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周易解析

合集下载

易经国学中的医学与中医药智慧

易经国学中的医学与中医药智慧

易经国学中的医学与中医药智慧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涵盖了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包含了医学与中医药智慧。

在易经的理论体系中,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观念也渗透到了医学与中医药的发展中。

因此,易经国学中的医学与中医药智慧具有独特的特点与价值。

一、易经与医学的关系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体现,融合了哲学、天文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思想。

易经中的八卦、五行理论与中医药学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八卦与五行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而阴阳与五行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阴阳与五行理论的应用于医学中,使得中医药学发展出了独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深受世人的赞誉。

二、易经国学与中医药智慧的相互影响易经国学与中医药智慧相互交融,互为促进与发展的关系。

易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中医药学强调了人体内外的调和。

这种共通的理念让易经国学与中医药智慧成为了一对默契的伙伴。

同时,易经国学中对阴阳五行的解读与应用,也为中医药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两者相互交流,促进行业的发展。

三、易经国学对中医药智慧的贡献易经国学对中医药智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基础: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与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相契合,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易经国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与中医药学中的藏象理论和整体观念相吻合,相互促进学科的深入研究。

2. 诊断方法:易经国学中的八卦与中医药学中的辩证施治相结合,为中医药学的诊断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八卦的推演与辩证施治相结合,使中医药学疾病的辨证论治更加准确和科学。

3. 治疗方法:易经国学中的五行与中医药学中的治疗方法相呼应。

中医药学根据五行的不同属性划分进行针灸、草药、按摩等治疗方法,易经国学为中医药学提供指导。

4. 个体化治疗:易经国学的理念强调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学也注重从整体出发,因人而异。

易经国学中的八卦、六爻推演,推动了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发展。

小议《周易》与中医

小议《周易》与中医

小议《周易》与中医小议《周易》与中医《四库提要》云:“《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易》为吾国吾族文化之源,中医乃吾民族文化之系,二者关系以为何?唐人逊思邈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乃言易之于医具其指导意。

明人张景岳复言:“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

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

故曰天人一理者,阴阳也;医易同源乾,因此变化也。

”岂非医学学者,靡不精通易理。

而凡精通易理者,于中医学说必多有发挥。

医易相通,相得益彰。

可见一斑。

易理之于医学,其涉及范围之广,使用医家之众,影响后世之远,皆有史可微也。

今且可观之,凡基础理论、辩证论治、方药制剂、针灸气功等各体系,皆明显受到《易》之影响,且渐成其有机组成部分。

纵观中医之发展史,易学之兴衰对其产生作用之大,实不可估量。

自三古之易、汉易、魏易、唐易、宋易、清易及现代易之演变,为中医之前行供以理论武器。

同时,也正因中医学之蓬勃发展,亦反之作用于易理之探讨、领悟。

脱离医学及自然科学之轨道而论易理,以经注经,以经解经,经中求经,经上叠经,则必于象数之理解囿于一隅,难得发展。

故于易理之指导下,中医始终以宏观整体时空条件下来解读事物,此大一统之思想乃使中医所独具特色。

《周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内经》复曰:“太虚寥廊,肇基化元,万物资生,五运终天,布云真灵,总统坤元”。

《周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易开物成务,昌天下之道,乾称父,坤称母”。

《内经》复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易经》、《内经》两者关系密切,互为体用,同属一国计民生耳。

张景岳故言:“然则天下相与之际,精哉妙矣。

周易与中医

周易与中医

我眼中的《周易》我眼中周易——内涵,修养。

她好似一个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熏陶的女子,既给人以柔弱怜惜之感,又不免有种洒脱豪放之情。

柔弱,在于她晦涩难懂,让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洒脱,在于她每每有人占卜的时候,她都不会吝惜自己的知识。

我喜欢这样的她,一个娇柔的女子,让人心疼,让人疯狂,有时让自己陷入沉思,无法自拔,正是有了她,让我对周易与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我喜欢中医,喜欢周易,但更喜欢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研究出来一下四点: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

《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一定会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

"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与周易五行关系

中医与周易五行关系

中医与周易五行关系中医的思想:一、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天人合一法则是通过天人相应来体现的。

美国人类学家沃森在《生命潮流》一书中指出:我们血液中的钠、钾、镁和原始海洋里的成分是相同的。

妇女月经期大多数与月亮的节律同步,排卵期较多靠近月满期;科学家证明:妇女生子质量若要更好,怀孕时间最好就在酉时,即下午5—7点;每个月在阴历十五满月期间,人的血管比其他时间容易破裂,心脏病的发作频率增高,谋杀案件也较平时多,车祸多等等。

中药取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部分,受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药物形成四气五味,天为阳,气生于天,故亦为阳,随季节气候变化,药物有了寒热温凉之分;地为阴,味生于地,故亦为阴,随地气五行及方位所属,于是,药物有了酸苦辛咸甘之分。

五运六气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古代医家不失时机地根据当年的司天之气储备相应的药物,这种药材得专气,效力专注(著),以从其根。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五月开花前采摘的梧桐叶,降压作用强,开花后作用弱,八月左右降压成分含量最高。

一日之内,中药的有效成分亦有不同,以水仙为例,有效成分最低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及晚上十点,含量最高的时间是清晨六点或下午两点。

因此医中高手按季节、掐着点采药是符合中医至理的。

地域有东西南北中之分,由于每个地区的特定条件,五味亦随之偏属,东方聚酸,南方聚苦,西方聚辛,北方聚咸,中央聚甘。

所以古代医家讲究“道地药材”,这一点亦为当代研究所证明,如当归挥发油含量,甘肃岷县出产的含1.4%,四川汶县出产的含O.7%等等。

用药取象类比是医、易互通的男一个要点。

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人肾;有因性相从者,如润者走血分,燥者人气分,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有因气相求者,如香气入脾,气焦入心;有因质相同者,如头人头、干入身、枝入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哪儿补哪儿;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之类。

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

有的中药材还运用河图、洛书后天八卦之数和卦象来解释其性味功效,如人参,三五叶药,三之数为阳数,三数主离卦,以药煎水,水属坎,正是取以坎填离,水火既济之意。

《周易》与中医解析

《周易》与中医解析


“易”的含义: 1、易,同“蜴”,指蜥蜴,取其善于变化之 义。(蜥蜴为爬行动物,又名石龙子,统称四脚蛇;又比喻人格卑鄙的小人) 2、日月为易,象阴阳,寓易以道阴阳之义。


3、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 也;不易,三也。(汉·郑玄) 易简,谓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平易而简朴。
变易,谓天地万物运化不止,变动不居。
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朱熹《周易本义》

八卦的象征意义(《说卦》) 坎 离 艮 兑 水 火 山 泽 陷 丽 止 说 豕 雉 狗 羊 耳 目 手 口 中 中 少 少 男 女
卦名 乾 坤 震 巽 卦象 天 地 雷 风 卦德 健 顺 动 入 动物 马 牛 龙 鸡 人体 首 腹 足 巽 家族 父 母 长 长 男 女 男 女

5、《说卦》
是论说八卦象征意义的专论。全文追述 了《周易》创作的渊源,陈述了八卦的两 种方位(即先天、后天),说明了八卦的 取象特点。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 火不相射(yì,厌弃),八卦相错,数往 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6、《序卦》 旨在解说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揭示诸 卦相承的意义,卦序中含有事物向正面发 展或向反面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 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 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 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 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 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 师……



1、河图
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 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南、火 2 、7 东、木 中、土 西、金 3、8 5、10 1、6 北、水 1+3+5+7+9=25……天数 2+4+6+8+10=30……地数 4、9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与中医学

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相传为伏羲所创,又称伏羲八卦。后天 八卦相传由周文王所创,故又称文王八卦。二者卦形、卦象都相同,区别仅在于排 列方位和顺序不一。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后天八卦:离南坎北,震东 兑西。后天八卦以离坤定南北,震兑定东西,故以震离兑坎划分东南西北,代表春 温、夏热、秋凉、冬寒。故后人多采用后天八卦。
一、《周易》的结构组成及基本内容 二、《周易》的含义及理论精髓
三、《周易》对《黄帝内经》理论形成的影响 四、八卦与中医学 五、太极图与中医理论
《周易》的结构组成及 (一) 基本内容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为六十四卦辞和三 百八十四爻辞组成,其中乾坤两卦各有七爻,每卦各列卦形、卦名、卦辞, 每爻各列爻题、爻辞。爻题皆由两字组成:一个表示爻的次序,另一个代 表爻的性质,爻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用“二”字, 以此类推至第六爻用“上”字。爻的性质由“九”和“六”组成,分别代表阳爻和 阴爻。
代表天、阳之义,象
征自强不息永不懈怠 之义。
其象为地,为臣、为母、为妻, 象女德之义。
代表水,象重重险难 之义。
代表火、日、电,象以阴柔之质 而得中正之义
代表雷电,表示君子体察到雷电交 相而来得现象,即以恐惧之心修养 其身。
象山,象动静不失其时,则其 道光明。
代表风,象上下皆顺,不相违 逆。
代表沼泽,象亨通而利守正之 义。
(三)、八卦与阴阳理论
《周易》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都蕴含着 丰富的阴阳理论,无论是每一单卦或是 八经卦之间以及六十四别卦之中都体现 了这一理论,它包含着阴阳对立制约关 系、阴阳互根互应原理以及阴阳消长转 化,对中医学阴阳学说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如八卦和六十四别卦中几乎都由阴 爻和阳爻组成,体现了每一卦中阴阳的 互根互制原理,即使是乾卦纯阳 也

《周易》与中医学探微

《周易》与中医学探微

《周易》与中医学探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发展的结晶,不仅对我国社会发展进步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世界科学进步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因此,在积极搞好中西医结合的同时,对中医学进行溯源追本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式发展和确立,被公认为《内经》的问世,它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内经》的医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和诊断治疗学说都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而这些学说和哲理观念都可以从《周易》中看到它们的踪影,因此说《内经》和〈周易》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内经》和《周易》的整体观同出一辙及医理源于《易》理实有一定道理。

以下是整理的周易与中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阴阳五行学说,是自古发展的一种哲学思想,历来为我国古代科学所运用,同时也为古代医学所运用。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阴阳的概念,当时盛行卜卦,而《周易》八卦是以乾坤二卦为基础,乾为天,坤为地,实际上就是阴阳的概念。

《周易·系辞下》中说:“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周易·系辞上》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所谓阴阳,是人们把复杂的万事万物概括为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

《内经》吸取了《周易》有关阴阳理论的精华,并把这种阴阳辨证哲学思想应用于指导医学实践,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i论〉、七篇大论等,对阴阳理论都有精辟论述。

其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又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周易》与中医解析

《周易》与中医解析
第三讲
医易相通——《周易》与中医


孙思邈:“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张介宾:“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 以医而不知《易》乎?”
一、《周易》概说

(一)《周易》之名 《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 《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三易为夏、商、周三代卜筮之书,《连 山》、《归藏》汉初已不传。汉代时尊 《周易》为经而称《易经》。

3、《文言》 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之卦辞 和爻辞的,重在阐发两卦的象征意义,文 字较长。文言,谓“文饰乾、坤两卦之 言。” *(乾)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 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 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 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 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 无咎矣。”


4、9
1、6
有减无加
加多减少

2、洛书
戴九履一,左三右四,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五居于中。

*(2)明夷

: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 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 贞。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卦辞、爻辞,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河图
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 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南、火 2 、7 东、木 中、土 西、金 3、8 5、10 1、6 北、水 1+3+5+7+9=25……天数 2+4+6+8+10=30……地数 4、9

中医养生和周易有什么联系

中医养生和周易有什么联系

中医养生和周易有什么联系中医养生和周易有什么联系格物致知周易研究会佚名2016-08-29 11:39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历代著名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于易学的研究工作。

唐朝逊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从而指出了易学对医学的指导作用。

明朝张景岳则更系统地提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

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

故曰天人一理者,一些阴阳也;医易同源乾,因此变化也。

岂非医学学者,靡不精通易理。

而凡精通易理者,于中医学说则多有发挥。

医易相通,相得易彰。

岂非偶然。

医易想通易理在医学方面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涉及范围之广,使用医家之众,影响后世之远,都是有史可微的。

现在我们看到,基础理论、辩证论治、方药制剂、针灸气功等各个方面,都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并且逐渐地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史,易学的兴衰对其产生了很大作用。

从三古之易、汉易、魏易、唐易、宋易、清易及现代易的演变,为中医的前进提供了理论上的武器。

同时,也正是由于中医学的蓬勃发展,又进一步刺激了对于易理的探讨和领悟。

脱离医学及自然科学的轨道而谈论易理,以经注经,以经解经,经中求经,经上叠经,则对象数的理解始终囿于一隅,避免误入歧途。

所以,在易理的指导下,中医始终是在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时空条件下来认识所发生的一切,这种大一统的思想形成了中医所独有的特色。

易学和中医相结合现代易学科技与中医科技的结合,主要表现在易学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认知模式,太极的多数(包括阴阳,五行,干支)模式,此类取象的思维模式,提取信息的预测模式,与中医的脏经络的生理模式,正邪盛衰的病理模式,辩证论治的诊断模式,和阴阳平衡的治疗模式的结合,这种结合使易医科技产生了新的生命力。

所谓易医科技简言之是易学科技与医学科技有机结合是以易为主导、以医为主体的科技,是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医”与《周易》的关系一、《内经》之气为宇宙之本源《内经》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素问·气交变大论》)王冰注:“化气生成,万物皆禀,故言气应者,以物明之。

”意思是说,气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由气构成。

气是万物的始基,故世界皆禀气而生。

但气化至微至妙,又非人之感官所能觉察,故欲观察气之变化者,又必须从观察万事万物的变化方能明之。

《内经》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以天地之气生”,“天地会气,命之日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更进一步认为,人的精、气、津、液、血、脉也无不出于气。

如《灵枢·决气》说:“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全为一气耳”。

《内经》的这种观点与《周易》用气化解释卦爻之变,即认为万物由气构成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内经》之气恒动《内经》认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六微旨大论》)。

《周易》认为,气的变化升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因,事物形态的由隐到显和由显到隐,正是气化升降的结果。

《易·乾·文言》就认为,由潜龙、尼龙到飞龙的变化,就是由“阳气潜藏”到“同气相求”所引起的。

《易·泰·家》说:“天地交而万物通”,这里的“天地交”,也是指阴阳二气交汇而言的。

《内经》内为宇宙本原的思想,显然也与《周易》有关。

三、《内经》之形气交互转化《内经》形气相互转化的思想,更是明显地来自《周易》。

《周易·系辞传》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内经》据以发挥为:“气合而有形”(《素问·六节脏象论》)。

又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素问·天元纪大论》)《内经》“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的思想,即形气可以相互资生转化的思想,又为后世人体气功学者所继承,并将其与《周易》相联系。

浅谈《周易》对中医的影响

浅谈《周易》对中医的影响

浅谈《周易》对中医的影响学号:031415118 名字:李美萱班级:中医151关键词:《周易》;《内经》;整体观;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摘要:《周易》理深意宏,是中国文化之祖,也是多门学科的源头。

中医学也是以自然科学为主题,多种学科共同交织的学科.只有清楚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知晓整个中医的形成和发展,方能抓住中医的本质。

1.整体观的相通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非常注重“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从整体角度分析与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

而这种人——自然——社会的整体观是导源于《周易》的。

可以说,中医的整体观是对《周易》理论基础的应用与发展.《周易》认为宇宙万物始于元气。

元气为气化之始,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有了天地便有了万物”,从天地宇宙中从化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水火为阴阳,风雷鼓动,山泽成形,’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生物开始繁衍,“有万物然后又男女".人和天地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人的规律可以在天地的规律中得到反映。

以八卦与人体的关系为例,八卦和人体结构一一对应.正如《易•说卦》中所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离卦象征人体生命气化的原动力,和人体命门,心相应.震卦和认同肝胆相应。

巽卦在人体上应肺。

艮卦与人体的脾相应。

坎卦应肾。

坤卦应脾胃大小肠.无疑,人体在《周易》中被视作一个大八卦系统.《周易》依据八卦和人体这种关系,提出八卦人气质分类法。

它是世界最早、最科学的气质分类方法.体现了人类气质与宇宙自然界物质属性的统一性;突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人的气质不是孤立的.至此,《周易》发展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开始重视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性。

《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

人体由五脏,六腑等组成。

《周易》与中医浅谈一

《周易》与中医浅谈一

《周易》与中医浅谈一1. 《周易》是一部什么书?《周易》是对我华夏文化影响最大最深的、蕴含着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最著名、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被尊为群经(十三经)之首,故亦称《易经》。

《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西伯即周文王。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三圣,指伏羲、周文王(也包括周公)和孔子。

传说伏羲创立了八卦,周文王将其扩展为六十四卦,孔子又对其加以注释演绎,将其提升到哲学巨著的高度。

这虽是传说,但也从中透露出一点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周易》的发展定型经历了三大基本阶段:阴阳观念及八卦确立阶段(卦象阶段)、六十四卦阶段(卦经阶段)、经传阶段(易传阶段)。

而伴随着这一发展过程,它也同时由占卜之书或者说具有一定的巫术迷信色彩的书、记录远古时代生活的历史之书,提升成为富有深邃哲理和完整思想体系的哲学巨著。

至于这三个圣人应当说也是集体的名字,只是代表时代,并不能确指某人,如同仓颉造字,仓颉并非指仓颉一人一样。

实际上,这部博大精深的奇书,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一样,绝非一人一时写成,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祖先的集体智慧,是千百个人心血的结晶。

《周易》全书内容可分成符号与文字两大系统,或者说“象”、“经”、“传”三大块。

卦象是最早产生的,可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近年来有些考古也可说明这一点。

“象”由六画卦组成,而六画卦又是由两个三画卦组成的。

《周易》与中医(七)—易学对医学的影响

《周易》与中医(七)—易学对医学的影响

《周易》与中医(七)—易学对医学的影响
5.易学对医学影响的评价。

这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问题。

褒扬者认为中医学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易学思想的之道的指导,甚而谓“易理是生命科学的最高理论指导”,“二十一世纪将是医易科学的世纪”;贬谪者则认为“以易理释医”乃“凭虚空论”,“无补于治疗”,“把本来简单明白的”医药学道理神秘化。

综前文所述,没有易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产生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历史功绩不容置疑,但主要表现在中医学形成时期。

宋、明以后易学的进一步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般来说,医家从易学的义理探讨医理者,积极意义居多,例如朱丹溪的相火论,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的命门学说等。

凡以易学的术数推衍具体治疗方法及结果者,则大多不可靠,即使像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虽流行已久,但至今不能证明其优于辨证取穴的治疗效果。

宋明医家大谈医易的负面影响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某些儒医空谈易理,牵强附会,滋长了偏离临床实际的虚玄学风;二是将某些术数带入了中医理论,一些江湖巫术也不免混杂其中。

但这些成分在中医学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试看清代一些医易专著的影响极为有限即可说明。

至于医学发展进入近现代阶段后,易学模式在接纳现代医学知识方面的局限性,不能苛责于古代的易学,问题在于今人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前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理论。

今人研究医易,有利于探究中医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前人理论的认识,宜加重视,但应恰如其分地评估其现实意义。

若过分拔高医易的地位,过多沉溺于《周易》的研究,舍医理之实去就易理之虚,对当代中医学的发展恐无裨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与周易
周易简介
八卦: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 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 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叫经卦或单卦
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 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 其卦名同单卦
中医药与周易
周易简介
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医易同源”论 “医源于易”论 “医先于易”论
中医药与周易
中医药与周易
《易》医关系论
“医易同源”论
•同源于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 体悟与感受及华夏先民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与 认知方法 •同源于巫史文化 •《周易》、《内经》与河图、洛书的关系
《易》医关系论
“医源于易”论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周易
《易传》解释说:古有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之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周易
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史 称西伯,是商末周族的领袖,他广施仁德,礼贤下 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 引起商王纣(后称殷纣王)的猜忌和不满,昏庸残暴 的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里城
周易简介
卦画--卦的符号
乾—卦名:卦画六个符号皆为阳,故乾有刚健之义 卦辞(对一卦六爻总的说明 ): 元亨利贞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中医药与周易
周易简介
历代易学家大抵分为“象数”及“义理”两派: “象数派”--以《易》象(八卦的众多卦象,比如, 乾为天,坤为地之类)及《易》数(阴阳奇偶之数, 比如,1,3,5为阳,2,4,6为阴)来作为解读 《周易》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哲理 “义理派”--主阐明《周易》的哲学思想,不很看 重于象数
《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指导人们和 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 《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传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 卦辞,周公旦作爻辞 《易传》相传为春秋末期的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 战国时期或秦、汉间的作
中医药与周易
周易简介
《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 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 “卦” 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 《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熟《素问》、《甲乙》、 《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 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 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等诸 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 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 乃得为大医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中关于医学知识是零星的, 见“疾”的占问爻辞
《豫》六五:贞疾,恒不死 《复》卦辞: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无妄》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遁》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损》六四:“损其疾,使遄 有喜,无咎” 《鼎》九二:“鼎有食,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丰》六二:“往得疑疾” 《兑》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豫》六五:贞疾,恒不死
豫:欢乐;贞:卜问 “贞疾”反映当时在疾病诊断、预后上迷信、依赖天 命神意 同时,又将无节制地享乐比喻为潜移默夺人的精神意 志、进而窒息人的生命的疾病,认识到过度享乐对健 康的危害。 本卦的与周易
《周易》基本原理对中医的影响
《周易》在春秋战国、汉代、宋代不同时期 对中医的影响
中医药与周易
《易》医关系论
“医先于易”论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与疾病作斗争的历 史 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卫生习惯和比较丰富 的医药知识 《周易》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建立在较高的经济基础上 医学是《易》学发展的基础 “近取诸身” 医学体系较之《易》学体系更为复杂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损》六四:“损其疾,使遄 有喜,无咎” 《损》所述是决策中的取舍之道 爻辞:减损疾病,使之尽快痊愈,没有害处
认识到“疾”对人体有害,在减损、舍弃之列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鼎》九二:“鼎有食,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鼎》卦全卦以与饮食相关之事隐喻男女夫妻两性 生活 爻辞:鼎中虽有食物,但妻子有病,不能同我一起 进食 隐喻:妻子有性功能上隐疾,不能满足丈夫要求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周易
《周易》原本是一部卜筮书籍,那自然都是主 管卜筮事务的官员所创造和撰著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将《周易》演化为一部哲学 书籍,用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易传》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的起源
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古经》,创作《周 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并且发 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类的 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出的人 类新觉醒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周易
伏曦八卦图(先天图)
标准的文王八卦图,又名后天八卦图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的起源
易字的由来
许慎《说文解字》解“易”原为蜥蜴之类爬行动物;或谓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易纬·乾凿度》解“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 《系辞传》解“生生之谓易”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以日月解“易”,主张“日月为易” 认为“易”在字源上与天象存在密切关系 《国语·晋语》:“子常易之”注“易,变也” 《左传》昭元年“子常易之”注“易,尤反也”,反亦改变 之意
《易》医关系论
中国医药学是中国文化之道的表征和载体之一 中医药学一方面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来说明医药 学中的问题;同时,又在讨论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 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的思想
思考题:
你认为中国传统医药与“易”是什么样关系? 说出你的理由
张其成,原名张其枨,1959年生,安徽歙县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 药大学教授,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客座教授、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 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周 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专著:《易道:中华文化主干》《易符与易图》《东方生命花园——易学与中 医》《象数易学》《守护生命——中国养生文化》《阳阳五行——从哲学到医 学》;主编有:《易学大词典》《易经应用大百般科》《医易文化与应用》 《医古文》等。
汉代的易学者,“象数派”为主 魏晋以后,“义理派”为主 清朝时,“象数派”又占上风
周易简介
孔子曾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 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 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周易简介
17世纪德国大赖布尼兹哲学家兼数学家: 微积分和二进位(二元式)
•我的不可思议的发现,就是六千多年前中国伏羲 氏,古代文字秘密发现 •易图真是宇宙间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
反映古人认识到顺应自然之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反映古人迷信自然之道、忽视人对自然规律主观能动 作用的一面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遁》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遁》全卦所论为隐退之道 “遁”:隐退、隐居 本爻“系遁”:迫于压力不得不隐退而不是自觉自 愿的隐退,此情况下,思想上想不通,容易产生心 理方面疾患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丰》六二:“往得疑疾”
《丰》全卦所述是古代一次日食的景象 爻辞:日食发生时,天昏地暗,人们由于不适应, 容易患心志疑惑、迷乱的疾病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兑》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兑》全卦所论为语言艺术 爻辞:商谈、谈判虽然还没有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但双方的矛盾、隔阂已经消除
易经的起源 周易简介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易》医关系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的起源
《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 《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传说伏羲氏时期,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 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 氏根据“图”、“书”画成八卦
反映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明夷》所述是箕子因劝谏不成而被迫出走的情形 “明夷”:一种鸟,本卦中隐喻光明被黑暗遮蔽 爻辞:鸟头部被射中,必死无疑 如果人患病后占问遇到此爻,就很凶险
反映头部对生命的重要性
中医药与周易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一跃而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首要代表作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周易
每一种文化的“根”都是巫术
北京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坤
中医药与周易
周易简介
《周易》--“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美称, 要旨:指导人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 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