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血液
血液—血液概述(组织胚胎学)
血浆 血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2、血象包括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是临床上作
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
血液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目录CONTENT
01 血液的组成 02 血象
01 血液的组成 概念:血液又称外周血,健康成人约有 5L ,占体重的7% 组成:
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
占血液容积55% ,相当于细胞外基质
pH7.3 ~ 7.4
组成: • 主要为水,占90% • 血浆蛋白 • 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代谢物质
02 血象
定义: •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 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 患病时,血象常有显著变化 Wright 或Giemsa 染色法 • 最常用的观察血细胞形态的方法
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
血细胞
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5.5)×1012/ L 女:(3.5~5.0)×1012/ L
白细胞
(4.0~10)×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5%~30%
血小板
(100~300)×109/ L
血涂片Wright染色
Wright液含美蓝、伊红、天青等,可将各种血细胞一次染出
小结
{ { 1、血液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血液(人卫版)
四、血细胞发生
胚胎期造血部位的变化: 卵黄囊→肝→→脾→→→骨髓
(3周) (6周) (4个月) (胚胎后期至生后)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造血组织,黄骨髓为脂肪组织, 通常所说的骨髓指红骨髓。
红骨髓=造血组织+血窦
造血组织 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织的网架。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 量的测定称血像。
最常规的观察血细胞形态的方法: Wright或Giemsa染色法染血涂片。
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血细胞分类 正常值
白细胞分类
正常值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男:(4.5~5.5)×1012/L 女:(3.5~4.5) ×1012/L (4.0~10) ×109/L
功能:淋巴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机 体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
血细胞中数量最少
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 不规则形等,染色质颗 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 浅。胞质较多,胞质染 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
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 浅凹,染色质致密呈块 状,着色深,胞质很少, 在核周成一窄缘,染成 蔚蓝色。
血液 Blood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blood cell) 血小板
(55%)
血液
(blood) 血浆 水(90%)
(45%)
(plasma) 血浆蛋白、脂蛋白、酶、
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
血细胞生成部位:骨髓
血清(serum):在体外,血液静止后,溶解状 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将细 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浆蛋白包裹起来,形成凝血块, 并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血窦名词解释组织胚胎学
血窦名词解释组织胚胎学
血窦 (Blood 窦) 是组织胚胎学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分布在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内的窦状毛细血管。
这些血管的特点是管腔大,血管壁薄,形状不规则,有利于物质交换。
在血窦的窦壁及窦腔中存在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清除异物、细菌,以及衰老、凋亡的血细胞。
血窦通常分布在特殊部位并出现血栓,需要格外注意并及时进行治疗。
比如发生于硬脑膜的静脉窦,很多人会将这种病理改变俗称为血窦,若已经形成静脉窦血栓,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喷射性呕吐,甚至出现脑疝等症状,需要积极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使血液复通。
另外,胎盘血窦也比较常见,如果怀孕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和胎盘间血管发生破裂,长此以往可引发胎盘血窦。
一般比较小的胎盘血窦可能会逐渐被吸收,但比较大的胎盘血窦较难消退,需要持续关注,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滤过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包括有孔上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及血细胞通过。
2、基膜:基膜是位于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均质状半透·膜。
电镜下,可分为基板、网板两层。
基膜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还作为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3、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
在HE染色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橫形或阶梯形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是相邻心肌的连接面,在橫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气着牢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心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4、小肠绒毛:小肠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
绒毛中轴是固有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和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其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
绒毛使小肠的表面吸收面积大大扩大,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5、黄体: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体积增大形成一个体积大、富含毛细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活体成黄色,称黄体。
黄体有大量粒黄体细胞和少量膜黄体细胞构成,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6、胰岛:胰岛是胰的分泌部,呈岛状分布与胰外分泌部之间,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组成,内分泌细胞多排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胰岛产生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制素和胰多肽,调节糖代谢。
7、肌节:两条相邻Z先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机构单位。
8、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9、尼氏体: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和树突内嗜碱性小块或颗粒。
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色斑块或颗粒;电镜下。
有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结构蛋白、结构间递质及所需酶的场所。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内皮(endothelium):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
间皮(mesothelium):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内脏的运动。
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微绒毛在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紧密排列成纹状缘,在近曲小管处为刷状缘;在电镜下,其胞质中可见纵行排列的微丝。
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物质的吸收。
基膜(basement membran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均质状薄膜,电镜下分为基板和网板。
浆细胞(plasma cell):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圆,常偏位,染色质常呈粗块状,在核膜下排列成车轮状,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浆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及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
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成,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分子筛(molecular sieve):许多蛋白多糖分子立体构型构成许多微孔隙的结构,以透明质酸为主链,侧面有许多蛋白多糖亚单位,具有防御功能。
微孔能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使基层有屏障作用;但却能让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起到物质交换的作用。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外周血中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0.5%-1.5%。
熿焦油蓝染色可见其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为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主要合成血红蛋白。
它既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贫血疗效的指标。
贫血(anemia):红细胞少于3.0×10^12/L,血红蛋白少于100g/L即为贫血。
骨板(bone lamella):骨质结构呈板层状,同层骨板的纤维平行排列,相邻骨板的纤维垂直排列。
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中所占据的腔隙。
肌节(sarcomere):是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学和胚胎学——血细胞
引 导 学生 联系 嗜碱 性 粒 细胞与肥大细胞
(4)单核细胞 *结构
与巨噬细胞相联系
胞体直径 14~20µm,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细胞核形态多样,呈肾形、马蹄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
*功能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常以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 *结构
简述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指 出 平常 出血 后可 见 的 为血清
(二)血细胞
血细胞: 55min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结 合 模式 图和 切片 图 讲
生理情况下,血细胞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数量。
述 各 种血 细胞 形态 结 构
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如下:
和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白细胞 (4.0~10)×109/l
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 25~30% 单核细胞 3~8%
血小板 (100~300)×109/l
1.红细胞(erythrocyte,RBC)
结 合 模式 图和 切片 图 讲
颗粒。
以 小 电影 说明 中性 粒 细
*功能
胞的吞噬功能,结合功能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了解临床上的“核左移,
对细菌产物等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聚集酸性粒细胞
*结构 直径 10~15µm,胞质充满均匀、粗大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常为 2 叶。 *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
基本内容
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
组胚重点一.名解1.内皮,间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endothelium);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mesothelium)。
2.溶血,血影: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hemolysis)。
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血影(erythrocyte ghost)。
3.核左移,核右移:当机体受严重细菌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若4-5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右移。
4.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又称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5.肌纤维,基膜:肌细胞呈细长纤维形,故又称肌纤维(muscle fiber),其细胞膜称肌膜(sarcolemma)。
6.尼氏体:光镜下,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的胞质内含许多嗜碱性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Nissl body),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和肽类的神经调质。
7.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称突触(synapse)。
8.心瓣膜(cadiac valve):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9.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和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10.自分泌,旁分泌: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称自分泌。
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旁分泌(paracrine)。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谱详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谱第一章上皮组织图1-1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10)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为浅色的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
图1-2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20)图1-3单层扁平上皮(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切面HE染色10×20)血管内表面内呈一条红色细线,内皮细胞界限不清,核为扁椭圆形突向管腔。
图1-4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HE染色10×20)甲状腺滤泡腔内为红色胶质,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核为圆形,大小比较一致,排列整齐。
图1-5单层柱状上皮(胆囊HE染色10×20)胆囊皱襞的粘膜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为椭圆形,靠近细胞的基底部,上皮的基底部可见染成红色细线状的基膜。
图1-6单层柱状上皮(小肠HE染色10×40)上皮内的柱状细胞界限清楚,形态为高柱状,游离面可见纹状缘,上皮内可见轮廓清楚的呈高脚酒杯状的杯状细胞,顶端胞质染色浅为空泡状,基底部较细,可见较小的扁椭圆形细胞核。
图1-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HE染色10×20)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高矮不等的纤毛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形细胞组成,从切面上看细胞核排列为3~4层,好似复层上皮,实际上每细胞的基底部都长在基膜(↑)上,上皮的游离面可见明显的纤毛(↓)和空泡状的杯状细胞(←)。
图1-8复层扁平上皮(食管HE染色10×10)图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为小的立方或矮柱状细胞,具有增生分裂能力,细胞核为圆形、排列密集、染色深、体积小,中间部分的细胞为较大的多边形,细胞轮廓较清楚,细胞核为较大的圆形,胞质染色较浅,表面的数层细胞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梭形,体积最小。
上皮的基底部与深部的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呈凹凸不平状。
图1-9变移上皮(膀胱HE染色10×40)又称移行上皮,上皮的细胞形态和排列层数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发生变化。
组织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与胚胎学名词解释1.滤过膜:是肾小体的滤过结构,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由于血管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时,血浆中的部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滤过肾小囊腔内,血浆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
2.髓襻:近端小管直部、细部和远端小管直部形成的一个“U”形襻。
3.球旁复合体:又称肾小球旁器,位于肾小球血管极所形成的三角区,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是调节血压、水分及电解质平衡的装置。
4.精子形成:由圆球形逐渐演变为蝌蚪状的精子。
5.卵泡: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围在周围的多个卵泡细胞组成,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大致经过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三个阶段。
6.放射冠:紧靠卵母细胞一层颗粒细胞增大呈柱状,呈放射状排列。
7.透明带:在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一层均质状,折光性强,富含糖蛋白的嗜酸性膜。
8.卵丘:卵泡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突向卵泡腔。
9.黄体: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颗粒细胞和卵泡膜内层的膜细胞体积增大,逐渐演化成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呈黄色。
「塌陷--伸入--演化」10.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可减少器官的摩擦。
11.连接复合体:四种细胞连接中,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12.软骨囊:软骨隐窝周围有一层含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染色呈强嗜碱性。
13.骨单位:又称哈费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的主要支持结构。
14.血象:将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15.溶血:在病理状态下,红细胞破碎,血红蛋白逸出。
16.网织红细胞:新进入血液的红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时呈细网状,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作为判断骨髓生成红细胞能力的指标之一。
17.肌纤维:肌细胞呈细长纤维型。
1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由½I带(明带)+A带(暗带)+½I带(明带)组成。
第5章 血液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模拟试卷
第5章血液一、选择题(一)A型题1.关于血液(blood)哪项是错误..的A.血液是流动于心血管内的液态组织B.加入抗凝剂并静置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血浆,中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C.白细胞分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D.加入抗凝剂并静置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血清,中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E.最常用的血细胞染色方法是Wright或Giemsa染色2.关于红细胞(erythrocyte)哪项是错误..的A.成熟的红细胞已失去了细胞核 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细胞呈双突的圆盘状D.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E.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3.关于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 B.细胞核多分为4-5叶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电镜下特殊颗粒为溶酶体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哪项是错误..的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酶B.能够释放芳基硫酸酯酶,杀灭寄生虫C.胞质中含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D.细胞核分2叶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5.关于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1%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胞核呈不规则形D.颗粒中含组胺E.能够吞噬细菌和异物6.关于单核细胞(monocyte)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B.体积与中性粒细胞相似C.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或肾形,着色较浅D.进入结缔组织后形成巨核细胞E.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7.关于淋巴细胞(lymphocyte)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 B.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C.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浅凹D.T细胞来源于骨髓,参与体液免疫E.胞质呈蔚蓝色8.关于血小板(blood platelet)哪项是错误..的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片B.呈双凸圆盘状C.胞质中无微管和微丝D.含有特殊颗粒E.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9.发生血细胞最早的部位是A.卵黄囊血岛B.骨髓C.肝D.淋巴结E.脾(二)X型题1.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有A.红细胞B.血小板C.表皮的角化层细胞D.脂肪细胞E.巨核细胞2.网织红细胞含有A.核糖体B.细胞核C.血红蛋白D.线粒体E.溶酶体3.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肥大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的功能是A.吞噬细菌异物B.杀灭寄生虫C.减轻过敏反应D.特殊颗粒的内容物可使血管扩张E.增强过敏反应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的颗粒内含有A.肝素B.白三烯C.组胺D.组胺酶E.吞噬素6.单核细胞(monocyte)A.逸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B.由淋巴组织发生C.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D.核可分叶E.大小与中性粒细胞相似7.血小板(blood platelet)A.体积最小,呈双凸圆盘状B.受刺激后呈多边形,聚集成群C.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D.胞核小E.有细胞核,无细胞器二、名词解释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数目、结构、功能)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数目、结构、功能)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数目、结构、功能)4.单核细胞(monocyte)(数目、结构、功能)三、问答题1.红细胞(erythrocyte)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考试重点内容
一.绪论组织分为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人体组织的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二.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1。
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2。
明显极性3。
有游离面和基底面4.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选择、名解)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扁内皮:心、血管、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单立肾小管、甲状腺单柱胃、肠、胆囊、子宫假复呼吸管道复扁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皮肤表皮复柱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管道,含有柱状细胞(最多)、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杯状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矮柱状,增殖分化中间层—多边形细胞浅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微绒毛和纤毛的区别: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上皮细胞侧面四种连接名称: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基膜分基板和网板,基板靠近上皮,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
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
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2。
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3.起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和物质运输的作用4。
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结缔组织的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
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
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
纤维细胞是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的部位以及慢性炎症部位.功能:1.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2.参与体液免疫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态似纤维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复.肥大细胞:易染,水溶。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依据课本整理,中医,中西医,针推等专业用)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与其功能关系的学科。
超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组织:组织由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有机组合而成。
细胞外基质又称细胞间质,由细胞分泌产生,构成细胞外微环境,可调节细胞的发育和生理活动基本组织:组织由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有机组合而成。
基本组织是构建人体的基本材料,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类型。
H-E染色: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剂组合形成的染色方法,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嗜碱性:指组织细胞中的某一成分或结构对碱性染色剂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如对碱性染料苏木精亲和后呈紫蓝色的结构为嗜碱性。
嗜酸性:H-E染色中,组织结构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极性:指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和基底面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存在明显差别。
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其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可减少器官间摩擦。
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与胞质共同向细胞外形成指状突起。
电镜下微绒毛长约1.4μm、直径约0.1μm。
微绒毛轴心内电子密度中等,内含许多与微绒毛长轴平行的微丝。
微丝一端附着在微绒毛顶端的胞膜内面,另一端与微绒毛起始部下方胞质中的终末网相连。
微丝即肌动蛋白丝,可与终末网内的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使微绒毛发生伸、缩运动。
微绒毛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物质吸收。
纤毛:纤毛长约5~10μm,直径约0.3~0.5μm。
电镜下纤毛轴心内含与纤毛长轴平行的微管,微管常以两条独立的单管为中心,其周围环绕九条二联微管,即“9+2”结构。
微管与纤毛的运动有关。
纤毛具有清除异物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机体某些上皮细胞的纤毛并不发生摆动,称此类纤毛为静纤毛,仅见于附睾上皮、内耳毛细胞和视网膜的视细胞等处。
《组织学与胚胎学》全套图谱 详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谱第一章上皮组织图1-1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10)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为浅色的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
图1-2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20)图1-3单层扁平上皮(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切面HE染色10×20)血管内表面内呈一条红色细线,内皮细胞界限不清,核为扁椭圆形突向管腔。
图1-4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HE染色10×20)甲状腺滤泡腔内为红色胶质,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核为圆形,大小比较一致,排列整齐。
图1-5单层柱状上皮(胆囊HE染色10×20)胆囊皱襞的粘膜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为椭圆形,靠近细胞的基底部,上皮的基底部可见染成红色细线状的基膜。
图1-6单层柱状上皮(小肠HE染色10×40)上皮内的柱状细胞界限清楚,形态为高柱状,游离面可见纹状缘,上皮内可见轮廓清楚的呈高脚酒杯状的杯状细胞,顶端胞质染色浅为空泡状,基底部较细,可见较小的扁椭圆形细胞核。
图1-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HE染色10×20)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高矮不等的纤毛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形细胞组成,从切面上看细胞核排列为3~4层,好似复层上皮,实际上每细胞的基底部都长在基膜(↑)上,上皮的游离面可见明显的纤毛(↓)和空泡状的杯状细胞(←)。
图1-8复层扁平上皮(食管HE染色10×10)图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为小的立方或矮柱状细胞,具有增生分裂能力,细胞核为圆形、排列密集、染色深、体积小,中间部分的细胞为较大的多边形,细胞轮廓较清楚,细胞核为较大的圆形,胞质染色较浅,表面的数层细胞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梭形,体积最小。
上皮的基底部与深部的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呈凹凸不平状。
图1-9变移上皮(膀胱HE染色10×40)又称移行上皮,上皮的细胞形态和排列层数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发生变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
图
镜 结 构 模 式 图
血 细 胞 和 血 小
板
光
5-1
1~3淋巴细胞4~6单核细胞 7~11中性粒细胞12~14嗜酸性粒细胞 15嗜碱性粒细胞16红细胞17血小板
5-2
图 红 细 胞 扫 描 电 镜 像
红细胞具有形态的可变性,当它们通过小于自身直径的毛细血 管时,可改变形状。这是因为红细胞膜固定在一个能变形的圆 盘状的网架结构上,称红细胞膜骨架 (erythrocytemembraneskeleton),其主要成分为血影 蛋白(spectrin)和肌动蛋白等。
表
5-1
的 正 常 值
血 细 胞 分 类
和
计
数
一、红细胞
红 细 胞 ( e r y t h r o c y te , re d b l o o d c e l l ) 在 扫 描 电 镜 下 呈 双 凹 圆盘状,直径约7.5μm,中央较薄,约1μm,周缘较厚,约 2μm(图5-2)。因此,在血涂片中,红细胞中央部呈浅红色。 这种外形特征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有 利于细胞内外气体的迅速交换。
血液的有形成分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 稳定的数量。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称为血象(表5-1)。 患病时,血象常有显著变化,成为诊断疾病的 重要指标。Wright或Giemsa染色法染血涂 片,是最常用的观察血细胞形态的方法(图51)。
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 体,ATP由无氧酵解产生。任何导致红细胞膜骨架解体的因素, 均可使红细胞结构异常,畸形的红细胞在通过脾时,极易被巨 噬细胞吞噬清除,导致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作业
2011-2012(2)组织学与胚胎学平时作业-血液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卷面共有48题,总分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每小题标号后有小分)一、A选择题(22小题,共22分)[1分](1)在采集的血液中加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三层,从上至下是()A、血浆、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 B、血清、白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C、血浆、白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 D、血清、血浆、血细胞E、白细胞与血小板、血浆、红细胞[1分](2)血像检查不包括的项目是()A、血细胞的形态B、血细胞数童C、血红蛋白含量D、血细胞百分比E、血浆蛋白含量[1分](3)下列血细胞的正常数值,错误的是()A、红细胞为(4.0~5.5)×1012/LB、单核细胞占白细胞的3%~8%C、白细胞为(4.0~10)×1012/LD、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0~1%E、嗜酸性拉细胞占白细胞的0.5%~3%[1分](4)血红蛋白的正常数值是()A、男性为120~150g/L;女性为110~140g/LB、男性为110~140g/L;女性为120~150g/LC、男性为120~150g/mL;女性为110~140g/mLD、男性为110~140g/mL;女性为120~150g/mLE、男性为140~150g/L;女性为110~120g/L[1分](5)下列对网织红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C、在血流中经过1天后完全成熟D、成人外周血内该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E、用Wright或Giernsa染色法可显示[1分](6)煌焦油蓝染色显示的网织红细胞内蓝色的细网或颗粒是()A、残留的粗面内质网B、残留的线粒体C、残留的核糖体D、残留的溶酶体E、残留的滑面内质网[1分](7)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的分类根据是胞质内()A、有无颗粒B、有无特殊颗粒C、有无嗜天青颖粒D、有无中性颗粒E、有无致密颗粒[1分](8)下列对中性粒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分叶越多越近衰老B、分叶之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C、细胞质中的颗粒大多为嗜天青颗粒D、在吞噬细菌后,自身死亡成为脓细胞.E、核左移提示体内有严重细菌感染[1分](9)中性粒细胞颗粒中不含()A、酸性磷酸酶B、髓过氧化物酶C、溶菌酶D、吞噬素E、组胺酶[1分](10)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浆细胞E、巨核细胞[1分](11)无趋化性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杜细胞D、肥大细胞E、巨噬细胞[1分](12)下列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B、有变形运动和趋化性C、可进入结缔组织D、可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能灭活组胺和白三烯[1分](13)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A、0~1%B、3%~8%C、25%~30%D、50%~70%E、0.5%~3%[1分](14)不能产生淋巴细胞的部位是()A、骨健B、淋巴组织C、胸腺D、脾E、血液[1分](15)无吞噬功能的细胞是()A、破骨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小胶质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1分](16)胞质中不含溶酶体的细胞是()A、嗜酸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巨噬细胞[1分](17)血小板的正常数值是()A、(4~10)×109/LB、(4~10)×l012/LC、(100~300)×109/LD、(100~300)×1012/LE、(4~10)×1012/ml[1分](18)最早形成造血干细胞的部位是()A、肝B、骨髓C、脾D、卵黄囊E、胸腺[1分](19)下列对骨髓的描述,错误的是()A、胎儿和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B、大约从1岁开始,骨髓腔出现黄骨髓C、黄骨髓内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D、B淋巴细胞来自骨髓E、NK细胞来自骨髓[1分](20)下列哪项不是造血干细胞的特性()A、有自我复制的能力B、有多向分化的能力C、有增殖的能力期D、能分化成不同的祖细胞E、多数细胞处于G1[1分](21)骨髓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基质细胞不包括A、网状细胞B、成纤维细胞C、血窦内皮细胞D、浆细胞E、巨噬细胞[1分](22)下列对B细胞和T细胞区别的描述,错误的是()A、分化形成的部位不同B、免疫功能不同C、在不同的周围性淋巴器官中增殖D、在周围性淋巴器官的不同部位增殖E、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比例不同二、B选择题(3小题,共14分)[4分](1)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1.参与细胞免疫()2.具有自然杀伤能力()3.有抗原呈递作用()4.机体受细菌感染时,其数量增多()[5分](2)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拉细胞D、血小板E、巨噬细胞1.含有吞噬素的是()2.含有芳基硫酸酯酶的是()3.含有白细胞介素I的是()4.含有5-羟色胺的是()5.含有白三烯的是()[5分](3)A、淋巴结 B、黄骨髓 C、卵黄囊血岛 D、红骨髓 E、胸腺1.最早形成血细胞的场所是()2.最先形成B细胞的场所是()3.最先形成T细胞的场所是()4. T、B细胞进一步分化发育的场所是()5.成人造血组织主要分布于()三、多选题(5小题,共10分)[2分](1)有趋化性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E、单核细胞[2分](2)血像测定内容包括()A、血细胞数量、比例B、血细胞形态C、血红蛋白含量D、血液容量E、出、凝血时间[2分](3)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血液中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B、在骨髓中分化形成C、胞质内有大量游离核糖体D、胞核一侧常有浅凹E、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2分](4)下列对血小板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小片B、表面吸附有多种凝血因子C、致密小管是封闭的D、致密小管能收集钙离子和合成前列腺素E、含特殊颗粒和致密颗粒[2分](5)下列对嗜碱性粒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白细胞中数量最少B、细胞核不规则,染色浅C、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D、可引起变态反应E、含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四、名词解释(3小题,共9分)[3分](1)造血干细胞[3分](2)造血诱导微环境[3分](3)巨核细胞五、填空题(12小题,共28分)[3分](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色的为();下层()色的为();中间薄层()色的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的颗粒,Wright染色中呈紫红色
嗜天青颗粒 溶酶体
特殊颗粒
分泌颗粒
功能: 活跃的变形运 动和吞噬功能
核左移
核右移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
10-15 um
圆球形 2叶,“八”字
粗大,均匀 嗜酸性颗粒 桔红色
10-12um
圆球形 “S”形叶
大小不等,不均匀嗜碱 性颗粒 紫蓝色
细胞质
颗粒EM
嗜天青颗粒 特殊颗粒
有长方形电子致 密结晶体
板层状颗粒
三种粒细胞的比较(2)
名称
颗粒 内含物 中性粒细胞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 吞噬素 溶菌酶 吞噬消化异物, 防御 酸性粒细胞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 碱性粒细胞 肝素 组织胺 白三烯
功能:
携带O2和CO2
网织红细胞
主要特征:
含少量游离核糖体, 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 或颗粒状。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体较成熟RBC略大。成 人占 0.5~1.5%,小儿 3~6%。
RBC的寿命
平均120天左右,衰老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C无特殊的形态学标 志,但有理化性质和机能的改变,如酶活性降低、 Hb变性、膜脆性增加、表面电荷变化等。
增殖能力有限 形成特定类型的血细胞
第二节 血液(blood)
• 组成:
血浆
•血细胞(blood cell) :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plasma):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清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涂片
血细胞分类及计数
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RBC) (3.5 ~ 5.5)x1012/L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 (4.0 ~10)x109/L 血小板(blood platelet,pt) (100~ 300)x109/L
第六章 血液 Blood
血浆
• 组成: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blood cell) :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plasma):
•血清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
第一节 造血器官与造血干细胞
一、造血器官
胚胎第3周 第 6周 肝 第 4月 脾 4月后,出生
卵黄囊壁 上的血岛
骨髓
出生后可造血的部位: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
结构: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胞质 较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蔚蓝色 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分类: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比较
名称
数量
红细胞 350万-550万/mm3
白细胞 4000-1万/mm3
直径 形状 细胞核 细胞器
血红蛋白 特殊颗粒 产生部位
8 um 双凹圆盘状 无 无
有 无 红骨髓
红骨髓 血窦
脂肪细胞
红细胞发生 粒细胞发生 单核细胞发生 血小板发生 淋巴细胞发生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分三个阶段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分早、中、晚三期 成熟阶段
一般规律
(1)胞体:大→小 (巨核细胞相反) (2)胞核:大→小,浅 →深,核仁:明显→消失 红细胞核:最后消失 粒细胞核:球状→杆状→分叶 (巨核细胞相反:小→大) (3)染色质:细→粗 (4)胞质:蓝→红,特殊结构:无→有 (5)核质比:大→小 (6)分裂能力:有→无
(granulocyte)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0.5~3%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0~1%
无粒细胞
(agranulocyte)
淋巴细胞(lymphocyte,L) 25~30% 单核细胞 (monocyte,M) 3~8%
WBC分类计数及功能 功 能 N(中性粒C): 50-70%
形态:胞体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可呈卵 圆形、肾形或马蹄形,核 常偏位,染色质颗粒细而
松散,故着色浅;胞质较多,呈弱嗜碱性,常染成
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功能,可分化为 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
Stab:5-10%, Seg: 50-70% 趋化作用,吞噬细菌 抗过敏/寄生虫
E(嗜酸性粒C): 0.5-3%
B(嗜碱性粒C): 0-1%
LY (淋巴C): 20-30% MO (单核C): 3-8%
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
细胞免疫(TC) 体液免疫(BC) 巨噬细胞前身 (变形,趋化性,吞噬)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
一、红细胞(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BC )
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μm。无核,无细胞器,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Hb:男 12 ~ 15g /100ml 女 10.5 ~ 13.5g /100ml
RBC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弹性和可塑性: 细胞膜固定在红细胞膜骨架上。 维持特定形状需ATP供能。如ATP缺乏,则 不能保持双凹园盘状,而呈现棘球状。
白血病:俗称“血癌” 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大量末成熟、异常WBC出现于 骨髓、外周血等全身器官。 正常WBC、RBC、Plt产生减少, 引起感染、贫血、出血及肝、 脾、淋巴结肿大等。
血液疾病治疗前景
☞支持治疗:规避血细胞改变的相应症状和风险 ☞目的治疗:
①恢复残存正常或受损HSC的造血功能 改善造血诱导微环境/抑制免疫
形态:球形 结构:LM: 核常分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
匀的嗜酸性颗粒,在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
EM: 颗粒多呈椭圆形,有膜包被,颗粒内含电 子 密度高的长方形结晶体,其周围是一层电子 密度低的基质 功能:趋化性、吞噬能力较弱,但能选择性吞噬抗原抗 体复合 物,杀菌力低。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 感染时,E增多
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B)
形态:球形 结构: LM: 胞核分叶或呈S型,染色浅;胞质内含有 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
色,可覆盖在核上
EM: 颗粒内呈密度不一的细粒状,或呈致密的 板层状 功能: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参与过敏反应
4、单核细胞(monocyte)
血小板(LM)
Blood platelet
结构: LM 每一血小板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 称透明区,中央部分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EM 透明区有微管、微丝
特殊颗粒
血小板颗粒
小管系
致密颗粒
开放小管系 致密小管系
颗粒区
线粒体
糖原颗粒等
功能:止血和凝血
第四节 血细胞发生的形态演变
网状组织 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 造血组织 巨噬细胞 浆细胞
红骨髓(Bone marrow)
造血组织高倍
Haemopoiesis
造血组织低倍
Haemopoiesis
二、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一)造血干细胞的发现
(二)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高度自我更新能力(自我复制) 2.多向分化能力 3.不均一性 4.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造血祖细胞 (hematopoietic progenitir cell)
① ③有细胞核 ④无/有特殊颗粒
无粒WBC: 淋巴/单核C 中性粒/嗜酸/碱性粒C
血管壁
有粒WBC:
杆状粒(Stab) 分叶粒(Seg):2-5叶
二、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
球形,有核、有细胞器。根据有无特殊颗粒: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50~70% 粒细胞
回输体内
原始C
幼稚C(早中晚)
纠正/取代异常基因
成熟C
白血病细胞可转化为干细胞(2003,Science)
建立脐带血库
美国.1989 北京.2002 天津.2002 上海.2003
②有望用于临床
体外建立造血系
治疗性克隆
试管婴儿胚
胚胎/成体SC 造血干细胞 祖/定向干C
胚泡内细胞群 卵(兔)+体细胞(人)(上二医,盛慧珍)
ESC
体外分化
卵细胞(2003,Science)
HSC基因治疗 外源基因
导入
造血干细胞
功能
趋化性 过敏反应
变形运动 过敏反应
临床意义
生存时间
急性炎症 白血病 2-3天
寄生虫感染 白血病 8-12天
白血病
12-15天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
形态:外形呈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受刺激时, 可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血涂片上,常呈星性
或多角形
血小板(EM)
Blood platelet 特殊颗粒
9-18 um 球型 有 有
无 有或无 红骨髓/淋巴组织
功能 寿命
携带O2和CO2 120 天
吞噬,杀菌,免疫 数天,数月,数年
三种粒细胞的比较(1)
名称
比例 中性粒细胞 50-70% 酸性粒细胞 0.5-3% 碱性粒细胞 0-1%
直径
形状 细胞核
10-12 um
圆球形 2-5叶
细小,均匀 中性颗粒 浅红色
②杀死异常不可恢复的造血细胞
放、化疗 补充和替代极度减少和受损的HSC
造 血 干 细 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