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铜币图片
大清铜币
![大清铜币](https://img.taocdn.com/s3/m/fe56050c964bcf84b9d57b35.png)
大清铜币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
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
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大清铜币朝代清停铸1911年始铸1900年基本简介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
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
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
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
收藏鉴别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
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
故本文所列铜圆收藏方法,仅就当十铜圆而言。
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大清铜币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
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
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
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
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大清铜币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1、“光绪元宝”;2、“大清铜币”。
“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
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
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
中国历史朝代表及钱币种类
![中国历史朝代表及钱币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55f538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9.png)
中国历史朝代表及钱币种类中国历史朝代及钱币种类1. 先秦时期:- 西周:青铜器、方孔铜钱- 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布币、铜币、鬲钱2. 秦朝(221-206 BC):- 秦始皇币:黄金贝、半两钱、三分钱、四分钱、五铢钱3. 西汉(202 BC-9 AD):- 近半两钱:海外贸易用钱- 刀币、布币、鬲钱4. 新莽(9-23 AD):- 小铢:铜币5. 东汉(25-220 AD):- 大通宝:铜币6. 三国时期(220-280 AD):- 曹魏:刀币、方孔钱、连云港大钱- 蜀汉:麟趾钱- 吴国:太平通宝7. 西晋(265-316 AD):- 大宝钱8. 东晋(317-420 AD):- 大宝钱、蟠龙钱9. 南北朝时期(420-589 AD):- 北魏:小平钱、孝文泉、石渠宝藏铜钱- 北齐:天保通宝、兴寿宝钱- 北周:板钱、立宝钱- 南朝:金、铜刀和货币10. 隋朝(581-618 AD):- 大业通宝、开皇通宝、文帝钱、贞观通宝、武德通宝11. 唐朝(618-907 AD):- 时期:开元通宝、贞元通宝、元和通宝、大足通宝、永泰通宝- 安史之乱:神龙通宝、至德通宝、乾元通宝、贞元通宝- 五代十国:汉、周、梁、唐、晋、吴、南唐、南汉、荆南、蜀- 朱棣钱:明朝建立之初,以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命名的铸钱12. 五代十国(907-979 AD):-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凉、后凉、南唐、南汉、吴越、南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13. 北宋(960-1127 AD):- 继续使用唐代的钱币,如宣和通宝、建隆通宝、天圣通宝、重宝通宝14. 南宋(1127-1279 AD):- 永乐宝钱:刻有“永乐通宝”字样的铜钱15. 元朝(1271-1368 AD):- 通宝:铜币16. 明朝(1368-1644 AD):- 洪武通宝、宣德通宝、嘉靖通宝、万历通宝、崇祯通宝17. 清朝(1644-1912 AD):- 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咸丰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附件:- 附件一: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附件二:中国古代钱币图片法律名词及注释:- 铜币:用铜合金制造的货币。
各朝代铜币图片
![各朝代铜币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f6926bb6b0717fd5360cdc81.png)
各朝代铜币图片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2bda6d698e9951e79b8927cd.png)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三孔布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
新币十一铢为王莽篡权时候铸造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大泉五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极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
“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
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
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
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所铸造(铸造的具体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乾封泉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存世量相当之少。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
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
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闽开元大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永隆通宝背闽铜钱五代直径52mm,美品。
五代初期,人称“白马三郎”的王审知继其兄王潮占据福建,受梁封闽王。
保大背天五代十国古钱币。
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
南唐保大元宝背天,折五型直径33mm,折拾型直径45mm,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
古钱币清单
![古钱币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21d2933a32d7375a4178047.png)
中国古钱币目录
8枚,宋徽宗亲笔瘦金体书法,内有大观通宝铁币1枚,折十2枚。
行書體“大觀通寶”當時用銅鐵兩種材質鑄造,鐵錢曾在山西、陜西陸續發現過,但因容易氧化,極難留存,故存世不多。
目前行書大觀通寶鐵母發現的數量約在5枚左右,2004年北京嘉德拍賣公司的成交價格已超過5万元。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藏家不斷的涌現其價值依然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银币
11
皇宋通宝(九叠篆)
在版别众多的皇宋通宝钱币中,有一种俗称“皇宋九叠篆”的钱币尤为珍贵。
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秦汉无此制,唐宋以来多用于官印上面。
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
“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
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
称之为九叠,“乃以九为数之终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折叠之多。
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
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
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12。
大清铜币
![大清铜币](https://img.taocdn.com/s3/m/2928bc99376baf1ffd4fad83.png)
新经济NEW ECONOMY I品鉴•艺术收藏大清铜币此枚大清铜币当制十文,正面珠圈内铸有汉文“大清铜币”四字,上缘镌满文,下缘镌币值“当制钱十文”,左右铸有汉文干支纪年“丁未”;背面铸有蟠龙图,上缘携“光绪年造”四字,下缘铸有英文。
此钱币版本较少,历经岁月洗礼,有自然包浆,文字图案稍许模糊,钱面上红斑绿锈兼备,具有不错的收藏意义。
目前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辛亥六种年号,另计中央户部、直、吉、奉、汴、鄂、湘、川、云、滇、川滇、赣、闽、粤、浙、苏、皖、东、宁十九个省局。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枚便是其中之一,此钱币上书“丁未”,也就是说此币是在公元1907年铸造的。
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之所以名气大是由于它的历史性和珍稀性决定的。
众所周知,古钱币的收藏价值是存世量、文化价值、铸造工艺来决定的。
此藏品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龙纹清晰,品相不错,如用手去触摸,可以感受到清凉的表面凹凸有致的龙纹与字迹,质感相当好,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世界知名度极大的一种,被誉为钱币精品,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
大清铜币铸造工艺精细,收藏价值极高,因存世量极为稀少,导致价格一路狂飙。
当代铜币收藏爱好者每每以搜寻不同版式铜币为最大乐事,偶尔发现有新版式铜币,则欣喜若狂。
清代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大清铜币当制十文为最,许多收藏家对它爱不释手。
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各区域实力型买家介入大清铜币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
同时,大清铜币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
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极具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
(福运来)双旗币现今,清末民国时期的钱币在收藏市场上在大放异彩。
随着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收藏者、投资者群体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对钱币收藏也有着更深刻的了解,钱币市场一片火爆。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https://img.taocdn.com/s3/m/9bf9cc3e482fb4daa58d4bc5.png)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中国铜币十小珍1、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2、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3、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4、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5、中心“津”字嘉禾拾枚(1936年)6、大清铜币中国孔双花二文7、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8、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9、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10、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正面上字为“光绪年造”下方中心“龙”,背圈内“大清铜币”直读、中心“粤”字。
齿圈下方四字满文两侧“丙午”双圈中间有字为“户部”下方字为“当制钱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一枚,红铜质。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十文,俗称安徽方孔铜圆,位列铜元小十珍之列,此钱向有不破版、破版二种版别,此枚为不破版,据统计存世仅有四枚,为钱币收藏大家张璜旧藏,系四枚中品相最美者,极为珍罕,近未使用相关链接:自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两千年来,中国流通着金属铸造的方孔钱,它既是一种货币形态,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意识的缩影,正是这种天圆地方惟我独尊的妄自尊大的思维,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步伐;直至十九世纪,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列强的军事和经济入侵,惊醒了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科技,改革中国的现状,是当时洋务派的旗帜,痛定思痛之后,中国终于引进了西方的造币设备,学习西方国家,用机器制造出了方孔制钱,其最早期的代表为中央造币机构宝津局机制方孔制钱和地方土法制作的宝浙局机制方孔制钱;然而,机制方孔制钱的制作耗工费时,机器易损,产量低、成本高,形制重量难以统一,使用不便,因此注定了它是短命的,千百年传下来的国粹--方孔制钱,也终于到了它寿终正寝之日,而中国货币发展史上,从传统铸造的方孔制钱跨越到近代机制货币的分水岭和里程碑,就是安徽方孔铜圆安徽方孔铜圆虽然带有方孔,有着传统制钱的形态,但它却是依据近代货币的全新概念设计制造的,所以它历来被称之为铜圆,虽然它仅处于少量试制阶段,但它的存在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方孔铸钱的终点和墓碑,使人们看到了孔方兄与近代工业化社会的格格不入之处,正因如此,安徽方孔铜圆以其历史地位和意义名列中国铜圆大珍之前茅,如从中国货币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无论哪一枚中国铜圆珍品都无法与之相比长期以来,安徽方孔铜圆一直存在着破版与无破版两种版别之说,据统计,目前可以见到存世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民间收藏有两枚,分别为四十年代中国铜圆大王张璜先生收藏(即此次拍卖的这一枚)和中国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所收藏,此外,已知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各藏一枚,四枚之中,以张璜先生这枚品相最好;破版安徽方孔铜圆,四十年代在江浙一带一次出现了二十枚,据称为币模破裂后所打制,币上有模子破裂后的裂纹痕迹,故称为破版,查阅当年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文献资料可知,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短短两天内,由于模具的设计缺陷和操作失当,导致模具的损坏和破裂,以致无法继续试制,设备也只好送去上海修理,而最终只好放弃这种带方孔的设计,由于铜圆试制一般都是单枚打制用以测试效果,所以很难想象在模具破裂后的短时间内,又连续毫无意义的试打制了数十枚破版的样品,因此,安徽方孔铜圆破版币,在民国时期即有原模后制之说,究竟安徽方孔破版币是否原模后制,比较破版与无破版币两枚实物之后,答案很明确:破版币确为原模后制,根据有二,其一,破版币的滚边工艺与无破版币的完全不同,以致视觉上看来破版币明显的比无破版币薄,其二,破版币的齿模与无破版币所用的齿模不同,从而边齿的形式和齿数也不同,由此分析,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极短时间里,变更滚边工艺和更换齿模既不可能也不切实际,实物的比较和研究证实了民国时期的传说,由此可知,当时在极短的两天内试制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样币是极其稀少的,当然,破版的安徽方孔铜圆虽然是在民国时期制作,但面、背模具均为原模,仍不失其欣赏及研究价值,品相精美者近年成交价格也已超过15万元人民币。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知识分享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84749c2831b765ce050814b3.png)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三孔布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
新币十一铢为王莽篡权时候铸造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大泉五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极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
“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
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
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
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所铸造(铸造的具体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乾封泉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存世量相当之少。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
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
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闽开元大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永隆通宝背闽铜钱五代直径52mm,美品。
五代初期,人称“白马三郎”的王审知继其兄王潮占据福建,受梁封闽王。
保大背天五代十国古钱币。
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
古钱币鉴别
![古钱币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48b89e00bd64783e09122b46.png)
古钱币鉴别首先是声音辨别法,古钱币年代越久远,其内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声音听起来也就越沉闷。
相反,年代越近的,声音听起来越清脆。
其次是观察铜色法,一般古币的材质有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之分,青铜币易断裂,黄铜币不易断裂磨损,白铜多为样币用材。
明代以前钱币大多由青铜铸成,没有黄铜币,如果发现明代以前的黄铜钱币,要多加小心。
第三是沸水烧煮法,古币上往往附着红绿锈或传世的黑色锈,真钱锈是过长时间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着力比较强。
而伪造的假锈经沸水烧煮容易脱落。
第四是钢针测试法,古钱币的锈比较坚硬,把缝衣服用的钢针尖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钢针会立刻倒下。
伪品的锈往往是真锈加入粘合剂之类的东西涂抹而成,有一定的弹性,钢针就不易倒下。
风格断定法。
每个朝代铸造钱币都有自己的风格,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鉴别古钱币是否属于伪造币。
还有一种比较版别法,早期古钱币都是由手工铸造的,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钱币之间多少会有一些差别。
如果发现一批钱币,它们的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的缺陷也丝毫不差,就应该怀疑有作伪的可能了。
2、形制特征辨伪古钱币的外形厚薄、大小尺寸规格,制作粗精优劣,各形成其不同的形制特征,为鉴定钱币的真伪提供了依据。
如汉代以前的圆钱为平背,汉以后至明代的古钱多数面深背浅。
但西汉三铢为平背。
北周三品(布泉、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太货六铢、天策府宝、部分宋徽宗的钱、金朝的钱、大元通宝(巴文)、崇祯与天启、咸丰大钱等,一般正背两面均深。
六朝五铢钱比两汉五铢钱面背均浅,文字笔划较细,轮廓不正者居多,钱形较小。
元代钱除至正通宝较精美外,其余轮廓均较浅,钱肉漫接;至正权钞背面错范者多,造成文字和轮廓都倾斜一边,背文笔划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
天启(徐)、天定、天佑、大义、龙凤铸工精美,但钱背不精;五者相比,又以大义略差,故有“精天定,滥大义”之称。
陈文帝五铢“朱”圆折。
高出“金”字旁,外廓略宽,“五”字对顶成上下两等腰三角形。
宋朝钱币大全
![宋朝钱币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7d6301d4693daef5ff73d6e.png)
宋朝钱币大全一、北宋钱币我国封建社会从宋代开始走向衰落,除北宋前期经济有比较稳定的发展外,由于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加上外族入侵,与辽和西夏的战争连绵不断,国家经济状况日渐恶化。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 年)至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 年),八十多年间所铸行的钱币都是不减重的正常小平钱。
庆历五年(1045 年)铸行庆历重宝当十钱以后,从此“折二”、“折三"、“当五”、“当十"的通货膨胀铸币成为经常化宋代铸钱多而复杂.除少数外,每个帝王的每个年号差不多都铸钱,而且铸几种钱.钱币往往又分地区流通,形成了货币流通的割据性和分散性。
宋元通宝: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 年)铸。
背穿上有星月纹,其纹或在穿左、穿右、穿上、穿下。
版别甚多.又有铁钱,但主要流通于四川。
太平通宝: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元年(976 年)年铸。
有铜、铁两种,仅有小平、铁钱兼有大钱。
此钱是北宋第一种年号钱. 淳化元宝三体钱: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 年)铸。
有真、行、草三种书体,据说是太宗赵光义亲笔所书,即所谓的“御书钱"。
至道元宝三体钱:太宗至道年间(公元995 —— 997 年)铸。
亦为宋太宗的“御书钱”。
咸平元宝小平、折二、折三:真宗咸平年间(公元1004 —- 1021 年)铸.只有真书一种,并有铁钱.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均匀宋仁宗时铸。
都是对钱,并有铁钱(明道钱无)。
皇宋通宝不是年号钱。
皇宋通宝有一种钱文为九叠篆者,颇罕见。
康定元宝小铁钱: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 年)铸。
康定元宝小平仅见铁钱。
庆历重宝: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 年)铸,有铜、铁两种,铜铁有当十大钱。
钱文有真读、旋读。
又曾命河东等三州铸庆历重宝大铁钱.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仁宗至和年间(公元1054 -— 1056 年)铸。
均为对钱。
重宝有折二、折三钱.折三钱中有的背面有“虢”字的,是宋钱中纪地最早者。
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古钱币图录
![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古钱币图录](https://img.taocdn.com/s3/m/0d7ace2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4.png)
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古钱币图录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的钱币五铢延环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大泉五百汉兴丰货孝建四铢剪边五铢太货六铢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布泉北周五铢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隋五铢东汉钱币经王莽变乱,生灵涂炭,汉光武帝刘秀重新统一国家,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缓和阶级矛盾,下令释放奴婢,抑制豪强的掠夺,与民生息,崇尚节俭,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
公元40年,复铸五铢钱,曾一度物物交换的局面得以扭转。
晚期出现了四出五铢和延环五铢,剪边五铢等五铢代表了汉代的政权的衰退。
延环五铢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的钱币(公元220年——618年)三国至隋,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分裂、战争频繁的动乱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某些地区和某些时期,甚至倒退到以物易物的实物经济状态。
这一时期铸币仍以五铢为主。
但开始出现了年号钱,货币文字也由篆书向隶书过渡。
一、魏钱币东汉末,军阀混乱,民无宁日,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曹魏初年以布帛交易。
经过厉行屯田,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于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复铸行五铢钱,其形状仿东汉五铢。
但曹魏五铢很难辨认。
二、蜀钱币刘备距四川,于公元221年自称汉皇帝,建立蜀国。
蜀汉经济基础薄弱,且连年战争,开支浩大,加上币材紧缺,不得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铸行的多是大面值钱币。
直百五铢:公元214年铸行,重四铢,当五铢钱一百。
犍为所铸钱背后有“为”字。
这是我国方孔圆钱中最早铸有地名的钱币。
直百:直百五铢之省文,晚期铸造。
蜀五铢:蜀汉所铸五铢钱文和钱径稍少,重约两公分许,有内外郭。
太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直百五铢直百五铢(为)太平百钱太平百钱(传形)太平百金直百(阴刻二十、炉记)蜀五铢定平一百三、吴钱币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建都建业(今南京)。
孙吴的经济基础也很脆弱,实行通货膨胀政策,铸行大面额钱币,“钱既太贵,徒有虚名”。
公元280年为晋所灭。
-大清铜币与光绪元宝市场中的巅峰对决!-
![-大清铜币与光绪元宝市场中的巅峰对决!-](https://img.taocdn.com/s3/m/65bf61bdc850ad02df804110.png)
大清铜币与光绪元宝市场中的巅峰对决!大清铜币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
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
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
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
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
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
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亥(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
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亥,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大清铜币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大清铜币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
中国古钱币图谱及价格
![中国古钱币图谱及价格](https://img.taocdn.com/s3/m/b9875d4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b.png)
中国古钱币图谱及价格1、太夏真兴小平 15000元2、永光小平小型 20000元3、景和小平小型 20000元4、壮泉四十小平 16000元5、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 10000元6、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7、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 10000元8、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 12000元9、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 13000元10、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0000元11、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元12、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 40000元13、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 35000元14、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20000元15、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 60000元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 50000元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30000元16、广政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元17、大蜀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5000元18、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元19、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12000元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 14000元20、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元21、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 50000元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50000元22、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 22000元23、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 45000元24、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 45000元25、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 20000元26、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 20000元27、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 14000元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 12000元27、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元28、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 40000元29、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 30000元30、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 20000元31、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 40000元32、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 25000元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 25000元33、绍圣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15000元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 50000元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背〝施〞 15000元34、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背〝上〞 15000元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12000元元符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10000元35、圣宋元宝隶书小平隶书 10000元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冠〝宝〞 18000元圣宋元宝隶书折二铁母背月 10000元圣宋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15000元圣宋通宝隶书小平铁母直读 20000元圣宋通宝隶书小平背〝当伍〞 30000元36、崇宁元宝隶书小平银质 30000元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大字 50000元宗宁元宝隶书折二铁母 20000元37、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 20000元38、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背〝陕〞 10000元政和通宝隶书折五铁母 26000元政和通宝楷书折三银质 40000元39、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5000元40、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 80000元41、靖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30000元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5000元靖康元宝楷书小平光背 15000元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5000元靖康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光背 100000元靖康元宝隶书小平铁母 30000元靖康元宝篆书小平铁母 30000元靖康元宝篆书折三光背 50000元42、应运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400000元应运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5000043、淳熙元宝篆书小平铁母背巨月 15000元44、绍熙元宝篆书折二铁母背〝春三〞 10000元绍熙元宝篆书折二铁母背〝定三〞 15000元绍熙元宝真书折十背〝四〞 40000元绍熙元宝真书折十背〝四〞 40000元44、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永〞 28000元45、开禧通宝楷书折十铁母背〝利〞 50000元开禧通宝楷书折二铁母背〝利〞 12000元46、大宋元宝楷书折十背〝当拾〞 35000元47、端平元宝楷书折三铁母背〝定伍东下〞 1.2万端平元宝楷书折五铁母背〝定伍此下〞 1.2万48、淳佑通宝楷书折五光背 10000元49、临安府行用楷书长方形背〝准贰百文省〞 15000元临安府行用楷书长方形背〝准叁百文省〞 10000元50、建炎通宝楷书小平铁母 10000元建炎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40000元建炎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30000元51、绍兴通宝楷书折五旋读 45000元绍兴通宝楷书折十旋读 60000元52、乾道元宝楷书折二铁母背〝松〞 10000元乾道元宝楷书折二铁母背〝周〞 10000元乾道元宝楷书折五光背 40000元乾道元宝楷书小平金质小样 80000元53、泰和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18000元崇庆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60000元崇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60000元54、至宁元宝楷书小平光背 25000元55、贞佑通宝楷书小平大样光背 35000元贞佑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60000元56、应历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0000元57、天禄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20000元58、保宁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0000元59、通行泉货行书小平光背 10000元60、天朝万顺契丹折十光背 12000元61、大安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5000元62、贞观宝钱西夏文小平光背 30000元63、元德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10000元元德重宝隶书折二光背 40000元64、大德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35000元65、光定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30000元66、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 22000元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40000元67、大元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10000元大元国宝篆书折十背龙 30000元大元国宝篆书折十铅质雕母 20000元68、天启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10000元天启通宝篆书折五光背 60000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母钱 10000元天启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 40000元69、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 30000元70、弘光通宝隶书折二光背 10000元71、西王赏功楷书折十铜质 50000元西王赏功楷书折十银质 150000元72、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京〞 10000元73、永乐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50000元74、嘉靖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 20000元75、万历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钱〞 45000元76、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78、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 1200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 15000元79、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 10000元80、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 10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 20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 25000元81、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 20000元祺祥通宝楷书小型背宝巩局 35000元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35000元82、天国通宝楷书折五背〝通宝〞 30000元83、太平天国楷书特大型背〝圣宝〞 70000元二、古币五十珍图谱古币五十大珍中国钱币文化博大精深,品种浩繁,本人参考资料整理,抄袭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古币大全▏图文欣赏及分类知识(收藏版)
![古币大全▏图文欣赏及分类知识(收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a8ab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0.png)
古币大全▏图文欣赏及分类知识(收藏版)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
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而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钱币之学。
今天就来看看各种古币都长什么样吧!(内容都比较基础,仅供参考)海贝铜仿贝蚁鼻钱鬼脸钱齐刀尖首刀燕明刀磬折刀六字刀三字刀三孔布方足布桥足布秦半两榆荚半两榆荚半两四铢半两西汉五铢东汉五铢小泉直一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太货六铢太和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周元通宝唐国通宝隋五铢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乾元重宝(背朱雀)乾元重宝(背星文)大历元宝宋元通宝淳化元宝(金币)皇宋通宝(九叠篆)政和通宝建炎通宝嘉定通宝(折十大钱)淳祐通宝(大钱)天禄通宝承安宝货1、2正隆元宝淳化元宝(草书)淳化元宝(楷书)大观通宝皇宋通宝至道元宝(行书)至道元宝(草书)绍圣元宝(对钱)泰和通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至正之宝(权钞钱)天佑通宝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洪武通宝当十钱天启通宝永昌通宝隆武通宝永历通宝崇祯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重宝咸丰元宝咸丰重宝咸丰大钱乾隆通宝下面是一些古币中的一些术语:隐起文钱文因浇铸不匀致笔画高低不平,低处“隐”没,高处突“起”,遂称“隐起文”。
如“嗣统通宝”中即有典型隐起文者。
聚头钱文四字头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聚头”,以厌胜钱文多见。
如八卦钱等。
并脚钱文四字底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并脚”。
如越南“明命通宝”之“美号钱”中即有“亲老长幼”等背文均为并脚。
倒书钱文中有一二字倒写,或面文正书、背文倒写者,均称“倒书”。
此例在背文或合背钱中较多见。
如“天朝通宝”背文倒“永”“光绪通宝”合背铸倒书等。
接廓钱文笔画与穿廓相连以致重合者,曰“接廓”。
如“北魏“永字五铢”“永”字下部一撇一捺、“安”字头上宝盖均与穿廓相连重合而为一;北齐“常平五铢”“平”字上横即与穿廓重合,此类现象均属“接廓”或“借廓”。
离廓钱文不与穿廓相连,而且离得较远者,曰“离廓”。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铜钱币文化欣赏-圜钱种类知识及其发展使用范围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铜钱币文化欣赏-圜钱种类知识及其发展使用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9d5f53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8.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铜钱币文化欣赏-圜钱种类知识及其发展使用范围原始寰金示意图。
“圜钱”是中国战国时期铸行的一类圆形铜质货币统称,又称“圜化”,简称“环钱”,是我国先秦时期铜材质铸币四大系统之一,也是秦国的主要铸币形式之一。
圜钱有两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
初期圜钱的穿孔比较狭小,以后逐渐变大。
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反面则无任何文字。
对于古钱币爱好收好的品相圜钱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战国古钱币“圜钱”、“圜化”、“也称“圜金”、“环钱”,是中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铜币。
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形状是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
至于它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璧环演变而来。
但是它是方孔钱的前身这是毋庸置疑,秦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币制,就是采取圆形方孔铜钱币作为全国流通币制。
这种圆形方孔形状钱币几乎伴随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见证其兴衰历程。
最早的圜钱产生在较为先进的魏国。
如钱币上面铸造有铭文“垣”、“共”字等。
这种形式的钱币,比起“布币”、“刀币”来便于携带,也便于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
它的出现在钱币兴起上就有了一种新的铸币体系,在战国时期为各国先后所仿铸。
先是赵国、秦国仿铸,后有齐国、燕国仿铸。
圜钱迄今发现有十余种,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古书记载“蔺”、“离石”地区在战国大部分时期内是属于赵国的,却有秦国铸钱币流通齐国益化钱示意图。
齐国铸造的圜钱,上面有铭文字为“益化”。
“益化”钱币是战国时期由齐国铸行的圆形有孔铜金属货币。
其形制较为独特,穿孔呈方形且币面有郭。
齐圜钱的铸造时期略迟,大约是在战国晚期,但它们仍然继承了齐刀币的“化”为货币单位。
齐国“益化”钱根据上面的铭文分为三种:即“益化”、“益四化”、“益六化”。
“益六化”钱币直径长3.5厘米,重8.25克左右;“益四化”钱币直径3厘米,重5.45克左右;“益化”钱币直径一般为2厘米,重1.30—2克。
万历版别研究
![万历版别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815aa3f111f18583d05ac9.png)
大明铜钱《万历通宝》各省版别学习红崖全馨阁古泉收藏[欣赏] 【万历通宝】各省各版欣赏•楼主发表于2019-06-08 21:15:09万历【西北系】各版欣赏!可能不是同一铸钱局所铸,西北万历版别过于繁杂。
此只为本人半年来在甘肃平凉,庆阳一带所搜集。
未完待续【秦系】。
•2只看该作者【秦系】属【西北系】,但秦版与西北诸版却另有出入。
不知秦版之名为何人考证?秦版为秦王府铸造,或许为关中地区的西安府,渭南府,或许是甘肃那个府铸造也有可能。
秦版大部分铸钱都比较扁,不圆;不知何因。
前段时间在甘肃平凉【苏毅】处•6楼发表于2019-06-08 21:43:43只看该作者【福系】比西北系更强大的万历派系。
绝对的万历中央军!有背公,背天,背河,背月,及普通常见福系各版。
铸造地及钱局估计很多,毕竟明代后期,福王最有实力;福王的弘光继位大明就是实证。
只是遗憾本人身处西北,难见福系各版别,手中唯有一枚月手与公手,公手品弱就不上图了。
玩福系万历的泉友请上图留言指正。
下面介绍【川系】四川初期仿造北京万历(小字直厂双点通,万历名誉品)版铸造的。
错漏之处还望长辈们指正。
【滇系】与【晋系】待以后再介绍吧!现在还没有学到那一步。
就是最好的证明,用京版大样做母翻铸,然后将一部分押送京师。
山西大同版崇祯与陕西榆林版崇祯早期铸钱基本上与京版崇祯一模一样。
厚期应减重缩水以及背加字发生了变化。
如果山西铸造过大量万历钱币,那定会有考证的一天。
北京版与山西版钱币同根同源,就如南京版与浙江版一样同根同源,虽然后期有些许变化,但其亲属血缘关系从面文及铸造风格上还是很容易发现其相同的风格。
可惜泉界现在仍分不出浙版万历,有部分泉友说浙江铸过万历,有部分泉友说浙江铸的是南京版万历,也有部分泉友说浙江没有铸造万历通宝。
上面这几个问题还有待研究考证。
只看该作者滇版万历46楼发表于2019-06-09 22:22:53我认为当时全国应该只有几个省份参与了铸钱,明代从永乐到隆庆铸钱都是指定的几个省份,万历想必也是这样。
中国历代王朝钱币大全!
![中国历代王朝钱币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374b93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f.png)
中国历代王朝钱币大全!帝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帝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太平通宝金钱中国最早发现宋代“淳化元宝”佛像金钱是在1988年春。
当时一个建筑施工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台顶(即翠岩峰)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时,挖出一千多枚在背面刻有两尊佛像的金钱,经考古学家和钱币专家鉴定,这就是中国宋代淳化年间铸造的“淳化元宝”佛像金钱(图一)。
从实物看,该钱径24mm,厚1.2mm,穿径5mm,佛像凸出浮雕2mm,每枚重12g,成色在96%以上。
该钱出土后曾被民工私分并倒卖,后来贩到香港钱币市场,一枚金钱刻换一辆高级轿车,其珍贵程度令人咋舌。
我国当代收藏家、著作家、钱币鉴定家华光普先生在其专著《彩照中国古钱目录》(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中,把该钱评定为一级。
每枚价值10万元人民币。
这种佛像金钱以其造型独特,雕刻细腻,图案精美和花纹精细的特有魅力,以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赢得广大佛教信徒和钱币爱好者的青睐。
宋代是中国古代金属铸币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
由实物图,我们可以看到,钱币正面刻有行书“淳化元宝”四字。
字体为宋太宗赵光义御笔亲书,笔法隽永流连,十分洒脱。
宋太宗一生酷爱书法,他即位后,留意翰墨,叫人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
于淳化三年编刻成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拓赐给大臣,由此重刻翻摹,使帖学开始在宋代盛行。
钱币背面的两尊佛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右边为手持莲花,正结枷跌坐于八叶莲花宝座之上的观音菩萨。
宝座底下祥云缠绕。
左边为头上结发,双手合十,颜貌天真活泼,身体微向右侧站立在莲花瓣座上的善财童子,好一幅“童子拜观音”的画图。
宋初的淳化元宝有宋太宗亲自书写的真、行、草三种书体,即所谓御笔钱。
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的多种钱币都是宋徽宗所书,铁画银钩,号称瘦金体。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https://img.taocdn.com/s3/m/1ce7d0bf284ac850ad02423a.png)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
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
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1骨贝骨贝钱币长:26mm,阔:17mm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
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
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
2 玉贝玉贝钱币长:20mm,阔:13mm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1.3--3.5cm.注:本藏品真伪未明,仍待进一步鉴定。
3 铜贝铜贝钱币长:22mm,阔:14mm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
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按一般考究认为:它应隶属商代之物。
4 西周(前11世纪~B.C.771)春秋(B.C.770~B.C.476)5 春秋时期铲币斜肩弧足空首布钱币长:85mm,阔:45 mm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币身有“武”字,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青铜制,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此乃中国货币之始,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
到了战国中期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自后新莽复古,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NGC-72及NGC-49),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6 战国(B.C.475~B.C.221)齐平首平肩方足布齐平首平肩方足布(平足布)布币上有“郎”字,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
北宋铜钱最全价格表(上)
![北宋铜钱最全价格表(上)](https://img.taocdn.com/s3/m/2ddc72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e.png)
北宋铜钱最全价格表(上)宋朝(960年—1279年)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封建王朝的顶峰。
北宋时期的钱币文化极其丰富多彩,钱币种类繁多,宋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也是在这个时期,草书纳入了钱文版面。
北宋钱币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币种,无论是铜钱还是铁钱,都有着极为庞大的存世量,导致它们的市场价格是所有朝代中最低的,被很多藏家忽略,因此成为冷门品种。
市场价格宋元通宝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 15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8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 15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26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挑元 13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50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9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 3元太平通宝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4元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 3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2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 40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 500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800元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 29000元淳化元宝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1元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1元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 90元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 7000元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 1900元至道元宝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1元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1元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 400元咸平元宝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1元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 400元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 290元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 230元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 600元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 1400元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 60000元景德元宝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 60元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 130元祥符元宝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 210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 290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 36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 59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3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 14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 13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39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 51000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 260元天禧通宝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 3元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 23000元天圣元宝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天圣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 23000元明道元宝明道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2元明道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90元景佑元宝景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景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北宋九叠篆~皇宋通宝皇宋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2元皇宋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2元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 18000元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 15000元康定元宝康定元宝隶书小平铁钱 620元庆历重宝庆历重宝真书小平光背 430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二光背 9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二光背 18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200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 11000元至和元宝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360元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 480元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2元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3元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3元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 260元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 380元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1900元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 5800元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 49000元嘉佑元宝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 37000元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1元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治平元宝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1元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治平通宝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2元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2元熙宁元宝熙宁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熙宁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 330元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 230元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 1元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 2元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 15元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 19元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 25000元元丰通宝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1元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 250元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60元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 16元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120元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 1300元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 530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 8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 6元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 14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 15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1900元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3600元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 1800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 3500元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 48000元元丰通宝半文钱篆书 65元。
十大珍稀古钱币(精品赏析)
![十大珍稀古钱币(精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a0183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a.png)
十大珍稀古钱币(精品赏析)对于中国开始以机器造币初期出现的这枚江南试造的来源尚未完全了解。
有两种可能性,一处是1897年在南京设立的江南造币厂,设备是英国喜敦造币厂供应。
由文字上看可以知道是自行试制的样币。
另一处是同年也生产机器制钱的上海江南制造局。
无论是那裡,模具的雕刻都十分粗糙,也没有在当地进行生产。
非常的罕见,这枚的保存状态良好,只有轻微的触碰痕迹。
一、NGC EF-45光绪元宝厂平吉字五钱二、NGC EF-45光绪元宝厂平吉字五钱黄铜。
珍稀。
珍稀度☆☆☆☆☆,银制。
极罕见。
除了表面的铭文外,对这枚银币的所知非常有限。
有些认为是试作的样币,有些认为是发行后不受欢迎未能流通被熔毁。
无论是何种说法,它都非常稀少,可以列入珍罕。
包浆色深,相当漂亮的一枚。
三、PCGS SP-55 Secure Holder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样币极罕见。
周李谱图版原品(CL-HUN.102)。
黄铜。
正面福建小闽关背湖南方点花。
据称是德国制作,但尚未能证实。
对湖南钱币的高阶玩家是必备的藏品。
四、NGC MS-64 BN江南省造合背光绪元宝十文两面都是飞龙,原铜光丰富,评鑑定为BN。
深打,图案锐利赏心悦目。
非常难得,引起买家的关注后必竞相争逐。
五、PCGS AU-55 Secure Holder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当钱十文罕见。
周李谱图版原品。
黄铜制。
龙鳞齐全细节清晰。
爱好福建钱币的玩家是必定要有的藏品。
六、NGC MS-63 BN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当钱十文非常漂亮的深红色包浆,10 CASHES英文複数。
罕有MS状态的。
七、NGC MS-63 BN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当钱十文文10 CASHES。
少见。
评鑑为BN。
没有明显碰伤或擦痕。
各方面状况都好的一枚。
八、PCGS EF-45 Secure Holder民国三十八年绥远白塔铜币一分稀少,币材的黄铜来源是用过的弹壳。
深打,包浆。
九、PCGS MS-64 RB Secure Holder丙午户部鄂字大清铜币五文双冠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朝代铜币图片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我国钱币有近 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的刀、布币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
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贵。
1 贝币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所以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家庭还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急需的用品,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也只是物易物,当时根本没有货币也不需要货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知金属为何物的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了,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贝币的计量单位是什么呢?是“朋”,“朋”的古字本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计量单位。
”一朋”到底为多少只贝呢?一直未有一致的说法,从两只到二十只,各说不一,一般多认为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为“一朋”。
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人们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防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天然海贝的品种也很多,有“货贝”(又名齿贝)、“拟枣贝”、“阿文绶贝”(又名大贝、虎斑贝)、“伶鼬榧螺”等,其中“货贝”比较常见,贝面上有一条长长的齿槽的称为“贝齿”或“贝唇”,贝的正面较为平整,贝的侧面稍微鼓突,人们为了便于携带方便,在货贝的背部多凿有小孔,早期孔相对小,称之为“小孔式货贝”,以后,穿孔逐渐扩大,称为“大孔式货贝”。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贝”背部几乎磨平,称为“磨背式货贝”。
“铜仿贝”一般仿货贝之形,早期者与天然贝形制相近,春秋以后,南方楚国地区又铸铸造出有文字的“铜仿贝”是为有文铜贝,它的外形有的像蚂蚁爬鼻有的像鬼脸的样子,所以俗称“蚁鼻钱”或“鬼脸钱”,其面文多达10余种,但形制却比较一致,均为上广下尖的瓜子形,面有文字,背部平整,它广泛行用于南方地区,“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货币形态之一,除楚铜贝以外,春秋战国时北方地区的金属贝还有“金贝”、“银贝”、“鎏金铜贝”等,“仿铜贝”的出现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把我国货币发展历程大大地推向前进了,并以其大小、重量、价值比较统一,而且能够大量地就地铸造等其它“货贝”和“仿贝”无法相比的优势进入了流通领域。
“贝作”为历史货币,不仅为中国的古代经济立了丰功而且还对中国文化,风俗,具有深刻的影响。
从现行的中国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与钱币发生关联的事物或行为都有贝旁,如:货、贡、贸、贾、贿、财、贪、贫、费、赔、赎等等。
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家长将贝佩挂于孩童的身上以期望健康成长,驱邪生财,更有父母干脆把儿女直呼为“宝贝”,“贝币”虽小确集经济历史,文化多重含义于一身,颇受钱币收藏爱好者们的青睐,进而成为当今收藏的一大门类(2) 蚁鼻钱有文铜贝是楚国的青铜贝币,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
这种名称并不是楚国贝币原来的名称。
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
最早记录这种铜仿贝为蚁鼻钱是宋代洪遵《泉志》,他说:“此钱上狭下广。
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
”这里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刻镂的是什么文字的贝,大概是铸有“紊”字形和“咒”字的两种。
“紊”字形贝,钱体上尖下圆,面凸,背平,阴文“紊”字形就如同一只蚂蚁爬在鼻子上故称之为蚁鼻钱,“咒”字贝,钱体与蚁鼻钱相同。
“咒”字仿佛是一个鬼脸,所以被后人称之为“鬼脸钱”。
后来有文字的铜贝统统被称为蚁鼻钱。
所谓“蚁鼻”本喻轻小,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说:“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钩(剑名)”,意思就是只因轻微的缺陷舍弃了无价的宝剑,可见蚁鼻钱就是小钱。
楚贝的铭文有“紊字形、咒、安、君、忻、金、行”等等,“紊”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圣桼”(降率),也有人认为是“五朱”、“各六朱”等的合体字。
“咒”字多解释为“贝”、“哭”、“贝化”,钱文的含义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建国以来,蚁鼻钱多出土于河南、江苏。
鬼脸钱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发现,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5000枚面文为“咒”字,平均约重4.37克。
以出土的地点墓葬和数量上看。
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
楚国疆土开始时并不算大,以后疆土逐渐扩大,蚁鼻钱和鬼脸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逐渐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
刀币刀币是由日常或军事用途的刀演化而来的。
刀币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类:即齐国的大刀和燕国的小刀货币。
齐刀齐刀制作都比较精整,一般分为六种,这六种是按照刀面的文字划定的。
尖首刀燕明刀磬折刀(2) 齐刀六字刀'六字刀,译作“齐造邦长法化”,简称建邦刀或造邦刀。
这种刀有光背的,也有背文的,背文多为一个字,如化、日、上、工、六等字。
因为这种刀在齐刀中是稀少的,所以价格也昂贵,在四川一枚六字刀价值7000元左右。
三字刀三字刀,这种刀制作较粗,它在形制方面有一点和六字刀相象的,这就是刀缘不中断,其他齐刀的刀缘都在刀柄处中断。
因而有人将价低的三字刀改刻为珍贵的六字刀,这是值得注意的。
(3) 赵刀4 郢爰5 圜钱尖足布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两个字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晋阳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赵国与魏国流通。
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种布,形状比尖足布小,铜质比尖足布坚韧,普通的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纹。
空首布圆足布圆足币的种类和数量都少。
它的特点是圆肩圆足圆裤裆。
铸造的地方有晋阳、大阴等。
一般圆足布首是没有竖纹的,而晋阳、离石、大阴铸的圆足布有两道竖纹。
圆足布以焛字布为最多。
圆足布有在布首和两足上各开一个圆孔,所以又叫三孔布。
它的背面也有特点。
普通圆足布背面多有数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却有纪重或纪值的文字。
方足布和釿布釿字布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半釿、一釿、二釿,都冠以地名,如安邑半釿、安邑一釿、晋阳一釿、晋阳二釿等等。
这些古币珍稀价高,晋阳半釿在四川价值10000元,晋阳二釿在上海价值2700元,在四川价达8000元。
秦朝钱币两汉钱币据史书记载西汉的铜钱有八种,其实有些钱只是使用的时间不同,名称不同。
实际上可归纳为三种钱:半两、三铢、五铢。
2、两汉五铢钱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最长久的钱币,因而铸造量大,钱币数量众多,同其他稀有币相比就很不值钱了。
除形制特殊的钱币外,几元前就可买到一枚。
而使用了几年就停止流通的三铢钱就有达数百元一枚的。
故有人将五铢改为三铢的。
2) 东汉五铢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
灵帝时曾铸有一种四出五铢钱,就是五铢钱的背面,有四道斜纹,由穿孔的四角直达边缘。
当时就有人说铸成此钱政权必四道而去,后来果然黄巾起义,推翻刘汉统治。
3、王莽钱币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
王莽在货币问题上实际托古改制,大的币制变动有四次,铸市就有六种二十八品,这就是宝货制,这在世界币制史上是一种破天荒的制度,致使货币制度混乱。
这种空前绝后的币制,仍是以铜币为主,而且是以最低单位小泉为主币,其余多是虚币性质。
2、南北朝钱币二)隋唐及五代十国的钱币铸行1 隋朝钱币2 唐朝钱币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唐钱的形状,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
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
从此以后钱币就再不以重量命名了。
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隶书。
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情形。
唐朝流通的钱币有七八种之多,第一种是开元钱,第二种是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
这种钱运行一年就作废了,现在这些少量稀少的古币价值就越大。
第三种是乾元钱,乾元钱流传下来的很多,第四种是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这是安史之乱时史思明铸造的。
第五种是大历年间铸的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大历元宝一般钱径2.3厘米,重3克。
大历元宝现在少见,价格在千元以上。
建中年间铸的建中通宝,比大历钱还更加轻小,更加少见,因而每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