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1-10课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重点文常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与同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合称为“韩柳”。
二、句读停顿(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三、重点字词(一)一词多义(1)环:如鸣佩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2)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能)(4)而: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隶而从者(连词,表顺接)(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犬牙差互(交错)(二)词性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户(名作状,向西)(2)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伐竹取.道取:(开辟)(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3)日光下澈.澈:(穿透)(4)影布.石上布:(映)(5)俶尔..远逝俶尔:(忽然)(6)心乐.之乐:(以……为乐)(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以.其境过清以:(因为)(9)不可久居.居:(停留)(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悄怆:(凄凉)四、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心神悲伤,寒气透骨,使人感到凄凉幽深。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五、内容理解及主要写法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如鸣珮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期中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期中复习题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_________”。
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并称“_________”。
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是备受称道的名篇。
2.重点字解释。
(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___(2)蒙络.摇缀络:______________(3)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4)日光下澈.澈:______________(5)佁然..不动佁然:______________(6)往来翕忽..翕忽:______________(7)俶尔..远逝俶尔:______________(8)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______________(9)悄怆..幽邃.悄怆:______________ 邃:______________(10)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______ 清: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_____)⑵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斗:_________________蛇:________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___)⑹凄.神寒.骨(凄:_________________寒: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
(1)清:①水尤清.冽(清:_________________)②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2)乐:①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②似与游者相乐.(乐:_________________)(3)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_)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________________)(4)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________________)②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__)5.翻译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后作业设计(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后作业设计(附答案)●作业导航 1.把握课文的顺序; 2.品味写景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翕.忽(xī)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_______ ()_______(坻抵⎩⎨⎧)_______ ()_______(嵁湛 ⎩⎨⎧)_______ ()_______(冽洌⎩⎨⎧)_______ ()_______(怡佁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 (2)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单元一:古代文化第一课:《大禹治水》1.根据课文内容,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水患诱因、治水方法和治理成果。
请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
答案:水患诱因:洪水频繁,水患严重,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治水方法:大禹采用了分天下、各司其职、修坝盖堰等方法治理洪水。
治理成果:大禹成功治理了洪水,使水患消除,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2.大禹治理洪水的方法包括分天下、各司其职、修坝盖堰等,请简要解释这些方法的具体含义。
答案:分天下指将洪水分隔成不同的区域,由不同的人负责治理。
各司其职是指让有能力的人负责相应的工作,发挥其专长。
修坝盖堰是指修建堤坝和挖掘渠道等工程,以阻止洪水的蔓延和泛滥。
第二课:《凤求凰》1.诗歌《凤求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爱情的经典之作,请解释诗中的几个关键词及其含义:凤、凰、飞天、才子佳人。
答案:凤是凤凰的简称,象征着美丽和圣洁;凰指凤凰的雌性,代表着高尚和纯洁。
飞天指凤凰高飞的形象,寓意着追求卓越和超越凡俗。
才子佳人则表示了男女间的情感和默契。
2.诗歌《凤求凰》中蕴含着怎样的爱情观?答案:诗歌《凤求凰》中表达了一种坚贞不渝的爱情观。
凤凰和才子佳人都是追求真爱和精神共鸣的象征,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坚定而真挚的,它超越了物质和时间的限制。
单元二:现代文化第三课:《小草》1.课文《小草》通过描写小草的成长,给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答案:课文《小草》通过描述小草坚强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成长,传达了人生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和挫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迎来成功。
2.小草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列举并简单描述一下。
答案:小草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缺少阳光、缺少水分、遭受风雨侵袭等。
这些困难给小草的生长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但小草依然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摆脱困境,茁壮成长。
第四课:《游园惊梦》1.课文中,游园主要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描述一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课社戏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行辈(háng)絮叨(wēn)船橹(lǔ)撺掇(chuàn)B. 怠慢(dài)不惮(dàn)家眷(juàn)归省(shěng)C. 凫水(fú)旺相(xiāng)屹立(yì)潺潺(chan)D. 竹篙(gāo)晌午(shǎng)松懈(xiè)舀水(yǎo)【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D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絮”应读xù“,撺”应读cuān。
B项“省”应读xǐng。
C项“相”应读xi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挑剔胆怯委曲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A项,“脑怒”应写作“恼怒”。
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
行辈:辈分。
B.委实:实在。
弥散:向四外扩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模模糊糊。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答案】B【解析】A项“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C项“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D项“絮叨”:指来回地说。
4.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借代)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夸张)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三峡》一文中用“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三峡》中以他物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
(3)间接描写三峡两岸山高的句子:,。
(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使我们想到李白的诗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缕晨曦,悄然向广袤的大地走来。
不远处的高山挺直了脊梁,隐忍着心中的激动,准备拥抱那份期待已久的温暖;一条小溪,像一位仙人自阆苑瑶台中款步而来,不染一丝尘埃;无湍急的水流,无交横的藻荇,朔流而上,山高林密,一道瀑布飞漱其间……朦胧的晓雾正不遗余力地打扮着这人间仙境。
当淡然的恬静充溢心头,你所追求的豁达与悠闲不就降临了吗?(1)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2)“不遗余力”的“遗”意思是()A.丢失B.漏掉C.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D.余,留(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所追求的豁达与悠闲不就降临了吗?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沾裳()4.解释下列加点词。
(1)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亭午夜分:(4)或王命急宣:(5)虽乘奔御风:(6)素湍绿潭:(7)飞漱其间:(8)良多趣味:(9)属引凄异: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朝发白帝晴初霜旦6.用“/”标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示一处)(1)或王命急宣(2)其间千二百里(3)每至晴初霜旦二、课内阅读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精选(附答案)基础训练1.指出下列各组中注音有错误的一个,并改正在括号内。
(1)A.桕树(jiù)B.凫水(fú)C.蕴藻(yùn)D.不惮(dān)()(2)A.怠慢(dài)B.潺潺(chán)C.行辈(xínɡ)D.家眷(quàn)()(3)A.旺相(xiànɡ)B.弥散(mí)C.纠葛(jiū)D.撺掇(duo)()(4)A.归省(shěnɡ)B.喝采(hè)C.舟楫(jí)D.漂渺(miǎo)()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①皎__________________狡__________________②篙__________________蒿__________________③楫__________________揖__________________④絮__________________恕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句中加黑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但在我是乐土()A.供人游乐的场所B.快乐自由的地方C.胜地D.好玩的地方(2)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A.冷淡B.待客态度冷淡而招待不周C.懒惰、松懈D.争先恐后(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A.欢腾B.情绪热烈、积极C.跳跃D.争先恐后(4)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A.自己很悲伤、惆怅B.自己失掉了C.听得出神而忘掉了自己D.若有所失4.根据语意,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__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_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嵁.犬牙差.互翕.忽佁.然悄.怆幽邃.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篁竹:(2)水尤清冽尤:(3)为坻坻:(4)为嵁嵁:(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6)日光下澈澈:(7)佁然不动佁然:(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10)悄怆幽邃悄怆:邃: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2)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3)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______”。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永州八记”是___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课 社戏》(1)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时练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抵(dǐ)归省(shěng)惧惮(dàn)怠慢(dài)B.凫水(fú)松懈(xiè)撺掇(cuān)踱来踱去(duò)C.行辈(háng)桕树(jiù)一哄(hǒng)潺潺(chán)D.舟楫(jí)旺相(xiàng)漂渺(miǎo)皎洁(jiǎo)2.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离开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得能朋友们的帮助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C.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D.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3.读《社戏》,能概括本文最精彩情节的短语是()A.赵庄看戏B.月夜抒怀C.赵庄途中D.月夜行船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同步练习一、注音:篁()佩()洌()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⑵隔篁竹⑶如鸣佩环⑷心乐之⑸水尤清洌⑹近岸,卷石底以出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⑻参差披拂⑼潭中鱼可百许头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⑾佁然不动⑿俶尔远逝⒀似与游者相乐⒁潭西南而望⒂斗折蛇行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⒅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自主学习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自主学习练习题(附答案)【课文学习指导】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絮叨怠慢蕴藻家眷渔父喝采旺相桕树楫子3、理解下面的词语。
惮:絮叨:撺掇:弄潮:依稀:宛转:悠扬:自失:皎洁:归省: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2、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
b、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
c、写出“我”和小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d、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3、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⑴⑵⑶4、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看社戏的经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出看社戏经过层次表。
5、“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看戏。
但一开始就遇到了波折。
在的帮助下,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着又摆出三条理由:⑴;⑵;⑶;并说了“”的话,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实现了“我”去看戏的愿望。
6、下面是对写这个波折的目的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增加小说的生动性,使情节曲折,更吸引人。
b、表现外祖母对“我”的宠爱,刻画了外祖母慈祥的形象。
c、表现平桥村少年朴实好客的特点。
d、表现平桥村少年聪明能干的特点。
7、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然后分析一下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后几步,即又()前出了桥。
答:8、课文写少年们夜行船有下面两句: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过关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三、文意理解
1.成语: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 愉悦 的心境。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 来争论不休。请你对谁是胜者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 判断。 从形式上看,庄子是胜者。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 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 度。 (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5.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 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 识的探讨。
4.“君乃言此”中的“此”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5.庄周听完监河侯的话,其神态如何(用原句)?为什么会这样?
6.庄周对监河侯说了一个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7.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庄周和监河侯。
8.涸辙之鲋: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
喻
9.鲋鱼的回答可以用“
①故往贷.粟
借
②将贷子.三百金
你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何为者邪?
译:你是做什么的呀?
②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译:你难道有斗升之水使我活下去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地毯式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地毯式练习与答案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精选(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蕴藻()凫水()弥散()喝采()2.揣摩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3分)⑴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与“舒展”与前文有什么关系?)⑵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连用这几个动词对表现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好处?)⑶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是“感激”?)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3分)省:()行:()哄:()()()()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5.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并作详写、略写的归类。
(3分)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c、夜航赴越庄看社戏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e、看社戏之前的波折e、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顺序:详写的有:略写的有:6.根据下面内容,仿照加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各接写一句话。
(2分)例句: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放着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
那一刻,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瀚的海洋;白云;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
7.改正下列病句。
(每句只改一处,就在原句上改)(2分)①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②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第二部分:(一)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大抵(dǐ)踱步(duò)行辈(hánɡ)B.潺潺(chán)怠慢(dài)不惮(dàn)C.凫水(fú)桕树(jiù)旺相(xiānɡ)D.皎洁(jiǎo)归省(shěnɡ)晌午(shǎnɡ)2. 加点词语在句中含褒义色彩的是()A.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B.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C.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D.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二、填空题3. 结合课文《社戏》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________。
这篇课文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等。
(2)社,在绍兴指________。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________”。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________,小旦指________,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________。
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________)在我是乐土:(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得到优待,(________)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三、文言文阅读5.(15分)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先:先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衣褶.()诎.()楫.()椎髻..()虞.山()篆.章()..()壬戌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因.势象.形( )()()..人( )2.罔不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珠可历历..仰面( ) ..数也( )18.居右者椎髻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便要还家()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选贤与能( )8.矜、寡、孤、独、废疾者(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字音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踱duó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凫fú水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xiàng二、结构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三、重难点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
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答案(1-10课)1《社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点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平桥——伙伴游玩——看戏遇阻——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回程吃豆——深夜返家——再谈吃豆(以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还可以有其他的层次划分和短语表述。
)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点拨:注意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在叙述看社戏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如在写月夜行船前去赵庄的途中,作者做了大量的景物描写,比如视觉上所见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朝船尾跑去了”,嗅觉上所闻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听觉上所听到的“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这些景物描写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灵秀。
同时,在景物描写中又配合抒情的句子“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情景交融,使这一段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增添了文章的迷人色彩,抒发作者对农村的热爱。
此外,再比如课文结尾处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抒情,含蓄点题,表达了那夜看戏给“我”留下的记忆之深,以及“我” 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点拨:学会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深层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最后说“好豆”“好戏”,并不是在于豆本身、戏本身好,而是在于“我”和平桥村的小伙伴一起参与看戏、吃豆的过程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
平桥村热情好客的村民、诗情画意的美景、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使“我”怀念,这种对平桥村的怀念、喜爱使得本身并不完美的记忆也变得美好、珍贵,因此作者才说是“好豆”“好戏”。
四、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点拨:结合语境品味课文语句,理解作品的儿童叙述视角。
参考答案:1.“我”非常想去看社戏,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戏表演的情景,以及看戏人买豆浆喝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沮丧、失落的情绪。
2.“忽而”“轻松”“舒展”与前面看戏不成而沮丧的心情完全不同,“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明“我”的愉悦心情。
3.“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明“我”非常急于到赵庄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4.戏并不好看,但“我支撑着仍然看”,表现了“我”既觉得戏无趣,又不甘心就此回去的心理。
“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写出了“我”的困倦。
5.这是半想象、半纪实的描写,大鱼驮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是童话里才有的情景,这样的比喻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孩子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五、《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
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参考答案:“我”成年后在北京看的两段戏的观看体验都不好。
第一次是初到北京时去戏园看戏,结果因为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座位而“毛骨悚然”地走出;第二次是看因募捐湖北水灾而演的戏,结果既没看到戏前宣传的名角,又因“我”询问正唱的名角是谁而被看戏的“绅士”“看不起”。
通过“我”在北京看京剧和在农村看社戏两种情景、两种感受的对比,表达了“我”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2《回延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点拨: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抒情线索。
参考答案: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参见“学习提纲”。
抒情线索是“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
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点拨:揣摩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抒情方式。
参考答案:直接抒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延安熔炉锻造了“我”,“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
此句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的感激之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直接抒发了“我”离开延安时的留恋不舍。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参考答案:1.本诗两行一节,节内押同一韵,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中最末字“笑”和“招”押“ɑo”韵,“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中最末字“带”和“来”押“ɑi”韵,这样节内押韵,不同节用不同韵使得读起来整齐中又有变化。
2.语言上具有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特点,使用了许多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参考答案:1.“千声万声呼唤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强烈的思念之情,“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现出延安在诗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养育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物人的动作,好像延安的一切都有了生命,都在欢迎自己回家,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诗人重回故地的无限欣喜之情。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延安的巨大的喜人的变化。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浓厚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
五、背诵这首诗。
点拨:先认真把握本诗的节奏停顿、韵律语气,了解“信天游”的民歌风格,领悟诗人的情感,再加以背诵。
六、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还可以对照这首诗,延伸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点拨:“延安精神”主要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等。
总结延安精神时,可重点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5《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参考答案: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二、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参考答案:1.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2.①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②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楚。
三、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参考答案: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的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打比方。
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4.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主次关系如何。
)5.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举列子。
更具体、更真切了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四、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