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学案苏教版
苏教版(2018)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系?(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课前准备:
1、读熟陶渊明的诗《饮酒》、陆游的《游山西村》
2、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大意。
要求读通、读熟
一|导入新课:可由已学诗文《归园田居(其三)》《桃花源记》导入陶渊明及《饮酒》
二、学习《饮酒》:
1.自由读诗,思考:
(1)本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哪些词、句突出作者这份情感的?
2.交流时,明确:
(1)指名读、齐读
(2)在抓住有关诗句,感悟诗歌情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分析以下内容:
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何意思?(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初三语文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学会读书(七)
总课时
2
第1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
课型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笔精华(七),理解基本内容
2、学习《饮酒》《游山西村》理解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感情。3、赏析名 Nhomakorabea并背诵该诗。
苏教版九下古诗三首教学案二稿.doc
江滨中学九年级语文四动三三制教学案第二稿课题: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主备:朱军审核:签字:执教: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2.体会诗词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初步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第一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第二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诗歌三首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诗歌三首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以下是为您推举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诗歌三首。
行路难李白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内容,积存名句。
2、感知诗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育学生立志报国以及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
教学难重点:感知诗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回忆关于李白的文学常识资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终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剧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心时局安危,喜爱祖国山河,怜悯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擅长从民间吸取养分,想象丰富奇怪,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写作背景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本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因得罪权贵,不到三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
这首《行路难》可能就是离京时所作。
三、解题:《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四、研读赏析1、前四句写京城友人为李白饯行。
宴席的档次很高,从哪里可以看出?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清酒、珍馐形容酒肴珍奇斗十千、直万钱形容酒菜价格高2、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却难以下咽,想要舞剑助兴,却又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其内心苦闷,所以有这样的动作神态。
3、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想像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背会默。
2、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中名句。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
不是一时所写,
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尔:这样。
④心远地自偏:
号放翁。
绿柳繁茂荫浓,鲜花鲜艳明丽。
⑤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预习作业
说明:预习作业、训练作业、当堂检测及巩固作业附后。
苏教版九年级下《古诗三首》学案包括答案
《古诗三首》学案学习要点:1、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
2、通过学习,认真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能够赏析古诗名句的深刻内涵,领悟诗人的人生志趣。
学习过程:一、赏析《饮酒》我的空间1、了解陶渊明:2、熟读诗歌。
(1)理解诗歌内容,说说古诗的含义。
(2)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A“而无车马喧”:B“悠然见南山”中“见”为何不能换成“望”?C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义。
(3)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3、名句理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便”“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总结中心思想:二、赏析《行路难》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熟读诗歌,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3、赏析五、六句。
4、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5、诗的最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作者怎样的志向?6、总结全诗:(1)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2)中心意思:三、赏析《游山西村》1、了解作者2、熟读、理解古诗。
(1)说说全诗的意思。
(2)理解一、二句的意思,表现主人什么特点?(3)名句,三、四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复述五、六句的内容。
(5)理解七、八句诗的意思4、总结中心意思:随堂检测一、《饮酒》诗.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话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调?辞官归隐后闲适、优雅、宁静的生活情调。
2、作者欲辨的“真意”有哪些“意”呢?造化自然之趣,宇宙人生之理。
(意近即可)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超凡脱俗,恬淡宁静的生活志趣。
二、《行路难》诗。
1、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答:_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___ 2、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答: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初中语文】诵读欣赏:古代三首教案 苏教版
古诗三首thzyh1968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设想: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使至塞上》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关于王维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二、写作背景本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夏,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宣慰。
三、相关字词单车:指独自。
问:慰。
属国:附属国。
居延,汉时属国,在今甘肃张掖西北,此行的目的。
《后汉书·郡国志》:“凉州有张掖、居延属国。
”过:访。
征蓬:蓬草根浅,随风飘行,所以古人以征蓬、飘蓬喻行旅之人。
征,行。
萧关:汉、唐时西边要塞,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斥候,即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边疆重镇都护府长官,这里指崔希逸。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
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汉将窦宪击破匈奴北单于,追击至燕然山,刻石纪功而回,后世用为克敌制胜的典故。
这里借用之。
四、赏析:“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缘愁是个长。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夸X2、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
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3、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不怕。
缘:因为。
遮:遮挡,遮住。
4、在现代,“浮云”是一个很流行的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出处古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网络用语:“夫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下一点也不稀罕”——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释义: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5、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出示: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30岁,由某某县令改任舒州通判。
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
”——陆贾《新语慎微篇》。
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天子与太阳同辉,“日”象征着帝王,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6、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并且不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
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诵读整首诗歌(师: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
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雄心壮志,请同学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五、比较异同1、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1)借景抒怀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
正课:
一、朗读《行路难》。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九年级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
正课:一、朗读《行路难》。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四、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停” “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诗词曲三首》(《观沧海》《江城子》《山坡羊》) 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诗词曲三首》(《观沧海》《江城子》《山坡羊》)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诗词曲三首》(《观沧海》《江城子》《山坡羊》)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1《诗词曲三首》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背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学经典赏析》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朗读、赏析和评价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体会文学的艺术魅力,增强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而其中《诗词曲三首》就是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观沧海》、《江城子》、《山坡羊》三首诗词曲,并理解其意义。
2. 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诗词曲的意境、风格和人生哲理,领悟诗词曲的艺术魅力。
3.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诗词曲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 正确理解诗词曲的意境、风格和人生哲理。
2. 学习和运用诗词曲知识,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难点:1. 通过阅读和理解,详细解读《观沧海》、《江城子》、《山坡羊》三首诗词曲。
2. 运用学习到的语言表达知识,综合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学生需要先预习三首诗词曲的篇目,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做到:(1)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环境;(2)了解三首诗词曲的类型、风格与主题;(3)预览三首诗词曲的重点解读部分,对学习有所铺垫。
2. 教学环节:(1)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诗词曲,并对朗读进行适当评价和感受。
(2)解读:先带领学生了解三首诗词曲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进行详细的解读,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 《观沧海》: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海洋的景象表达人生的意义,探讨人生不可避免的起伏和波澜。
② 《江城子》: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江水的景象表达国家和家乡的现状,探讨民生、社会和政治的关系。
③ 《山坡羊》:分析诗人如何通过羊儿的形象表达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启示着我们对待生命和财富的态度。
(3)研讨:根据解读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表对三首诗词曲的研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初中语文】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教案1 苏教版
古代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早春》1、解题及作者简介解题: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整体感知①结合课下注释自学。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
②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③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④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
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
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这句诗,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学习《西江月》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九年级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
正课:一、朗读《行路难》。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四、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停” “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诵读欣赏(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诵读欣赏(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把对文本的质疑提升到阅读欣赏的层面,进而引向作品深处。
“自主质疑”“自由鉴赏”构成教学主板块,两步由浅入深,互为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莎剧两那么独白的深刻内涵和表达特点;2、了解三首古诗所反映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3、背诵三首古诗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表演体会莎剧的深刻内涵和表达特点。
2、通过赏析体会古诗中表达的诗人感情3、通过开展比赛记忆三首古诗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莎士比亚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四、教学难点对作品深刻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的卡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能够把从书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已的知识。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有一个实践和展示自已才华的时机。
各位同学要好好地把握。
对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同学我们将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二)、板书课题:诵读欣赏出示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1、教学第一块内容:莎剧独白两那么(1)、让学生口述莎士比亚的具体情况(课前布置的内容)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主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2)、大声地自由地朗读两段文字,了解两段文字的内容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你能感悟到这两段文字的深刻内涵吗?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生:第一段文字写的是哈姆雷特对人的由衷的赞美,对人性的衷心的讴歌这也正是追求人文主义的一种表达。
这一段文字能够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抒情的方式来抒发人物的强烈的感情。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四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品味、背诵这首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
3. 明确并理解词中的三个典故及其作用。
2学情分析
1. 了解词人和写作背景。
2. 诵读诗歌,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
3. 明确并理解词中的三个典故及其作用。
3重点难点
1. 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
2. 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3. 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此的感悟、鉴赏能力。
4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感受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
句诗的理解。
点拨引导即可。
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722
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