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节课”研讨活动实施方案
课堂研讨活动实施方案

课堂研讨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研讨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研讨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研讨活动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4. 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三、活动内容。
1. 确定研讨主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主题,确保主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尽量均衡,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高效的讨论和合作。
3. 确定讨论时间和地点,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室条件,确定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4. 指导学生准备,在讨论前,老师应指导学生对研讨主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收集、问题整理、讨论提纲的制定等。
5. 开展研讨活动,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6. 总结和反思,在讨论结束后,老师应对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四、活动评价。
1. 个人评价,每个学生对自己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自己在讨论中的角色、表现和收获等。
2. 小组评价,每个小组对整个小组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小组合作、讨论效果等。
3. 整体评价,老师对整个讨论活动进行评价,包括讨论的主题选择、讨论的效果、学生的表现等。
五、活动实施注意事项。
1. 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分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均衡,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高效的讨论和合作。
3. 在讨论前,老师应指导学生对研讨主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收集、问题整理、讨论提纲的制定等。
小学师徒同上一节课活动方案

各小组代表依次发言,对师徒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发言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
(3)师徒回应。
师傅和徒弟认真听取各小组代表的发言,并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回应。师傅可以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徒弟可以表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改进和提高。
小学师徒同上一节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师徒携手,共筑精彩课堂”
二、活动目的。
1. 发挥骨干教师(师傅)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徒弟)快速成长。
2. 通过师徒同上一节课,对比教学过程,促进师徒双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与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2. 学校将定期开展类似的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八 Nhomakorabea注意事项。
1. 师徒双方要认真对待本次活动,精心准备,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2. 听课教师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积极参与研讨活动,不得中途离场。
3. 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保护,避免因为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4. 第四环节:活动总结(共20分钟)
由学校的教学主管领导对本次师徒同上一节课活动进行总结。总结要对师徒的课堂教学和教师研讨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价,肯定活动取得的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全体教师提出今后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期望。
七、活动延伸。
1. 师徒双方根据活动中的收获和建议,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和完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2. 教学内容选择。
研讨课的实施方案

研讨课的实施方案一、引言。
研讨课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就研讨课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讨课的设计。
1.确定研讨课的主题。
在设计研讨课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有趣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同时,主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制定研讨课的教学目标。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需要明确研讨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3.设计研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确定的主题和教学目标,设计研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研讨课的实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研讨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整理教室环境、准备教学用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等。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指导学生展开讨论。
在研讨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观点。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研讨课的评价。
1.学生评价。
在研讨课结束后,可以进行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研讨课的反馈和评价。
这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效果。
2.教师评价。
同时,教师也需要对研讨课进行评价,包括教学过程的顺利程度、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这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五、总结。
研讨课作为一种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实施方案

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
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此类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活动对象。
本次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的对象为全校教师。
三、活动时间。
本次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计划于每周三下午2点举行,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
四、活动内容。
1. 分享教学经验。
教师们可以就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分享,包括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分享,可以让其他教师受益,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 研讨教学问题。
教师们可以针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激发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科交叉研讨。
在活动中,可以安排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叉研讨,分享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和经验,促进跨学科合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活动形式。
1. 主题发言。
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主题,由一名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见解。
2. 分组讨论。
根据活动内容,将教师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就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3. 总结交流。
每次活动结束时,安排一名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展望下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六、活动要求。
1. 积极参与。
所有教师都应积极参与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学习他人的优点,共同提高。
2. 尊重他人。
在活动中,应尊重他人的观点,不得出现争吵和批评他人的现象。
3. 充分准备。
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应提前准备好自己要分享的内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活动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由活动组织者对活动进行评估,收集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内容和形式。
八、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铁山学校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铁山学校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教育局同上一节课相关文件精神,促进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为切入点,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
二教学科目以及具体教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节几分之几
四年级英语
三参与教师
全体教师
授课教师
语文:向群李琼飞曹青肖玉
数学:黄建东李双喜欧阳新亮
英语:欧阳新亮肖玉
四组委会
组长刘文华
组员全体教师
五评委
当科没授课的老师
六研讨主题
创建“主导与主体”关系的研讨。
运用“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
教学策略,注重突出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积极探索“对话教学”、理解教学、反思教学。
)
七活动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
10月30 号语文
向群第一节课曹青第二节课
肖玉第三节课李琼飞第四节课
10月31号数学
欧阳新亮第一节课黄建东第二节课
李双喜第三节课
11月1号英语
肖玉第一节课欧阳新亮第二节课
铁山学校
2012年10月21日。
师生同上一节课活动方案

师生同上一节课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师生同堂,共享知识之旅”二、活动目的。
1.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生隔阂。
2. 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困难点,同时让学生体验教师备课与授课的思路。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X]点 [X]点。
2. 地点:[具体教室名称]四、参与人员。
[班级名称]全体学生与该班的任课教师。
五、活动准备。
1. 教师方面。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想法和疑惑。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反馈,精心备课,但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准备一些有趣的小道具或者案例,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 学生方面。
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标记出自己理解困难的部分。
推选一名“小助教”,负责在课堂上协助教师,比如分发资料、组织小组讨论等。
每个小组(提前分好小组,每组[X]人)准备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见解,在课堂上分享。
六、活动流程。
1. 开场(5分钟)教师走进教室,像往常一样和同学们打招呼,然后宣布今天这节课将是师生共同上课的特别课堂。
教师简单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流程,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先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但是在讲解过程中,要经常停下来问同学们的想法,比如“我这样讲,你们能跟上吗?有没有更简单的理解方式呢?”教师可以适当地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或者有趣的故事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例如,在讲解数学函数的时候,可以说:“函数就像一个魔法盒,你给它一个输入,它就会按照规则给你一个输出,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3. 学生分享(15分钟)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分享他们之前准备的小问题或者小见解。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大家一起讨论。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讨论方向,确保讨论围绕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
如果有学生提出了很独特的见解,教师可以幽默地说:“你这个想法就像一颗流星,在知识的星空中划出了一道独特的光芒!”4. 师生互动答疑(15分钟)同学们可以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解答。
教研组研讨课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我校教研组决定开展研讨课活动。
本次研讨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反思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3. 通过课后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提升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明确备课主题,确定研讨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2)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教师分组讨论,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形成共识。
2. 课堂教学展示(1)由教研组推荐或自愿报名,确定研讨课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根据备课计划进行课堂教学,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3)课后,教研组组织听课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课后反思交流(1)主讲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对教学反思进行点评和补充。
(3)形成共识,制定改进措施,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活动时间1. 集体备课:活动前一周,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2.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当天,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 课后反思交流:课堂教学展示后,立即进行课后反思交流。
五、活动地点教研组活动室六、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总结。
2. 设立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和协调。
3. 设立听课组长,负责课堂教学展示的组织和协调。
4. 设立反思组长,负责课后反思交流的组织和协调。
七、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教研组长宣布备课主题,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师分组讨论,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
(3)备课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形成备课计划。
语文研讨课实施方案

语文研讨课实施方案一、前言。
语文研讨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交流、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
通过研讨课,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语文研讨课实施方案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的。
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研讨课,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 推动课程改革。
研讨课可以促进教师对课程的深入思考,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增进师生情感。
通过研讨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密切,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研讨课计划。
学校教研组要提前制定好研讨课的时间安排和主题内容,确保每位教师都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2. 确定研讨课形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讨论、集体备课、课例展示等形式,让每位教师都能有所收获。
3. 开展研讨课活动。
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研讨课活动,教师们可以就特定的教学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 总结研讨成果。
研讨课结束后,学校教研组要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出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及时分享给全体教师。
四、实施要点。
1. 主题明确。
每次研讨课的主题要明确具体,能够引起教师们的共鸣,激发大家的热情。
2. 参与热情。
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形成集体智慧。
3. 结果分享。
研讨课结束后,要及时将研讨成果分享给全体教师,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4. 持续改进。
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研讨课的方式和方法,使之更加科学、高效。
五、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研讨课,可以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推动课程改革,增进师生情感,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同时,也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六、结语。
语文研讨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上一堂课”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金鸡初中“同上一堂课”教学研讨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同上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活动宗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在常规听课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教研活动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这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组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预期目标:1、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
仅仅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年级教师选定“同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
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本次活动是学校本学期校本教研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让课堂更富于活力”的活动内容之一。
所以要求在同上一堂课活动实践中,重点探索“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活动结束后,每个教研组上交一份活动总结,从本次活动中提炼几点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和有效做法。
3、我校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上课的教师确定的是青年教师与成熟教师,或者是几位青年教师,旨在相互取长补短。
四、活动环节:1、选定同一课题。
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教研组长协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确定公布上课内容。
2、个人教学设计。
同学科两位执教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
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
课上完后,由教研组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同课同上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同上”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课后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2022年10月15日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2)各教研组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备课组长,负责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3)备课过程中,教师们要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 课堂展示(1)各教研组根据集体备课成果,选派优秀教师进行课堂展示。
(2)展示课要注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展示。
(3)展示课结束后,邀请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并填写观摩记录表。
3. 课后研讨(1)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课后研讨,针对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
(2)教师们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教研组长对研讨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五、活动组织1. 学校成立“同课同上”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2. 各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
3. 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备课、上课、研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 学校将本次活动纳入教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
六、活动评价1. 评价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参与度等。
2. 评价方式:教研组自评、学校评估、学生反馈等。
3. 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七、活动总结1. 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各教研组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同头课备课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同头课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活动目的1. 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2.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3.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教材分析活动开始,首先由备课组长对本次同头课的教材进行分析。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教学设计各备课组成员结合教材分析,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共同探讨教学设计。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
3. 教学策略针对教学设计,教师们进一步探讨教学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这些问题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4.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完成后,教师们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分析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5. 课堂观摩为了检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部分教师进行了课堂观摩。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对课堂进行评析,分享观摩心得,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活动总结1. 肯定成绩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积极交流,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2. 反思不足在活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设计缺乏创新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展望未来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同头课备课教研活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活动成果1. 教学设计优化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报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共同备课、同台授课、课后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内容1. 共同备课活动前期,各教研组围绕同一教学内容,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力求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设计。
2. 同台授课在备课的基础上,参与活动的教师分别进行了同台授课。
授课过程中,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 课后研讨课后,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研讨,针对授课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交流。
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动亮点1. 注重团队合作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共同备课、同台授课、课后研讨等环节,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学反思课后研讨环节,教师们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学生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学生得到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此次活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活动总结本次“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今后,我校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同课共研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同课共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一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评课议课等形式,共同探讨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共研,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培养教师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通过活动,使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4. 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确定同一教学内容,如《圆的面积》。
(2)教师分组: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同一教学内容的备课。
(3)共同研讨:各组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4)形成教案:各组教师根据研讨结果,形成完整的教案。
2. 同课异构(1)教师抽签: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抽签,确定授课教师。
(2)同课异构:授课教师根据所抽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展示。
(3)听课评课: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3. 评课议课(1)授课教师自评:授课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听课教师评课:其他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研组长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下一步教学改进措施。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同课共研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同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 教师们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3. 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4. 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等。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能力。
同备一堂课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决定开展“同备一堂课”教研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备课、教学设计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23年6月四、活动内容1. 确定主题本次活动以“同备一堂课”为主题,要求教师选择一个课题,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反思。
2. 教师分组根据学科特点,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3. 备课阶段(1)教师根据所选课题,查阅相关资料,撰写教案。
(2)小组内教师共同讨论,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3)邀请其他小组教师进行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
4. 上课阶段(1)各小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2)其他教师观摩听课,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5. 反思阶段(1)上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各小组进行集体反思,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和方法。
(3)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活动流程1.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和分组(2022年9月)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活动动员大会,明确活动目标和要求。
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课题,并组成小组。
2. 第二阶段:备课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1月)各小组教师根据所选课题,查阅资料、撰写教案,并进行小组内讨论和修改。
3. 第三阶段:上课阶段(2023年2月-2023年4月)各小组选派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听课,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4. 第四阶段:反思阶段(2023年5月)上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各小组进行集体反思,邀请专家进行点评。
课堂研讨实施方案

课堂研讨实施方案一、引言。
课堂研讨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研讨实施方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二、课前准备。
在进行课堂研讨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研讨的主题和目标,确保研讨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
其次,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研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及确定研讨的时间和地点。
最后,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教学PPT、案例分析材料等,以便于学生进行研讨时使用。
三、研讨过程。
1.引导学生思考。
在进行课堂研讨时,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研讨的主题,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可以通过提问、展示视频、分享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研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分组讨论。
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和辅导学生,及时解答他们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3.展示成果。
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展示讨论的成果,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课后总结。
在课堂研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研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
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他们在研讨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研讨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结语。
课堂研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研讨实施方案,以确保研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本文提供的课堂研讨实施方案对于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同上一堂课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1)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2)分散时间进行个人备课、上课活动。每周二下午共同研讨。
四、参与人员:
枝柘坪中学全体语文教师
五、具体做法:
(一)集体备课
根据我校班级少、同头班级少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每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备一个指定内容的教案,再利用每周二集体教研的时间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组合成一篇课例。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
第二层次: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主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2、教师地教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同时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原来的教法。
(二)课堂实践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的每个成员均用这篇课例上课。待第一位教师上课后,老师们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集体评课,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形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下一位上课教师弥补教学遗憾,这样及时有效地把实践总结再应用于实践,实行“跟进式研究”,使老师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互动研讨使教师们对教材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
同上一堂课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个研修活动,结合本校教学实践,围绕工作中的难点,设计研修活动主题、目标和活动步骤等。
研修主题
通过“同上一堂课”活动,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背景原因
同备一课、同上一课活动方案

同备一课、同上一课活动方案同备一课、同上一课的意义就是,引导我校教师告别“小作坊式”的教学模式,走向集体备课。
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我校教师不断书写教案的繁重负担,还能更好地引导大家将腾出的精力集中起来,共同思考教材,共同关注课堂教学,从而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使我校走上以质量求生存的良性轨道提供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幼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也只有在共同备课、上课中达成共识。
因而,同备一课、同上一课不仅是上级教研部分所极力推行的行动性教研方法,更是我校当前教学改革的必须方式。
另外,也只有同备一课、同上一课才能实现学校统一制卷考试,实现成绩的可比性,否则,如果还是各自为战,各搞一套,统一制卷考试因没有可比性而成为困难。
同时,同备一课、同上一课还有利于将“以老带新”工作落到实处。
同备一课、同上一课活动原则由于同备一课、同上一课活动在我校是一种全新的教研行动,我们还缺少经验,因此,我们应坚持逐步试点,渐次展开的原则。
具体讲,就是引导有条件的学科、有能力的教师先搞,待摸索出经验后,全面铺开。
同备一课、同上一课行动的重点同备一课重点就是备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接近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才能关注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
同备一课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能动地使用教材,对不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对将来就业用处不大的、繁难偏旧的内容大胆删减,而后能动地合作开发符合我校学生实际、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可发挥极大作用的内容出来,然后拿来统一施教。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符合就业需要的新的幼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探索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如何实现同备一课由于教师们排课和家庭生活的不同步,如果每节课都要同头课教师在一起商量,会使教师们感到难以办到。
所以,我校推出网络备课的全新举措。
网络备课的方式如下:1、首先同头课教师将备课任务分解至每个人手中。
2、同备一课的教师只用在聚友网注册为会员,然后加入“舞钢师范教研群”即可——我已在聚友网建立了“XX教研群”。
研讨课实施方案

研讨课实施方案一、前言。
研讨课作为一种交流和学习的方式,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研讨课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研讨课的意义。
研讨课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教学形式,通过研讨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研讨课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讨课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讨课的主题和内容。
在确定研讨课的主题和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主题和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组织研讨课的学习资源。
在组织研讨课的学习资源时,需要根据研讨课的主题和内容,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资料、案例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学者来进行讲解和指导。
3.确定研讨课的形式和方式。
在确定研讨课的形式和方式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组织研讨课的活动和任务。
在组织研讨课的活动和任务时,需要根据研讨课的主题和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和任务,包括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等。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5.评价研讨课的效果和成果。
在评价研讨课的效果和成果时,需要根据研讨课的目标和要求,设计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包括学生的表现、成果展示、讨论质量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学者来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研讨课的实施要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研讨课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包括设计有趣的活动和任务、设置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研讨课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课堂“同上一节课”研讨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备课是智慧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因此,制定本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同上一节课”研讨活动。
二、活动目的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三、参与人员
全体教师
四、活动内容与措施
经学校研究决定,本学期集体备课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25-10.31):征集优秀教案。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集体备课时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小学教学中。
这一阶段我们重点开展优秀教案征集活动,同时准备好课件。
(注:上交的教案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使用统一优秀教案征集模板表4。
)
第二阶段(11.4-11.15):试讲。
集体备课研讨出更有效的教法,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益,备好课,上好课,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
这一阶段我们分两步走,一是组织教师就上面的课例进行试讲比赛,摸透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情况。
二是加强集体备课,钻研教材教法。
试讲结束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总结课堂中的得与失,修改教案,形成个性教案。
(注:上交的教案纸质版,使用统一个性教案征集模板表5)
第三阶段(11.18-11.29):同上一节课。
这一阶段我们重点组织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
五、组织领导
为保障本次研讨活动真实高效,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研讨活动的指导。
组长:
成员:教研室成员及各年级学科组长
六、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0月25日至10月31日(详见表1)
第二阶段:11月 4 日至11月15日(详见表2,另行通知)
第三阶段:11月18日至11月29日(详见表3,另行通知)
七、注意事项
1.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本次智慧课堂研讨活动,按照方案规定,按时上交相关材料。
2.本次智慧课堂教案征集,将进行集中评分,记入教师量化。
网络下载、照抄照搬将按最低分低于及格线处理。
2019年10月23日
附件:表1
“同上一节课”研讨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征集优秀教案10.25-10.31)
表4
共商、共研、共建、共享
优秀教案征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