 实施加固措施:利用灌注桩、挖坑法、灌浆法等技术加固土地基,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添加改良材料: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石英砂等,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

5. 地基加固技术:利用地基加固技术,如土石方加固、搅拌桩加固等,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 进行沉降观测:在土地基处理后进行定期的沉降观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沉降现象,确保土地基的稳定性。

7. 采取防渗措施: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的同时,采取防渗措施,避免土基水分渗透到建筑物内部,造成损坏。

8. 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时,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土地基的稳定性。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淤泥质土地基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淤泥成分的土壤,这种土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常常会给施工和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因此,对于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下面将就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地基勘察。

通过地基勘察可以了解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包括淤泥的含量、淤泥的分布情况、土壤的力学性质等。

只有充分了解土地基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方案。

其次,针对淤泥质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淤泥含量较高的土地基,可以采取加固处理的方法,如在土地基上铺设加固层,或者采用加固桩等方式增加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对于淤泥分布不均匀的土地基,可以采取局部处理的方法,对淤泥含量较高的区域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土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

另外,对于淤泥质土地基,还可以采取改良处理的方法。

通过加入适量的改良材料,如砂土、碎石等,可以改善土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取排水处理的方法,通过排水设施将土地基中的水分排除,减少淤泥的含水量,提高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最后,对于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对于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可以采取加固、改良、排水等方法,同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有所帮助。

堤防工程清淤换填施工方案与方法

堤防工程清淤换填施工方案与方法

堤防工程清淤换填施工方案与方法4.4.1、清淤施工方法根据项目河道具体情况,回填区域大部分为水塘、水沟和稻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土质含水量很大、松软,且影响深度较深,运输车辆无法进入该场地内进行运输等工作,且部分区域挖掘机和推土机都无法进入该区域内进行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当填方位于河道、水田、沟渠,池塘或含水量很大的松软土地段应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抛填块石、填砂砾石碾压夯实等措施,因此我项目部建议采取边开挖边用渣石换填淤泥的方法进行施工,具体换填区域和换填深度由建设、监理、时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1)在对淤泥区开挖之前,应提前做好排水措施,根据现场地势和排水方向,开挖临时排水沟将水引流至施工场地外,以减少淤泥中含水量,同时也为雨季来临做好排水工作。

同时在对淤泥开挖前,应作好渣石回填料准备工作,以保证开挖出来的淤泥区域能及时用渣石换填,避免由于降雨形成积水坑。

2)在施工的过程中,开挖方式由淤泥区域边缘向中心方向对淤泥进行开挖,在淤泥开挖出来的区域内用渣石进行回填后,挖掘机、运输车和推土辆机等再逐渐深入至淤泥中心区域进行运输等工作。

3)淤泥换填工艺示意图4.4.2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1)淤泥运输本标段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根据关于防治扬尘的有关规定,为了保证在此次河道清淤及渣土外运工作进行的同时,不给周围已形成的环境造成影响,我方将在清淤运输过程中作好清扫保洁工作,并由专人负责。

各施工片区分别配备5名杂工。

负责保护沿河已形成的设施,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现场两个出入口分别设置洗车槽,同时铺设草垫,并安排专人进行车辆清洗工作,对每辆运土车须经打扫车轮、车厢后方可放行。

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地基是指由含有大量黏土和水分的软土所组成的地基。

由于其物理性质特殊,对基础工程建设造成很大困扰。

下面是一些用于处理淤泥质地基的方法:
1. 土方处理:对于较浅的淤泥地基,可以通过挖土清理现场,将淤泥土方挖掉,然后填充适宜的地基材料进行修复。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浅的地基,处理深的淤泥质地基时效果较差。

2. 土石方互换:通过将淤泥质地基上的淤泥土方挖出,然后将合适的地基材料填充进去。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需要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的情况。

3. 桩基处理:对于较深的淤泥地基,可以采用桩基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淤泥质地基上打桩,将桩与淤泥质地基固化在一起,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土工合成材料: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增加淤泥质地基的抗剪强度和中立轴抗压强度。

常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包括土工格室、土工无纺布等。

5. 土体预处理:对于特别软的淤泥质地基,可以通过土体预处理来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质。

常见的土体预处理方法包括砂固化、细粒土固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淤泥质地基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工。

施工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

施工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

施工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1.加固地基加固地基是处理淤泥软土地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需要对地基进行清理,将表层的淤泥土清除,并确保地基的平整和均匀。

然后使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如石子、碎石等填充地基,并使用振动器加固地基,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使用地基改良技术地基改良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淤泥软土地基的方法。

常见的地基改良技术包括土石灰或石灰石的混合,以及水泥土或水泥砂浆的注入地基。

这些材料可以改变淤泥软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使用加筋土工布加筋土工布是一种用于加固土体的材料,特别适用于处理淤泥软土地基。

它由高强度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可以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

使用加筋土工布可以将淤泥软土地基转变为具有足够强度的坚实土体。

4.使用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是一种用于增强土体稳定性的结构工程技术。

它通过在地基中预埋锚杆,并在其上施加预应力力量,使地基具有更好的抗压和抗剪能力。

在施工中处理淤泥软土地基时,使用预应力锚杆可以有效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使用地基加固材料地基加固材料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软土地基的材料。

它通常是一种粉状或固体物质,可以与软土混合使用。

地基加固材料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固化能力,可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施工中处理淤泥软土地基时,使用地基加固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

总之,施工中处理淤泥软土地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但具体的处理方法还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地质条件和材料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通常存在于河岸、湖泊、滩涂等地区,对于基础工程的安全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 沉积物浸润法:该方法是通过钻孔或挖掘的方式,将固化剂浸润到淤泥软土中,使其变得更加坚硬和稳定。

2. 掉头路法:该方法是在软土中铺设一层较厚的石子或碎石,形成一条类似道路的结构,使得软土的重量和压实性都得到提升,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3. 桩基础法:该方法是在软土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形成一根钢筋混凝土桩,通过桩与地基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压实法:该方法是通过使用重型机械将软土反复压实,使得土层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坚硬程度,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堤坝地基及坝体处理方法和加固措施

堤坝地基及坝体处理方法和加固措施

堤坝地基及坝体处理方法和加固措施摘要:水库等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够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农田灌溉以及水产养殖等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为提高堤坝地基与坝体的安全性,当前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与加固措施,防止开裂、渗漏等问题的发生。

本文首先对堤坝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坝体的处理方法与加固措施。

关键词:堤坝地基;坝体;处理方法;加固措施1引言上世纪中后期,我国集中修建了一批水利项目,由于受到当时技术、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水库运行期间存在着各类的安全隐患。

因而,现阶段要采取合理的处理与加固措施,有效解决水库地基、坝体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水库的安全性、稳固性。

2堤坝地基常见处理方法的分析在开展水库堤坝地基的处理工作时,要结合现场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选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比如,如果堤坝地基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成分,可以采用换填法、抛石挤於等方法进行处置。

另外,堤坝地基处理期间还有用到强夯法、化学加固法等等。

2.1抛石挤淤法利用该方法进行堤坝地基处理时,首选需要选择出粒径均匀的石块,之后将其抛填到淤泥质地基中,以起到地基加固的作用。

通过大量石块的抛填,可以挤走原有地基中存在的淤泥质土,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石块要具有不易风化的特点,粒径要控制在30cm以上。

具体抛填期间,要结合软土下卧层的横坡方向进行抛填,同时,还要在上面铺设一层反滤层。

当前,在进行流塑态淤泥质地基的处理期间,广泛应用到该方法。

2.2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加筋法为了提升堤坝地基的承载能力,也可采用新型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加固。

施工期间,首先需要将土工合成材料平铺在地基的表面位置,并根据加固方案设计钢筋,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地基上部荷载的均匀分布效果。

通过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堤坝塑性剪切破坏问题,并且可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进而达到堤坝加固的目的。

2.3置换法如果堤坝地基主要以薄弱的软土层为主,那么施工时间可以使用水泥、沙土等材料进行软土层的置换,进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淤泥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地基加固:通过加固地基的方法来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方法包括挖土加桩、灌浆加固等。

2. 地基改良:通过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来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加盐法、土壤改良剂法、冻结法等。

3. 沉降控制:对于淤泥地基存在沉降的情况,可以通过控制沉降速度和限制沉降值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预压法、挖土加压等。

4. 地基排水:对于淤泥地基存在较高含水量的情况,需要采取排水措施来降低地基的含水量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排水管网、抽水井等。

需要根据淤泥地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根据土壤工程师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操作。

在进行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工程质量的控制和安全施工的要求,以确保地基处理效果和工程安全。

淤泥土地基处理方案

淤泥土地基处理方案

淤泥土地基处理方案淤泥是由于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和胶体颗粒导致土壤粘稠而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处理淤泥土地基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性质、工程需求以及可行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淤泥土地基处理方案:1. 预处理:•排水:实施排水措施以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可以通过排水沟、土工膜、抽水井等方式进行。

•沉淀:在淤泥中添加适当的絮凝剂,促使悬浮的颗粒沉淀,减少土壤颗粒间的胶结作用。

2. 土体改良:•搅拌桩法:使用旋挖桩或搅拌桩进行搅拌,混合淤泥土与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固土壤:添加土壤加固材料,例如石子、碎石、纤维等,以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排水性。

3. 地基处理:•桩基施工:使用不同类型的桩(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加固淤泥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基换填:将淤泥土换填为较为坚实的填料,如砂、碎石等,以改善地基的性质。

4. 深基坑与地下结构处理:•围护结构:在淤泥土地基中设置合适的围护结构,如搅拌桩、围堰等,以防止土体失稳。

•地下排水系统:设置排水系统,通过排水管道将淤泥土地基中的过多水分排除,减轻土壤胶结。

5. 浮式基础:•浮式基础设计:在淤泥土地基上设计浮式基础,通过增大基础底面积分散荷载,减小地基承载压力。

6. 监测与维护:•实时监测:在施工和使用阶段,通过地基位移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地基变形情况。

•定期维护:对处理后的淤泥土地基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及时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

在实施淤泥土地基处理方案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要求、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由专业的工程师和地质专家进行详细的勘测、设计和监测。

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探讨淤泥质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有很久远的发展历史,而同时伴随着现代化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演进,淤泥质地基处理成为了一种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当前,从现代化的地基处理技术上看,能够映射出古代工程的相关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就需要对不良的地基进行加固,并且加固次数在不断增多,淤泥质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使地基软土土壤的强度提高,确保淤泥质地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使相关软土地基的实际压缩性得以降低,减少出现地基基础沉降问题,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1 岩土工程中淤泥质地基的主要处理方法1)岩土工程中淤泥质地基桩基法在一些中小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如果遇到了较厚、并且不能进行大面积处理的淤土层时,则可以采用换土方法,应用打桩法对建设工程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如果淤土层较厚,不能进行大面积深处理时,则可以采用打桩方法对岩土工程的淤泥质地基实施加固处理[1]。

此外,在桩处理过程中,淤泥质地基当中的淤泥土层通常较厚,一般都在8~11米,应用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借助灌注桩作为承载的作业平台,打桩过程中要确保桩基能够深入到硬土层中。

通过各项实践表明,淤泥质土层桩基会存在较多的特性,具体见表1所示:1 通常情况下,在实施淤泥质土层施工中,要使用科学的泥浆指标控制方法,并要在需要的位置安装一个护筒,使指标得到有效控制,这样,泥浆的充盈系数一般能保持在1.3左右。

2 在施工中,容易遇到沉桩现象,就需要在沉桩时对其做好及时的监督与控制,并要对其垂直度进行调整,对桩身的垂直度进行调整,如果桩架与地面不能保持垂直,将使桩倾斜角度过大。

为此,在对淤泥质地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的速度较快,桩入土的深度过大、桩结构的倾斜角度也会增大,桩的堆放、起吊以及运输的支点、吊点的位置布设的不合理,桩身存在较大的弯曲度,其锤击的次数的增多也会造成桩面的断裂[2]。

3 通常,在对淤泥质地基施工中,打桩工序较多,并且对工艺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浅论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浅论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Doors&Windows 浅论水利堤防工程

水利施工由于地基时常位于河床等位置2
我国软土天然空隙比通常为
此土质具有较强的可压缩性
在生活当中
上方产生较大压力时
对有些软粘土构成的土质
3
工程多地基承载力标准较高
脱离出软地基内的水分
令夯锤给予自由落体运动
安装了上喷水孔与下喷水孔本身机械震动与冲击力
旋喷法能够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
将相关的工程材料在软土地基中加一层

通过较易凝固的液体
由于地基较软
处理则会对施工效率带来影响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
73
2018.03。

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國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针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对建筑承载能力和抗滑能力的加强,有效减少地基变形,是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处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就需要对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本文就针对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性进行分析,并着重介绍软土地基上修建堤防工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标签: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1 软土地基的特质工程地基分为硬土及软土地基,而软粘土性质的地基,主要是指淤泥或类似淤泥特性的土壤、高压缩性土层,在此类型土壤上夯实地基,是让人比较棘手的工程。

而软土地基具备的主要特性有以下几点:1.1 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在最常见的软土地基中,一般为淤泥或者淤泥质土这两者。

而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在e=1~2之间,天然含水量w=50%~70%,在一般情况下,天然含水量往往高于其流动状态,超过了其极限就会促使土壤流动。

1.2 高强度压缩性能对于软土地基的土壤压缩系数,规定要大于0.5MPa,因为淤泥质地的压缩能力较弱,凝固性差,在此类地质状况的土壤上建造工程,势必要求压缩性能要高标准、高强度才能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否则就会造成较大的沉降,最终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1.3 透水性能薄弱含水量丰富是软土的最大特点,但是软土的透水性不强,在堤防工程软土地基中,往往在软土受到建筑工程的承载作用力之后,软土自身出现比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地基的稳固。

1.4 抗剪强度低在堤防工程建筑中,软土在建筑物作用下,会带来一定的承载压力,由于软土本身的含水量大,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就需要进行适量的排水,提高荷载能力。

1.5 灵敏度高在软土的结构没有被破坏之前,软土具有一定的抗剪能力。

但是由于软土比较高的灵敏度,这就使得软土一旦被扰动,软土的抗剪能力逐渐降低。

这就需要在触变流动的软土上建筑工程,要综合考虑地基液化等级等因素,在不破坏原有土质的前提下,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固性。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淤泥质土地基是指由于长期水分浸泡、土壤中含有大量黏粒颗粒、无力结构、孔隙率大等特点而导致土壤承载力较弱的一种土壤类型。

在工程建设中,对于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就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勘察和试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首先需要进行勘察和试验工作,通过对土体的成分、颗粒分布、流变特性等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案。

二、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通过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来改善其工程性质。

具体方法包括:1. 液化处理:对于含水量高、黏性大的淤泥质土地基,可以通过液化处理来改善其工程性质。

液化处理是采用排水井、渗滤井、水平抽水、降水等手段来降低土体中的水分含量,使其达到一定的固结状态,从而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导排水处理:对于淤泥质土地基来说,水分是导致其工程性质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时,需要采取导排水措施,降低土体中的水分含量。

导排水的方法包括设置深层井、抽水井等,通过抽取土体中的水分,使土壤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从而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归结排水处理:对于淤泥质土地基来说,由于其孔隙率大,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泥液流失现象。

因此,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时,需要采取归结排水处理方式,通过设置排水沟、排土管道等设施,将土体中的水分排出,降低土体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善土体的性质,提高其工程性能。

具体方法包括:1. 灌浆处理:通过在淤泥质土地基中注入灌浆材料,使土体发生固化反应,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灌浆材料有水泥、石灰等。

2. 酸碱中和处理:对于含有过多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淤泥质土地基,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处理,以降低土体的酸碱度,改善其工程性质。

常用的中和剂有石灰、酸等。

3. 渗透加固处理:通过注入化学药剂,使药剂迅速渗透到土体中,激发土体中的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淤泥质土地基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淤泥成分,这种土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常常会给施工和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因此,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淤泥质土地基。

首先,可以采用加固处理的方法。

加固处理是指通过在土地基中注入固化材料,如水泥、石灰等,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淤泥质土地基的工程性能,使其适合于工程建设的需要。

在选择固化材料时,需要根据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来进行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

其次,可以采用排水处理的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通常会伴随着较高的含水量,这会对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通过采取排水处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地基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排水处理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也可以通过提高地基的排水能力来实现。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淤泥质土地基的工程性能,减少土地基的沉陷和变形,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可以采用加固与排水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淤泥质土地基往往会伴随着多种问题,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可以采用加固与排水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通过加固处理提高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同时通过排水处理降低土地基的含水量,从而全面提高土地基的工程性能。

这种综合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淤泥质土地基的多种问题,使其适合于工程建设的需要。

总的来说,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通过加固处理、排水处理以及综合处理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淤泥质土地基的工程性能,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以上方法对于处理淤泥质土地基问题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在实际工程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应用。

浅谈水利工程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水利工程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水利工程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摘要: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及其他地基处理法。

鉴于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土地基五种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一、软土地基的特性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

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e=1~2之间,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一般大于液限,高的可达200%.2.压缩性高。

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的一般都大于0.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3.透水性弱。

软土含水量大,可是,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

由于透水性如此微小,土体受荷载作用后,往往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4.抗剪强度低。

软土通常呈软塑一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根据部分资料统计,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每平方米。

不排水剪时,其内磨擦角∮几乎等于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C<30KN/m2,固结快剪时,∮一般为5°~15°。

因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关键是排水。

如果土层有排水出路,它将随着有效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固结。

反之,若没有良好的排水出路,随着荷载的增大,它的强度可能衰减。

在这类软土上的建筑物尽量采用“轻型薄壁”,减轻建筑荷重。

5.灵敏度高。

软粘土上尤其是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在结构未被破坏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一经扰动,抗剪强度将显著降低。

软粘土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的特性可用灵敏度(在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原状土与重塑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表示,软粘土的灵敏度一般在3~4之间,也有更高的情况。

因此,在高灵敏度的软土地基上筑堤时应尽量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

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桩基法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水利工程施工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

水利工程施工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

水利工程施工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在淤泥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面是比较关键的,这一施工质量控制是保障整体工程的关键所在,需要和施工要求紧密结合。

本文先就水利工程淤泥软土地基特性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然后就淤泥软土地基的实际处理方法应用详细探究。

关键词:淤泥软土地基;水利工程;处理措施0.引言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工程类型,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淤泥软土地基的施工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这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重点。

1.水利工程淤泥软土地基特性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1水利工程淤泥软土地基特性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是比较关键的,也是必要的,施工中对淤泥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工作。

淤泥软土当中有比较高的腐殖质,从外观上来看主要呈现出深灰色或者是暗绿色,有着比较高含水量,有的达到70%以上[1]。

淤泥的压缩性高,不容易透水,强度比较低,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这一土质地基不能承受外来的压力,如果不经过处理就进行工程施工,必然会带来质量问题。

1.2水利工程淤泥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水利工程施工当中对淤泥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充分注重从实际的施工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做好相应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

笔者结合实际的淤泥软土地基的施工现状提出几点质量控制的措施,首先在质量监督机制的建立方面是比较重要的,这是保障淤泥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的重要机制[2]。

淤泥软土地基改造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实地考察工作,要充分的对实地地质情况济宁了解,积极收集相应的资料信息,为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打下理论基础。

再有就要注重对施工质量的科学控制,淤泥软土地基的改造后,就需要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做好验收工作,保障其能符合国家的相应标准。

淤泥质地基堤防加固修复方案比选

淤泥质地基堤防加固修复方案比选

淤泥质地基堤防加固修复方案比选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了在淤泥地质条件下堤防加固施工的一点经验,对几种加固方案进行了比较与选择,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淤泥地基;塌方修复;方案比选1、概述沙福河堤段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西南部,属于西部沿海区域入海河流。

场地地貌属于深圳市西部的冲积海积平原地貌小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河道沿线堤岸地面高程一般1.88m~32.65m,河道堤内地形平坦、略有起伏。

场地堤基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s),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残积层(Qel)和加里东期黑云母花岗岩(ηγO1)。

堤岸岩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素填土,厚度2~3m,为堤身填土,成份以粉、砂质粘土为主,松散状;②-0新近堆积物,分布于现状河床内,成份较杂乱,主要以松散状淤泥质砂及流塑状浮泥为主,含较多生活垃圾;②-1淤泥,流塑状,具臭味,局部含少量细砂,偶夹贝壳碎片,厚度3.2~6.5m;③-1粘土,两岸及河床内连续分布,层位较稳定,可塑状,土质较均匀,厚度3.0~4.4m;③-2中粗砂,松散-稍密状,饱和,岩芯不成形,分选性中等,厚度在2.8~3.3m;其下为④残积土,可塑-硬塑状,为砂质粘性土。

具体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该堤段A段(桩号0+600~1+300)位于水闸下游海左岸,海河面平均宽度约130m,河床底平均高程约-0.1m,局部冲坑河床底高程约-0.5m。

该堤防设计堤顶高程4.5m,海平均低潮位为-1.0m,100年一遇设计潮水位为2.79m。

2016年 8月13日该堤防出现塌方,最终分析塌方原因是:该堤段位于海河道弯段受冲面,经过近几年风暴潮水流冲刷,深槽更加迫岸,同时堤基为较厚的淤泥层,承载力很差,加上连夜降雨,堤身含水量加大,遇上天文低潮,潮水顶托力减少。

2、塌方修复处理方案塌方发生后,为了尽快修复塌方堤段,保护围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设计单位在第一时间内给出了几个修复方案:(1)外江抛石反压,堤线内移,堤基不做任何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堤防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与方案选定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濒临南海,地理位置优越。

汕尾海丰地区为第四纪海相沉积平原区,淤泥、淤泥质土分布广泛、深厚,特别是梅陇 - 海丰一线,发育大面积
和大厚度的淤泥 - 淤泥质土,厚度达 10. 0- 20. 0 米,最大厚度主要出现在梅陇地区。

本地区多数水利工程均涉及到深淤泥软基处理的问题。

鉴于淤泥软土具有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性,淤泥软土基础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现结合本地区水利工程实例来浅谈堤防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 工程概况
黄江河是海丰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海丰县与惠东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脉,流域面积 1189km2,主河长 67km.本河段现存堤防低矮,致使拦洪能力低下,使防护区内遭受淹
没损失。

设计拟对现有堤防进行加固,提高工程防洪标准,并拟对部分不稳定河岸进行固岸处理,防止洪水冲刷河岸危及防护区的安全。

经现场勘查与业主反馈,接近虎山口的塘房堤段下游堤防常出现小型滑坡及塌陷现象,直接威胁堤内的居民生产及生活安全。

2 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
( 1)方法:当淤土层厚度薄时,也可以使用淤土层充填砂壤土、石灰土、粗砂、水、土壤、和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和项目成本较高,一般应使用当地材料,建议填写土壤。

方法有更好的压力特点是回填土压实或整合,形成良好的承重层,地基承载力的变化特性,提高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应注意在施工的稳定性,保证包装的质量,包装要分层压实。

(2)抛方法:抛石挤淤是被迫的换土壤的一种形式,通过在软粘土扔进大,石头,块石,使片石、块石强行挤出软粘土并占据其位置,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改善土壤的稳定性。

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抛石量难以估算,抛在淤泥中的密实度难以控制,堤防基础的稳定性差。

( 3)桩基法:在淤泥地基范围内打桩使地基成为复合地基。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
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对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预制抗滑桩具有施工迅速,抗滑效果明显,经济,对场地范围要求不高等特点。

缺点是造价较高。

3 堤防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案选定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成果,地基钻孔揭露到的淤泥质土或淤泥,孔隙比 e =1. 366 ~1. 540,液性指数 IL =1. 05 ~2. 37 >1,为流塑状态。

在震动作用下,原状土的结构易受破坏,
土的强度降低,或很快使土变成稀释状态,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基底面两侧挤出现象。

场区堤防的稳定问题主要为淤泥质土或淤泥的压缩沉降及侧向位移侧向滑动及基底面两侧挤出现象。

塘房堤段河堤存在淤泥质土压缩性高,基础承载力较小,振动下易于发生触变,产生抗滑稳定与沉降变形问题;粉细砂层堤基承载力一般,易产生地震液化或渗透变形
等问题,导致建筑地基失稳。

为防止不均匀沉降和抗滑稳定问题,应进行地基处理。

选取典型断面进行抗滑稳定计算,结果显示各工况最小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要求允许值。

由于淤泥层位于素填土层以下,换土法及抛石法实施困难。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
桩和预应力管桩)目前由于具有较强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得到普遍运用。

为避免占用河道,临水侧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进行抗滑处理,为节省投资,背水侧采用反压平台处理。

反复试算后上游坡脚抗滑桩设计如下:桩长 8. 5m,嵌入
深度为 7. 5m,截面形式采用 0. 6m 直径的圆桩,间距 6m.采用钢筋砼灌注桩,经计算最大
纵筋面积为 2655mm2,箍筋 173mm2.
4 结语
路堤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工程特点,使用适当的处理方案,可以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果,以上分析的结果是基于规范的理论分析方法。

实际处理后的地基处理效果的实践论证后,可广泛应用于工程。

参考文献
[1]《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2005 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