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审计 -大纲

合集下载

风险管理审计概述

风险管理审计概述
揭示:中航油事件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市场云谲波诡,而在于 该公司从表面上看似乎已实施了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但缺少对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辅助要 素的合理关注,最终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失败。这一案例也 再次说明:风险管理不仅仅只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更 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系 统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各要素的通力协作,对风险管理不应停留 于狭义上的理解;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应指导内部审计人员从广 义上理解风险管理的涵义,全盘考虑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其 运作方式,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短板。
辅助职责



①、③
(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目标
1、总目标: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按照组 织风险管理方针和策略的部署,以风险 管理目标为标准,审核被审计部门在风 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合理性和 有效性,在损失可能发生之前作出最有 效的安排,或使损失降到最小,帮助组 织实现预期目标。
2、具体目标: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 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所有项目必 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是某一特 定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
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委员会的 AS/NZE4360、加拿大标准委员会模型、David McNamee模型、COSO模型、IIA研究基金的 ERM框架、2004 COSO-ERM模型等
事件追因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总裁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 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账 面亏损额增加到3 000万美元左右,陈久霖决定再延后交割,交易量再次增 加。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耗尽2 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 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和6 800万元的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 另需支付8 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10月10日, 向集团公司首次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10月26日,因无法补加合同保证金 而遭逼仓,公司蒙受1.32亿美元的实际亏损。12月1日,亏损达5.5亿美元, 为此公司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一、引言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评估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本次风险管理审计。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审计的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

二、审计范围与目标(一)审计范围本次审计涵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主要业务流程,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采购、销售、生产等环节。

(二)审计目标1、评估企业现有风险管理框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和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3、提出改进建议,以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企业风险管理现状(一)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企业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

部分员工对政策和流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操作不规范。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工作较为全面,但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量化方面还有待提高。

部分风险被低估或高估,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风险应对措施针对已识别的风险,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然而,一些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够,未能有效降低风险的影响。

(四)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同时,缺乏定期的风险评估和改进机制,导致风险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审计发现的问题(一)沟通与协作不畅部门之间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不足,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风险应对措施的协同性差。

例如,在一次市场需求突然变化的情况下,销售部门未能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生产部门,造成了库存积压。

(二)员工风险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风险管理只是管理层的责任。

这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忽视潜在的风险,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暴露。

(三)风险数据质量不高企业用于风险评估的相关数据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影响了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决策的科学性。

(四)应急预案不完善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在实际演练中发现存在漏洞,部分应急措施无法有效执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

五、审计建议(一)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定期的风险管理沟通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指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独立和客观的评估,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是发现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以减少风险对企业运营的不利影响。

审计要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控制与防范、风险监测与报告等方面。

首先,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评估。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企业对风险的态度和策略,并判断其是否与企业整体战略相一致。

其次,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对风险识别与评估进行审查。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企业对内外部风险的识别情况,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并评估企业对风险的评估方法和工具是否科学合理。

第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对风险控制与防范进行评估。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企业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优化、风险转移与分散等,同时对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审查,确保企业能够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

最后,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还要对风险监测与报告进行审查。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企业的风险监测机制和报告制度是否完善,包括风险指标的设置、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风险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总的来说,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全面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确保企业稳定运营。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重要的一环,旨在确保企业在面对各种风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进一步探讨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流程和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多样化。

面对如此复杂的风险环境,企业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保护自身利益并保持竞争力。

而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正是为了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方案

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方案

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方案
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方案是专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的审计方案。

其目的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风险。

以下是一份可能有用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方案: 1. 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

通过与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相关人员进行谈话,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建立审计基础。

2. 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包括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制度监督等方面,以便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 分析企业风险。

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以便发现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 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制度监督等方面。

5. 制定审计计划。

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方法等方面。

6. 实施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计划,实施相关的审计程序,包括查询和调查、检查、监盘、分析程序等方面。

7. 撰写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并提出改进建议。

8. 审计报告的披露。

根据企业的要求,将审计报告提交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相关方披露。

全员、全面、全过程风险管理

全员、全面、全过程风险管理

实务•案例丨PRACTICE&CASE全员、全而、全过程风险管理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相融合的风险矩阵管控为核心,以风险识别应对、融合管控、现场监督及预警为抓手,构建"全员、全面、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文/孙泽峰吕旭东关键词: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全员全面全过程风险管理风险预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简称公司)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各个方面,构建起“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一、“三到位”“四划分”,建立“五位一体”监督体系1.按照“三到位、四划分”原则,建立内控、审计、监察、稽核、法律“五位一体”风险监督体系。

“三到位”即组织人员到位、管理协调到位、合力监督到位。

组织人员到位:将内控、审计、监察、法律合同、财务稽核等业务整合,成立风险管理部,全面负责风险管控业务;协调管理到位:协调各专业人员参与每一次专项检査,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合力监督到位:发挥监督体系优势,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监督,共同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

"四划分"就是将风险管控体系划分为制度、业务、监督、追责四个层面。

制度层主要是将法律规章、内控制度、财务制度等规定固化为风险管控标准,使业务执行人员明晰各类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宣贯到位”;业务层是指生产运行、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人员在业务执行过程中,根据制度层提供的风险清单及制度标准,及时规范业务运作并预知风险,实现“业务执行到位”;监督层主要是借助审计、经营稽核、效能监察、合法性审査等手段监督业务层面的运行.实现“监督督导到位”;追责层面建立“问题融合共享机制”,对检査出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责任划分,严格整改追责,实现“整改追责到位”。

2.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主线,建立“五位一体”风险管控制度体系。

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制度建设、流程优化和生产经营全过程,嵌入公司治理和管控体系;以内控制度为核心,建立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相融合的风险矩阵管控模式,将内控管理体系和内控流程嵌入制度体系;将企业运营中涉及的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到风险管控流程中,形成权限控制点、风险点、廉洁点与内控流程节点相结合的风险管控矩阵。

中小银行全面风险审计报告

中小银行全面风险审计报告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一、引言以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范畴的中小商业银行已发展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小商业银行,对于扩大银行业金融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区域金融服务水平、带动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增强我国银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改革绩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在经济增长趋缓、内需倚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减弱、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城镇化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特征突出、市场化改革全面推动的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和趋势下,中小银行普遍践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特色化、集约化、错位竞争”的转型战略,结合金融全球化、利率市场化和新资本监管的影响和推动,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主体特征、管理要求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积极的风险管理是中小银行转型的关键,如何匹配总体战略要求、外部监管要求、同业竞争要求的新变化,形成适合于自身资源禀赋、又广泛吸纳先进风险管理精髓的特色、高效、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机制和体制,成为中小银行广泛关注、重点应对的重要战略课题。

二、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状况及问题1.国内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状况及问题从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现状看,目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了相对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重点风险领域都采取了各种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管理,并且新资本达标协议或自愿加入新协议银行以落实新资本协议为契机,逐步实现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有效配置,不断建立起适合银行实际的系统、全面、既满足风险管理、高层管理需要又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风险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总体特征是被动管理方式为主,逐步向主动性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

风险管理水平差异较大,股份制银行以自愿加入新资本协议为契机,风险管理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中不同规模和梯队的单体银行间的风险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总体来看,中小银行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风险管理以外生驱动为主,内生机制作用较弱。

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不断进步、创新的科学技术的要求下,在世界经济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充满了瞬息万变,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财务方面,还是在法律方面、内部控制方面都充满了风险,也就是说,企业身处于一个风险重重的环境之中。

因而,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企业的存亡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措施。

标签: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涵必要性措施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有人认为,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指的是在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下的,贯穿在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确保企业既定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潜在于企业内部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风险被规范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的过程。

这个定义是于2003年7月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美国COSO、普华永道)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还有人认为,所谓全面风险管理,为了保证企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的实现从而提供的一种过程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以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为导向,以将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执行和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为手段,以以企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策略、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理财为措施、企业组织结构中的组织职能体系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为内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为途径。

这一定义是于2006年6月《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国国务院国资委)中提出的。

综上所述,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作为一个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的庞大的、系统的动态东城,以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为途径从而使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化解是其最终目标。

二、在现代企业中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必要性分析1.应瞬息万变的外部风险环境的要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发展的健康型、持续性、稳定性的保持必须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为前提。

XX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纲要

XX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纲要

为贯彻落实全行“3510”战略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农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针对全行风险管理现状,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先进做法,本着重要性、合用性原则,制定本纲要。

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于银行的所有经营活动和操作环节中。

我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违约或者其信用评级、履约能力降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 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者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满足到期债务支付和对外承诺资金给付的风险。

此外,我行还存在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等。

为统一管理归口,将流动性风险纳入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将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纳入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

近年来,银监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建立公司管理架构、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政策流程等各方面均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

2022 年,银监会对我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检查评估后,提出“及早明确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垂直、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等要求。

随着股改工作的深入推进,我行将承受更为严格的监管压力,必须持续满足经营绩效、资产质量和审慎经营等监管要求,特殊是满足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比例指标,否则就会遭到监管问责和处罚。

今后股改上市,作为公众公司还将面对股东、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严格、公开、持续的监督约束。

我行必须严格按照市场要求,真实、充分披露风险信息,否则就会失信于客户、市场和社会,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体系更完善、经营更稳健的银行,就能以更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存款人和其他交易对手那里获得资金,从而获得更大收益。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通过购买保险、外包等 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
方。
风险监控与报告
风险监控
定期对组织的风险状况进行跟踪 和监控,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风险报告
编制定期风险报告,向上级管理层 汇报组织的风险状况。
风险调整与改进
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效果。
03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ERM和COSO框架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 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也有许多共同点。
ERM更侧重于全面风险管理,而COSO 框架更侧重于内部控制。然而,两者都 强调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更好的风险管理效果,企业可 以将ERM和COSO框架进行整合。通过 整合两个框架,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全面 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企
风险评估方法
包括风险矩阵、敏感性分 析、情景分析等。
风险评级与排序
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 行评级和排序,以便优先 处理高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计划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 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
措施。
风险规避
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 生。
风险降低
通过改善管理、加强内 部控制等手段降低风险
的危害程度。
风险转移
增强内部控制和合规性
02
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和合规性的审查和评估,帮助企业或
组织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
提高企业或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03
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企业或组织能够向利益相关
者展示其运营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增强信任和信心。
02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01
02
03
风险识别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相关主要内容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更大变化的却是人们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由此企业也就面临着更加多样的竞争环境,这就迫使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应对更加复杂和快速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外部的风险时刻显现,因风险处理不当而遭受损失甚至破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建立一定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既保证企业可以稳定的发展,又可以对风险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且不使做出的决策偏离企业的战略正途。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体系化风险防范机制是在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代表着风险管理的最前沿的理论和最佳实务。

全面风险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与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紧密相关,在战略制定中得到应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用来识别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事件,在企业风险偏好的指导下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由此可见,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也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由企业战略决定的范围之内。

换句话说就是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所有的企业,不管其大小或目标是什么,来全面系统地辨识、衡量、排序并处理所面临可导致其偏离企业目标的风险。

同时,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可以确保企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效率,保护企业不至于因灾害性事件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战略、风险管理职能、综合内控、风险理财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五个模块组成。

风险战略是指导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是针对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设计的一整套风险处理方案。

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是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者,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能安排,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风险。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一、引言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

本次风险管理审计旨在对被审计单位名称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审计范围与方法(一)审计范围本次审计涵盖了被审计单位名称的各个业务部门和主要业务流程,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运营等。

(二)审计方法1、文档审查:对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制度以及各类报告进行仔细查阅。

2、访谈:与各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3、数据分析: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风险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

三、风险管理环境(一)风险管理理念与文化被审计单位名称的管理层对风险管理有一定的重视,但在员工层面,风险管理意识尚未完全深入人心。

部分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理解较为狭隘,仅将其视为应对突发危机的手段,而未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

(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但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够顺畅,导致信息传递存在延迟和偏差。

(三)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已制定了一系列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但部分制度和流程存在过时或不适用的情况,未能及时根据业务变化进行更新和完善。

四、风险识别与评估(一)风险识别的充分性在风险识别方面,被审计单位名称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但对于新兴风险,如网络安全风险、供应链中断风险等的识别能力不足。

(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风险评估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依赖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和风险模型的应用,导致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风险应对策略的合理性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但部分策略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应对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时,仅提出了加强市场营销的一般性措施,未具体明确营销活动的目标、预算和执行计划。

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探讨

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探讨
基 于 内部 审计 视角 的全 面风 险管理 审计探讨
张 其镇 ( 江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摘 要 : 面 风 险 管 理 审 计 是 内部 审 计 在 战 略层 面 的新 发 展 , 要 特 征 表 员 对 企 业 风 险 进 行 审 查 和 评 价 。 笔 者 认 为 风 险管 理 审 计 是 在 全 面 全 主 而 现 为依 据 风 险控 制 及 管 理 机 制 识 别 固 有 风 险 与 剩余 风 险 , 根 据 审 查 出 的 剩 理 解 企 业经 营 风 险 的 前 提 下 , 别 出重 大 错 报 风 险 , 评 价 企 业 对 这 并 识 并 余 风 险指 导 企 业 内部 审 计 工 作 安 排 。 面 风 险 管 理 审 计 重 点 关注 评 估 企 业 全 些 风 险 的控 制 措 施 , 企 业 控 制 不 足 或 无 效 的部 分 则 形 成 剩 余 风 险。 全 而 面 风 险管 理 框 架 , 制 固有 风 险范 围 , 通 过 评 价 固 有 风 险 管 理 机 制 , 别 与 针对 剩 余风 险 , 控 并 识 内部 审 计 人 员 应 制 定 出相 应 的 策 略 措 施 , 识别 出 的 对 管 理 企 业 剩 余 风 险 。 本 文 通 过 构 建 全 面 风 险管 理 审 计 框 架 , 点 探 讨 分 析 基 重
并 通 过 建 立 一 个 风 险规 范 机 制 来 识 别 与 控 制 这 些 重 大风 险 , 已成
把握审计面 临的风 险 ; 改进控制测试 , ③ 以识别可能存在 的重大错报 风 险; 扩大审计证据 内涵 , 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 的证据也作 为 ④ 将 部 审计 只 关 注 企 业 经 营 方 面 的 风 险 ,难 以 识 别 和 控 制 企 业 战 略 层 形 成 审 计 结 论 的依 据 。 面 风险 , 此有 必要转换 内部审计 工作 思路 , 战略视 角分析 与考 因 从 2 全 面 风 险 管 理 审计 的风 险 要 素整 合 虑 内部 审 计 工 作 。鉴 于 此 , 文 拟 从 战 略 视 角 重 新 审 视 内 部 审 计 工 本 风 险管 理 审 计 与 传 统 风 险导 向 审计 在 风 险概 念 上 的定 义 是 完 全 作 , 讨 基于 战略基础 的内部审计 模式 下 , 何在 审计 工作 中全面 不同的。 探 如 由于 现代 企 业 的管 理 方法 、 织 架 构 、 息 流 程 、 球化 等 因 组 信 全 规 范 与 管 理 企 业 战 略 风 险 与 经 营 风 险 , 以 期 为完 善 内 部 审 计 工 作 素 直 接 影 响 到 固 有风 险从 而 影 响到 检 查 风 险 的高 低 , 因此 风 险管 理 抛砖 引玉。 审 计 中 的风 险 , 但 吸 收 了风 险 基 础 审 计 的 各 种 特 点 , 将 眼 光 扩 大 不 还 1 全 面 风 险管 理 审计 : 义 与 特 征 定 到 企 业 的主 要战 略 目标 和 主要 风 险评 价 指 标 等 ;不 单 评 价 企 业 的 内 风 险 , 常 是指 一种 未来 的 不确 定 性 , 要 用 于 衡 量 偏 离 期 望 值 部 控 制 ,还 关注 并且 管理 企 业 固有 风 险 中 的战 略 风 险 和 经 营决 策 风 通 主 波 动 的程 度 , 非 专 门指 未来 可 能 出 现 的坏 结 果 的状 态 。 照这 一 原 险 。 于 此 , 理 层 就 必 须 考 虑 在 没 有 采 用任 何 措 施来 改 变 风 险 的可 并 按 鉴 管 则 , OS 将 企 业 面 临 的 风 险 定 义 为 ,风 险 是 一 个 事 项 将 会 发 生 并 能 性 或 者影 响 的 条件 下所 存在 的 固 有风 险 ,还 必 须 关 注 采 取 风 险应 C O “ 给 目标 实 现 带 来 负面 影 响 的 可 能 性 ”C O,0 4) ( OS 2 0 ,从 而 正 式 将 企 对 措 施 后 所 残 存 的其 他 风 险— — 剩 余 风 险 。 业 风 险 纳 入 企 业 经 营 管 理 决 策 中。 当前 被 国外 企 业 所 广 泛 推 崇 的 C O 系 列 报 告 正 是 基 于 此 目 0S 11 风 险 管理 审计 的含 义 . 的而 研 究与 颁 布 的。 C 0 建 议 企 业 控 制经 营 风 险 的 方式 是 建 立 良 OS 风 险 管 理 审 计 属 于 改 善 企 业 经 营 效 率 ,提 高 企 业 价 值 的一 项 重 好 的 内部 控 制 制 度 , 期 控 制 及 管 理 企 业 经 营决 策风 险 , 于 企 业 战 以 至 要 工 作 ,而 现 代 企 业 经 营 管 理 的重 要 发 展 是 传 统 制 度 导 向审 计 向基 略层面 的风险应对 与控制 , OS 于 2 0 C 0 0 4年颁 布 了 《 企业风 险管 于风 险考量与控制 的风险管理审计转换。卓继 民(0 5认为 , 险管 理——整合 框架》 20 ) 风 报告 , 其宗 旨是 帮助 企业识别 、 评估及控 制企业战 理 审 计 吸 收 了风 险审 计 各 种 特 点 ,并 且 将 审 计 的 关 注 点 扩 大 到 企 业 略层面 的风 险, 以期弥补 9 2版 C 0报告的不足。 OS 系列报告 OS C O 的主 要 战 略 目标 、 理 层 对 风 险 的容 忍 度 、 要 风 险评 价 指 标 、 管 主 以及 成 功地 将 企 业 的 战 略层 面 风 险 与经 营层 面 的风 险 都 纳 入 企 业 全 面 风 企 业 绩 效评 价 分 析 等涉 及 现 代企 业 整 体 风 险 管 理领 域 的 多 方位 角 度 。 险管理框架体 系中,为内部审计人 员有效地进行企业各层面 的风险 我 国 内部 审计 准 则 ( 0 5 将 风 险 管 理 审 计 界 定 为 内部 内部 审 计 人 识 别 与控 制 奠定 了基 础 。 20 )

论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

论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

企 业风 险 管理 的 目标 是 以最 小 的成本 达到 最大 的安 全 效 果 ;2 企 业 风险 管 理 由风险 识 别 、 险衡 量 和 () 风 风 险控 制 几个环 节组 成 ;3 实现 风险 管理 目标 的 主 ()
变和竞争的激烈, 企业风险 日益增大 , 使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 受 到严 重 的挑 战 , 因此 , 业管 理者 对 风险 管 企
要 手段 是控 制 。风 险管 理 的 目标 与企 业总 目标 是一 致的, 风险 管理 是管 理层 的一 项 主要 职责 , 它应 当确 保 组织 中有 良好 的 风 险管理 过程 , 并使 其 发挥作 用 。
成 功 风 险管 理 的关 键 是 取 得超 额 价 值 的权利 , 是有
意识地 面对 风 险 , 不是 不知 情地 接受 风 险 。 据权 而 根
据 决 策 的需 要 , 对影 响 战略 目标 实 现 的不 确定 因素 进 行 识 别 、 析 , 施 风 险 规 避 、 险 抑制 、 险 控 评 实 风 风 制 、 险转 移 、 险保 留 、 险利用 等 战 略 , 风 风 风 把风 险程
度 降低 到 可接受 水平 的系统 管理 过程 。管理层 根 据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l 期
V0 .2 . 1 1 1 No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Xu h u I siueo c n lg o r a o z o n ttt fTeh oo y
20 年 1 06 月
【 键词 】 内部 审计 ; 险管 理 ; 位 ; 关 风 地 责任 ; 用 作
【 中图分 类号 】 F 3 . 7 【 2 9 4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1 7 — 7 4 2 0 ) 10 0 — 3 6 30 0 ( 0 6 O — 1 80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方案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方案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木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

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

是指区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报失的风. 险、(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身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普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朱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米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户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收益与风险匹配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

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问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

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健全审计风险防控体系

健全审计风险防控体系

健全审计风险防控体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健全审计风险防控体系在当前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风险,包括信息不完整、错误、欺诈等,对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和合规性可能带来影响。

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预防潜在风险,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需要明确审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审计风险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包括管理层欺诈、员工不当行为、内部控制不力等;外部风险包括市场变化、法规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风险,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相应的防控机制。

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需要明确各类审计风险的可能来源和影响。

在审计风险来源方面,主要包括人、事、物三大类。

人为因素包括管理层、员工、外部审计师等;事实因素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等;物质因素包括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等。

在审计风险影响方面,主要包括经济损失、声誉损失、法律责任等。

了解审计风险的来源和影响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防控措施。

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需要制定详细的审计流程和规范。

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审计规范包括审计准则、审计标准、审计方法等。

审计流程和规范的制定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确保能够全面、系统地覆盖审计风险的防控。

第四,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是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首要手段,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改进。

审计监督机制是保障审计风险防控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或监督机构,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和专业人才。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工具等来加强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企业还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的审计团队,包括审计师、风险管理专家、内控专业人员等,共同协作完成审计风险的防控工作。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引言在现代社会,任何组织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内部的操作问题,也可能来自于外部的环境变化。

为了降低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介绍一些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什么是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用来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风险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

它的目标是帮助组织管理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组织的负面影响。

风险管理政策和目标:组织需要明确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目标,确保其与组织整体战略和目标一致。

风险识别和评估:组织需要能够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并确定其严重性和概率。

风险处理:组织需要制定适当的风险处理策略和计划,包括风险的避免、减轻、转移和接受。

风险监控和审计:组织需要建立监控和审计机制,以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法规要求。

风险沟通和报告:组织需要确保及时和有效地与相关利益相关者沟通和报告风险信息。

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风险识别工具:包括风险清单、流程图、鱼骨图等,用于识别和记录可能的风险。

风险评估工具:包括风险矩阵、风险指数等,用于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概率。

风险处理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等策略,用于处理已经识别和评估的风险。

风险监控工具:包括风险指标、风险报告等,用于监控风险的变化和趋势。

风险沟通工具:包括会议、报告、培训等,用于与相关利益相关者沟通和共享风险信息。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步骤明确组织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目标。

组织需要制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整体战略和目标一致。

识别和评估风险。

组织需要通过使用风险识别工具和方法,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并确定其严重性和概率。

制定风险处理策略和计划。

组织需要根据已经识别和评估的风险,制定适当的风险处理策略和计划,包括风险的避免、减轻、转移和接受。

建立风险监控和审计机制。

组织需要建立监控和审计机制,以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法规要求。

内部审计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内部审计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内部审计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一、引言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独立的评估和监控活动,旨在提供有关组织实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对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

本报告旨在总结内部审计对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评估结果,并提供改进建议。

二、风险管理框架本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是基于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建立的。

框架明确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和责任分工。

内部审计团队对框架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发现以下问题:1.风险管理目标不具体并缺乏关键绩效指标,导致难以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2.风险管理流程中,风险评估和监控环节缺乏科学的方法和高效的工具,容易造成漏洞和遗漏。

3.部分员工对风险管理框架存在误解和不配合,导致风险管理的难度增加。

三、风险识别和评估内部审计团队对本组织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计。

审计结果显示:1.组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不够全面,主要关注财务和合规类风险,对战略和操作风险的识别不足。

2.风险评估的依据不够科学和客观,缺乏系统性的风险测量和计量方法。

3.风险评估结果没有全面考虑到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导致风险优先级排序的不准确和不可信。

四、风险控制和监控内部审计团队对本组织的风险控制和监控措施进行了审计,并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风险控制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2.风险监控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事件。

3.部分员工缺乏对风险控制和监控措施的清晰理解和有效配合,减弱了风险管理的效果。

五、改进建议基于对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评估,内部审计团队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以便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控。

2.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提高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加强对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将战略和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的范畴。

4.完善风险控制和监控机制,确保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风险事件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理。

全面风险管理审计业务规范

全面风险管理审计业务规范

1 有关定义与基本要求1.1 定义1.1.1 风险是指在公司及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对公司及企业实现战略及经营目标的影响。

风险普通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5 个一级风险,也可分为决策风险与执行风险或者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等。

1.1.2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环绕战略目标,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参预,通过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哺育风险管理文化,为实现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1.1.3 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全面风险管理情况特殊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所进行的审查评价,重点关注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防范和控制。

1.2 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2.1 谨慎性原则。

审计人员应深入查找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项风险,客观谨慎评估风险等级以及风险应对效果,充分考虑各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1.2.2 成本效益原则。

审计部门实施风险管理审计项目,应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严格控制审计成本,以适当的投入实现审计目标。

1.2.3 全面性原则。

审计人员应将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所有领域和环节的风险管理情况纳入审计检查范畴。

1.2.4 重要性原则。

审计人员应主要关注被审计单位重点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的风险管理情况。

1.3 本指引合用于公司审计部门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专项风险管理审计,可参考本指引相关内容。

2 各级审计部门职责2.1 审计部负责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审计制度,提出年度风险管理检查评价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提出改进完善意见,向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反馈,并向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报告。

2.2 审计部派出机构(审计组)和企业审计部门负责本指引的贯彻落实,按照有关要求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并应将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除向本单位报告外,还应及时报告审计部,同时审计过程中注意探索经验,并接受上级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全面风险管理办法一、引言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降低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障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本将详细介绍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概念、目的、原则、方法以及实施步骤和流程等。

二、风险管理概述1. 风险管理定义与范围- 风险管理定义: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使组织面临的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为其决策提供支持的过程。

- 风险管理范围:全面风险管理覆盖组织内外部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

2. 风险管理目的与原则- 风险管理目的:保护组织资产、提高组织绩效、增加组织价值,为组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风险管理原则:全员参与、体系化管理、科学决策、持续改进。

三、风险管理方法1. 风险识别和评估- 风险识别方法:风险清单法、事件树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

-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2. 风险控制与监督- 风险控制方法: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承担等。

- 风险监督方法:风险指标、风险报告、风险审计等。

四、风险管理实施步骤和流程1. 风险管理规划阶段-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

-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和分配职责。

2. 风险识别和评估阶段- 确定风险识别方法。

- 开展风险识别工作。

- 进行风险评估和排序。

3. 风险控制和监督阶段-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 监督风险控制效果。

五、附件1. 风险管理计划模板2. 风险识别清单模板3. 风险评估矩阵模板4. 风险控制措施表格模板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公司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5年颁布的一部法律。

2.《合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9年颁布的一部法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审计(大纲)
(上海蓝草咨询)
一、风险管理治理架构的审计
风险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评价。

二、高级管理层、业务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履职审计
各部门管理人员能否将本部门风险工作与全面风险管理关联的评估。

审计案例:从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入手,结合访谈,评价管理部门对条线风险管理的履职有效性。

对各类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营业网点)风险管理履职审计重点。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审计
制度的完备性、有效性,策略、偏好、限额的规定及评估。

审计案例:从制度清单入手,评价银行制度健全性和制度建设能力。

高级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及对风险限额的接受程度,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评估。

是否将高级管理层的意见转化为制度的评估。

四、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机制的审计
从高层到普通员工,对制度权威性的认识评价。

管理部门和普通员工在制度执行的主动性评价。

审计案例:从大额贷款的审批评价某银行贷审委工作的有效性。

审计案例:透过现金调拨的具体流程,评价现金管理制度的执行。

五、相互制衡机制的审计
评估各类业务和部门间的边界是否清晰,评估上下机构间、横向部门间、各类人员间,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相互制衡制约的机制。

案例:从某行员工信息的维护流程,评估该行在员工管理方面的重大隐患。

六、沟通机制的审计
风险管理为主题的沟通机制是否畅通。

行领导是否为员工搭建良好的风险管理沟通交流平台。

各类机构和管理部门例会制度是否健全,例会工作内容对风险沟通机制的影响。

单位(或部门)主管怎样通过例会平台鼓励风险管理事项的充分沟通。

报告途径是否畅通。

七、问责机制建设的审计
问责和考核机制的建立情况评估。

考核有效性评估。

考核的维度分析评估。

八、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风险管理相关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能力的评估:独立风险管理系统、嵌套在业务系统中的风险控制模块。

案例:某银行远程授权系统应用中的有效性评价。

信息资产的管理情况和能力评估:科技人员、网络、硬件、软件等。

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有效性评估:书面文件、测试、演练、持续动态调整情况。

九、监督检查体系的审计
重点评估事后监督制度、检查制度是否建立,事后监督和检查人员与前台人员的分离,事后监督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整改机制是否得到落实。

案例分享:某行因事后监督无效导致前台员工利用开户撤销挪用客户资金。

审计方法:调阅事后监督制度,实地查看事后监督中心及其运行情况,查看问题整改情况。

十、风险管理相关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审计
案例:从信贷贷后管理的匮乏,看信贷人员的配置合理性。

怎样评价人员配备是否合理,高级管理层的意见、风险的接受。

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就资源配置方面的平衡关系。

人力资源不足的有效补偿机制是否建立。

案例:银企对账的集中管理解决网点对账人员与前台人员的制约。

培训机制评价:内训师队伍的建立,培训计划,培训效果评价。

案例:某银行的每周培训制度。

十一、风险评估机制的审计
全面风险主动评估机制是否建立。

除了银监会、省联社等监管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外,能否定期不定期、主动对各类风险进行主动评价。

新业务开办、新系统建设、新网点设立、重大财务事项等,是否能主动评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