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苏教版

《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的主要意旨是引导学生在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学习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指的是后代跟亲代之间总是有所区别,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一般有基本重组和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而生物的相应性状一般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环境的变化,但若变异了,会影响其生存,而大多数变异是不利的,但也有些是好处,有变异才有进化。

同时遗传和变异既是互相矛盾的,又是互相依存的。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而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进行了这方面的学习,从而理解到变异比遗传稍难,了解到变异有两种:一种是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能对同一种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三、说学情通过观察现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仅有遗传的特性还有变异的特性。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并能对同一现象作不同探索。

从科普资料中吸收各种信息。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形成积极的科学热情。

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看,对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关于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的了解为难点。

关于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难点: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和了解,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同时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

六年级生物变异现象科学教案

六年级生物变异现象科学教案

六年级生物变异现象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遗传基本知识,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2.掌握常见生物的变异现象以及原因。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发现兴趣。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学会用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现象。

2.难点: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教科书、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若干常见生物标本、实验器具。

3.图片和视频资料:关于生物变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的日常观察和发现实例,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

2.实验教学法: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的实验,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和观察生物变异现象。

3.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并分析观察到的生物变异现象。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更多生物变异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生物的特殊现象,如长得比其他同类更高的植物、长得比其他同类更大的动物等。

2.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观察到生物的一些特殊的变异现象?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疑问或解释吗?第二步:理论知识介绍(10分钟)1.通过教材和课件的展示,向学生介绍生物的遗传基本知识,解释基因和变异的概念。

2.讲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迁移、自然选择等。

3.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几个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叶子颜色的变异、动物体形的变异等。

第三步:实验观察(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个生物标本。

2.指导学生观察标本的特征,并记录下标本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是遗传变异还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观察到的生物变异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差异的原因。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 生物的变异现象》1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 生物的变异现象》1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 生物的变异现象》1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2 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变异现象,包括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的变异现象,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了解变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探究和发现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了解变异的原因。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探究和发现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生物的变异现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为学生探究和发现生物的变异现象打下基础。

3.实例分析:展示一些生物的变异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变异的现象和原因。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变异的原因。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理解变异现象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变异现象的分类和形成原因;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演化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和相关实物图片、视频资源;2.学生准备笔记和课堂讨论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和奇特的生物形态变异图片,引起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对这些变异现象的观察和猜想。

2.知识讲授(20分钟)2.1定义变异现象:生物在繁殖和演化过程中,因基因突变或基因组重组等原因,出现形态、遗传物质等方面的改变,称为变异现象。

2.2分类:根据变异的性质和程度,可以将变异分为形态变异、生理变异和遗传变异。

2.3形成原因:突变、性状变异、环境变异和遗传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形成原因。

2.4变异的意义: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手段。

3.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如人类的多指症、蝴蝶的翅膀颜色变异等,引导学生分析变异的因素和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实物或视频资源,更加形象地呈现变异现象。

4.思考和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4.1你知道哪些生物的变异现象?4.2为什么生物会出现变异现象?4.3变异现象对生物的演化和适应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变异现象的理解程度。

2.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分析所给生物形态或生理变异现象的原因,并思考其对生物适应环境和进化的作用。

3.课堂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所给案例的分析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并提出问题,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

4.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变异现象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已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卷发与直发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薄嘴唇与厚嘴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大拇指能弯与不能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人的变异 什么叫变异?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 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一些不同的特 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象》教案
平发迹
“V”型发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象》教案
无酒窝
有酒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象》教案
下颌中央有沟 与下颌中央无沟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舌头能卷 与舌头不能卷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舌头能卷的最高境界
传说幸运草之名是源自拿破伦,一次他正带 兵行过草原,发现一株四叶草,甚觉奇特,俯 身摘下时,刚好避过向他射来的子弹,逃过一 劫,从此他便 称四叶草为幸运草。辗转流传四 叶草已经被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它的四片 叶子分别代表着爱情、健康、名誉及财富,拥 有它将为您带来好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象》教案
归纳总结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可 遗传 变 异: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生物的
引起的变异
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变化而遗传物质
未变引起的变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课堂训练
1、普通西红柿和樱桃西红柿属于同种植物,但它们 果实的大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属于变异。
2.生物的变异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优质教案

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能对同一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同一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游戏导入,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1. 观察、记录:出示双胞胎图片。

请学生找找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找完之后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互动,生发言。

)2. 以上的对比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比对,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又有多少不同之处呢?3. 出示一些外形特征的图片,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外形上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4. 观察、统计:接下来我们看看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小组内同学相互观察,做好记录后完成桌上的调查表,组长统计各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5. 分析记录表:经过观察、统计,得出结论:我们虽然都同属于人类,而且年龄相仿,但是在外形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6. 小结: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后概括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了。

[设计意图:从寻找双胞胎的不同开始,让学生意识到再相似的生物中也有不同的地方。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1. 提问:变异现象在我们人类身上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2. 出示金鱼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的金鱼,会有什么发现?这些差异性说明了什么?(金鱼也是有变异现象存在的)3. 出示康乃馨和玉米图片,请学生观察,找不同之处,解释这是什么现象。

4. 拓展: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出现了变异的动、植物?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属于变异现象的?5. 多媒体展示各种动植物,激发学生对物种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6. 小结: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变异现象的概念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了解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教学磁带、投影仪、幻灯片、生物变异样本等。

2.学生个人课桌、活动室和教学利器。

3.生物变异的图片,包括颜色、形状和某些器官的样本。

三、教学内容1.引入,导入生物多样性、进化的话题。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

2.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

通过幻灯片和生物样本,给学生展示生物的颜色、形状和某些器官发生变异的样本。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察。

3.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让学生自己探索水平,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测。

4.介绍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通过让学生阅读和讨论材料,了解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以及该变异如何适应环境。

5.给生物变异小组演示,让学生了解小组别名,学生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变异日志,以及小组陈述小组检查结果,与小组分享结果。

6.小组辅导和集体写作。

指导学生根据小组日志或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让每个小组各自总结一个表格,检查不同类型的生物变异,原因和影响。

根据范例表格,整理所有小组的汇总表格。

7.总结,回答问题。

在生物变异演示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什么是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如何?四、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

通过提问来引入和介绍新的知识,调查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理解。

2.连横。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案例法。

通过生物变异的实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类型和影响。

4.团体研讨。

通过让学生分组或小组工作,深化学生对生物变异的了解和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2.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 掌握生物变异的形式和原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变异。

教学重点:1. 生物变异的定义和分类;2. 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教学难点:1. 生物适应性变异的解释;2. 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回顾之前所学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介绍生物变异(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介绍生物的变异形式,如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并解释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Step 3 生物适应性变异(25分钟)教师引入生物的适应性变异概念,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变异。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适应性变异的重要性和影响。

Step 4 生物变异与进化(2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和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教师介绍自然选择的概念,解释生物变异如何促进物种的进化,通过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Step 5 案例学习(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生物变异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案例中生物的变异现象,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异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Step 6 总结和拓展(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扩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变异的意义、未来研究的方向等。

二、反思:本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导入环节设计得当: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变异的形式和原因;3. 提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案例,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变异;但也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内容较为繁多,导致时间不够充裕。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优质教案

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 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2. 学生讨论。

(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 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1. 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出示成龙一家三口的照片)2. 学生仔细观察。

3. 交流发言。

4. 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 小结。

(幻灯片出示人的外形差异图片)6. 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 讲解:变异。

[设计意图:从寻找成龙一家三口的不同入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深入探究人的外形特征有哪些不同提供证据。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1. 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2. 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 指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

4. 汇报交流。

5. 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 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8. 了解变异的种类。

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第一篇: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

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

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

由于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

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教材通过探究实验来说明变异的普遍性及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如果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更根本的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

所以我把本节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对变异的影响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及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让学生了解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生物的变异现象》2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生物的变异现象》2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 生物的变异现象》2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2 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变异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容易将变异和遗传混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变异现象可能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学会判断遗传和变异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2.教学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异现象的思考,导入新课;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变异的概念和类型;3.课堂讲解:讲解变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变异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变异现象的认识;7.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类型:…•原因:…•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变异概念、类型和原因的掌握程度;2.学生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作用的理解程度;3.学生在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并探究其原因。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变异现象,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的变异现象,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理解变异现象,并探究其原因。

同时,学生对于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够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掌握探究变异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探究变异现象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变异现象。

3.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变异现象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例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生物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变异现象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变异现象的定义,并详细讲解变异现象的类型和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变异现象的原因。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2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2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知识与技能知道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这在生物界很常见;理解变异有两种: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关键点:什么是变异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将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多张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找到关于变异的谚语。

课程安排1节课。

教学过程1。

回顾与介绍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在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时,观察了生物界许多家庭的照片,你们有什么发现?我们能够遗传父母的特征。

就像图片中的两颗豌豆一样,请看ppt上的房祖名照片。

小结:我们能够遗传父母的特征。

但又不会和父母长得一模一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1.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参与并解释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后代和父母之间以及同一物种之间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的特征。

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异”。

3.动植物之间的差异(1)仔细观察p46图片,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2)小组讨论回答(3)展示三叶草的图片,讲述“幸运三叶草”的传说。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在校园里找到“幸运三叶草”4、了解关于变异的谚语:点击“幸运的四叶草”,看它告诉我们什么?三、拓展1.理解两种形式的变化提问:有谁知道这个“唐白虎”点“秋香”是怎么一回事?常州一家动物园向世界各地的一只名叫“唐白虎”的白虎“求婚”。

谁知道只有少数白虎符合条件。

常州动物园经过深思熟虑,将园内一只黄色孟加拉雌虎作为“准新娘”,取名“黄秋香”,搬进了“唐白虎”的住所。

小学科学419《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419《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419《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小学科学教案: 生物的变异现象【引言】生物的变异现象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生物的变异指的是生物在遗传上或形态上的差异。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探索变异现象的原因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变异现象进行科学实验。

【目标】1. 学习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 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和作用。

3. 发现和观察生物的变异现象。

4. 进行变异现象相关的科学实验。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生物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怎么发生的呢?" 让学生先思考这个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 生物变异的概念(15分钟)a. 向学生解释生物变异的概念和定义。

生物变异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在遗传上或形态上的差异。

b. 进行一些例子的讨论,例如:人类的身高、花的颜色等都可以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3. 生物变异的原因(15分钟)a. 解释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通过图表和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这两种原因是如何导致生物的变异现象的。

4. 生物变异的作用(15分钟)a. 向学生解释生物变异的作用。

b.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生物变异在物种适应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5. 观察和记录(20分钟)a. 给学生分发观察记录表格,并解释如何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变异现象。

b. 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身边的生物,并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变异现象。

c.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观察结果。

6. 分享和讨论(15分钟)a.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察到的变异现象进行分享。

b.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就观察到的变异现象进行讨论。

c.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变异现象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和扩展讨论。

7. 科学实验(25分钟)a. 介绍一种与生物变异相关的简单科学实验,例如:草的生长在不同水域中的变化。

b. 分发实验指导册,并解释实验步骤和记录要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生物的变异》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

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情分析(心里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

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 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我选择下面的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本着《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等方面得到提高”的要求,以及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采用了:1.多媒体教学法。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1教学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

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的刘强,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从教材第17页至19页)
2、教材的编排:
(1)、本课与《生物的遗传》《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

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

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异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

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金鱼、千姿百态的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

这些动植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

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2
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变异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3、教材前后联系:
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3至5年级科学教材中《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奥秘。

4、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同一类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的差
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3)、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德育目标:(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5、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6、练习内容的安排:本课教材上有三个方面的练习题,第一是做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并填写记录表,这个练习题可课前利用课外时间分组统计完成,然后在课内汇报交流。

另一类练习内容是收集对变异现象作生动描述的谚语或俗语,这个练习题也可课前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再在课内汇报交流评价。

第三方面的练习题是能简单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现象,教师可补充常见的练习题,只要学生能正确判断就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的变异现象比生物的遗传现象稍难理解些,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比较少,。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本课我准备以学生探究研讨法为主,以教师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系统知识信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重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研讨,让学生讨论动植物的差异性,有利于他们感知变异并对变异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突破教学难点“同一类动、植物的特征存在差异性是因生物的变异所致”。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合作能力。

此外我还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四、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 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入方法是以复习生物的遗传现象入手,提问引出:同学们,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有没有差别呢,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从了解人类外形特征的差异来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10分钟)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P17页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以及她。

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之处(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同桌交流汇报)
接着了解同班同学之间外形特征的差异,分小组完成记录表,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课件出示记录表,再小组汇报)。

然后归纳总结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课件出示“变异”的定义,强调关键词)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认识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15分钟)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教材P18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小组讨
论回答,接着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对此作出相应的解释。

进而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接下来出示对变异现象作生动描述的谚语或俗语。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十个样”等。

最后让学生列举出类似的谚语或俗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3、变异现象的拓展(8分钟)
首先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在生活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并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接着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提问: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让学生明白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还补充一些不可遗传的变异,如车祸导致的后天残疾等;进一步了解可遗传的变异,如高茎豌豆播种长出矮茎豌豆。

(三)巩固练习
围绕上述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习题,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7分钟)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同班同学外形特征差异调查表;二是变异的概念;三是相关变异现象的谚语或俗语。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我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对教材和教学结构进行了说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精品范文 ------------------------------------------------------------- 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放心下载,价格实惠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到基础上,本学期以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不同层次师资人才为目标,立足校本培训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1(强化管理,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为推进教师自我学习,学校鼓励教师网上学习,根据学校要求进行理论学习摘抄和教育博客建设。

教师自学理论学习的内容要贴近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实际,继续实行月检查考核管理制度。

2(组织落实,安排教师参与各级培训。

为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认真落实区教培中心组织的各级各类的学科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与。

本学期组织安排学科教师参加润州区培训中心组织的第十二至十五期“名师讲堂”语文、数学、英语培训活动近30人次;组织教师参加省“蓝天杯”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和省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观摩5人次;组织参加区语数英及技能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培训近50人次。

3. 全员培训,提升所有教师业务水平。

为加快课堂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促进教师电子备课和多媒体应用能力,会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1)教导处9月份组织开展了全校性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2)为适应教学条件变化,11月组织了全体教师的白板书写竞赛;(3)为更新理念,12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2012年”课程网络培训学习,在编在校教师均完成12学时课件培训任务,计完成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24学时。

4(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为加快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不同层次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在全员培训的基础努力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 / 4
---------------------------------------------------------------精品范文 ------------------------------------------------------------- 好文档上豆丁网,应有尽有。

4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